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24章 物資得用錢來換

第2224章物資得用錢來換第2224章物資得用錢來換  洛陽城外的村莊以最短的時間建造完畢,村民也是盡快遷入。

  這個時代的建筑材料,并不像兩千年后有著各種化工原料,只要房屋建造完畢,村民就可以直接入住。

  深秋是收獲后的季節。

  在深秋以后,還有漫長的冬季。

  村民們正是要利用冬季,把曹鑠農場圈著牧場的設計給構造成現實。

  荒地生滿了雜草,村民們最先要解決的是把雜草給除掉,然后再挑選出來。

  可以用來飼養牛羊的作為干飼料留下,等到來年再用。

  不能飼養牛羊的,則擺放在空地上,一把火給燒了,再掩埋進泥土里。

  曹鑠并沒有讓百姓們用水去澆灌草木灰,而是要他們直接挖出大坑掩埋。

  草木灰里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可它卻有個很大的弊端,一旦見到水,有機物將會隨著水而流走。

  燒出的草木灰被村民們掩埋進神坑,陳宮又安排人把土地分成許多小塊。

  每一塊土地大約五六分左右,兩塊土地拼接在一起就是一畝多。

  沿著田地,人們還開鑿出了水渠。

  水渠一直延伸到一塊被清出來的平地。

  平地靠在洛水岸邊,曹鑠在岸邊主持建造了十多架水車。

  水車并不需要人力蹬踩,在水車的上方有著一只碩大的風車。

  風車轉動,牽動著水車的輪軸,可以把洛河的水引到水渠的交匯口。

  只不過在水渠的交匯口,建著一個由石頭圈起的房屋。

  說它是房屋其實并不貼切,因為它只有四面的墻壁,根本沒有房頂。

  而在房屋的里面,則是一個大大的深坑。

  深坑與水渠連通在一處,墻壁的上方也有著四只風車,每只風車都牽著一個像是船槳一樣的東西。

  只要風車轉動,船槳就會在深坑里攪動,無論里面放著什么,都會被攪的翻卷到上面。

  這個深坑就是將來用來丟棄牛羊糞便的化糞池。

  它連接著水渠,也連接著洛河。

  洛河的水從中流過,通過船槳一樣的東西攪拌,把化糞池里的牛羊糞便給卷動起來,然后流入水渠,最終進入水渠邊緣的田地。

  所有的一切準備妥了,人們要做的只是等待春天,把牛羊幼崽送到這里。

  除了飼養牛羊的牧場,曹鑠還指派村民建造了一排房屋。

  房屋里有著供暖設施和一排排的籠子。

  這里將會成為家禽的孵化場。

  家禽孵化以后,要是天氣暖和,會被放到牧場任由它們隨意亂走,在草地里尋找蟲子和草籽去吃。

  這樣飼養出來的家禽,肉質鮮美,要比一直在籠子里養著的更緊俏一些。

  當然,這個時代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籠養家禽,曹鑠只不過是想要村民們省心一些。

  畢竟籠養家禽在防范病菌方面,也要比地上散養耗費大的多。

  牧場并沒有像曹鑠相像的那樣只是用木頭柵欄圈起來了事。

  承擔牧場的村民認為,還是在周邊建造起石頭壘砌的圍墻要穩妥的多。

  曹鑠琢磨了一下,村民提的意見確實也沒有錯。

  石頭圈起來的圍墻不存在縫隙,家禽也不可能輕易鉆出去。

  尤其是牛羊,即便亂跑,也不會跑到圍墻外面去。

  站在正在興建的新式村莊,曹鑠看著村子外面的牧場和農場。

  他身旁的陳宮說道:“主公,這樣做可是真的大手筆,官府承擔牛羊幼崽,還要提供雞鴨鵝的幼苗,就連洛水也被圈起來一片,里面將要依照主公的吩咐放養魚苗。要是真的一切都能成真,這座村子里的村民,不出三年,應該可以富的流油。”

  “我們以后要走的路還很長,要打的仗也還很多,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曹鑠回道:“壓榨盤剝,把百姓弄的走投無路,并不是圈錢的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幫著百姓富起來。只有百姓富了,我們才能收取更多的稅賦,府庫才能充盈。打天下確實很難,治理天下卻要比打天下更難。”

