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四章 讖語(上)

  第六十四章讖語(上)

作者:茅屋秋雨  更新:2017071423:33

  字數:3411

  徐光啟這一病就是月余,只是這病既無發燒溫熱之癥,又無腹瀉水腫之痛,除了他自己之外竟是難以敘述。

  這一個月的時間,那幾位客人又和徐光啟交流了幾次,留下了一些本和大約六百兩白銀,是請徐光啟尋找一些才俊青年前往福建。

  正是儒學為體、科學為用,補益王化,安邦除弊等等,徐光啟聽聞也覺頗有道理,便一一答允。

  其后這幾位客人又請徐光啟寫些薦,這些人想要前往各地游歷。徐光啟一開始并未同意,但后來這些人起油燈燈油等事,是在福建聽聞有名叫四川的地方也是用此方法打井,所以想去見識見識,互補不足,徐光啟這才知道這些燈油竟然來自地下。

  既然知道來自地下,不免想到宋人沈括所的石油二字,又詢問了一些煉制的辦法。

  這幾位客人便這東西可以照明,亮與蠟燭且無需剪燭,又可掛于馬前作為馬燈,價格便宜于民多利而無害。

  既然土地巖石九州趨同,想必中國也有石油,所以希望能夠學習技術,日后也好在這里開采。

  既不爭地、又不擾民,還可以收攏饑民流民等等好處,徐光啟知道這件事極難,但他也不想要放棄,至少有所準備。

  此外這些客人又了一些“化學”、“顏料”、“礦石”等等一些東西,又前年在荷蘭的時候就見過不少青花瓷,被譽為最純凈、只有神與天使可用之物等等,所以想要去景德鎮看看。

  徐光啟交游頗廣,又是宦林中人,四川、江西等地均有熟識好友,便寫了幾封信。

  這幾人或往四川自貢、或去江西景德。

  一方面去學習這里的一些技術,另一方面陳健也是趁這個機會讓黨內的一些人去見識一下即將發生的景德鎮民變。

  看看那里的斗爭形式和宗族、同鄉、官窯、私營、匠戶、雇工、顏料壟斷家族專營、官窯私窯陶土之爭等等矛盾,積累經驗,寫出第一手的報告,以分析學習。

  這可以是明朝市民階層暴動和爭取利益的第一手資料,遠比自己揣測的要準確,怎么這個年份在瓷器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故而記得十分清晰。

  自貢鹽井歷經數百年,水平之高遠非陳健所能想象,有很多可學之處,至少鉆頭斷了掉在里面在南安的油井區還是個大難題,自貢鹽井卻早已解決,而且打千米井這種堪稱玄幻的事人家卻是靠竹子做成了,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何不趁此機會整理出來以為體系。

  另外景德鎮民變之后,許多匠戶匠人雇工的身份限制也放松了許多,能找機會聘請幾個來也有利可圖,交流技術、歸納經驗。與時俱進,這一點也是要注意的,不然再過幾年英國的韋奇伍德就要在陶瓷上逆襲了。

  這些事半真半假地利用了徐光啟,基本上達成了目的,留給徐光啟的只有長久不能平靜的內心和三觀的混亂,每天夜里難以入眠,著實痛苦。

  徐光啟味了一下那些客人所的三觀,基本上總結出來就是十二個字:物質不滅、天道永恒、宇宙恒變。

  從基本的微粒再到施肥的原因,徐光啟也弄清楚了這些人看待變與不變的大致觀念:人死后化為肥料歸大地、大地滋養草木米麥、牛羊以草木為食、人食牛羊米麥微粒不變,而天地時時在變。

  至于靈魂,這些人沒,所以還給了徐光啟很多思考的空間。然而子曰敬鬼神而遠之、主天堂地獄、佛曰六道輪在物質的層面上即便接受了那十二個字,靈魂層面又該怎么面對?

人一旦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而起這個問題是自己所信奉的很多東西互相矛盾的時候,難免要食不甘味形容枯槁  他見番邦來客的故事已經在上海以及周邊傳開,郭居靜幾次前來開導,學生們也屢屢前來探望,然而一旦開始思索這些東西,便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清楚的,只能靠自悟。

