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九章 影響(下)

  在沒有得到允許之前,陳健也約束著士兵和艦隊中的人,不要四處活動。頂點小說23

  大部分人下了船,在附近休息,觀察著這種異域的風情。

  一部分士兵站好隊形警戒,其余士兵在后面休息。

  估計正式的會見需要一些時間,陳健也不著急。

  同行的一群人雖然還沒有深入到城市內,但就四周繁華的商船貿易還是頗有感慨。

  尤其是聽陳健說這個國家只有一兩個郡大小的時候,同行的很多人對于這個看似很小的國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他們的造船業很發達,我們還是有不足之處。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派遣一些工匠來這里學習的原因。”

  陳健說著自己對這里的理解,而不斷在港口進出的船只也印證了他的說法不是虛言。

  蘭琪感慨道:“一兩郡之地,靠著商業竟能和西班牙打這么久的仗。”

  “他們的軍隊,基本都不是本國人。當兵是種職業,只要給錢,就能雇到士兵。別小看這個國家,他們的船卻比我們多的多。”

  “那他們會不會對大荒城一帶造成影響?從這里直接橫穿過去,對他們的航海術來說也不是很難。”

  陳健笑道:“這倒不用擔心。他們人口不多,最多也就是做些貿易。人口才是決定性的因素。他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熱帶或是他們說的香料群島,那里賺的更多。商人們,天生逐利。要是賺不到什么錢,是不會有動力做一些投入的。”

  想了一陣,又道:“他們和西班牙人都打累了,最多也就是在南邊做點奴隸貿易。打仗要花錢,對一個公司而言,沒錢可賺的仗他們不會打的。你倒是可以仔細考察一下這里的制度,看看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地方。”

  “這里也是共和國,對吧?”

  “對也不對,和咱們想的還不一樣。誰的國?還是那些大商人的國。不過這也算是一個特例的,別的地方還都是君主國呢。總之,看起來這個國家很小,但還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

  “這倒是。如你所說,他們的船可以去地球的另一邊,咱們的船還沒有去過。”

  陳健心說,何止是去地球的另一邊,還在地球的另一邊占領了一個許多的土地,而占領這些土地的僅僅是一個貿易公司。

  “對了,你的荷蘭話說的怎么樣了?”

  蘭琪笑著用荷蘭語和陳健說了幾句,陳健道:“這樣也好。他們的執政或者說王或者說議會不在這里。我帶一些人去和他們商談,你帶著剩下的人去阿姆斯特丹。”

  “有什么要注意的?”

  “嗯…有些話,不要亂說。這里的人會為了信的神,互相爭吵甚至殺戮。咱們的理念太過嚇人,至少現在不能說。去看看造船廠、鉆石加工作坊、風車…”

  蘭琪點點頭,笑道:“他們的風車和咱們的完全不一樣。咱們的是豎著的,他們的是立著的。”

  說到風車,陳健忍不住笑了起來,盯著蘭琪看了好久,看的蘭琪有些恙怒,歪過了頭。

  陳健腦海中回想的,是那個很久前在風車的吱呀聲中和他對唱的女子。很久了,但看到了異樣的風車仍舊如此清晰。

  “你在笑什么?”

  “沒什么,一些過去的事。”

  “好笑嗎?”

  “不好笑。但是笑有時候未必是有趣。”

  沒頭沒腦的說了幾句,收回了心思。

  十余天后,幾輛馬車來到了陳健所在的港口,應該就是荷蘭官方的一批人。

  為首的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個子很高,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

  “尊敬的共和國總督,聯省共和國向您和您的國家致以問候。我是莫里斯執政的法律顧問格勞修斯。”

  陳健也同樣致以問候,聽著這個名字在腦子里音譯成自己熟悉的語言,覺得有些耳熟。

  反應了半天,恍然大悟明白過來這個人是誰。

  不得不說,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是個天才,在十七世紀這個天才滿地的時代,依舊算得上是天才。