  扭頭看向陳宮,曹鑠微微一笑:“我們確實是高高在上,百姓確實是需要仰望我們。可我們應該,明白,高位者如果沒有生活在底層的百姓,又怎么體現出優越感?又怎么能體現出尊貴?拔高高位者的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不愁吃穿。人活著,最基礎的不過是衣食住行。等到這一切都滿足了,他們才會去想更多的辦法,滿足一些吃飽穿暖之外的渴求。”

  “還是主公看的明白。”陳宮回道:“要是當初的大漢皇帝能明白這些,大漢也不至于破敗至此。”

  “其實大漢的末代皇帝還是想過要勵精圖治。”曹鑠微微一笑:“只可惜天數已盡,無論他們做什么,世道已經輪轉,也不可能再隨著他們的心意發展。”

  想起當年的劉協,陳宮不免一陣唏噓。

  身為大漢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劉協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想著怎樣讓漢家再次強盛起來。

  可惜,他不懂發展自己的勢力,只是一味的想要利用豪雄的能力平定天下,然后再從被他利用的人手中接管大權。

  劉協的想法無非是天真的。

  沒有哪個人不會自私到得了天下以后,還把大權拱手交給已經成為傀儡的皇帝手上。

  回顧過往,凡是傀儡皇帝,哪個得到了好下場?

  楚漢相爭之時,項梁要人從鄉野中找到正在為人放牧的懷王。

  天真的懷王也以為他是楚王,可以號令項羽、劉邦等人。

  所以才有巨鹿之戰以前,懷王安排宋義作為主將,而項羽只是副將的過往。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次,他被項羽記恨。

  在項羽攻破咸陽封賞天下以后,再也沒有用處的懷王,被人截殺在前往彭城的路上。

  大漢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劉協何嘗不是那樣。

  當年他在董卓的扶持下,從兄長劉辯的手中接替了大漢皇帝。

  劉辯死后,劉協日子過的卻并不安穩。

  他越來越發現自己已成為董卓的附庸和傀儡。

  要不是最后司徒王允設計殺了董卓,身為大漢皇帝的他,早就被董卓取而代之。

  董卓死后,劉協的日子也不是太好過。

  他李傕郭汜控制,成為倆人號令天下的傀儡。

  直到后來,曹操到了長安,好言好語的把劉協哄騙去了許都。

  曹操沒想過要稱帝,接他卻是想著利用劉協的皇帝身份節制整個天下。

  凡是與曹家為敵的人,都被劉協歸咎為大漢朝的逆賊。

  所以曹操才能名正言順的討伐其他豪雄,一步步的掌握大權,最終打下了曹家的基業。

  曹鑠能夠有今天,并不只是他有個好父親。

  更總要的是,劉協曾在曹家發展的過程中,為曹家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劉協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源自于桓靈二帝的無道昏庸。

  桓靈二帝在位,吏治不明,各地官員橫征暴斂,再加上朝廷為了滿足兩位皇帝的索求,從各地征募大量錢財,以至于鬧的民不聊生遍地餓殍。

  要不是有那兩位皇帝做出的鋪墊,大漢也不至于迅速積弱,最終淪落到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

  “當年的黃巾之亂,公臺應該還記得。”曹鑠毫無征兆的向陳宮問了一句。

  “當然記得。”陳宮回道:“要不是黃巾之亂,靈帝也不會下令各地招募鄉勇,曹公也就不可能有陳留募兵。中原也不至于動蕩多年,到如今也沒個消停的時候。”

  “說的就是。”曹鑠說道:“桓靈二帝把天下禍害個千瘡百孔,到了靈帝時,卻想著利用天下豪雄討滅黃巾。他的想法無疑是沒什么錯誤的,可他卻低估了人的貪欲。既然有了成就大事的資本,誰還愿意只是給人做臣子?尤其是實力已經超出朝廷,還有哪個人愿意無端的受他人指使?”

  “主公說的沒錯。”陳宮點著頭嘆了一聲:“不過轉念一想,要是大漢沒有衰落,主公又怎么可能得到機會掌控天下?”

  “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隨時都可能殞命喪身,在那樣的情況下,生與死對他們來說并沒有什么不同。”曹鑠說道:“造飯或許會有一條活路,不造反只是死路一條。如果是公臺,你會怎么選?”

