第180章千金難買老來瘦 步安授受將仕郎的同一天,賜張懸鶉官升從四品、“權知嘉興”的圣旨也下來了。
張大人熬了這么多年,終于從“同知”變作了“權知”,相當于從“副市長”升任“代理市長”,卻是欣喜之中又夾著一份不安。
權知嘉興,妙就妙在這“權”字上,既有權且暫代之意,又有考教查勘的意味。步安一時也鬧不清,這是皇帝小兒的意思,還是吏部天官的決定,亦或是孔浩言與李岳二人對這位嘉興同知心存芥蒂,故意在這兒留一手…
官場上的事情,終歸是太復雜,站在步安如今的位置,仰著脖子往上看,也看不透層層的迷霧。
不過,張懸鶉向他試探時,步安仍是一副了然于胸的樣子,笑道:“現如今,張大人還是戴罪立功之身啊…”
張懸鶉頻頻頷首,心里卻直犯嘀咕:這“戴罪”一詞,指的什么?是說步鴻軒案管中窺豹,朝廷對嘉興官場仍有顧慮?還是指的他張懸鶉曾伙同陳遠橋,演了那出苦肉計,意欲蒙騙步公子?
明明夙愿得償,張懸鶉卻越想越不踏實,此后幾日,當他聽說嘉興街面上傳出“紙糊懸鶉知嘉興,天道震怒邪月近”的打油詩時,便更加坐立不安了。
圣旨來的實在太巧,不早也不遲,偏偏是在邪月第九夕突然消失的這一日!實在讓他百口莫辯。
張懸鶉到底也是學儒的,知道這種流言宜疏不宜堵,不然更加坐實他心虛。因此上任之初,他就“夾著尾巴做官”,勤政愛民,整肅吏治,當真一掃嘉興官場的積弊,就連邪月近了一夕而造成的市面混亂,也因此消弭了不少。
漸漸的,“紙糊懸鶉知嘉興,天道震怒邪月近”的謠言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歌功頌德的童謠。
事實上,市井輿論的轉向,絕不是民心向北這么簡單,而是部分嘉興官吏、商人地頭蛇與蘇澄慶三方勢力角力的后果。
事情說穿了也簡單。
蘇澄慶一個外來商人,突然起勢,在嘉興城里開辦當鋪、接管牙行,乃至于把手伸進了糧食、官鹽與漕運等等行當,勢必奪走了許多人的飯碗。
有道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來自中低層官商利益共同體的反擊,迅疾而又兇猛,卻都毫無懸念的,被“整肅吏治”、“除賊滅匪”的專項嚴打,彈壓得煙消云散。
隆興二年十月末,十一月初,嘉興府單單惡吏就斬首了十余人,百余地痞流氓被游街示眾,悉數問斬。
本來,那些攻訐張懸鶉的流言,就出自這些人之口,人殺干凈了,流言自然消散。
而蘇澄慶也在這場“治安專項整治”過后,成為通吃嘉興府黑白兩道的巨頭。
這些事情,步安幾乎沒有插過手,這倒不是因為他怕做了惡,違逆了屠瑤的門規——殺的全是惡人,與其說是作惡,倒更像是除暴安良——而是因為張懸鶉新官上任兼“戴罪立功”,有足夠的動機與動力去做好這些,無需步安操心。
至此,嘉興府諸事都已安排妥當,往后可以源源不斷地為步安輸送財力物力。
相比之下,他勒索青龍步氏的那四萬兩銀子,反而顯得無足輕重了。可這世上,到底是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易…離開嘉興之前,他突然就收到了姍姍來遲的銀票。
而銀票并不是那位步氏婦人送來的,那婦人或許從蘇澄慶陡然發跡中嗅出了不尋常的意味,不敢親自登門,而是轉托了蘇澄慶。
甥舅二人已經小半個月未見,坐在步府書房里,蘇澄慶神情中不自覺地帶著小心。
“安兒…”哪怕只是這聲稱呼,他說出口,都下意識觀瞄步安的反應,生怕他聽得不順耳,嫌自己倚老賣老。
見步安仍舊老樣子,一臉輕松笑意,蘇澄慶才清清嗓子,接著往下道:“你那嬸娘送來銀子時,竟是瘦了許多…安兒你看,咱的買賣也漸漸做順了,這些銀子雖然不是小數,卻也…”
