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作者:去野第三十二章義武城作者:去野第三十二章義武城 三日后,距離臥龍城八十里外的義武城外。
高十余丈,通體灰白的城墻下城門大敞,手持長戟的守衛正在例行檢查進出城門的人。
余秋此行極其低調,他一身灰袍,頭戴斗笠,赤手空拳沒有攜帶兵器,看起來只是個孔武有力的山野村夫。
老老實實的交幾個銅子的入城費后,才進了城。
與臥龍城不同,義武城這個地方,完全是驚龍武館的地盤,里外都是驚龍武館的人。
從前在臥龍城內,除開驚龍武館之外,還有許多別家武館,并非是驚龍武館一家獨大。
可在義武城內,則是驚龍武館一手遮天,城里也有許多家小武館,但背后其實都是驚龍武館在暗中掌控。
另外,自驚龍武館被朝廷招安,更名為圣龍武館后,義武城的現任知府,私下里也主動貼近圣龍武館,可謂是同流合污。
到了別人的地盤上,余秋還是沒有太過放肆,能低調還是盡量要低調行事。
不同于臥龍城,雖然是冬日,義武城內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還是十分熱鬧。
這是余秋頭一回來義武城,對城內的道路自然不熟悉,不得已,只好一路上邊找邊問,不斷的找行人打聽。
兩刻鐘后,余秋兜兜轉轉,最終站到一座牌坊下,找到了他此行的目的地——百荷園。
沒想到,這百荷園,竟是義武城內一處有名的景點。
余秋先是抬眼看了看頭頂牌坊上‘百荷園’三個大字,接著又轉過臉,看向距離牌坊不遠處,一間掛著‘**拳’牌匾的小武館。
多留個心眼,余秋才穿過牌坊,走向百荷園。
沒兩步,就來到了一座湖泊邊。
放眼望去,只見這湖泊水面上,密密麻麻,很是神奇的漂浮著綠中帶紅的荷葉,上邊還鋪著薄薄的一層積雪。
冬日里還能有荷葉 余秋眉頭一挑,向前走去。
正前方,一條長長的,地板濕漉漉的廊橋直通向湖中心,一路走到底,還能走到湖對面。
走上廊橋,余秋忽然發現,這百荷園內的游人還挺多。
都是一些俊秀才子,三三兩兩,身上裹著厚厚一層棉襖,嘴里哈著白氣,成群結隊的出來賞雪,有人手里提著酒壺,時而吟詩作對,看著也頗為有趣。
余秋駐足聽了一會后,感覺沒太大的意思,當即不再逗留,一路直奔湖對岸。
“好詩啊!”
“劉兄大才!”
“我等佩服啊!”
“嗯?”
當余秋才走到湖面正中心的亭子中時,發現亭子里頭人特別多,而且剛才過來時看到的人一樣,都是一幫秀才書生。
“咦?”余秋正要從一旁繞過,繼續向前,眼角余光突然瞧見一人,不由眼前一亮,停下腳步。
“哈哈!這么一比的話,還是劉兄這首詩,意境更貼切冬風二字,李兄你輸啦,說好的,明日天香樓,你請客,不見不散!”
亭子中央,有位玉樹臨風的美男子,引入側目。
他穿著一身綠紋紫長服,唇紅齒白,頭發以竹簪束起,若不是男兒氣概太重,還以為他是個絕色女子。
“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明日我請客便是。”
“不過,無花兄,你真敢跟我去天香樓?就不怕你家妹子…”
美男子對面有一書生,看著他一臉挪喻之色。
“誒誒!打住,打住!”
被稱之為無花的美男子頓時扶額,一臉頭疼的表情,擺手道:“暫且不提她,來來來,繼續比,我來想想題目…”
一旁,余秋暗中觀望了一會后,果斷對此人施展了望氣術:
望氣對象:天縱奇才(A級)——境界:先天 果然是個高手!
余秋目光一閃,當即躋身到圍觀的人群后,饒有興致的做起了圍觀群眾。
剛剛看到此人穿著紫長服時,余秋就感覺有些奇怪。
這冬日的寒風還是很冷的,尋常人在外邊,至少得穿見袍子,向這些文弱書生,更是要穿厚厚的棉衣才行。
結果這人打扮清涼,不似強撐,卻又渾然不覺冷,那就表明此人是個武者,內力深厚。
果然,余秋這一探,發現這人還真是個武者。
望氣對象:不堪一用(E級)——境界無望氣對象:平平無奇(D級)——境界無 余秋接著動用望氣術四下一瞧,發現整個亭子內,除去那個美男子無花之外,其余全都是普通人而已。
余秋頓時覺著有幾分奇怪,看這群人跟無花稱兄道弟的模樣,互相明顯是相識了許多年,感情已十分深厚。
可一個先天境的武者,又怎么會跟一幫普通書生稱兄道弟,混跡于此,是為了隱藏身份?還是…
“誒!有了!”
就在這時,那無花兩掌一合,突然驚喜的指著亭子外邊道:“接下來的作詩,就以他為題!”
“他?”
眾人紛紛調頭望去,眺望遠處,只見極遠處的湖面上,有一條烏篷船,船頭坐著一位頭戴斗笠,披著蓑衣,渾身落滿白雪的老漁翁!
嘿!真是有意思,這漁翁閑的沒事,竟然在冬日來釣魚?
眾多書生紛紛來了興致,議論起來。
“好,就以他作詩。”
“嘶有點難。”
“唔,容我想想…”
余秋站在后頭,看著一群書生一個個到底都開始苦思冥想,左右徘徊不定,感覺很是無趣。
“真沒意思。”
余秋最后看了眼那個美男子無花,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便邁開腳步,穿過一眾書生,繼續向湖對岸走去。
“嘿,你們聽到沒有,剛剛那個農夫竟然說我們沒意思?”
“呵呵,他懂個屁?”
“就是,別搭理那種粗人,我的詩就快想好了,讓我再想想…”
還沒走遠的余秋忍不住眉頭一皺,他沒想到他剛才自言自語的一句話,竟然讓人聽到了。
說我不懂?粗人?
余秋嘴角微微抽搐了幾下,不動聲色的繼續往前走著。
“哈!我想好了!讓我來…”
亭子內,有一人跳了出來,一臉興奮的就要念詩。
可幾乎是同一時間,前方突然響起一道極其洪亮的聲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余秋走出很遠之后,估摸了一下距離,突然開口,中氣十足的念出了一首柳宗元的《江雪》。
聲音抑揚頓挫,如同斧頭、鐵錘一般,重重的敲打在身后變亭子人心頭上。
“好,好詩啊!”
無花站在人群中央,在所有人都還在愣神之際,他第一個反應過來,發出了贊嘆。
隨后,其余人等紛紛醒悟過來,贊嘆之聲,絡繹不絕。
“沒錯!是極好!”
“那人是誰啊?”
“我聽到了什么?容我緩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