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 第一百一十八章 遷徙難
第一百一十八章遷徙難
第一百一十八章遷徙難
茅屋秋雨:、、、、、、、、、
“那這次會盟,我又該怎么記在史書上呢?”
“筆在姬夏手中,記錄史書的文字也是你們夏國人創建的,那還不是任憑姬夏書寫嗎?這又何必來問我?”
粟岳冷冰冰地回了一句,又說道:“我不是不想推舉姬夏為下一任的諸部萌首,只是在姬夏不說清楚你成為盟首之后要怎么辦,我恐怕親族會遭到你的屠戮,讓貴賤不分,讓祭司親貴去做那些稼穡之類的低賤之事。如果是這樣混亂的貴賤,就算擁有吃不完的糧食、數不盡的銅鐵,又有什么用呢?”
“狼生出的始終是狼,即便最脆弱的狼,也不會變成羊。如果姬夏不明白天地鬼神到底是什么,我倒是可以提點一下姬夏。我雖然不知道天地鬼神到底是什么,但卻明白虎生不出羊,這就是天地鬼神要告訴我們的事。”
“沒有姬夏、沒有銅鐵的時候,大家一樣活著。反倒是姬夏出現后,多有奴隸暴亂,這就是我不推舉姬夏做下一任盟首的道理。”
陳健明白這時候不能反駁這些話,稍有不甚就會把好容易建立起來的威懾和部分認同給消耗掉,于是低頭道:“粟岳首領說的是,或許是我想的太過簡單了。虎豹之類,如果沒有母獸教習那些捕獸的技巧,以為自己有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便能縱橫原野,那是不對的。這也正是因為我年輕導致的愚笨,如粟岳所說,或許我的確還不能夠成為諸部的盟首,至少在想到如何讓奴隸反叛之前是沒資格做的。”
眾人聽著這話倒還算滿意,卻也聽出了陳健的弦外之意。一頭羊,就算母親是虎豹可以教習它各種捕獵的技巧,但如果沒有爪牙筋骨也沒有用。
粟岳也不好反駁這番話,有些事他也不得不承認,此時又不好和陳健直接翻臉,只好稱贊道:“姬夏能夠這樣想就是好的。這一次會盟本該是推選出諸部的大祭司的,既然姬夏覺得沒有能力擔任,那想來也沒有別人可以擔任了。既是這樣,一些規矩就需要大家一同思索,只不過短時間內也未必能夠想清楚。我看諸位這便散去,三五年后粟城再見。也或許那時候姬夏已經想明白了如何當好一個大祭司,到時候諸位便可聽聽咱們的大祭司想要的大河諸部到底是什么模樣了。”
陳健嘆氣道:“天地鬼神,廣闊無邊難覓蹤跡,又怎么能是三五年就能夠想想明白天地間的一切道理呢?我已經不敢問天地鬼神了,只求可以將生者要做的事做好就算是滿足心愿了。”
粟岳大笑道:“看來姬夏是打定主意,要只問人事而不問鬼神天地了。受命于祖先,辟地開天,姬夏好大的心!”
陳健也跟著笑了起來,并不否認,只說到:“人活在世,從母腹中走出,便是與天地抗爭的開始。生時凝于天地,死后化為青煙塵土,短短數十年為生,余下千年萬年皆死化為鬼靈,辟地開天,不過是為了活的更好。”
“可天地之間并非只有夏國。敢問姬夏辟的是夏榆城廓田壟的地?還是開的大河上下縱橫萬里的天?”
“辟地開天的不是我,而是諸位親族。諸位親族自大河走出游牧定居種植狩獵,不就是辟地開天嗎?不要問我辟開的到底是什么地方,若有一日諸部親族縱橫萬里,那自然是要開萬里天辟萬里地。反之困于城廓之間,五十里內尚且不能保證,又何論千里萬里。”
兩個人的對話各不想讓,聽起來陳健似乎一直在逃避和妥協,然而說到底還是沒有松口自己是虎豹,只要學會了怎么捕獵、爭得眾人的認可和不反對就可以成為下一任諸部盟首。
這是連粟岳都無法反駁的事實,到頭來也只能不歡而散,讓這場看似本該內部商討解決的下一任接班人問題的會盟變為了劍拔弩張的一次會面。對整個大河諸部來說,實際上什么問題都沒有解決,一切和之前一模一樣。
但對其余城邑來說這樣的改變已經太多。
諸如娥城,在很久前華粟同盟分裂的時候,為了不卷入其中的紛爭不得不遠走西北,一路遷徙。
在這之前,游牧農耕之間還不是等降水線造成的自然分隔,而是在適合耕種的地方因為各自的生活習俗而自由選擇,農耕還沒有顯示出巨大的優勢性。
然而現在有了鐵器、牛耕之類的新工具新技術,讓土地得以開墾不再是以往刀耕火種的時代了,定居的舒適度太太超越了到處溜達。
以往打不過可以全族遷走,以往不想卷入紛爭可以帶著全族離開,打不過可以跑,可是現在卻很難走開了。
再不是一座氏族可以從東海之濱一路遷徙到遙遠西北的年代了。不是走不了,而是舍不得那些家當也舍不得走了。
安土重遷,是因為土地可以用鐵器耕種,不到萬不得已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誰又肯愿意離開自己的家鄉呢?
