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二章 借雷解,化氣而外;分四象,存神于內

快捷翻頁→鍵第二十二章借雷解,化氣而外;分四象,存神于內第二十二章借雷解,化氣而外;分四象,存神于內  熱門、、、、、、、、、

  群邪退去良久,點星叟和清羽客才在水榭中廳高首大位上出現,一派仙風道骨,似乎完好無恙。

  點星叟面不改色,好像一點都不為被削去千年法力可惜,淡然道:“道消魔長,所幸有清羽道友親至,否則今日真難善了,爾等弟子,還不拜謝?”

  眾禹山弟子趕忙依言跪拜,清羽客生而世外,不通俗理,卻很受用,心中極為自得。

  他輕手微抬,免去眾弟子禮數,笑道:“謝我作甚,還是道兄法力廣大,否則哪里等到我來。”

  點星叟不語,突然揮手一動,一條虛空大道出現,將一眾劍光接引進來,化出許多身形,居然是連旗、趙重陽、張谷陽、李秀奇、一陽子等人。

  原來趙重陽、連旗等人在朝云樓雖遠隔千里,但也知感靈通,尤其左道來了數百劍仙,還有數十個厲害高人,如殷風、王重之流,一起施展法力神通,天地元氣波動之廣,凡眼雖難見,但他們這些修士卻有感應。

  是以水榭大戰一停,元氣漸復,趙重陽、連旗等弟子便知曉,趕忙御劍回來,剛到水榭上空,就被點星叟施展法力直接接引到了大廳,心中感慨不愧是元神凝練的散仙,法力廣大,神通深遠。

  “弟子拜見師伯!”

  眾人見過點星叟,又給介紹清羽客,再拜過方落座,聽候上首兩位前輩吩咐,卻未見西山君,心中奇怪。

  點星叟知道西山君前去斷音寺救連旗等人,雖然成功引出大半左道劍仙,讓李塵、張谷陽從中順利救人,但卻沒想到斷音寺此時來了追隱叟,遠勝過鬼泣娑羅毗屍老人、烈嵬風鄒縱忌,甚至就是無忌童子也差了不止一籌。

  所幸西山君到底是修成元神,業證散仙,雖然是下乘功果,但好歹超凡脫俗,有不小法力,不敢與追隱叟硬拼,纏斗許久,為點星叟爭取了不少時間,也總算拖延到清羽客來到。

  “可惜西山道兄了。”清羽客也與西山君相識,心中暗嘆一聲,知其落在追隱叟手上,怕是會賜給其愛徒龍陽子,少不得一番凌辱,劫難不小。

  “今日還多虧李塵小友,怎不見他與你等一起?”點星叟此時已難以窺視天機,李塵也不是一般修士,本就鬼神難測。

  趙重陽起身將一段經歷說出,直言李塵出手不凡,連擊敗左道有名的修士,尤其射狼居士曹心衰,與瑤山凌羅派高徒穆流塵不相伯仲,還在陽河玄霄宗掌教三弟子殷風之上,雖是死在趙重陽手中,但到底是李塵之功。

  點星叟心中感嘆,此番因果他卻知曉,但不好明說,只是點點頭:“李塵遭了殷風玄霄天雷一劫,怕是早有預料,借此閉關去了,暫且休提。”

  “只論如今左道妖魔有月華風焰旗,能改換日月星辰,大興月華,極壯陰神,壓制我等玄門陽神,就算我與清羽道友,法力也大受影響,更不消爾等了,恐怕一出去,便自如同凡俗,任人宰割,無還手之力。”

  “加之那頑空子有其師賜予的懸巖石鏡,更是凝滯我等真身,阻轉元神的妙寶,平常法寶萬萬無法相敵,已非人力之過。”

  清羽客笑道:“道兄憂慮怎地,對方法寶精妙不假,我玄門正教廣大,無上鎮教法器更有許多,只是不值滅此小魔罷了。”

  點星叟深以為然,卻道:“話雖如此,但要徹底剿滅斷音寺魔窟,大有阻礙,你我此時不得脫身,卻還需差一位根性深厚之弟子,前去鯤江西流,回返我禹山,求得幾位同門前來相助方可。”

  趙重陽、張谷陽、李秀奇三人聽罷,立刻站出來應道:“弟子愿往。”

  點星叟點點頭,“爾等心意可嘉,但此事不該落在你們頭上,且退下。”

  三人不敢抗命,只好回座,點星叟又喚道:“連旗我徒何在。”

  “弟子在。”連旗顧不得驚訝,趕忙起身應道。

  “為師著你西返禹山無涯洞,將此間事宜告知長秋老祖,他老人家自有分教,你屆時聽候吩咐就是,可敢前去!?”

