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昌矜持的笑了笑,說道:“不用客氣!我是一名醫生!一會我們還要去共進午餐,怎么會讓你跑去找上帝聊天。所以不是上帝不喜歡你,為了我們的午餐,才不得不把你從上帝那要了回來!”
這是詹姆斯也冷靜下來了,聽了張國昌說的話,對張國昌行了一個紳士之禮道:“您真是位幽默的紳士!”
張國昌拿起高斯的手,給他號了一下脈。
笑著說道:“沒事了!你就是心臟供血不足,心肌無力,受到驚嚇、過勞、暴怒都會引起心臟病復發!不過這病不難治!”
高斯一聽說自己的心臟病能治,激動的抓著張國昌的手問道:“真的?噢!上帝啊!真是太好了!感謝上帝把神奇的張送到我的身邊!”
高斯一直以來飽受著心臟病的折磨,睡覺都睡不安穩。這些年不知道看了多少醫生,吃了多少藥,可是只能緩解不能根治。如今聽說自己的病可以治好,怎么能不激動!
詹姆斯在一邊不愿意了,抗議到:“喂!喂!伙計,雖然我也是上帝忠實的子民,但是我抗議你把所有的功勞都推給上帝,要知道是我把張介紹給你的!”
高斯緊緊擁抱了一下詹姆斯:“也謝謝你,我的朋友!讓我認識了神奇的張!”
張國昌看兩個人沒完了打斷兩人的談話:“好了!你們兩個大男人不要煽情了,摟摟抱抱會被誤會的!”
高斯趕忙松開詹姆斯整理了一下衣服說道:“親愛的張,你知道的我只是心臟不好,其他都很正常,包括性取向!”
詹姆斯也離開高斯,躲得遠遠的說道:“我的性取向也很正常!”
“ok!我們還要不要去吃午餐!再耽誤下去就要吃晚餐了!”張國昌沒想到這兩位還有話癆的傾向!熟悉了,兩人還是很有意思的!
三人絮絮叨叨的來到法國餐廳,主要是高斯和詹姆斯在耍寶。
想想一個美國駐SH總領事,一個花旗銀行駐中國總經理在一塊耍寶。那場面真的太美了!
餐前開胃酒,牛排、松露、鵝肝、魚子醬。西餐也就那樣,嘗個鮮還行,花樣上中國菜甩他們幾十條街!
吃完飯,回到領事館,張國昌又仔細給高斯檢查了一下身體。
給他開了一付中藥,交代他怎么煎藥,怎么服用,想了想外國人對中藥不了解,不明白怎么浸泡,什么是武火,什么是文火,最后還是告訴他最好找一個中國人負責煎藥。
交代完高斯這付藥吃七天,七天以后再給他復查重新開藥。張國昌告辭離開了領事館。
想想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想要做事首先要有人。
再者張國昌的前身已經許久沒有和家人聯系了。現在已經和這個世界張國昌的靈魂肉體徹底融合在一起了。
走在街上的張國昌,突然一股強烈的思念涌上心頭。
看看路邊有一家賣文房四寶的店,張國昌走進去,和掌柜的商量個一下,遞上一塊大洋,借來店里的紙張筆墨。
就著店里的桌子,略做思考,開始書寫起來。
毛筆書寫的小楷一行行的落在紙上,鐵鉤銀劃,蒼勁有力的字躍然紙上。
古代的中藥書法是一門必修的功課,書寫藥方要求字跡清晰,絕不允許使用行草等不易辨認的書法。
這主要是為了怕病人因為字跡潦草認錯藥名抓錯藥。
哪像現在的醫生啊,寫的字生怕別人認出來。
作者有一個表姐在醫院藥房負責抓藥。
有一次家庭聚會的時候,作者問表姐:“醫生的字那么潦草你們怎么認的出來啊?”
表姐的回答讓作者大吃一驚,以后每次去醫院都提心吊膽的“認不全,其他字全靠猜的,憑經驗蒙唄!”
這是真事!當然這是2000年以前的事,現在都是電腦開處方了。也去掉了作者的一個心病。
以上是閑話!回歸正題。
只見張國昌的筆在紙上刷刷書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雖然我很少寫信 其實我很想家”
別打!開個玩笑,不算的。以下才是正文。
父親大人安好,不孝子國昌拜上。
每每思及父親年事漸高,身為長子卻不能事孝老父身前,心中甚是悲痛。
然父親從小的教導兒不敢或忘。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如今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兒實不敢茍安于家中。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現如今國將不國,兒只好違背祖訓,戰場殺敵。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保我山河家園。
如今形勢嚴峻,RB人1874年占我臺灣,1914年占我青島,1931年占我東北。忘我之心不死,如今更是挑起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企圖霸我SH,占我中原大地,南陽恐亦難幸免,望父親早做準備,以防不測。
族中兒郎眾多,應早日組織起來,師夷長技以制夷。兒隨后會送回一批槍械,
并延請德國教官一同回鄉,以教導族中兒郎。
一但南陽有變,也能保醫圣陵墓不受RB人的襲擾,不負祖宗遺訓。
此是兒為族中做的一點小事,望父親萬勿推拒!
為民族的崛起,為后輩子孫不再受洋人的欺辱,兒有一些想法需要去執行,望父親大人能允許三弟四弟能帶一批族中子弟前來助我!
倭寇不除,兒誓不還家。另兒如今已違背了張家兒郎不得從軍為官的祖訓,不能再做少族長,望父親早日確立二弟為少族長,以免族中人心惶惶。
思及父親日漸蒼老的容顏,心中思緒萬千,詞不達意,不知所云。
望父親大人一切安好,兒國昌再拜。
寫完了信,又讀了一邊,沒什么問題,這才吹干了墨跡,收起來。
想了想又提筆給自己那剛過門的媳婦寫了一封信。信中交待媳婦多替自己盡盡孝,希望媳婦早日學成,能夠來和張國昌團聚。夫妻同心,共同為抗日事業盡力。
張家醫術傳媳不傳女,張家的媳婦進門就要跟著婆婆學習醫術和功夫。
張國昌謝過了掌柜的,這才轉身往郵局走去。
寄完了信,才想起來自己許諾的槍械和德國教官還沒著落呢!
不過不著急,怎么解決張國昌已經想好了。
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張國昌也不再滿大街閑逛。
伸手攔了一輛黃包車,“師傅去圣瑪麗醫院”
圣瑪麗醫院原是教會醫院,戰爭發生后,廢棄了,被戰地醫院征用。
拉黃包車的一聽張國昌的口音知道是外地人,又聽了張國昌給的地址問道:“先生去找人?那里現在改成了軍醫院了,先生想找人恐怕…”
感受到黃包車師傅的善意張國昌解釋道:“師傅!我就是軍醫院的醫生。出來辦事,現在回去”
“哎呦!原來是軍爺!小的有眼無珠,軍爺今天這趟活我免費,也算小的對抗日的一份心意。”黃包車師傅一聽是軍醫,立刻給張國昌鞠了一躬說道 “多謝師傅的好意,不過免費就算了,畢竟師傅還要養家糊口,我現在是一個吃飽全家不餓。”
聽到張國昌推辭,黃包車師傅生氣的說道:“軍爺這是看不起我們出苦力的?我們不能上戰場還不能表達一下對軍爺的心意?”
張國昌忙解釋道:“師傅誤會了,我沒有看不起你的意思,軍人上戰場,醫生救人,您拉黃包車這都是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為抗日做貢獻了”
拉黃包車的師傅喜滋滋的說道:“先生真有學問!說出的話讓人聽了舒服,沒想到我拉黃包車也能為抗日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