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廢柴神童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郊祀大典
快捷翻頁→鍵
第一百四十四章最后的郊祀大典
第一百四十四章最后的郊祀大典
熱門、、、、、、、、、
方仲永踏著疏疏落落的雪,吱吱踏回府上,道路兩側的紅燈籠一一點起來,在雪中如若一顆顆溫暖的火苗,籠著即將到來的新年氣氛,俏皮的如若姑娘的眼眸。
繞過兩條街,剛走過岳文書齋的紅燈籠下不遠,一只手就啪的一聲落在方仲永肩頭。
那力度再熟悉不過了,方仲永也不回頭,直直伸出一只手,將自己肩頭那只手拉下來,又猛一用力,拉到身前。
不是柴麟,又是哪一個?
再仔細看看,嗯,這是一個愁眉苦臉版的柴麟。
“怎么了,這是?”自從王子月重新恢復單身,方仲永罕見柴麟這副樣子,此時不由關切了一句。
柴麟伸手,從大氅里左掏右掏的,掏出一冊相當厚的繪本,遞給方仲永。
方仲永接過來,就著紅紅的燈籠,看到那繪本的封面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神筆小新》
——整個繪本的布局、構圖方式、漫畫結構,都和岳文書齋剛剛推出的《毛筆小新》十分類似,只是故事,更討巧的選擇了大宋神童文化為背景。
如果說《毛筆小新》,畫的是一個憊懶小孩兒的幸福生活和污污污污污;那么《神筆小新》,則畫的是一個全程開掛的神童少年,牛筆到飛起的以神畫征服天下,出將入相的故事。
方仲永看著柴麟那張雪中的苦瓜臉,略略明白了幾分,一邊挽著柴麟向岳文書齋里面走,一邊問柴麟:“怎么了?培訓出來的漫畫師被別人挖角了么?《毛筆小新》銷量如何?”
這不問還好,一問之下,柴麟更加一臉不忿:
“太可恨了,我們辛辛苦苦管吃管住的把人帶出來,結果,人家表面上給我們畫故事,其實背過去還和官營書局畫了另一套故事,最要命的是,《神筆小新》比《毛筆小新》,銷量好的不是一點。”
方仲永跨入岳文書齋的大門,抖一抖身上披著的大氅上一層鹽粒子一般的雪沫子,略略遲疑,又問柴麟道:“是一個人?還是幾個人一起?不是都簽著身契么?”
說話間,方仲永又大哥范兒十足的撩一撩大氅,和柴麟勾肩搭背起來。
柴麟嘆了口氣:
“說來咱們如今的生意,本也不在乎這一本的得失,關鍵是太讓人生氣,我看那童展宇,是早已處心積慮的來這里學了本事再去官營書局和我們打擂的,最氣的是,這人壓根不是因利而來,因利而去,而是故意沖著我們岳文來的。”
方仲永和柴麟進了屋,婢子趕忙打起炭火盆子,方仲永吩咐熱一壺溫酒來,又讓婢子取了一些腌制好的絕味鴨脖。
過不多時,吃食和盥洗的水盆子都端上來,婢子侍奉柴麟盥了手,方仲永則自己干脆的洗了手,用帕子擦了,就開始用小瓷盅倒了溫好的酒喝。
一邊喝著酒,方仲永一邊靜下心來,將手中的《神筆小新》看了一遍。
不得不說,這《神筆小新》對市場的把握度很高,相對于曾經在方仲永那個時代紅極一時的《蠟筆小新》這種風格文抄而來的《毛筆小新》,這部《神筆小新》更對如今大宋市民的胃口。
神童,逆襲,吊打貪官,鄙視皇親,泡公主……
而主打兒童家庭溫情逗比市場的《毛筆小新》,顯然污的早了一些,除了極個別的人,多數這個時代的人,對于這種無厘頭的污,并不能完全進入角色。
現代的一切,并不是都代入到古代就會成功。
方仲永默默吸取著教訓,也默默吸取著杯中的酒。
喝到此時,方仲永才發現,所喝的并不是新的蒸餾酒,而是原先釀造好的木瓜酒,不由笑著看向婢子:“怎么給我們拿了這個酒來?”
旁邊的婢子面色微微一紅,又看向柴麟。
柴麟一臉敢作敢當的架勢,說道:“聽說這木瓜酒對女子的體態身段有好處,我就讓留這種酒留的多了些,蒸餾酒都是大老爺們喝的,和婢子在一起作樂時,喝著兩下就醉了,不快活。”
方仲永聽他此言,忽然笑了笑,說道:
“說起來,我們的蒸餾酒還沒有名字,我給起一個吧,就叫‘三碗不過岡’。明兒我寫個短小的戲本子,來宣傳一下這‘三碗不過岡’的魅力。
至于這童展宇和《神筆小新》的事,你再細細和我說說,之前是怎樣的情形。
做生意有市場競爭是自然的,不論這種競爭是惡性的,還是良性的,只要采取適合的方式處理,就定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莫擔心。”
柴麟聽到方仲永這般淡然以對,心下略略安定不少。他本是擔心由此成為一個開頭,所有簽著身契的人,都敢隨意帶走岳文的資源另起爐灶,甚至和岳文對著干的,但見到方仲永如此安之若素的淡然,不知怎得,心下就有一種莫名的安定感。
方仲永不愧是方仲永啊。柴麟的內心帶著一種不服不行的情緒,開始和方仲永細細說起前因后果。
景祐四年的年末,到景祐五年的春天,天氣十分的不給面子,隔三差五就和抖漏了面袋子一般,紛紛揚揚的下雪。
轉眼到了郊祀大典那天,官員們黎明時分就盥洗完畢,穿上朝服,兩萬多人的鹵簿隊伍浩浩蕩蕩在泥點子和雪花兒中前行:
太仆寺負責的車輅施施然列隊而行;殿中省負責的輿輦、散扇、御馬個個收拾的漂亮齊整;六軍掌管的槍仗華麗的美不勝收;尚書省兵部指揮的各支旗隊都集中了汴京禁軍之中最帥的美男子們;
司天臺備好的鐘漏排場浩蕩不可方物;太常司負責的吹打樂器一路高歌,引得整個汴京百姓在風雪中爭相觀看……
這是仁宗朝以來,規模最為盛大的一次郊祀大典,也是仁宗對自己而立之年的一種渴望成為曠世明君的宣誓和情懷,畢竟自古至今,只有明君,才配享有這樣高規格的郊祀大典。
一向節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仁宗,竟下了如此決心,辦這等排場的郊祀大典,內心對于流芳百世的向往,也可窺得一斑。(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