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連我大宋國情都不甚了解(第二更)__歷史小說_書客居 諸位連我大宋國情都不甚了解(第二更)
諸位連我大宋國情都不甚了解(第二更)
小說:、、、、、、、、、、、、
“我大宋,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強大了?”一干大臣們的腦海里邊忍不住冒出了這樣的疑問來。
是啊,過去,或者說在兩年以前,自永樂城大敗之后到兩年前的這十數年之間,不論是北遼,又或者是西夏,但凡是與大宋發生戰爭,幾乎每戰,都是大宋占盡劣勢。
要么就是損兵折將,要么就是割地求和,賠償示好,幾乎就沒有一場能夠提振人心士氣的戰爭出現過。
可是,似乎自那王洋隨蘇東坡入陜開始,仿佛這個局面就一下子神奇地扭轉了過來。先是洪德寨大捷,之后的鹽州空襲戰,之后的烏延古城大捷,以及說降梁乙逋獻上宥州與洪州。
而當西夏與北遼興兵而來之后,先是宥州攻防戰,王洋以數萬邊軍在宥州生生的阻攔了遼夏五十萬聯軍月余之久。
之后偷襲西夏興慶府,毀其皇陵,焚其興慶倉,而后,連取龍州、銀州。之后,又靠著強勢的談判,生生從那西夏的手中得到了石州,讓無定河南岸再無夏人。
而今,大宋與西夏以及北遼之間,剛剛渡過了不到一年的和平時期,王巫山就因為大宋子民,而悍然挑起了邊釁。
重要的是,這貨在沒有朝庭的支持之下,甚至是在沒有調動陜西北路全部實力的情況下。
而僅僅只是讓那種師道率本部人馬渡過無定河,扛著八臺元祐拋石機,狂轟濫砸了一個半時辰,哦嗬…大宋又他娘的勝利了。
而對方的河東道總管耶律達頓率領八萬人馬在那三岔口堡處,狗腦子都快打出來了,居然都還沒能悍動大宋的區區一座堡寨。
給所有人的感覺就是,他王巫山簡直就是特么的勝利之神的化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不能再讓他這么蠻干下去,大宋,不能夠總是拿目光瞄向陜西北路。他再這么折騰下去,那日后,豈還有我等的翻身之日?”
賈易陰沉著臉,看向左右的梁燾、王巖叟、劉安世、呂大臨、游酢等舊黨骨干侃侃而言道。
賈易的話,亦讓在場的這些舊黨大佬們都紛紛深以為然地連連頷首不已。
“可是現如今,他王巫山既得勢,又得寵,我等又豈能奈何得了他?之前,陛下下旨斥責于其之時,若是三司所遣才干之士能夠找到足夠的證據,將那王巫山打壓一番,又何致有今日?”
“…諸位大人,非是我等所選之干吏愚蠢,那三位大人的才干,諸位大人也并非不知情,要怪,只能怪那王巫山太過奸詐狡猾。”
“話雖如此,可是,我們總不能繼續這么看著他王巫山繼續在那陜西北路連連得勢吧?諸位可不要忘記了,我大宋這些年來,征戰連連,勞民傷財,好不容易這才過了不到一年的清靜日子。如今又起邊釁。”
“可問題是,此番乃是那遼國有錯在先,我等既為宋國臣子,難道還能夠站在遼國的立場上去說話不成?諸位莫要忘記了,蘇學士和陛下,可都是站在那王巫山那一邊的。”
“劉大人言之有理,但是,呂某以為,那王洋若是繼續留在那陜西北路經營,憑其這幾年來的軍威治政之能所豎立起來的威望,怕是日后再難有我等插足之地啊…”
“唔…過去,許多人的眼里邊,那陜西北路六州之地,除了那鹽州還有些許可取之處外,其余諸州之地,荒蕪人跡,百業凋零,可偏偏,到了他王巫山的手中之后,就變得不一樣起來。”
“前段時間,老夫在戶部查閱了陜西北路遞送來的戶籍,諸位可知道,陜西北路那六州之地,如今有了多少人口?”梁燾掃了在場的一干大臣沉聲言道。
“能有多少人口?陛下令天下廂軍遷徙,鬧得民怨載道,諸多地方官,紛紛上書彈劾于王巫山,若不是陛下與那蘇東坡力保,他今日哪里還有機會留在陜西北路?”一位兵部侍郎忍不住冷哼了一聲道。
梁燾不禁有些不耐地皺了皺眉頭。“陳侍郎,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那里的人口能夠有多少,我兵部最是清楚不過了,鹽、宥、洪那三州之地原有人口不過十五萬之數,之后,我大宋遷徙七萬戶廂軍共計三十五萬口入那三州之地。”
“而至于那銀、石、龍三州之地,因為我大宋與西夏之間的協議,人口除了少量漢民之外,幾乎盡數遷往夏境,那三州幾乎可以說是十室九空,正因為如此,陛下才會特地又征調了十二萬廂軍戶共計六十萬口遷徙入陜西北路…”
“至今年春末之時,這才堪堪完成了十二萬廂軍的遷徙任務。如今算起來,那陜西北路六州之地的人口,想必也就應該在一百二十萬上下吧。”
看到這位兵部侍郎在自己跟前顯擺,梁燾不禁冷冷一笑。“那只是朝庭經了兵部的,而今,陜西北路共計有戶三十六萬。”
“才三十六萬…嗯?梁大人,您說是的三十六萬戶?!”陳侍郎的眼角都直接立了起來。兩眼直勾勾地看向梁燾,一臉盡是不可置信。
在場的一干大臣也都是面露駭色。
劉安世陰沉著臉,難以置信地道。“這,這不可能吧?朝庭明明只給陜西北路前前后后遷徙了十七萬戶的廂軍,這可是已經占到了我大宋廂軍接近七成,就算是將廂軍盡遷至那陜西北路,也湊不夠啊…”
梁燾苦澀地一笑。“諸位看來真不知道,實話告訴諸位吧,單單是陜西北路的鹽州一地,常住人口就已經達到了三十八萬之巨,而略低一些的洪州,也有了近三十五萬人口。”
“到于宥州,乃是六州之地中,人口最少的一州,卻也有二十五萬之數。”
“梁大人,那些人口到底是何處冒出來的,莫非是那王巫山謊報朝庭?”賈易瞇起的兩眼里邊寒光四射。
“那些人口,乃是陜西路、河東路,甚至是京西路,秦鳳路、利州路等諸路之地的百姓遷徙而來構成的。”
“什么?!那些當地的官員是干什么吃的?居然會出現此等事情,他們就不怕會出現民變嗎?”
“民變?”梁燾緩緩地搖了搖頭。“諸位看來真是久居于廟堂之上,連我大宋如今之國情都不甚了解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shukeju
小說相關、、、、、、、、、
_歷史小說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