步安見他有求情的意思,哈哈一笑,打斷道:“瘦了?瘦了是好事嘛!千金難買老來瘦!”接著理所當然地掂了掂銀票,隨口道:“何況還買了個教訓呢,物超所值了。”
蘇澄慶見狀,識趣地閉上了嘴,后來只說了些生意上的事情,便告辭離去。
步安送他到門口,正瞧見宋世畋從外頭回來。這位老兄近來蟄居嘉興,大概耐不住寂寞,又去街上販賣他那套家國危難、該當報效的大道理去了。
兩人迎頭相遇,宋世畋又是一聲冷哼,接著擦身而過,徑直往后院去。
步安可不是“唾面自干”的性子,有宋蔓秋在場時,還可以給她幾分薄面,不與她表哥計較,眼下對方落單,他可就沒這么好脾氣了。
“世畋兄…”步安拖著長調,跟在宋世畋身后,朗聲道:“世畋兄家學淵源,我近來讀書,遇上不少疑難,不知能否為我解惑。”
宋世畋腳步慢了下來,似乎是躊躇猶豫過后,才停下腳步,卻不回頭,站住了道:“什么書這么難,連你也讀不懂嗎?”
他鼻音重,齒音輕,不像是疑問,倒像是譏諷。
可步安只當沒聽出來,笑著道:“是論語。”
兩人所在的位置距離正是入府門廳后不遠,說話又不壓低嗓音,聞言看過來的下人們不少。
有幾個丫鬟不禁驚訝得面面相覷——雖說公子從未在她們面前顯露,可畢竟才名遠播,怎么竟連論語都讀不懂?
可更加令她們驚奇的還在后面。
宋世畋聽說步安讀不懂的是論語,居然一邊搖頭說“你不懂的,我也不懂”,一邊快步往后院去。
步安追在他身后,笑稱“世畋兄謙虛了”,宋世畋聞言,腳下跑得更快。
兩人一前一后,追逐著從前院來到后院,動靜太大,把宋蔓秋宋姑娘也引了過來。
宋蔓秋見他們二人舉止奇怪,一聽之下,知道了怎么回事,便認真道:“步公子想問什么?蔓秋說不定略懂一些。”
宋世畋有過教訓,今日機靈得很,著急提醒道:“這人賊精,旁的便也罷了,他說論語讀不懂,就準是有什么歪腦筋,要拿我們尋開心,表妹莫要自討無趣…”
宋蔓秋正將信將疑,步安就已經施施然問道:“我有三處讀不懂,請宋姑娘為我釋疑。其一,自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宋蔓秋近來總是愁眉不展,聽到他問這個,才明白個中意思,展眉一笑,偷瞥了宋世畋一眼,緩緩道:“自貢問夫子,何為君子。夫子答說:先做后說…”
步安恍然點頭道:“哦…原來夫子是這個意思!謝姑娘我為我解惑…還有其二,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又是什么意思?”
宋世畋早就看出來步安存的什么心思,也知道自家表妹胳膊肘往外拐,只好裝作什么都沒聽見,反抱著雙手,往客舍屋子里踱步。
宋蔓秋故意朝著他的背影,大聲答道:“步公子說笑了,這一句簡單,便是字面意思嘛。讓我猜猜,公子要問的第三句,可是‘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這兩人一搭一檔,句句都戳在宋世畋的痛處,偏偏都是孔老夫子所言,宋世畋縱有一肚子理由,也無從還擊。
步安見宋蔓秋神情自然,笑得灑脫,仿佛又見到了杭州城里,宋國公府門前,那個女扮男裝的公子哥。
他搖搖頭,心說真要掉書袋,自己還真不是這位宋姑娘的對手——其實他的第三個所謂疑問,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諷宋世畋自己做不到殺敵報國,卻不遺余力地鼓動別人去送死。
但是顯然,宋姑娘這句“言之不出,躬之不逮”,更能從反面襯托她表哥“光說不干的豪爽氣質”。
笑聲從客舍外傳進屋里,宋世畋緊握劍鞘的左手微微顫抖,臉上漲得通紅:似乎不是羞愧,更像是一種身不由己,徒呼奈何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