  卻這一日,徐光啟的一名學生前來探望。

  這學生姓孫,名元化,字初陽,嘉定人。

  徐光啟幼時家貧,靠教授里中子弟為生,即便中舉之后會試之前,也曾在上海教。上海與嘉定毗鄰,故而孫元化也曾在這里讀,兩人相熟,以恩師相稱。

  孫元化家中富庶,也是宦林之后,不愁衣食,自喜好奇謀兵略,從徐光啟這又學到了幾何學,更是沒了進取的心思,放下來四五經沉迷于幾何算法。

  孫元化是徐光啟的弟子,前來拜會也是經常之事,無需通報便自己走進了徐光啟的房。

  前些天他也聽恩師起那些番邦人的故事,又翻閱了那本算數與幾何,立時入迷。

  這些日子恩師生病,許多弟子憂心忡忡,他卻大笑。

  眾人不解其意,他只道當年新建伯格物看竹七日故事,先生此時乃是悟道,若有一日頓悟,必是值得相祝慶賀的大事。眾人哂笑,他卻不以為意。

  此時步入房,徐光啟并不在房之中,只有一本半卷的新。

  孫元化想,恩師或是出去踱步散心,這本放在這里,定然是看此有所悟,心中不免好奇,便拿起那本細細觀看。

  名為統一戰爭之經典戰役總結,名古怪,但是一看便入了迷。

  中有插圖,有陣法,甚至還有幾張孫元化從未見過的“插畫”,栩栩如生。他只當是番邦的畫法,不禁嘖嘖稱奇,這黑白顏色卻能將事物畫的猶如親臨親眼所見。

  最讓他稱奇的是里面一幅名為“有炮臺棱堡的水泥模型”的插畫,后面又用墨筆畫出,用了幾何與算數,詳細地明了火槍的射程、位置、扇面、死角、交叉面這些東西。

  原本只是聽過,此時對照這圖一看,縱然還有許多不懂的字,竟是靠著感覺也能明白過來在什么。

  等看到后面介紹的一些三角函數與棱堡守衛、二冪算法與火炮校正的運用之時,更是如癡如醉。

  有道是可充饑墨可醉人,不知不覺天色已黑,他竟隨手拿起前些日子恩師給他展示過的火柴,熟練地點了煤油燈,正在調節亮度的時候,這才感覺到身后有人。

  從中脫出,才知道自己竟然看了整整半天,此時天色已暗,恩師就在身后,連忙起身。

  徐光啟笑道:“初陽啊,我看你看的入迷,便沒有叫你。怎么,可有所得?”

  “恩師,這也是那些番邦人送給您的?”

  “當然。”

  “好。好啊。”

  “你可看到了我看的那幾頁了?”

  “看到了。學生愚鈍,不知道緣何恩師最喜歡這幾頁,并且多加標注?”

  徐光啟用筆標準的那幾頁,是幾十年前陳健那邊統一戰爭之中的一場經典會戰。既不是攻城、圍城、啃棱堡,也不是奇襲、埋伏或是戰略引誘,而就是一場經典的白日會戰。

  篇幅極多,陳健也是細細描繪了從會戰一開始的地形、雙方布置、炮兵配備、預備隊的位置和騎兵沖擊的時機等等。

  相對于中其余的幾場經典戰役,這是一場并不經典的戰役,甚至獲勝一方的將領表現遠遠劣于失敗方,最后打成的也是擊潰戰而非殲滅戰。

  孫元化看了前面的幾場戰役的介紹,這種新穎的戰役介紹方式讓他大開眼界,尤其是看到幾篇關于奇謀獲勝的例子時更是拍案叫絕。

  所以,他不是很明白恩師為什么偏偏在這場戰役的后面做了許多的標注,覺得這場戰役實在乏善可陳,甚至于如果是他來指揮,可能戰果會比這個更好。

  徐光啟笑而不答,看了看孫元化,許久才道:“初陽啊,如今天色已晚,這本你就先拿去仔細觀讀,十日之后再談。你如今只是淺嘗輒止,并不能清楚。”

  “恩師,這想要看懂,十日又怎么夠?便是前面的棱堡一篇,若無先生教我幾何,我也只能讀懂其中一二。”

  徐光啟笑道:“我是讓你單單看這幾頁,并非讓你看完全。看完全不過數日,可要看懂卻要三年,融會貫通又要五載。十日,不過囫圇吞棗,好讀不求甚解,此乃求學大忌。”

  “是。”

  “去吧。”

  孫元化拜別,捧將要離開,又被徐光啟叫住,遞過去一盞煤油燈道:“這個也拿著,蠟燭搖曳傷眼,這油燈火光明亮,最適合夜讀。”

  完之后,又嘆了口氣。

  “恩師何故嘆氣?”

  “嘆這油燈如此精妙。玻璃透明,絲扣整齊,在那共和之國居然是市民平日可用之物。我倒不是嘆他們富庶,聽也不過如此,只是這造油燈的旋轉絲扣的工匠,若是一日戰事起,頃刻便可造火銃的螺紋閉鎖,這難道還不可嘆?”

  完又嘆了一聲,擺擺手叫孫元化離去。

  熱門推薦:

  網站版權所有:

飛翔鳥中文    從酋長到球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