  陳宮回道:“天下是朝廷的天下,身為臣子,當然寧死不反…”

  “那是因為你出生士族,決然不會餓死,也無法體會百姓們的心思。”曹鑠說道:“要是讓你和他們一樣,每天忍受挨餓受凍,為了活下去,你也會鋌而走險。”

  望著還在建造牧場和農場的地方,曹鑠接著說道:“要是百姓都能像你一樣穿的暖吃的飽,一些需要滿足的小愿望也能得到滿足。他們還有什么理由反叛朝廷?又有什么理由和朝廷作對?就算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他們蠱惑百姓,又有幾個人肯理會?”

  曹鑠一番話,把陳宮說的不住點頭。

  想起來確實是這么回事。

  百姓要的東西很簡單,很多人活著,本來就只是一場中庸。

  他們并不需要什么大富大貴,只要能讓他們吃飽穿暖,能讓他們過的日子舒坦,他們是絕對不會禍亂天下,給朝廷惹來麻煩。

  只要朝廷不是作到了天下人人共憤,不是整個天下都心存不滿,恨不能這個朝廷消亡下去,動蕩就不會發生。

  倘若朝廷重視百姓疾苦,要他們日子過的安穩,這個世道就不會亂起來。

  陳宮還在回味著曹鑠說的話。

  曹鑠向他問道:“牲畜和家禽的幼崽有沒有聯絡好?什么時候可以送到這里?”

  “回稟主公。”陳宮說道:“所有牲畜和家禽的幼崽都會在開春以后送到這里,等到農田整理妥當,村民就會在田地里下上麥種。過了冬天,麥苗發芽,明年就會有些收成。”

  “明年的收成不會特別多。”曹鑠說道:“然而后年就會好很多,隨著土壤越來越肥沃,莊稼也會越長越好。”

  村民們還在開挖著水渠并且運來石塊壘砌著牧場的高墻。

  曹鑠很清楚,村子建造的確實是快,可要把所有的設施都給置辦齊全,卻需要一段很漫長的時間。

  至少冬天來臨之前,這里不可能把所有都準備好。

  曹恒在雁門關下達了屠羯令,一些天以后,得到這條命令的兵不僅僅只是雁門關一帶的軍民。

  很多附近的軍戶也都紛紛來到。

  來到雁門關的這些人,多半都曾在戰場上廝殺過。

  他們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其中還有不少,平日里就是依靠打獵為生,追捕和獵殺的本事當然不是一般人能夠比較。

  來到雁門關的人越來越多。

  曹恒緊接著又下達了一條命令,凡是從關外搶掠來的女人,除了不許虐待和殘殺,其他都可以任由處置。

  殺了羯人可以換取好處,還能搶掠羯族女人,許多追求冒險和沙場刺激的人,紛紛來到雁門關。

  這些人的來到,讓雁門關比以往熱鬧了不少。

  關口附近,除了館舍和酒館的生意特別的好,就連煙花柳巷也是比以往繁榮了不少。

  曹恒并沒有理會這些人的來到。

  他每天還在致力于琢磨怎樣對付羯人。

  天氣一天天變冷,曹恒更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率軍出征。

  軍中將士雖然帶來了一些御寒的衣物,然而那些冬衣都只適合在南方穿,根本不適合寒冷的北方。

  沒有足夠的冬衣,曹恒當然不會輕易下達出征的命令。

  等待出征的日子里,他交代楊阜務必置辦到足夠的冬衣。

  楊阜也四處籌措,可籌辦的進度卻十分緩慢。

  眼看已經進入深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曹恒也有些急了。

  楊阜派出去籌措冬衣的人又運回了一批。

  他在姜維和陸遜的陪同下,前去查看送到雁門關的冬衣。

  軍營大門外,曹恒和姜維、陸遜并排站著。

  一輛輛大車從他們眼前經過。

  大車進了軍營,會有軍需上前清點數目。

  直到最后一輛大車過去,楊阜從軍營里跑了出來。

  來到曹恒等人面前,他躬身說道:“長公子,我清點了一下,這次送來的冬衣共計一千零七十件。”

  “一千多件。”曹恒搖頭,向楊阜問道:“楊刺史,依著這個進度,你認為我們需要多久,才能把冬衣籌措齊全?”

  軍中將士分發冬衣,不可能每人只有一套。

  冬天出征,衣服一旦潮濕,再沒有干爽的衣服換上,士兵就會活活凍死。

  每人至少一套冬衣,這是大軍出征前必備的物資。

  面對曹恒的質問,楊阜低著頭回道:“我已經竭盡所能,只是冬衣確實難以籌措,估計還得一些日子才能置辦齊全。”

  “再等一些日子,只怕冬天都過去了。”曹恒說道:“過了冬天,我還要你置辦冬衣做什么?”

