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60章 蘇偶像他這是要干嘛?(第一更)

  第460章蘇偶像他這是要干嘛?(第一更)

第460章  “父親…”守候在身邊的蘇過聽得此言,關切地湊到了近前小聲地詢問道。“父親您是說那王巫山?”

  蘇東坡撫著長須,感慨萬千地部道。“不錯,便是王巫山,老夫昔日曾言,他當安居老夫席右,而今日,老夫這才明白,老夫該當能與此無雙國士同席而榮啊…”

  “先生說誰無雙國士來著?”就在這個時候,卻又聽到了屋外傳來了一個爽朗的聲音。蘇東坡抬眼看到了來人,正是自己的同鄉兼鐵桿支持者,同為蜀黨大佬的呂陶,不禁露出了笑容。“原來是元鈞啊,哈哈,來得正好,走走走,到書房去,某正好有事找你聊聊…”

  二人來到了書房之后,蘇東坡把之前與王洋所言,以及他自己的看法告訴了這位同鄉兼鐵桿支持者。

  “若是昔日安石先生不那么激功冒進,所用之人皆是一幫見利忘義之徒,蘇某又豈會站出來反對?”

  蘇東坡想到了昔日,王安石聽不得人言的偏執脾氣,再加上行事剛愎自用,甚至皇帝稍有猶豫,他都能夠以致仕又或者是辭官相要脅。

  可以說,神宗皇帝時期的變法之所以失敗,與那王安石不善于與人溝通,做事過于激進和極端,而且聽不得不同意見有很大的關系。

  “如今,朝中舊黨都是些什么人,難道元鈞你還需要老夫告訴你嗎?結黨營私,貪腐成風,爭權奪利,所為皆是一已之私,將天下社稷置之于腦后者多矣。”

  “可惜,老夫如今獨木難撐,而范相公又太過純樸忠耿…”說到了這,蘇東坡的神情不禁顯得有些黯然。

  呂陶也不禁感慨地點了點頭道。“朝堂之上,的確已經是不復昔日開國之初之強盛與興旺,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者不知凡凡。若是再如此下去,大宋危矣…”

  “今日聽聞王巫山對于昔日變法之觀點,倒是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不過,先生你因何與其會聊到這個話題,莫非…”

  蘇東坡輕輕地點了點頭,呂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站起了身來。“先生萬萬不可,萬萬使不得。”

  “蘇某當然知曉,過去,蘇某就是反對變法的急先鋒,而今若是高舉變法的大旗,怕是不僅僅里外不是人,而且還會被天下人視之為首鼠兩端。”蘇東坡苦笑著自嘲道。

  聽得此言,呂陶這才松了口氣,末了忍不住又勸了一句道。“如今朝中盡為反對變法之諸位臣工把持,若是先生您在這個時候轉變態度,怕是別說是諸多臣工容不下你,便是太皇太后,也定然著惱…”

  “那王洋王巫山之言行舉止,倒著實是讓人覺得一如朝中的一股與別不同的清流,而且做出了一件件令人瞠目結舌之事,又極受天子與太皇太后的信重,只可惜太年輕了。”

  “年輕,并非是壞事,我等皆已老朽,做起事來,皆是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倒是這王巫山,還真如他那篇《少年中國論》一般,朝氣蓬勃,勇于進取。”

  “那先生您的意思是…”呂陶沉吟良久之后,抬起了頭來看著蘇東坡。

  蘇東坡的手指輕輕地撫過了案幾之上那方雕工精美的端硯,笑容顯得意味深長。“不急,且先看看再說…”

  呂陶顯得有些迷茫地看著跟前的蘇東坡,最終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朱雀門外的御街的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幾乎是每天一個樣的刷新著所有人的感觀。他們需要的不再是煅燒好的青磚,又或者是需要大量的石匠雕琢打磨的平整青石。

  需要的只是將普通的砂石鋪在地面上,然后就用巨大的,在現在用水泥澆筑出來的水泥圓柱體碾壓。

  之后,再用細砂、石灰摻上大量的水泥開始鋪裝路面,之后就是讓那些沒有多少力氣的年輕人或者是老年人用泥瓦匠的那些工具來將表面刮弄平整,變得光滑之后,再用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工具,壓出漂亮而又好看的紋飾。

  由宣德門到朱雀門內的水泥硬化御街已然可以通行,這讓所有大宋京師的官員們都驚訝的發現了王洋所發明的這元祐水泥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在這樣的路面上,哪怕是一場滂沱的大雨之后,路面也不會泥濘,那段御街,仍舊是那樣的干凈平整光滑,而那些刻意拓印出來的漂亮云紋,站在宣德門與朱雀門的門樓上看到時,越發地顯得醒目。

  王洋在大宋汴梁的勛貴官宦圈子里邊,其名字幾乎可以說是熾手可熱,但凡是聊起近期的熱門話題,就根本沒有辦法繞過這位據說年方十八的今科狀元。

  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就算現如今碩果僅存的大家東坡先生都以一句“汝當可安居于吾席之右。”而轟傳天下。

  而其所發明創造出來的一件件新生事物,更是讓所有人都驚掉下巴之后,連眼珠子也都掉到地上也不算夸張。

  重要的是,其人如今不僅僅是那位沖動的少年天子眼中最值得信重的肱股之臣,就算那位與少年天子關系并不算和睦,大宋國政大權一直掌握在手中的太皇太后,對于王洋的恩寵也是讓所有人都眼紅不已。

  但問題在于,王洋對于這些,反而不是太在意,他很清楚自己的聲望和那些功勛是從何而來,而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在未來扭轉自己與子孫的命運,甚至是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的話,自己的所作所為,還遠遠不夠。

  最大的功勛,令所有人都啞口無言的功勛,站穩在朝堂之上,贏得天子最大的信任。如此,大宋王朝,才能夠猶如一張畫卷般由著自己揮毫潑墨,改變歷史曾經的悲慘命運。

  之前,王洋隨同天子來到這甲坊署溜跶的時候,正是他全程陪同,結果,半個月不到的功夫,王洋就弄出了一堆令自己這位堂堂甲坊署,以及甲坊署萬余工匠瞠目結舌的各種新技術革新來。

  而當甲坊署在王洋第一天入職之時,看到了王洋所帶來的那些大宋元祐甲的鍛壓甲片,以及那一塊塊錚亮的鋼錠,甚至還有那閃爍著金屬光澤,燃燒時幾乎沒有什么異味和煙氣的焦煤時。

  甲坊署的工匠們,除了服氣,還是服氣。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飛翔鳥中文    自古紅樓出才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