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章 知易行難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賺到了,那就是交易。這個畸形的交易的基礎,是因為夏天到了。

  桃子快熟了、各種塊莖也正是膨大的時候,依靠采集完全可以度日,所以樺這些人才能在這里學幾天,不用擔心族中的事。

  夏天總是容易度過的,難的是冬天。每一任部族首領的眼光總能看的遠些。

  今年是個大年,滿山的榛子橡子,冬天不會挨餓。但她們的經驗也告訴了她們,大年之后必然是小年,樹木在第二年可能會不結果實。

  她們要為部族明年的冬天考慮,所以希望這些人能夠學到陳健部族是如何生活的。

  陳健沒有擔心這個問題,他就沒準備族人明年靠橡子生活,倒是今年冬天肯定會有不少貪吃的野豬吃多了橡子被脹死。

  各種采集到的食物還夠,前些天下大雨,草河漲水,一些原本干涸的河岔也都布滿了水,他帶著族人用木棍并排地擋在了岔口,等到水退去后魚會留下來。各種各樣的螞蚱蟲子,土蜂的蜂巢蜂蛹,炸熟之后都可以吃。多出這點人,根本就不是問題。

  所以在第二天又來了幾個部族的人希望住幾天后,陳健和族人們商量了一番后,很輕松地就答應了。

  各種石頭換成了陶罐,當初說不同的石頭才能換,如今互相間有重復的,但陳健還是收下了,告訴他們記住這些石頭,下次同樣的就不能換了。

  那些人覺得下次恐怕也沒什么石頭能換了,想要換東西就只能用別的了。

  三五天的時間,陸陸續續來了七八十人,每個部族來的人有多有少。來得多的那是一二三四學明白的,知道人少了背不走;來少的也都換成了陶環,準備下次再說。

  陶環作為以物易物的中間品,在大多數人認為是多此一舉的情況下推行了下去。

  陳健也沒指望現在就出現貨幣交易,但造幣簡單,讓人接受貨幣才難。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讓這些人接受貨幣這個一般等價物的概念。

  他的出現,只是加快歷史的進程,卻不能控制歷史。歷史是人創造的,人的思想只能潛移默化地去改變,依靠自發交易的發展,天知道多少年才能出現等價物概念。

  如今的效果就是這些外族的人覺得健很奇怪,但還是接受了這種交易的方法。

  存放好各自部族的物品,他們帶著好奇跟著陳健等人嘗試著不同的生活。陳健既然決定將這些人作為今后的基本盤和國人基礎,當然是希望他們的人口越多越好。

  而這些人來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吃的,因此第一天陳健就讓女人們帶著他們去捕魚。

  他自己則帶著族人們準備今后的發展。

  銅礦石就在百里之外,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今后兩三年的時間,對部族來說最重要的有三件事。

  種植、青銅、消滅隕星部落。

  陳健聽老祖母說過遷徙的事,自己的族人是在幾十年前從東南方遷徙來的,那邊的部落如今到底是個什么水平他根本不清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今的信息流通速度太慢,自己的族人顯然是東南方某個部落遷徙到最西邊的一支。

  如果沒有他,等到許多年后人口多了,可能會繼續向西遷徙以分散居住。

  西邊是空的還是還有和他們不是一個分支的族群存在這個問題有些遠,可東北邊那個隕星部落卻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他們有簡單的海綿鐵,他們有強勢而有頭腦的首領,他們可以用進貢的形式維持自己部族的人口。

  時間越久,他們發現蓄養、種植的概率也就越大,威脅也就越大。

  一旦出現,他們可以直接蹦到原始奴隸制,因為武器代差的原因,奴隸和奴隸主的比例可以稍高。他們所處的位置靠東,東邊肯定是有其余部族存在的,自己這邊的技術和東邊的技術也會逐漸擴散到那邊,到時候就麻煩了。

  準備打仗,就需要足夠的脫產時間。種植可以彌補時間問題,簡單的青銅能提升種植的效率,反之種植也能為熔鑄青銅提供足夠的非尋食時間。

  這三件事互相影響,種植已經開始準備,剩下的就是熔鑄銅器。

  鑄造銅器要幾步不考慮銅錫鉛配比的問題,陳健以前以為很簡單,無非是銅礦加木炭高溫還原,澆筑到模子里。

  可等到真正計劃要做這件事的時候,卻發現很難。

  如同教榆錢兒學蓋屋子的辦法一樣,自己也將銅礦、高溫、木炭、模子這四個詞寫在樹皮上,向下展開看看都需要什么的時候,自己傻眼了。原本以為四步就能完成的東西,卻密密麻麻地寫了一大張樹皮。

  因為了解,所以更加敬畏那些剛剛走出蠻荒的古人櫛風沐雨為后世留下的種種,樹皮上的東西太過繁瑣,遠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簡單。

  銅礦,展開后需要考慮如下問題:食物獲取技術進步,以保證族人有時間去挖礦;石器打孔技術,制造碾子或臼,砸碎銅礦;線砂切割,用以處理大塊的石頭做碾臼;柳條筐編織,運送礦石。

高溫,展開后要考慮:燒磚,以方便堆砌出窯室;足夠的骨耜,以便于挖掘窯坑和黏土;發券穹毫無成效的折騰了

飛翔鳥中文    從酋長到球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