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 第九百零一章:真相
曾光賢頷首點頭,隨即打起精神:“陛下,關中楊家,大致查出一件極有意思的事,這楊太公平日深居簡出,平時都在楊家一處院落里獨居,平時也不見外人,只有一個老仆伺候著,即便是有外客,也是不見。對外,他只是宣稱自己身體有所不適,何況,他性子本就孤僻,府中上下之人,本就對他敬畏,自然無人敢質疑什么。”
“不過嘛,在這楊家里頭,有一個叫楊恒之人,此人因是楊琛之子,在楊家里頭,頗有地位,當初楊太公,至少表面上也對他很是疼愛。自此,也養出了他驕橫的性子。”
“他在府中,無人能惹,最愛率性胡鬧,不過,錦衣衛自他的口中,倒是得出了一個有意思的事,臣剛才說了,楊府之內,平日沒有人敢靠近那楊太公的院落,只是有一次,這楊恒卻率性,偷偷的潛入進去,原本,他不過是玩笑而已,可進去之后,卻發現,在那楊太公的院落里,竟還有人……”
“還有人?”陳凱之道:“不是說這楊太公一人獨居在那里,只有一個老仆照料嗎?那么,還有什么外人?”
陳凱之突然覺得,事情到了如今,已愈發的有意思起來。
“這才是其中最古怪之處。”曾光賢點點頭:“楊恒看到的,是一個胡人,不,更像是西域人,黃發碧眼,披著黑袍,他覺得有趣,卻是不慎,制造了聲響,似乎引起了警覺,于是他忙是匆匆的溜了出去,可似乎楊太公因為有人潛入,為此大怒,所以責令府上,好生的查了一次,以至這府上雞飛狗跳,被打死了好幾個家仆,以至這楊恒也被嚇唬住了,不敢聲張。”
胡人……黃發碧眼……
陳凱之默默記在心里,不過他心里卻又想,若只是胡人,何以是黃發碧眼呢,假若黃發碧眼倒也罷了,最重要的卻是,楊太公每日關起門來,不愿和人打交道,定是需要謀劃大事,這等事關利益根本的大事,他連其他人都信不過,又為何會相信一個黃發碧眼的家伙。
唯一的可能就是,這個人,楊太公對他深信不疑,又或者,楊家的所有事中,這個黃發碧眼的胡人都參與其中。
“除此之外……”曾光賢又道:“更為有趣的卻是,楊太公年紀老邁,原本最愛吃的,只是小粥和糕點,可有些時候,他在院落里獨居時,臣查過楊家膳食的一些記錄,卻發現,有時,會命人殺牛宰羊,烹飪出牛羊肉,送進院落里去。”
陳凱之皺眉。
若是羊肉,倒也罷了,這時代長安和洛陽,大多不喜吃豬肉,因為此時的豬肉尚未養殖時進行閹割,所以總會有一股嗖味,何況,現在鐵鍋也沒有流行,所謂的烹飪,更多得是將食材放于甕中進行烹煮,豬肉的味道……并不好。
所以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都愛吃羊。
可這牛肉,卻不同了,牛是最重要的耕作畜牧,所以一般情況之下,朝廷是禁止殺牛的,而一般牛老而死的牛大多肉質并不鮮美,所以并不為人所推崇。
雖然對于楊家這樣的人而言,即便是吃上鮮嫩的牛肉,似乎也沒什么障礙,不過社會風氣,卻早已形成,以至于大家對牛肉,除非有特殊癖好,否則斷不會喜愛。
而這楊太公這樣的年紀,如何接受得了牛肉呢?
陳凱之頓時想到了那個胡人,隨即又道:“楊家在海外,做什么生意?”
曾光賢道:“一直以來,楊家都做海貿,這是源自于兩百年前,文皇帝的禁海之策,以至尋常的百姓,不敢出海,因此偶有一些出身富貴之家之人,卻可以憑借著這層身份,揚帆出海,牟取暴利,楊家也為此,積攢了許多年的財富,據說在數十年前,楊家的船隊,一年下來,便可盈利數十萬兩紋銀。”
一年便有數十萬兩紋銀……
這絕對是一個可怖的數目,要知道,楊家可是經營了兩百年啊。
曾光賢又道:“可自從太皇太后入宮,楊家便決定,不再進行這場營生了,至少表面上,不再做了,海外的船隊,似乎也和楊家再無關系,所以關于海貿之事,便再聽不到什么動靜。楊家人的招供是說,自從太皇太后入宮,楊太公認為既是皇親國戚,豈可首先抵觸禁律,因而,便命人將海外的買賣和與楊家剝離開。”
陳凱之冷笑:“楊家查抄出來的錢財,也不過是數十萬兩紋銀是嗎?”
