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一章 汴梁韋九(1)

  第一百二十一章汴梁韋九(1)

  第一百二十一章汴梁韋九(1)

  一秒記住中文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杭州,兩浙路首府所在,有人口三十萬,商業極其發達,號稱東南第一。

  四月末的一天,一場大雨過后,柔風徐徐,卻夾帶著一絲絲悶熱,令人有些難受。

  北關門外,一個青年牽著一頭青驢,緩緩行來。

  他身高大約五尺八寸,中等身材,體形略顯瘦削。

  頭戴軟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件灰白色絲質圓領涼衫,腰系一套犀角腰帶,腳下一雙黑絲涼鞋,一看就是那富家子弟的打扮。那頭青驢,也極為強壯。馱著一個箱子,也不知里面放了什么物品。不過看那風塵仆仆的模樣,應該是長途跋涉而來。

  “慢著!”

  北關門的門卒,攔住了青年。

  “從何處來,為何而來,可有公驗?”

  青年顯然一愣,但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他笑了笑,那張俊美的臉上,與人一種親切的感覺。他從斜挎在身上的獸皮兜里取出一張公驗,遞給門卒。

  所謂公驗,就是有官府開具的身份證明。

  有宋一朝,民風開放,戶籍管理遠不似漢唐那般嚴格,可若要遠行,必須有官府開具的證明才行。平日里或許沒什么用處,可一旦被查出沒有,同樣會被官府緝拿。

  公驗,有規定的格式。

  姓名,年齡,以及具體的住所,和要前往的目的地。

  “韋高,是汴梁人?”

  “正是!”青年回答道:“因我家中行九,所以大家都叫我韋九。”

  “你這口音,為何有杭州口音?”

  “呵呵,我祖籍杭州,少時曾在杭州居住過一段日子,后來隨遷往汴梁,口音卻改不過來。”

  “原來如此,原先住在杭州何處?”

  “哦,就在萬松嶺下,孝仁坊。”

  門卒聞聽,不禁點了點頭。

  他把公驗還給青年,又朝青年身后,那頭青驢馱著的箱子看了一眼,指了指問道:“里面是什么?”

  “一些衣物,大官人可要查驗?”

  “算了,進去吧…不過呢,要老實點,莫要惹是生非。”

  “那是自然。”青年收好了公驗,看似好奇道:“敢問大官人,以前記得沒有這么嚴格,怎么現在盤查如此謹慎?”

  “還不是你們汴梁的是非。”

  “汴梁的是非?”

  “好像說是汴梁有人意圖鬧事,于是官家下旨,責令府尊徹查。

  最近一段時日,都是如此。不過估摸著也不會太久,若查不出什么事情,自然就會放松。但在這幾日,還是老實一些為好,不然被拿下,可就不是破財那么簡單。”

  門卒聽青年口音,也就沒有太多防范。

  他輕聲叮囑了兩句,青年連連道謝,而后取出一張十貫面額的錢引,偷偷塞進門卒手中。

  “多謝哥哥點撥。“

  十貫錢引,在杭州價值二十貫,和在汴梁相當。

  汴梁是因為帝都的緣故,而杭州則是東南商業最為發達之地,錢引普及的程度也高,所以也就值錢。真若是到那偏遠之所,商業不發達的地方,錢引的價值就低。

  門卒頓時露出了笑臉,道:“九哥也許久沒有回鄉了,可有落腳之地?”

  “哦,還未想好。”

  “下瓦子那邊熱鬧,也方便,還有游棚觀賞,是個好去處。”

  “下瓦子?”

  青年似乎是想了想,而后一副恍然之色道:“哥哥說的可是眾安橋一帶?”

  “哈哈,一看就知道九哥是個杭州人,若是外鄉來的,怕還真不知道眾安橋呢。”

  “多謝哥哥提點。”

  青年也笑了,與門卒又聊了兩句,便牽著青驢,走進北關門。

  這北關門,是杭州北城城門,始建于隋朝。后吳越國國主錢镠擴建城垣,更名‘北關’。

  青年走進北關門后,看著繁華而略顯狹窄的街道,突然笑了起來。

  他抬起頭,呼吸著那熟悉的空氣,在內心默默念叨著:師父,一清回來了…

  這青年,正是高余。

  當初他向高俅懇請來杭州,被高俅拒絕。

  可是,高余從來都不是聽話的乖寶寶,在某種程度上,他非常執拗。決定的事情,若非不得已,絕不會輕易改變。他要為師父報仇,好不容易找到了線索,又豈能放手?

  高余不是不相信高俅,也不是不相信官府的能力。

  只是,他要親手為師父報仇,而且他知道,他有這樣的能力。

  所以他安安靜靜陪伴梁氏一起過了清明,便準備偷偷離開。但是在離開前,他也做了很多準備。從裘妙法的事情上,他能夠覺察出,那個仇道人背后的能量不小。

  仇道人他們殺了師父,未必會就此罷休。

  說不定他們尋找高余的下落,也使得高余格外小心。

  首先,他改變了身份。

  在汴梁時,他通過李寶,在私下里弄來了一份開封府開具的公驗。

  按道理說這公驗不太容易搞來,但俗話說的好,有錢能使鬼推磨…李寶能夠在汴梁成就一方勢力,若沒有幾分手段,絕無可能。用李寶的話說,公驗有何難辦?只要使足了錢,很容易弄來。而高余不缺錢,于是就通過李寶,得到這份公驗。

  之所以用韋高之名,也是他一時間想不出好名字,就拿了趙構的假名來用。

  韋高,這名字其實也不錯!

  把一切都準備好后,高余又讓李寶偷偷聯系了一艘南下的商船。

  之后,他乘船沿運河南下,令高俅失算。高俅命人在陸路設關卡攔截高余,哪知道他改了名字,又走的水路,結果一路暢通無阻,順利逃出哦高俅的攔截和追蹤。

  在抵達蘇州之后,高余下船,改走陸路。

  他在蘇州買了一頭青驢,一路慢慢悠悠,倒也悠閑自在…

  裘妙法留下的那封信上,有‘眾安橋’的字樣。

  眾安橋,是杭州一處極為繁華之地。

  它跨在清湖河上,因元祐四年,蘇學士知杭州,捐獻俸祿五十貫,而后募集財物在橋邊修建安樂坊,三年里治愈病患千人。人們感激他的恩情,就把橋改名眾安橋。

  而在眾安橋南面,就是杭州的瓦子,名為北瓦,不過本地人更喜歡稱之為‘下瓦子’。

  那瓦子里有勾欄十三座,還有各種游棚可供觀賞。

飛翔鳥中文    余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