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你是在說嵬名阿吳那個老東西?(第二更)
第911章你是在說嵬名阿吳那個老東西?(第二更)
第911章 “所以臣請陛下無論如何,向遼國的天子講明實情,我大夏,實在是承受不到這么巨大的開支…”眼前的戶部尚書幾乎是哭著說出了這樣一番話來。
“朕何嘗不知,但是諸位卿家,朕也很難啊…”西夏國主李乾順滿臉盡是苦澀的笑意。“遼國的天子給朕的國書,你們難道沒有看到嗎?”
“朕已經是狡盡腦汁,甚至都已經動用了內庫,但是想要供應五十余萬大軍的給養,根本不可能。”
“所以,遼國天子要朕拿土地來換取遼國的糧草輜重的支持。”說到了這,李乾順不由得連咳了幾聲。
“我大夏自立國以來,向來只有我大夏攻城掠地的,哪有將自己的疆土雙手奉予別國的時候?”
“可是陛下,如今乃是非常之時,若不如此,惹得大遼大怒,撤軍而去,到了那個時候,聚集在陜西路的數十萬宋軍,定然不愿意空手而歸,那樣一來,我大夏,很有可能會再陷兵禍之中啊…”陳王嵬名野當拜倒在地,朝著比自己年輕得多的國主李乾順大聲疾呼道。
滿臉盡是痛惜與難過,但是,心里邊卻滿滿盡是期盼,期盼著李乾順趕緊答應下來,只要他答應,那么,必然會聲望大喪。
到了那個時候,諸多氏族支持的自己,說不定真的有可能乘著這個機會,將這個血脈不純的西夏國主給趕下臺去。
“讓朕再想想,讓朕再好好的想一想,看看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解決。”李乾順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搖頭否決掉了嵬名野當的提議。
畢竟,他是西夏的國主,亦深深的明白,一旦自己真的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那么其后果將會十分的可怕。
待朝議散去之后,李乾順焦燥地在大殿之中踱步,心中的煩悶實在是難以抒解。現在,遼國天子扔給自己的這道選擇題,無論怎么選,自己似乎都是輸家。
可是自己卻似乎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畢竟連遭重創的西夏實力,跟遼國,跟宋國相比起來,實在是太過于弱小了。
已經沒有了過去的硬氣和膽量敢于說不,現在李乾順真要敢說個不字,很有可能那位率性而為的遼國天子真有可能干得出撤軍這樣的事情來。
到了那個時候,西夏面對著磨刀霍霍的數十萬宋軍,除了國滅家破,遠遁草原之外,根本就找不到其他的出路。
哪怕是遠遁草原,難道就安全了嗎?西夏立國百余年來,對于周邊諸多蕃國、部落的壓榨,可是讓那些家伙切齒不已。
倘若西夏再遭重創,又有實力強大的國度愿意為其后盾的話,怕是逃竄往草原的西夏,將會被那些早就已經懷恨在心的諸蕃和部落,如同狼群一般的狠狠撲擊過來,撕咬成碎片。
三五年后,能夠記得有西夏之名的,只剩下那些茍且偷生的黨項人,還有那些斷壁殘椽了吧…
思慮及此,李乾順不禁熱淚盈眶,難道說,大夏王朝,真的就要毀在自己的手中了嗎?
這個時候,身邊的心腹宦官看到了這位年紀輕輕的少年天子如今尚未弱冠,可是每天那張年輕的臉龐都皺得跟六七十歲的老人似的,很是擔憂。
“陛下,陛下…”最終,這位心腹宦官終究忍耐不住,拜倒在了地板上。
“明順你這是何故?快快起來,有什么事你直接說就是了。”李乾順一愣,趕緊快步來到了這位自幼陪伴在自己身邊,看著自己長大的心腹宦官跟前,親自伸手將他攙扶了起來。
“陛下,老奴看到您為了我大夏的社稷,這月余以來,日日茶飯不思,您都尚未弱冠,如今都已經在兩鬢起了銀毫,老奴恨啊,可惜老奴就是個沒用的奴才,不能為陛下分憂…”年過五旬的明順熱淚盈眶地道。
“好了好了,你的心思,朕很明白,朕也不想這么操勞,可是,我大夏無人啊…”李乾順拍了拍明順的肩膀,滿臉給削弱地道。
這一刻,他份外的覺得無助與孤單,滿朝文武之中,不少人各懷鬼胎,他如何不清楚,可是清楚又能如何,在這個非常時期,一切以穩定為要。
所以,哪怕是知道那些家伙的齷齪想法,李乾順這位西夏國主,也不得不忍氣吞聲,甚至對那些諸氏族的權貴者讓步,就是希望能夠支撐過去這段艱難的日子。
可是那些家伙卻步步進逼,而現如今,遼國的天子,因為宥州之戰的失敗,而被徹底激怒,可問題是主力大軍是你們遼國的兵馬,主帥還有宥州城外的守將也是你們遼國的。
打輸了你特么不找那些家伙的麻煩,居然借口要增兵,再讓我大夏支撐這數十萬大軍的糧草,這絕對是要把西夏逼上絕路的架勢。
對方給出的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土地換糧食,問題是,用的是什么土地呢?用的是北部河套地區的東部。
河套一帶,絕對是大夏立國立根之本,而現在,遼國居然想要借著這個機會割走,想不答應,可以,那你夏國則需要負擔起這五十余萬大軍的糧草輜重。
以現如今的大夏,實在是真的負擔不起了。哪怕是殺雞取卵似的去做,又能夠支撐多久?怕是等不到大戰結束,自己這位大夏天子,就得死在那些被掏空家底的臣子的亂刀之下。
李乾順滿臉噓唏地嘆息道。“可惜中書令,不在此處,不然以中書令的足智多謀,當可有辦法可解眼前之危局…”
看著頹然坐下的國主,明順眼珠子一轉,考慮了半天之后,再一次拜倒在階前。“陛下,中書令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但是朝中,卻尚有另外一位…”
李乾順先是愣了一下,當看到了明順那副猶豫不絕的表情,不禁臉色一沉。“你是在說嵬名阿吳那個老東西?”
“陛下,老奴知道,您還是很生他的氣,可是,嵬名阿吳老將軍,終究是我大夏難得的智謀雙全的人材,昔日,正是嵬名阿吳與仁多宗保二位大人的大力扶助,才使得陛下得以力排眾議,順利親政。”
“由此,便可知曉,嵬名阿吳對于陛下,對于我大夏忠心不二,重要的是,如今,朝中心懷異志之人多矣。這些人都各有各的算盤,真正愿意為我大夏,為陛下考慮的,又能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