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四章 投其所好(下)

  第五十四章投其所好(下)

  作者:茅屋秋雨分類:

  開市的月港在漳州,所以陳健先把書信遞到了漳州。

  漳州與福州之間,還有一處重要的港口,南宋最重要的港口泉州,不過此時地位已經不如漳州。

  一方面當初色目人的叛亂,另一方面也因為琉球朝貢距離福州更近,將琉球的朝貢地放在了福州。朝貢這東西,本身就是一個貿易,琉球創下過一年朝貢三五次以至于皇帝不厭其煩的記錄,伴隨著朝貢的走私、合法走私和合法貿易,終于讓這個港口衰落。

  但對陳健來說,泉州的地位又不亞于漳州,因為這里是移民開墾臺灣很重要的港口,所以也費盡心思投這里的地方官之所好。

  萬歷三十五年八月末,彗星真如這些日子在漳州、泉州、福州市井間傳播的那樣,如期到達,在天空中劃過長長的尾巴。

  此時的泉州知府姜志禮焦頭爛額,手底下的人正按照他的命令寫一封安民書,而安民書的內容和那些流傳過來的謠言與小冊子中的內容一樣:彗星只是天文,每隔七十多年就會出現,而且由本地博學之人旁征博引印證這是正確的。

  這是彗星是天文現象第一次正式在泉州這個古老的港口傳播,而且是經過官方的途徑傳播。

  姜志禮一開始并不相信,并敏銳地懷疑有人要學當年黃巾賊一般妖言惑眾以謀大事。

  然而很快他就不得不信,而且主動替這些謠言正名,并且給予官方承認。

  這一切,都是為了安民。

  八月初九,一場大地震席卷泉州,無數房屋倒塌,連縣衙、府學都被震塌,城墻零碎,潮水倒灌。

  八月十一,海潮忽漲,狂風四起,又淹死數百人。

  不久之后,便是彗星降臨。

  種種災禍聚集到一起出現,讓他這個知府過得極為不如意,也明白這種情況下流言很容易傳播,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出榜安民不要出現大規模的恐慌。

  這次地震加海潮,連泉州人世代信奉的廣澤尊王的廟宇都震塌了。這廣澤尊王不是淫祀,屬于認可的、經皇帝冊封的本地信仰,也是泉州人的精神支柱。

  據說是郭子儀的后代,后唐時候開辟泉州的重要人物,歷時數百年終于封神。信仰的力量有多重要?為了這個光澤尊王,泉州人可以和不遠處信奉開漳圣王的漳州人打個你死我活,不死不休,有時候可能僅僅是不小心吐了口唾沫。

  對外經商、開墾也是如此,宗族之間總需要一個東西來維系感情趕走外來者的并為宗族得益者謀利,彼此的信仰也就成了械斗、屠殺最好的支撐方式。

  如今這場地震將廟宇都震塌,又加上彗星出現,一時間人心惶惶,每天都有數十人扎彩船祭祀…

  這一切姜志禮都看在眼中,他最擔心的就是此時有人煽動民變。

  雖然他并不知道階級矛盾這四個字,可他卻知道泉州再這樣下去距離民變也就不遠了。

  四年三場地震、兩場潮災。大戶圈占灘涂漁場,包稅繳納。小戶無以為生,只能給大戶繳納私稅。

  原本的賤籍疍民漁民逃亡殆盡,河泊所消亡,可是稅賦沒有取消。為了征收這些稅,地方官索性采取包稅制,為豪門大戶圈地圈海大開方便之門。積弊已久,利益交錯,想要革除絕無可能。

  如此一場地震,大戶又能高興一陣,之前拖欠的稅銀伴隨著地震減稅的請求又可以逃避過去,更大規模的圈占灘涂漁場的情況即將發生。

  不久前已經發生了械斗,也有實在過不下去的窮漁民投海自盡,數十人在地震前跪在衙門前請求青天大老爺做主。

  這場地震與大潮之后,矛盾激發到了頂點,那些原本的海界碑和圈灘界都被打亂。

  米價暴漲,海邊眾人便涌向灘涂拾取一些魚蝦為生。免稅是朝廷的事,豪門巨富們卻不在乎,與這些求生的漁民整日沖突,刀槍相見。

  姜志禮現在是真的怕,這種情況一旦有人振臂一呼,那可就是要出大事的。

  兩個月前,他曾收到過一封書信,是陳健托人送過來的,和送往漳州以及高寀那邊是同一個時間段。

  信上也是說了一些朝貢的事,請姜志禮代為傳達,后面則說了一些別的。

  以洞察天文地理為借口,說前年泉州大震,今年正月又有小震,可能還會有大震出現。尤其是泉州靠海,大震之后必有大潮,讓姜志禮以百姓安危為重早做準備。又說了一些彗星降臨之事,隱隱有警告姜志禮小心有人借機起事的意思。

