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06 萬千共鳴(第三更)

  萬眾矚目。

  劉太后以為自己習慣了這種感覺,但是在攝像頭面前,太后才知道自己其實并不適應這種被這么多人觀看的感覺。

  以往她垂簾聽政,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她也是躲在幕后。

  走到臺前,她缺乏這個經驗。

  可是柔福帝姬將這個難題拋給了她,她又不能視而不見。

  向來習慣了當家做主的她從來沒有把決斷交給別人的時候。

  這確實是個難題,而且很有可能事后讓很多人反感。

  太后做好了這個準備,卻還是將高大全這個始作俑者恨到了心里。

  如果不是他,她本來不用這么為難的。

  “嬛嬛,你先起來,你是金枝玉葉,哭哭啼啼的,成何體統。”太后開口。

  觀看節目的觀眾或許沒有感覺,但是在現場的人,神情都變得微妙起來。

  在場的人,不缺乏聰明人。

  而像太后這樣的人,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進行解讀。

  太后剛才這話,似乎是在教訓柔福帝姬,可是真正的意思,無疑是在說自己感覺丟臉。

  誰讓她丟臉的?

  從表面上看,當然是陳世美。

  可是往深里看,如果不是高大全把這個事捅出來,太后會丟臉嗎?

  很多人回過味來,剛才想要對陳世美落井下石的人又重新正襟危坐起來,對高大全也決定先遠觀一下。

  得罪了太后,在江南州可不是鬧著玩的。

  高大全狀若不覺,可是包拯和太后離得不遠,這個時候,他就有些如坐針氈了。

  在剛才這出大戲里,他扮演的角色可是最重的,自然承擔的壓力也是最大的。

  更讓包拯坐立難安的是,太后居然主動轉過身來問包拯:“包卿,你看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饒是包拯事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可是這個時候直面太后威嚴的他依然遲疑了。

  圍觀群眾竊竊私語。

  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把陳世美自然罪該萬死。

  包拯名聲在外,號稱剛正不阿,現在在遲疑什么?

  這個時候,彈幕里有大神解惑了。

  “你們不懂,包大人曾經受過太后的提拔之恩。”

  看到這條彈幕,很多人恍然大悟。

  在太后還政于陛下之前,朝中大小事物,可都是由太后一手掌管的。

  包拯這個級別的重臣,又不是像高俅那樣走的后門,不可能與太后沒有絲毫關系。

  而在官場,忘恩負義是一個很嚴重的標簽,一旦被打上這樣的標簽,想要再升遷就難了。

  “這就是官場啊。”

  “官官相護。”

  “世界太黑暗了。”

  彈幕上不斷吐槽,現場也是議論紛紛。

  可是太后卻恍若不覺。

  她有這個底氣。

  包拯卻被憋的老臉通紅。

  “包大人,駙馬可是皇室女婿,一些流言蜚語,還是要管管才是。”太后的話已經說的很露骨了。

  很多人都很憤怒,卻也很無力。

  包拯左右為難,一邊是名聲,一邊是官位。兩個他都想要,卻注定不能兩全其美。

  這個時候,拯救包拯的,還是高大全。

  一聲驚堂木,《鍘美案》第三場,也是最終場,開始了。

  旁白介紹,太后鑾駕已至,包拯率眾迎接。

  太后:駙馬身犯何條罪?

  包拯:香蓮母子將他告,

  殺妻滅子罪難饒。

  太后:駙馬是我皇家婿,

  庶民告官罪不容。

  唱到這里,太后面色鐵青,毫無疑問是被說中了心坎。

  網上,彈幕里也是一片的666。

  “高衙內也是真敢唱啊。”

  “豈止敢唱?你不覺得高衙內將一切事情都料到了嗎?回想剛才發生的事情,真是諷刺啊。”

  臺上唱戲的不知道彈幕如何吐槽,他們已經入戲了。

  包拯:說什么皇親與國戚,

  王子犯法與民同。

  太后:好一個膽大小包拯,

  哀家講情你不聽,

  我這里大堂來坐定,

  看你把他怎樣行!

  唱到此處,現場連一個叫好的都沒有。

  再蠢的人,也能夠聽的出來這是在諷刺太后。

  高大全有膽子將這些東西編排成戲再安排人唱出來,他們在現場還真沒有鼓掌的膽量。

  也就是網上,現在沒有網絡實名制,一大堆人在為高大全叫好。

  “衙內牛逼。”

  “論膽量我就服衙內。”

  “從今天開始,我就是衙內的腦殘粉了。”

  “不畏權勢的人聽得多了,可是真正敢這么做的,衙內是最牛逼的一個。”

  皇室和平民,終究不在一個階層。

  而反抗更高的階層,是底層人民內心深處的共識。

  只是很少有人敢表現出來。

  高大全敢,他也這樣做了。

  所以圈粉無數。

  再配合他從前做的那首《愛蓮說》,高大全的人格簡直無限拔高。

  太后氣的瑟瑟發抖,她當然看得出高大全在踩著她樹立自己的形象。

  可是礙于她的身份,太后保持住了矜持,沒有現場發作。

  她倒是想看看,高大全能猖狂到哪一步?

  事實證明,高大全的膽量,超出她的想象。

  臺上,戲劇還在繼續。

  包拯——慫了。

  面對太后親自下場,他終究還是軟了自己的膝蓋。

  他把秦香蓮叫了過來,拿出了三百兩白銀,雙手交與秦香蓮,滿面慚愧。

  包拯(唱):這是紋銀三百兩,

  拿回家去度饑寒。

  教你兒女把書念,

  千萬讀書莫做官;

  你丈夫倒把高官做,

  害得你一家就不團圓。

  秦香蓮(唱):人道包相是鐵面,

  卻原來他官官相護有牽連。

  三百兩銀子我不要,

  從今后屈死也不喊冤!

  戲臺上的假包拯,面色羞慚。

  戲臺下的真包拯,同樣面帶愧色。

  “教你兒女把書念,千萬讀書莫做官”

  “人道包相是鐵面,卻原來他官官相護有牽連。”

  “三百兩銀子我不要,從今后屈死也不喊冤!”

  這一刻,無數的人心中都產生了共鳴和憤怒,為秦香蓮,為這個世道。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文人為了表現自己的風骨,都自言蔑視官場。

  可是論對官場的諷刺之聲,即便詩文眾多,卻無一首能超越這短短幾句話。

  世人方才知道,高大全不僅能寫出經典的詩詞,也能作出傳世的戲劇。

  單憑這幾句話,這部戲就一定能風靡九州。

  PS:在書評區建了個龍套樓,想當龍套的可以去龍套樓回帖。

飛翔鳥中文    武俠世界大明星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