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四十七章 準備打“禪七”

  第四百四十七章準備打“禪七”

  第四百四十七章準備打“禪七”

  第四百四十七章準備打“禪七”

  當日七十二聲鐘聲,響徹白云山上下,隨后幾日凈心寺中平添幾分喜氣。

  行圓進階到法師,不但素問心中喜悅,對于其他行字輩僧人也不是一件小事。

  畢竟行圓每日與他們一同修行,甚至很多人入門比他還早。

  而如今行圓已經踏上一個新的臺階,但他們還在原來的位置努力向前看,卻始終看不清楚。

  行圓成為法師,對于他們來說同樣是一個激勵。

  接下來幾天,整個寺內僧人修行更加努力。

  眾人本以為行圓進了一步之后,最急的應該是行難才是。

  在寺中,行難與行圓一向是相提并論的,兩人是行字輩之中天賦最高,也是最為刻苦的兩人。

  如今行圓成了法師,行難理應著急才是。

  可出乎他們意料的,行難與往日并沒有什么區別。該看書看書,該修行修行,走路也不急不慢,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眾人都看的出來,他不是表面裝作淡然,而是真的從心里就透著一股不急不慢的態度。

  有人問他,他只是笑著說道:“修行是自己的事,走的是自己的路,我又為何要急?”

  其他人聽了這話后大為佩服。畢竟人都有勝負心,而行難看的卻是事情的根本,完全將勝負之心拋掉。這種心形,在寺中也是極出類拔萃的。

  就連素問聽說后,都是微笑點頭。

  在行圓參禪幾日,穩定了自身之后,素問便讓他開壇講法,如今到了法師,他也有資格位眾人講解了。

  這一日,正好是寺中小講,許多香客到了講堂找個地方等候。

  雖然此時已經是十二月初,已入寒冬,每日到寺中的游客香客已經開始減少,可到講法之日,山上的人仍然絲毫不少,沒多久講堂中就坐了幾百個善信。

  當寺中眾人進入講堂之后,便是講師上講臺,眾人在下方安靜聽講。

  當行圓上前之時,眾人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畢竟常來寺中的善信,都知道行圓這個行字輩的弟子。畢竟原本的東海市醫院外科主治醫生扔下一切到寺中出家,在東海的佛教信眾心中,也是一個頗為傳奇的人物了。

  在看到他上去的時候,眾人還沒覺得什么。

  可看到他道講臺上跌坐,一副今天就由他為眾人講法的架勢,眾人才驚訝起來。

  下方頓時傳出不少竊竊私語的聲音。

  雖然不大,但七八百人在場中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卻是不小了。

  “肅靜”素問坐在眾人最前方的一排,頭也沒回,但只是一句低喝,卻讓所有人都停下了口中的話語。

  住持的聲音他們還是聽的出來的。

  “今日有行圓法師講法。”素問又一句話,傳到所有人的耳中。

  這下眾人都聽到了其中的幾個字,行圓,法師。

  法師可不是隨便稱呼的。要能演講佛家典籍,而且修行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若是其他小寺院,為了撐門面,法師可能還有點水分。

  但凈心寺中的法師可是有著十幾個,且不說魯智深、曇宗等武僧,單單道衍、道欽、德誠、天如、秀巖這些法師,哪個不是佛法精深?

  因此凈心寺的法師名號,含金量更足。

  如今行圓竟然被稱為法師,眾人立刻知道,他是修行真的達到這一地步了,而不會因為他年輕則有所懷疑輕視。

  行圓從跌坐到臺上開始,下方嘈雜之時,他的面色都絲毫不動,一點都沒受到影響。

  如今下面安靜下來了,他才微微一笑,開口說話。

  行圓所講的內容算不上是多么高深,卻是他這次明悟之機。借著眾人講出來,分享給下方眾人。

  由于眾多善信的修為層次不高,有的時候常觀法師所講的東西,對于他們來說需要好好琢磨才行。而行圓所講的東西,卻讓他們聽了就能懂,而且還能有所領悟,因此一時間場中除了行圓講法的聲音之外,一片安靜。

  行圓剛講沒多久,幾只小小的身影沿著講堂的門縫溜了進來。

  若是有人回頭,就能看到這幾只在東海微信圈中頻繁刷屏的“明星”

  一只笑起來壞壞的兔子,兩只小狐貍,兩只松鼠。

  而在它們進來好久,才慢吞吞爬進來一只比巴掌大一點的刺猬。

  素問在下方聽了一會兒,心思就開始轉到別的地方。

  這些日子凈心寺中事物不多,因此他準備舉行一次“禪七”。

  禪七是禪宗叢林,每逢冬日農事已了,更無其它雜務,便舉行克期取證的修行,以每七日為一期,叫做打禪七。

  在禪七中,比平日更要努力參究,往往每日以十三、四支長香,作為用功標準。大約睡眠休息時間,晝夜合計,也不過三、四小時而已。

  后世各宗派,鑒于這種苦修方法的完美,就興起各種七會,如念佛七等。有這樣苦志勞形,精勤求道的精神,日久月長,無疑的,必能造就超格之人才。

  不過這個世界禪宗早已沒落,禪宗這一傳統修行方式自然也是沒有的。

  而素問則是準備在寺中推行禪七,今年冬天則是第一次舉行。

  禪七和傳說中的生死觀有些相近,以前很多寺院在禪七之時,只要時間沒到,哪怕死了也不得抬出禪堂。而且死人之事,也是偶有發生。

  但經過禪七,一般弟子的修行也會往前更進一步。

  要知道禪七是七天,但并不是只有七天。很多寺院舉行禪七之時,都是幾個禪七連續舉行。

  素問就準備一連舉行七次禪七,每次七天,一共四十九天。

  至于參與禪七的人,則是自愿。

  可以自愿參與一次,也可以自愿參與七次,全憑自愿。

  不過素問估計,行字輩僧人之中能參與七次禪七的人是鳳毛麟角。除了行圓、行難、行苦三人之外,恐怕只有行道有可能。

  其他人多則四次,少則一次。

  前面三人是心性毅力都是上佳,修行也一直刻苦。

  而行道,則是智商有所缺陷,但也是有所失必有所得,他有著一種其他人沒有的天賦。無論別人覺得多么枯燥難忍,多么辛苦的事情,他都會頗為感興趣的去做,并且一直做下去。

  就像正常人不會一個下午都蹲在樹下看螞蟻,但傻子會。

  行道就是如此。。。。。。。

  本書來自/book/html/37/37064/index.html

飛翔鳥中文    史上第一方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