  十一歲進入萊頓大學,十四歲大學畢業,十九歲在法國拿到法學博士的學位,二十五當上了荷蘭的大檢察長。

  如果只是這樣的履歷,還不足以讓陳健熟悉這個名字。但是另一個身份,作為《國際法》和《海洋法》等理念提出者,卻讓這個此時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青史留名。

  雖然在實踐的時候碰壁極多荷蘭的船被英國人搶走,他靠著嘴皮子準備用自然法理之類的東西說動英國人把船還回來,結果可想而知。

  有些東西,理想是好的,但是實踐起來難度太大。

  這算是陳健見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留名的人物,雖然有些東西暫時不太可能有用,可還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國際問題一定要有個法律規范,陳健還是希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弄出一些理念。此時實行不太可能,但是十幾年后的大混亂之后的合約,必然要構成一個全新的體系,那是一個涉足的機會。

  為了達成一些目的,在之前遞交的文書上,陳健的說法和在星期五港的說辭完全不同。

  遞交荷蘭官方的文書上,不再是一個仿佛那不勒斯大小連馬都沒見過的國家,而是一個人口三千萬的龐大共和國。

  消息傳到海牙的時候,海牙的荷蘭高層當時正在進行另一項討論。

  雖然還在和西班牙打仗,但是荷蘭的內部也不安穩。

  加爾文宗本身就是個極端集權的教派,在日內瓦的時候燒死了一批又一批的異教徒。而尼德蘭暫時開放的宗教自由氛圍,讓內部的矛盾日趨激化。

  正統的加爾文派認為,上帝救不救誰那是早已注定的,否則豈不是人能干預上帝的旨意?你遵守教義、做個好人、勤勞節儉等等美德,是你被救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所以吊絲永遠只能是吊絲,你連當個精英都當不成,證明肯定沒選中你,你肯定下地獄。

  另一位神學教授則怒斥這特么扯淡,認為人有自由意志,并且人的自由意志可以被上帝知道,可以由你的信心得到回應。

  被視為異端的這一派訓練自己的修士,并在一些地方有很多的支持者,包括一些公務人員和官員中,也有數百人是異端。

  這種互相敵視的氣氛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肢體沖突,明著只是宗教沖突,暗地里莫里斯家族掌握著軍權,而大議長支持另一方。

  大敵當前,還是希望雙方保持克制,從而將這松散的聯省共和國維持下去。

  具體怎么辦,總要爭出一個結果。有人希望繼續分權,各個省組建國民護衛隊來維持秩序。這是一些掌握軍權和長老會們所不允許的,雙方的矛盾雖然還未公開,卻大敵當前的時候仍舊爭吵。

  好在共和國船隊抵達的消息,讓這種爭吵暫時擱置下來,完全轉移了這些人的注意力。

  一個人口三千多萬、雄踞在西班牙殖民地北方的、擁有常備軍和艦隊的強大共和國。

  之前經過那個船長運來的第一批貨物、陳健故意讓船長們看過的炮擊和齊射演練,都有足夠的理由讓荷蘭人相信陳健所言不虛。

  不論從利益還是軍事的角度,這都是一個讓荷蘭必須重視的國家。

  海牙準備了各種歡迎的儀式,作為一個神秘異域國度的首次來訪,不能出任何的問題。

  一批軍隊從城外調集到城內以便維持秩序,防止任何可能的意外發生。

  這種事不得不防。

  英國那邊剛剛出了一起準備埋三噸炸藥把國王和議會都炸死換個天主教國王的事,荷蘭的前一任執政也是被刺客近距離刺殺的,這時候是比較盛行十步之內人可敵國這種事的年代,尤其是宗教信仰混亂的變革年代的一群瘋子。

  海牙已經在為陳健的到訪做準備,陳健提前提出的要求也被允許:陳健會帶領三百人的軍隊前往,而剩余的人可以在遵守聯省共和國法律的前提下在阿姆斯特丹自由活動。

  同時也求助于荷蘭官方,如果看到了那兩艘失散的船只,請引導他們進入港口。

  這幾個條件并不苛刻,合情合理,沒什么可以拒絕的理由。

飛翔鳥中文    從酋長到球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