  此去禹山,不下五百萬里,縱然御劍飛行,也是遙遠,但連旗絲毫不懼,應道:“弟子領命。”

  說罷,連旗轉身告退。

  清羽客點點頭,“此子根性之深厚,生就仙骨玉肌,日后可為廣大門楣,道兄真個好福氣。”

  點星叟搖頭不語,遣散其他弟子,又與清羽客不知秘議了什么,才自閉關去了。

  再說李塵,施展玄功妙法,終借玄霄神雷鍛煉形骸,省去了化氣之境三十年苦工,離形氣合一之境大進一步,耗費十日,從江州遠遁云州,先避開斷音寺大戰,要閉關靜修一段時日。

  “此番救人,禹山派怕是吃了大虧,對方那么多一等一的劍仙,縱然點星叟法力高強,也只他一人,如何能敵?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斷音寺,如今卻成了馬蜂窩,絲毫惹不得。”

  李塵暗嘆一聲,進入云州后,他便往東飛去。

  云州亦東臨荒海,南接江州,此州多幽山古寺,河道脈絡更是起伏跌宕,因四江之一的云江東流經此入海,而得名云州。

  云州青山格外清,碧海云天透靈霄。

  河洛水境皓如月,古剎晨暮幾千年。

  云州之秀,天下之最,自古都未遭刀兵**,也甚少有天災地患,故萬古長青,安泰祥和,人人固壽延年,民風淳樸,多產賢良文儒。

  李塵飛御三萬六千多里,此時正值子夜,遙見海波生月,朗照中天,亮如白晝。

  “就在此處尋個安生吧。”李塵降下云霄,正在一處幽隱青山絕峰,高三千丈,煙云九重,參入星漢,人跡罕至。

  李塵來到一處絕壁,以真氣為斧鑿,劈、砍、削、剁,一盞茶功夫就開辟出一方洞府,又在里面以石為胚,削砍成桌、椅等器具。

  最后,又鑄石成門,布置了符法機關,加持禁制,安排幾道陣法,便匆匆進入洞府開始閉關。

  “我與夢中聽講,參玄悟道,始以為靜行修習,養氣培真,固守形骸,終是煉形之道,乃靜中參玄,悟恒始不變,其實亦是為求長生安在。”

  “尋常仙道功果,不過是信心苦志,道中求法,法中取術,以證人仙,性命不修,到底是個氣漏神泄之身,若不尸解,也只有八百之壽。”

  “但就算明心見智,參見上乘,以身煉形,成就駐世長存之地仙,雖無壽元大限,卻還有道家四九重劫,還是未證大道。”

  “至于鬼仙、尸解仙等,更是下乘,似乎要受地府陰曹管轄,還不如地仙逍遙。”

  “看來唯有參證大道,性命兼修,徹悟上上之果,方能見證真仙之道,更能脫離大千,飛升天府,甚至有機會得游三十三天,與天仙論道,赴蟠桃,游玉京,窮碧落,下黃泉,此個真正逍遙長生,無災無劫。”

  李塵這一番入世,終究漸漸開悟,更是開始參悟妙玄,理會道樞,分玄論教,為求長生。

  “我如今借雷解,配合機緣,玄功逆轉,終于將形骸煉散,此時正好煉存神之法!”

  一念至此,他便坐定盤膝,閉目觀想,坐忘遺形。

  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見神,守心匯意,人以神游觀想,先見己身之奧妙,方能印證天地乾坤,造化之道。

  此亦靜功,也是眾妙之門,人有五臟六腑,皆有神靈性氣,所謂五神守其臟,身有三萬六千神,千多形影,但人乃混蒙之體,有先天之源,生卻后天,是故神墮形移,影藏精散,所以人生來無法明悟性命,偶有圣賢驚醒,方作真言傳世,參求長生。

  李塵修行至今,才開始真正存神觀想,想要追求先天之源,是謂炁。但欲歸炁,便要后天返先天,乃漫長功夫,絕非一日而就。

  “我日后要受地水火風四劫,乃為形氣合一之最終成就,參求煉形為氣之化境,便先觀想出四象之神吧。”

  四象介乎身神內外,周繞于身,青龍扶左,白虎居右,朱雀在前,玄武從后,十分玄妙。

  “要分四象,必先理陰陽兩儀!”

  李塵運轉妙訣,心神沉浸,細細回悟曾經夢中聽道,曾記得那位無名道人講:日為功曹,陽氣升,月為主簿,陰血變。

  正所謂,人合乾坤造化全,體含日月四象生。

  此種奧妙,實難以贅言,只是也不知過了多久,李塵心神識海中,終于照見己身兩儀氣旋,四象圖騰隱現,但實際真身枯坐,毫無異象。

  此時虛實兩界,靜玄奧妙,物我相忘,真冥相間。

  李塵觀想出四象神意,便能神魂散游于外,使四象護佑,不懼邪魔侵擾。

  青龍出于肝,白虎出于肺,朱雀出于心,玄武出于腎,配乎五行,又乃神、魂、精、氣、形、魄護持法獸神將,祛邪避魔,清神定心。

  李塵存神閉息,煉至一段,便將四象歸附,各安其臟,睜眼微視,見自己一身塵土,也不知坐定多久。

  化氣存神之境,實是兩步,化氣而外,存神于內。

  存神于內,說到底是壯大神魂,修煉精神,為日后元神做為道基。

  煉形為氣,說到底就是煉三寶,鑄道基,為日后長生久視,永駐仙胎。

  洞府無光,幽暗深邃,李塵便想那些凡俗僧道,不入真流之人,盡占名山大川,自己卻是青冥修真客,反而如同野人避居于此,雖說物我相忘,但未至大成道果,到底還要講求法侶財地,就是有道仙真,亦追求洞天福地,仙境妙府。

  “有機緣,一定要尋個清凈道場才是,似現在這般,與流浪客無異。”

  李塵摒去雜念,此時他大功告成,觀想神境中,四象神全,兩儀日月,陽氣升,陰血沉,近乎天地之道,令他神清體真,靈感性應,萬物相同,和合乾坤。

  推薦本章到:

飛翔鳥中文    鴻蒙元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