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晚明 第三百四十七章 海貿之利(第一更)
第三百四十七章海貿之利(第一更)
這一夜不知梅開了幾度。
老泰山過問房事之后寧修正式把造人工作提上日程。
但這種事情終歸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寧修也只能多多耕耘,盡人事,聽天命。
翌日一早寧修便返回了香山縣。
衙門事務倒是沒有什么要緊的,寧修便把更多精力放在鄉兵訓練上。
他當然不可能把沒經過系統訓練的鄉兵派到烏豬山島上駐防。這樣的士兵和軍戶老農民沒有任何的分別,除了做炮灰沒有任何用處。
訓練過程是枯燥的,在戚文等訓導官的指揮下,新兵們重復著簡單的動作。
寧修完全按照戚家軍的方式訓練他們,注重實用性和配合,那些花哨的東西一概摒棄。
其實他想配備更多的長槍兵和火槍手。
畢竟面對騎兵的大規模沖鋒,長槍兵配合火器排隊槍斃是不錯的選擇。
沒有人比寧修更清楚在遼東,一個叫建州女真的漁獵部落正在崛起,三十年后就會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
現在雖然是太平盛世,但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但眼下火銃的配備是個問題。盡管趙廣寧找來相當多的佛郎機人指導火銃打制,但因為原材料的限制,火銃的產量一直上不去。
火銃打制需要相當多的鋼,而大明的鋼產量一直不高。
廣東本身打制鋼鐵的技術很高,可一樣產量有限。
這讓寧修頭疼不已。
大明仍然采用灌鋼法制鋼,這種方法當然沒辦法保證鋼的產量。寧修雖然是化工博士,但在煉鋼上卻懂的不多,對于技術升級一籌莫展。
是以寧修只能等到火銃配備的差不多了再整編火銃隊。
他的預計是保證整只部隊百分之五十的火器配備。這樣在面對騎兵時就不會處于下風。
當然,絕對不能讓火銃隊直接面對騎兵,必須要用長槍兵掩護。
這些長槍兵充當的是肉盾的角色,沒有堅實的盾,矛就無法發揮出威力。
練兵不是一天的事情,寧修還是要保持充足的耐心。
他的設想是用半年到一年,把這只軍隊訓練成一只令行禁止,戰斗力強悍的強軍。
戚文等人很熱衷于練兵,寧修也樂得如此做起了甩手掌柜,具體的訓練事宜都交給了戚文等人去辦。經過一個月的基礎訓練后便可以把這些人派駐到烏豬山島駐防,為下一步的走海經商做準備。
寧修現在有兩艘大福船,一艘小福船,數量上稍有些少,但勉強也是夠了。
他找來趙廣寧,咨詢海貿相關的事宜。
趙廣寧長期和佛郎機人混在一起,對南洋貿易了然于胸。他自己在南洋也有多處產業。
寧修主要詢問了走海的線路、風險、收益等等。趙廣寧十分耐心的一一做了解答。
有了趙廣寧這個南洋通,寧修心里漸漸有了底。原本他對于這一塊是兩眼一抹黑的,現在就像有了指路的明燈,底氣足了很多。
是以寧修決定收服趙廣寧,讓其為我所用。
這一日寧修把趙廣寧叫來縣衙,一番寒暄之后直入正題。
“潤田,你快來說說,本官若是想要走海,做些什么貿易最好?”
趙廣寧聽寧修喊起他的字直是激動不已。
縣尊大人這是把他當作自己人了啊。
趙廣寧稍稍定了心神,清了清嗓子道:“啟稟縣尊,以某之見,往南洋貿易,以絲綢、漆器最宜,茶葉次之。”
寧修點了點頭道:“那瓷器呢。”
大明的瓷器享譽天下,歐洲人以擁有一套大明瓷器茶具為榮,瓷器在歐洲更是奢侈品。
如果把瓷器輸出到南洋,估計也能大賺一筆吧?
誰知趙廣寧搖了搖頭道:“縣尊有所不知,這瓷器雖好但不易運輸,何況是長途海運。十件瓷器運到南洋售賣能存下兩三件完好的就不錯了,平攤下來利潤并不如漆器高。”
“哦?漆器的利潤如此之高?”
“那當然,我大明的漆器,天下第一!”
趙廣寧滿是豪情的說道。
寧修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情來。
后世人們都以擁有一套東瀛漆器為榮,概因東瀛漆器精良無比。殊不知東瀛漆器之崛起便是滿清入關之后。在此之前,大明的漆器才是天下第一。
至于絲綢就更不用說了,蘇綢一匹在南洋可以賣出天價,即便是次一點的魯綢其價格也是難以想象的。
按照趙廣寧的估計,如果按照三艘福船都裝絲綢和漆器來計算,一次走海的凈利潤在二十萬兩左右。
這個數字直是讓寧修驚訝。
要知道他其他產業的利潤加在一起也就是一年二十萬兩出頭,一次出海所獲竟然與其相抵。
如果寧修能夠有一只三十艘福船的船隊,那走海一趟利潤就是兩百萬兩。
兩百萬兩!這可是大明一年的稅收總額啊!
都說海商富可敵國,寧修算是明白了!
最可怕的是,這些銀錢海商們會用來發展船隊,擴張的速度會更快。
像明末聲名顯赫的海寇鄭芝龍,就是靠走私起家,其在福建、小琉球往南洋的線路幾乎壟斷。
一想到這兒寧修便覺得心痛。
明代中前期還能收到全國稅額十之三四,后期卻連十之一二都收不到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里甲制度崩壞所致,另一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因為科舉。
科舉制度的核心是讀書取士,而取的士又會搖身一變成為大地主。
大明的官紳是不分的,這些官員名下土地自然免稅,還會引得親朋族人爭相投獻。如此一來,基層的一大部分土地都成了免稅的。剩下的交稅的都是自耕農。
而自耕農能承擔多少稅額?
官員們為了政績只能和當地士紳沆瀣一氣,把缺額的份子攤派到這些自耕農的身上。最后自耕農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堪重負最終破產。
這個問題在萬歷后期乃至明末尤其明顯。加收遼餉后自耕農的壓力到了頂峰,許多人不堪欺壓最終揭竿而起,變成賊寇。
這是大明末年賊寇四起的根本原因。天災只是一部分原因,人禍卻是最重要的。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