這些城邑沒有體會到其中的必然,卻現現實實地感受著這種變化,所以當他們嗅到了陳健于粟岳之間的火藥味的時候,很少有人想到多年前娥城眾人那種不想卷入其中遠遠避開的想法了。
無可避,就只剩下選擇一方站隊,以為將來可能出現的戰爭提前做好準備。因為戰爭很可能在自己的城邑附近開始。
娥衛等城邑自不必說,他們早已經和陳健站在了一起。不站在一起他們就是夏國最小要對付的敵人,而且兩座城邑已經和夏國聯系地太過緊密。
自從夏國內亂平息后,娥鉞放棄了最后的那種減少夏國影響的可能,放棄了只準族人耕種不準買賣和做夏國低級產業的政策,選擇更快地融入到夏國的戰車之中。
衛城則因為普遍的半奴隸半農奴的制度和三分向東七分向西的政策,不可能和夏國翻臉,相反他們會更加支持夏國主動出擊:將戰火延伸到其余城邑,如果防守反擊、榆城西遷的話,那么衛城就會是戰爭的第一線,這是衛城人不愿意看到的情況。
而這些,還不是全部,對于挑起事端的陳健來說,還有更頭疼的要面對的問題。
陳健挑明了要挑戰粟岳的地位,也清楚粟岳不會此時翻臉,因為粟城還沒有做好準備,但這時間不會太久了。
他也清楚從單純的實力上看,時間拖得越久對夏國越有利,但是時間拖得太久對大河諸部也不利。
他想復刻前世周朝的武裝殖民計劃的,可是卻不得不考慮如今的情況和那時候大有不同。
如今有了鐵器壟作,時間拖的越久,那些城邑也就會開墾更多的土地,過上更加愜意的定居生活。不再有前世前世商周時代說走就走的豪邁了。
一個小小的夏國改革都千難萬難,那么多的農吏在夏郡試圖讓夏國老人前往東西二縣都千難萬阻,況且還有那么多的優惠政策的前提下。
而如果真拖到十年之后在撕開面皮,那時候要面對的就不只是城邑首領們的反對了,而是整個城邑眾人的反對。
這些說著大河諸部語言的人才是武裝殖民的基本盤,到時候逼著他們離開開墾好的土地太難了。十年后按照榆城如今的冶煉規模稍微擴大,可以積攢出六七百噸的生鐵農具,分散售賣到各個城邑,可以武裝出二十萬左右可以單獨耕種土地的自耕農,基本囊括了各個城邑的國人階層,那時候誰又會愿意遠走千里之外呢?
前世新大陸的開發固然是因為財富的誘惑,也是因為舊大陸的土地已經分的差不多了,人多地少,那是自發性的。
這一世如果拖到十年后,那將不是自發性移民可以代替的,只能是強制遷徙,那也不同談什么剛剛建立起的認同感了。而現在不提前占地盤,等到鐵器文字開始傳播,其余族群形成自己文化的時候就徹底晚了。
前世周公大手一揮,讓姜太公去東夷,到敵人的后方去,姜太公收拾一番帶人就走,反正到哪都是刀耕火種奴隸種植,青銅都不多。而這一世就算粟岳死了陳健被推選為盟首,大手一揮讓眾已經開始進入正式定居農業的城邑氏族遷徙到東與南,那就只剩下城邑皆反叛的情況了。
早晚要打,幻想地和平解決已經被鐵器和文字變為不可能,也就只能早點翻臉人為制造出敵人,再將他們擊敗用武力將部分城邑的親貴輕掃一遍,統統以戰敗者的身份扔到東夷和南方去,夾雜著一些夏國土地和親附夏城的城邦小國,解放奴隸、允許私人擁有大片土地、許諾東夷的土地和政府提供鐵器農具等等手段向東南擴張。
而這一切想要保持二三百年的無內耗,就必須有一個強力的中央政府,誰敢反叛武力鎮壓、誰敢對內動手武力征伐,逼著他們向外拓展,擴展到夏城難以掌控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后世族群的基本盤已經有了雛形。
可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又必須擁有至少千里的土地,作為京畿直轄。
夏城在大河上游,一旦下部有變可以隨時自上而下出征,然而北是草原、西是已經許諾給衛城的戎狄,不適合發展。
榆城雖然在中央非在邊角,是最難最不利的地方,可是附近有煤鐵有水運,東南西北都適合管轄。
這也就意味著榆城附近千里的眾多城邑包括粟城在內,都必須毀掉高層安插郡縣官吏,變為直轄之地,以武力保證文化的傳播和中央政府的優勢。
只是附近城邑的親貴們既不肯遷走,又不肯放權還幻想世襲,這就讓陳健很為難。
除了打,除了一場把真個大河諸部以及東夷都卷入其中的戰爭,沒有其余的可能了,除非陳健只想做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讓分裂的種子現在就埋下去。
相關、、、、、、、、、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