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征

第二百九十一章出征第二百九十一章出征第二百九十一章出征  “我在這邊會給你們組織一些商隊過去,他們將從大唐這邊運送糧食過去,你們用繳獲的金銀等財物折價跟他們交換。..總一句,這是我們跨海第一次作戰,只許勝,不許敗!”

  扶桑也好,林邑也好。雖然這兩個地方都是小地方,但是李好從來就沒輕視他們。要知道歷史上,一個小小的高句麗竟然讓東土這邊幾次東征都成了空,讓小小的高句麗竟然得瑟的了上千年,可想而知。這種臉李好不想丟,一點小小的瑕疵李好都不允許。

  所以除了正常的軍隊進攻之外,李好還在這兩個地方布置了各種手段。道教那邊更是早已經派了不少傳教道士過去,他們除了宣揚道教的好處,還負責給這些地方的百姓洗腦,當然還有把這兩個地方的所有地方的情報都收集的十分清楚。

  另外李好還派人在這兩個地方不斷挑起各種勢力相互傾軋和互斗起來,在民間也趁機掀起了一些武裝份子組建了地方割據。等著真正的戰爭開始后,這些手段都會用了出來,一切為了把這兩個小國完全滅掉。

  戰爭沒有正義,為了把自己的敵人全部消滅掉,李好自然是各種手段齊出,只要打贏了就好。其他都不重要,歷史一向都是由勝利者說話,什么手段卑鄙,有失風度一邊去。

  南線那邊李好需要擔心的不多,那邊由王玄策領軍,王玄策跟李好的關系就深了,這人作戰比席君買會多思考一番。加上那邊也有不少李好的學生,以及到時廣州府這邊還會派海軍協助作戰,戰事反而還要更輕松一些。

  一切都在忙碌的準備著,貞觀十五年秋中,長安這邊開始慢慢進入了雙王爭霸的高峰期的時候,南方那邊發動了兩場戰爭。這兩場戰爭與以往的戰爭有點區別,而且影響深遠。

  因為這兩場戰爭代表著大唐對外的政策開始改變,不再傻乎乎的做著天可汗的美夢。也代表著大唐擁有了跨海作戰的能力,從此海洋不再是阻止大唐的軍隊前進的障礙。

  東線的唐軍在泉州府和琉球島這邊先進行了幾次海戰登陸的訓練,因為這邊有不少士兵沒有坐過船,必須要先適應這些。等他們開始慢慢適應了在海上坐船進攻的節奏后,大量的海船集中在泉州府和琉球島,然后把這些士兵們送往島國那邊登陸。

  嶺南道這邊所有的寶船全部集中了起來,全部用來這次的大軍輸送。一共有五艘寶船,加上大量的飛剪船,組成上千艘大船的船隊,浩浩蕩蕩的朝扶桑出發。

  而南線這邊直接在安南督府的指揮下,沿新修好的水泥路前進便可,他們行軍比東線輕松多了。兩路進攻的海路要晚些時間出發,這個要等東線這邊的船隊輸送完成后才開始。

  正當大唐的兩線軍隊朝兩個小國進攻的時候,這兩個小國都出現了內亂。而且還有不少百姓本心就向著大唐,知道大唐的軍隊要過來后,這些人竟然自發組織了軍隊迎接唐軍入境。

  至于這些人是不是真的百姓,這個誰也不會去計較了。歷史記載的是大唐王師過來,林邑扶桑百姓夾道相迎,顯然這兩地的君王實在是不得人心,所以大唐剿滅他們也是正常。

  而兩線的戰斗也比李好預想的要順利不少,兩國的內亂讓他們的軍隊出現了混亂。原本就武器落后戰斗力十分低弱的國度,現在變得更加虛弱起來,根本就沒法和唐軍對抗。很多時候幾乎一觸即潰,順利的讓人難以相信。

  在他們民間,因為那些傳教道士的宣傳到位,受到的反抗也很弱。這讓兩線的戰斗變的十分輕松起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貞觀十六年底就能完全結束戰事。

  “郎君要過去林邑?那邊不是有王將軍在坐鎮么?”東線的順利登陸,并獲取了在扶桑本島的一塊地盤后,李好開始籌劃林邑的登陸戰,這次他將要親自出征,帶著廣州府這邊的五千海軍登陸。

  海軍的說法是李好給的名字,在大唐朝廷,這些士兵的稱呼為水軍。嶺南道這邊現在有水軍近兩萬,一萬去了東線,五千跟李好準備登陸林邑,剩下的就在南海這邊進行日常的巡視。

  “這個不一樣,陸路是王玄策主持,但是海路他主持不了,所以只能我過去。林邑的登陸戰很重要,需要一個分量夠重的人主持。”

林邑跟扶本章未完,請翻開下方下一章繼續閱讀  鄰書:

飛翔鳥中文    舌尖上的唐朝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