“是。”曾光賢道:“具體的數字,還需計算,可大抵,理應是這個數目。”
陳凱之淡淡道:“兩百多年來,俱都靠著這個,牟取暴利,何況楊家本就是關中豪族,擁有無數的土地和田產,足夠他們開銷,那么這通過海貿掙來的銀子,在哪里?這可是一筆天文的數字,至少也是數千萬兩紋銀,甚至,可能比朕想象的還要多得多。”
曾光賢道:“臣會繼續查下去,關中那兒,臣……”
陳凱之篤定的搖搖頭:“不會在關中,所謂狡兔三窟,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楊家雖是豪族,卻也不傻,怎么可能將這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何況,這本就是一筆靠楊家特權和犯禁才得來不義之財,他們怎么敢,藏匿在關中呢,十之八九,銀子俱都在海外,而楊家在海外數之不盡的錢財,還有不少楊氏的嫡系子孫,怕也大多都在海外,在這海外,一定有一處他們盤踞之地,朕現在越來越明白了,楊太公的詐死……”陳凱之突然眼眸里掠過了一絲冷光:“立即帶人去關中,到楊家歷代家主的墓園,將他們歷任家主的墓俱都挖開,對外就說,楊氏犯逆,活人不可免,逝者亦要開棺戮尸,你親自去。”
曾光賢一愣,卻忙是道:“臣遵旨。”
他知道陳凱之對此事極為看重,也不敢猶豫,立即告辭而去。
陳一壽旁聽,至始至終,都沒有發表什么意見,直到曾光賢走了,陳一壽方才看了一眼:“陛下,單憑船隊,便可以每年有數十萬兩銀子的財富嗎?”
陳凱之一笑:“恐怕不只這一點,以楊家的手筆,可能更多。”
陳一壽嘆了口氣:“當初之所以海禁,說起來,老臣在翰林院文史館里,查閱過相關的資料,倒還記得,兩百多年前,文皇帝在位的時候,是左御史楊琳查出了一樁欽案,其實當年,倭人也對大陳騷擾的厲害,不少倭人盤踞在海外,襲擊我大陳的海疆,楊琳卻查出,有許多大陳的海商,竟是勾結了倭寇,給予他們資助,使山東以及江南深受其害,文皇帝得知之后大怒,連下七道旨意,責令各地的州府查辦海商,而這楊琳趁此機會上奏,要求海禁,至此,文皇帝又下旨意,要求片板不得下海,至此之后,海禁之策,日益的便嚴厲起來,朝廷只允許官府和各國的海貿生意,譬如陛下當初的濟北,是不允許私下進行海貿的,卻需各國的官船之間進行買賣,而且,若陛下沒有互市的特權,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陳凱之頷首,道:“聽你這么一說,朕倒是覺得有意思了,這個楊琳,也是出自關中楊氏吧,呵,此人搜羅了無數證據,借著勾結倭寇,而一舉消滅了所有海商,使朝廷對海商進行嚴厲的打擊。可誰曾想到,海商們再無法出海,可這關中豪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且隔三差五,都有家中之人出士,或為廟堂重臣,或為封疆大吏的楊家,卻形同于獨攬了出海的大權。”
“當初……”陳凱之目中掠過了幾分嘲弄之色:“所以朕幾乎已經可以想象,這楊家借此機會弄出來的所謂的海禁之策,根本的意圖,并非是心憂朝廷,想要禁絕勾結倭寇的海商,而根本的意圖,卻是借此機會,消滅所有的競爭者,唯有如此,楊家才能借此機會,實施壟斷。這樣一想,實是可怕啊,世家大族,畢竟極少直接從商,這海貿之事,他們大多一竅不通。而楊家想來很早之前,便已涉足到了海貿之事,對此了若指掌。而尋常的海商,雖知道這海中可以牟取暴利,可一個楊家暗中主導的禁海令,這些海商,能動用多少關系,有多少人脈,怎么敢冒著殺頭抄家的風險,下海牟利?而楊家既對海貿耳熟能詳,卻又擁有足夠的特權,即便是地方官府得知什么風聲,怕也不敢奏報,那些海路巡檢司的人,別人的船敢禁,豈敢禁了楊家的船,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呢?”
陳凱之似笑非笑的看著陳一壽,最終感慨道:“最終的結果想必就是,大陳海貿,只出楊氏一家,大陳的所有特產,任何海外之人想要求取,也非要從楊氏手里購買,這……才是真正的暴利,他們每年的歲入,甚至比你想象中,還要多得多。”百度一下“杰眾文學”第一時間免費閱讀。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