  一開始看到,姜志禮以為這就是妖言惑眾。擔心這是一些宗教在借機起事,激起民變,所以將這些東西通通報給了福州巡撫。

  可是隨著事情一件件發生,姜志禮重新看這封信的時候,不由地有些相信里面的歪理邪說:天地自有道,道可察。俯仰天文地理,以救災禍。

  事情已經發生,能做的也不多,只能先出榜安民,再琢磨信中關于大災之后必有大疫的事,還要考慮到米價飛漲和圈灘涂漁場造成的民變,簡直是焦頭爛額不知所措。

  就在他忙著安撫民眾的時候,一艘小船帶來了一個讓他既高興有恐慌的消息。

  一封正式的信件,和兩個月前收到的信件筆跡相同,印信一樣。

  信上說名義上朝貢的艦隊已經抵達了泉州海外,等待大明回復消息。

  聽聞這里發生了地震,決定平價將船上的暹羅稻米在泉州出售,以穩定米價。又說了些不忍看到萬民饑餓、奸商控市以致米價日漲于心不忍之類的話,當真是一片拳拳之心。

  一干地方官正為這件事愁得頭大,正在起草奏章請求減免今年的賦稅,這里又是重要的防備倭寇的港口,城墻因為地震坍塌也需要一部分國家的撥款修復城墻。

  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雖然已經有嗅覺靈敏的商人準備去江浙一帶運米,但是一來一回又是一兩個月的時間。家中有余糧的尚可以等,那些家中并無余糧的可等不起。

  這封信無疑是瞌睡送來的枕頭,官員們額手稱慶,卻不想姜志禮卻冷哼一聲。

  “那暹羅距離這里千里之遙,地震不過才發生半月,如何能夠從暹羅轉運稻米就到了這里?”

  “況且商人言利,轉運千里居然要平價出售幫助穩定物價,這是什么居心?市恩于小民,其心可誅!”

  通判聞言忙道:“大人明鑒,這番邦號稱俯仰天地之理,定是確信這里會發生災禍,并且推斷出米價暴漲的行情。不過要說是其心可誅市恩于小民,那就有些嚴重了。”

  姜志禮瞥了一眼,問道:“怎么說?”

  “不過是千金市骨而已。他們既然想要開市朝貢,便要為長遠計。這米所得幾何?若是能夠開市貿易,他們又能得幾何?不過…就算是千金市骨故作姿態,但比起那些紅夷與奸商,終究還是做了一些好事,總不好拒絕。”

  “大人,米價一日三漲,數縣民心不安,等待江浙商人轉運糧米又要些時日…”

  姜志禮擺擺手,示意不必往下說了,這道理他當然是明白,也知道這時候最缺的就是足夠的平價稻米,但是這群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如果真的是為了朝貢貿易,可從未聽說有這樣的事,就算是常來朝貢的琉球,也不過是為了貿易貨物。

  暹羅產米,姜志禮也知曉,可是出海不易,誰也不會運送大米。比起別的貨物,大米的利潤實在不值一提,可偏偏這群喊著要貿易的人卻在這關鍵時刻仿佛早已計劃好了一樣送來了稻米。

  細細思索,姜志禮只覺得這群人實在可怕,比起那些紅夷更為可怕。紅夷不過是仗著船堅炮利和海防空虛的機會,以各種不可能被接受的手段進行貿易。這群人卻是靠著對天地之理的精通,算準了機會也算準了人心。

  無奈之下,只好將那使者帶過來,要自己詢問一番。早就有謠言說這番邦也是中土之人的后裔,待看到使者之后,心中更信了幾分。

  陳健派出的使者已經能說不少明朝官話,也不是那些被金錢收買的商人,是商社里窩爬滾打了多年的人物,見到姜志禮后只是拱手行禮,并未跪下,只說這是自己國家的禮節。

  姜志禮也沒有苛責,先問了一些瑣事,最后問道:“你們的總督如今何處?”

  “就在外海。總督說了,天朝自有體制,神州皇帝自有體系,這里既是神州皇帝管轄之地,無論任何國家的人在其土地上都應該遵守皇帝的法律。所以不經允許,不會私自靠港。如果立之先生不同意靠港,也可以派出小船在海上交易。”

  姜志禮心頭暗驚,都說知己知彼方可成事,自己對對方一無所知,可對方連自己的字都打聽到了。按照國之別,沒有叫大人,卻稱呼了表字,聽得讓他有些不要舒服,但也沒有生氣。

飛翔鳥中文    從酋長到球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