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樂文類別:科幻游戲 作者:爭斤論兩花花帽書名:
通商銀行依仗高盛和李老二的資金扶持,一躍為香港排名前十的大型銀行,有的就是錢。e┡1xiaoshuo
它不同于香港的大型銀行,香港的大型銀行一般都有最低存款的限制,如果不足1萬,會收一定的月費。
可通商銀行沒有這個限制,開戶免費,去掉了全世界都有的所謂的工本費,存一塊錢也讓你存。
同時,沒有抵押物,憑照工資流水,依然可以貸款。
這開啟了小額貸款的新模式,跟格萊珉銀行有相同的業務理念,但是因地制宜,產生了決然不同的業務模式。
如果真的按照格萊珉銀行的模式,把貸款的對象放在真正貧困的農村婦女身上,依照中國三農問題的國情,通商銀行肯定活不長,會死的很慘。
通商銀行小額貸款是以個人或家庭為核心的經營類貸款,其主要的服務對象為中國內地及其香港地區主要是服務于三農、中小外貿企業和上班族。。
貸款的金額一般為2o萬元以下,1ooo元以上。
許多銀行并不認可通商銀行的這種模式,只是當做笑話看罷了,他們更傾向于向大企業一次性放貸幾千萬、幾個億,它們不否認小額貸款能夠盈利,可是小額放貸需要的人力陳本比想象中的高多了,完全是浪費時間。
甚至高盛都不怎么同意,奈何李和是大股東,他們投資的也不多,在這種事情最終也沒怎么較真,算是默認了。
通商銀行進入莫斯科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3oo萬美金收購了烏克蘭瀕臨破產的達美銀行,這家銀行只有負債,沒有資產,唯一可取之處在于它遍布獨立體府的網點。
因為有高達2ooo萬美金的負債,所以一直是無人問津,這會片地黃金,傻子才肯接手這樣的銀行。
但是李和為了節省時間,通商銀行的人一匯報過來,他立馬毫不猶豫的同意了,一方面烏克蘭政府急于脫手,不會設置障礙,收購便利另一方面這樣五臟俱全的銀行可是不好找。好銀行當然有,可是根本輪不到他來染指。
通商銀行在國內商界早就是如雷貫耳,這次把網點設置在了莫斯科,自然引得了許多中國人爭相來借款,而通商銀行更加的放款了借款的條件。
這些中國人拿到錢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火車站從送貨的中國人手里接貨,一萬罐罐頭,一天就出手了。夾克、針織衫成火車皮的輕而易舉的賣掉了。
這些勤勞的中國人在幫助蘇聯人民換新衣服、新鞋子。
通商銀行在放款的同時,也學著歐美銀行,在市場繼續借入盧布,并且在市場上賣出換取其他的國家的貨幣。
現在的蘇聯被所有人當場了一個石油、天然氣、木材和軍事科技的倉庫,只能以這些資源換內褲。
當買一雙襪子也要憑券的時候,人民終于開始大喊,“這就是蘇聯的末日啊!”
到處是大雪里國營商店前排隊的場景。
他們本來都是熱心改革的支持者,寫海報,傳單,然而結局卻是這樣 他們無法相信,自由竟然是這樣的。
他們簡直無法相信,他們在戰爭中流過血,卻天真的像孩子一樣。
進入12月份,莫斯科氣溫已經在零下,從11月開始,俄羅斯日均最高氣溫低至冰點以下話說莫斯科的冬天冷不冷,德國人和法國人最有話語權了,拿破侖和希特勒先后都跟俄國人懟過,最終都是敗在了這讓人欲哭無淚的天氣上。
凍死人太平常不過了,特別是針對一些無家可歸者來說。
李和最怕冷的,他這樣的性子是肯定不愿意出門了,他把自己包成狗熊一樣,正在有暖氣的酒店一樓大廳里喝茶,同時聽一些別人的匯報,偶爾做一些指示。
突然一些人,從外面沖進來,用俄語大聲的喊叫,然后大廳里的人都是一副驚恐的表情,甚至有點不敢相信。
李和聽不懂,這個時候一些中國人也從外面大喘氣的跑了進來,大喊,“蘇聯完了!蘇聯完了!”
“戈爾巴喬夫在電視直播。”
李和回頭問流著眼淚的鐵木耳,“今天什么日子?”
鐵木耳和很多人一樣,哭了,他還是擦了擦眼淚道,“12月25日,先生。”
有人從酒店房間把電視機搬了出來,打開電視,戈地圖的演講已經早就開始了。
“我們對世界開放自己,放棄對他人事務的干涉和境外軍隊的使用換來了信任、團結和尊重。”
“我們國家和國家的公民獲得了真正的選擇展道路的自決自由。“
“聯邦制民主改革的探索使我們達成了建立新的獨聯體的最底線共識。這些改變帶給了我們極大的焦慮。這種焦慮伴隨著不斷增長的來自舊勢力的反抗,以種種尖銳的斗爭表現出來。”
這意味著蘇聯解體了,蘇聯真的完蛋了。
在場的許多蘇聯人,不,應該叫前蘇聯人,有眾多不同的表情,有高興,有冷漠,有痛哭,有掙扎。極端一點的已經陷入了瘋狂,他們在大廳里大喊大叫。
李和問鐵木耳,“他們說什么?”
蘇聯解體,李和雖然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是這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他還是有點不敢相信。他也不明白鐵木耳,甚至身后的馬蒂奇為什么會流淚。
鐵木耳道,“他們罵總統是美國的秘密代理人,他出賣了**,他們痛恨總統,他們說總統偷走了他們的祖國。”
李和問,“不是你的祖國?”
鐵木耳道,“不,先生,我不清楚,我從小被教育我是蘇聯人,我應該熱愛蘇聯,可是后來我現我更加的愛格魯吉亞,我痛恨蘇聯,可是現在蘇聯沒了,先生,我不知道了,真的不知道了。”
他把口袋里的蘇聯護照掏出來又認真的看了一眼,然后又貼身的放在了口袋里,“但是我把它作為最寶貴的禮物珍藏起來。”
“出去看看吧。”盡管外面很冷,李和還是要親自去看一眼,蘇聯紅旗的降落,他還吩咐丁世平把相機帶著,他要做歷史的見證者。
紅場上人群三三兩兩,不是出來散步的莫斯科市民,就是外地來的觀光客,沒有人在意那面旗子的事,更沒有大批媒體記者帶著鏡頭和閃光燈涌到現場。
克里姆林宮一座綠色圓頂建筑,有兩個工人從屋頂活板門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