  自從曹恒頭一回來到雁門關,楊阜對他就是十分懼怕。

  被他如此質問,楊阜低著頭沒敢吭聲。

  “怎么不說話?”曹恒眉頭皺起,向楊阜問道:“能不能給我一個確切的時間,什么時候可以把冬衣籌措齊全?”

  “一個月…”楊阜低著頭回了一句。

  “什么?”曹恒眼睛一瞪:“一個月?楊刺史是真的想要大軍等到開春以后再出關討伐羯人。”

  “公子息怒,我并沒有那個意思。”楊阜把頭垂的更低,戰戰兢兢的說道:“只是籌措冬衣,確實不像糧草那么容易去辦。雁門關附近本來桑麻產量就低,到了冬天還需要大量從別出購置冬衣。長公子要這么多東西,我已是用心籌措,也就只能弄到這么點。”

  “不管你用什么法子,在最短的時間內,給我籌措出十萬套冬衣。”曹恒冷著臉,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一個月,我等不了。”

  楊阜還沒來及回應,一名士兵跑了過來:“啟稟長公子,洛陽送來一批物資,說是主公特意助長公子擊破羯人。”

  正愁沒有冬衣,聽說洛陽送來了物資,曹恒有些不太放心的問了句:“送來的都是什么?”

  “都是冬衣和軍械,還有一些干糧。”士兵應了。

  聽說有冬衣,不僅曹恒放了心,就連楊阜也是松了口氣。

  要他籌措出十萬套冬衣,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洛陽送來冬衣,即便只有一半,另一半也好解決的多。

  “帶我去看看。”曹恒示意士兵領路。

  士兵站到側旁,曹恒等人走過去之后,他在一旁為眾人領路。

  奉命護送物資來到雁門關的,是一員小將軍。

  小將軍見到曹恒等人,下馬行禮:“末將關興,見過長公子。

  “關興。”打量著眼前的小將軍,曹恒問道:“你是關羽將軍膝下公子?”

  “不敢當長公子一聲公子。”關興回道:“小將正是關興。”

  “你這次來,還回不回去?”相比于關興回不會去,曹恒反倒不怎么留意冬衣的事情了。

  冬衣就在眼前,分派人手清點了數量,然后給將士們分發下去就成。

  “我是奉司馬將軍之命來到這里。”關興回道:“至于回不回去,并不是我說了算…”

  “我曾聽說關將軍膝下公子武藝超群,你要是留在雁門關,必定可以立下不少功勞。”曹恒說道:“要不你就留在這里,我回頭給父親寫封書信好了。”

  “這樣…”關興遲疑著問道:“是不是有些不妥?”

  “能有什么不妥?”曹恒絲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你就放心留在這里,父親那邊我會把一切都給說的清楚明白。”

  “其實長公子出征的時候,我也是羨慕的很。“關興說道:“要是能留在雁門關,我當然是肯的。”

  “那就沒什么好說。”曹恒輕輕朝他胳膊上拍了一下,笑著說道:“你就留在這里,我恰好在等冬衣,打算冬天出關討伐羯人。有你在,我是又多了個助力。”

  “冬天出關?”關興詫異的說道:“我聽說到了冬天,關外會是大雪封路。長公子選擇冬天出關,會不會…”

  “大雪封路,能走我們就走,不能走,我們就停下。”曹恒回道:“只要我們在前進,總比耗在雁門關要強的多。”

  關興聽了他的說法,也是不住的點頭。

  曹恒說的確實沒錯,在關內等著,什么時候都不可能有所建樹。

  想要建功立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出關。

  可他同時也在擔心,冬天出關,一旦真的遇上大雪封路,將士們該怎么辦才好。

  要是被困在雪里,生長于南方的將士,會不會有很多凍死在路上?

  關興的擔心,曹恒顯然沒有。

  他向旁邊的陸遜吩咐了一句:“伯言,你帶人清點一下,究竟有多少冬衣和多少軍械、軍糧。”

  陸遜答應了,正打算帶人去清點物資,關興把他叫住:“陸將軍,這里有份清單,還請將軍過目。”

  接過清單,陸遜向曹恒拱了拱手,扭頭離開。

  “其他的我都不是很在意。”陸遜催促將士們把物資送進軍營,曹恒對關興說道:“我真正想要的其實只有一樣,也是我們最緊缺的。”

  “長公子要說的,是不是冬衣?”關興問了一句。

  “正是。”曹恒回道:“沒有冬衣,將士們一旦到了關外,即便不下雪也會被活活凍死,我手中有多少冬衣,就意味著我將要帶領多少將士出關。,我又怎么可能不去在意?”

  “主公令我送來的冬衣,足足十五萬件。”關興回道:“他看了長公子下達的屠羯令,認為出了將士們需要冬衣,那些將要一同出關的獵捕者也是需要。只不過長公子可以把冬衣售賣給他們,為了能夠領取更多的好處,他們當然也要置辦所需。”

  “父親的意思,是我要把多余的物資分派給他們?”曹恒問道。

  “當然不是。”關興說道:“主公的意思是要長公子把那些物資賣給需要的人。”

  曹恒錯愕的看著他:“父親的意思是…賣給他們?”

  “正是。”關興回道:“主公認為他們出關并不是單純的為了剿滅羯人,而是打算從這件事中獲取好處。既然他們能從中得到好處,長公子又何必把本來屬于將士們的物資平白送給他們?”

  關興的解釋,讓曹恒明白了曹鑠的想法。

  他點頭回道:“要是這么說,確實像父親認為的那樣。愿意隨同大軍出關的人們,確實是為了通過誅殺羯人獲取好處。我也確實沒有必要給他們提供物資。他們需要物資從我這里買,不僅可以解決他們的需求,也能給將士們謀求一些好處。父親看到事情,果然比我通透的多。”

  關興回道:“主公雖然身在洛陽,卻時時刻刻都在牽掛著長公子,正是考慮到長公子可能缺少行軍必須的物資,所以才會令我送來。”

  “父親不僅送來了物資,更重要的還有送來了你。”曹恒沖他笑了一下:“這邊的事情多半是籌措好了,等到將士們都領取了冬衣,我們也就能出發討伐羯人。”

  曹恒領軍出征的時候,關興曾遠遠觀望著大軍開出洛陽。

  那時的他,對姜維等人是十分羨慕。

  姜維等人可以出關討伐羯人,而他卻只能等在洛陽。

  就在關興幾乎對出關不再抱有希望的時候,司馬懿讓人給他帶來了曹鑠的命令,要他護送軍需物資前往雁門關。

  奉命護送物資,關興并不覺著是個多好的差事。

  畢竟物資送到,他也將要原路返回。

  沒想到,曹恒居然提出要他留下,一同出關討伐羯人。

  出于本心,關興當然愿意。

  可他同時也有些擔憂,畢竟得到的命令不是來到這里不再離開,而是要他把物資送到雁門關。

  物資已經送來,他沒有回去,也不知道魏王和司馬將軍會怎么看。

  雖然曹恒說過,會給魏王寫去書信,請求把他留下。

  可魏王會不會答應,關興卻沒有任何把握。

  魏王要是答應,他當然不會被記下任何過錯,可魏王一旦不答應,即便他返回洛陽,也還是免不了會被問罪…

  關興擔憂著他將來返回洛陽,會不會被魏王降罪,曹恒卻好像根本沒有留意到似得,與身旁的姜維和陸遜談論著物資來的及時。

  軍需物資的來到,解決了曹恒最后的難題。

  將士們得到物資以后,曹恒令人張貼公告,告知等在雁門關一帶打算追隨大軍一同出關的勇士,大軍將會向他們有償供應出關所需。

  聚集到雁門關的人們,多半都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

  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曾是追隨曹鑠或者是在其他豪雄軍中當過兵的。

  曹鑠平定天下以后,這些人從軍中退出,成為大魏的軍戶。

  羯人進攻雁門關,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曾來到這里與將士們一同阻擊。

  當然,更多的人因為距離比較遠,并沒有來到。

  曹恒的命令下達以后,眾人的反響很不一樣。

  有些人認為他應該把物資拿出來與眾人分享,畢竟這些人出關,也是為了誅殺羯人。

  雖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命令下達以后,來到雁門關的人們還是紛紛趕往府庫,用相應的銅錢換取他們需要的物資。

  新書、、、、

飛翔鳥中文    三國之無賴兵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