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強權第三卷天庭任職第七十六章鴻鈞留下的諭令 面相再嫩,人家也是圣人。楊易躬身施禮,恭言轉述了老聃的邀請,然后就欲取出晶球來奉上。
只是笑吟吟聽楊易講話的阿彌陀佛此時搖了搖頭,說道:“無須如此,我等已經知曉了老聃的意思,他那晶球的主要功用還是給你做路標而已。”
楊易想想,‘果是如此,一路行來沒有一位圣人接過這晶球,人家圣人早知自己的來意。’遂止了動作,雙手下垂在身側,等候接引圣人的吩咐。
阿彌陀佛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果然不凡,終南!500年就有了這樣的道行,莫說是仙界,就是我這佛界,也無人出爾之右。不枉我等五人當年一致看好你!”
楊易不好接口圣人的夸獎,只好默不作聲恭敬的垂頭而立。
“只是你給天庭出的那個主意,可有些陰損啊!我雖不理俗務,卻也極為不滿此事。如若那出主意的不是終南你,恐怕休要說幫你壓下我這極樂凈土中那些聲言報復的菩薩、羅漢,就連我自己,也會忍不住動怒找你的麻煩。”
雖然知道此事已經雨過天晴,但是想到如若不是自己有些特殊,曾經就會有圣人來找自己的麻煩,楊易還是有些后怕,冷汗潾潾。他辯解道:“此事終南回想起來是不太妥。只是當時我身為天庭的仙官,也是在其位而忠其則,并非有意冒犯。還請佛祖原諒。”現在的接引道人乃是以阿彌陀佛地法身示人,楊易只好稱呼他為佛祖。
“那你當時就沒有想到其它的事情?”阿彌陀佛仍然在微笑,可是口氣卻有些嚴肅了起來,“雖然是仙界仙官,但你自己明白,你是像仙人多些,還是更像我佛界中人多些!”
確實是如此。在人間時楊易佛道同修。只不過修佛修的取巧罷了,還勉強可以說是在修仙道。但對于飛升后的他來說。從自身本質而言更像是佛界中人,而非是仙界的仙人。阿彌陀佛這話里隱含的意思就是說楊易當年的行為有些忘本!
楊易知道面對這些圣人無須遮遮掩掩,坦然道:“佛祖此言也有些道理,終南不敢推卸過錯。只是在當時,終南未曾想過有機會拜入老師門下,為了自身地依靠,難免有些急功近利。”
楊易的意思就是‘你說我是同室操戈。或是叛徒,我都勉強認了。但有一點要說明,當時如果不是為了自己地個體有更好的發展環境,我也不會出此等樣注意。’
太邪惡了!當叛徒也當得這么理直氣壯!不過阿彌陀佛卻認可了這種極度自私自利的解釋,嘆道:“截斷就截斷吧,我也對這凡間上來的通路失了望。這么多年來修習我佛門功法而從凡間飛升上來的羅漢、菩薩,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真正有些希望的,卻到了仙界那里。還成了截斷佛門輪回道路的始作俑者!唉,老聃他們真好運!”
阿彌陀佛感慨了一句之后又恢復了那永遠微笑地姿態,說道:“終南,你可知我等五位混元大羅金仙為何對你頗多期望?”
“大概是高處不勝寒。”楊易想起老聃曾經的解釋,猶豫著回道。
“這也是一個方面,但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等五人老師鴻鈞的諭令。”阿彌陀佛講到鴻鈞,似乎又生了些感慨,那拈花微笑的臉上,也顯出了些許回憶的神情。
‘額,還有這種事!’楊易心內極度好奇,卻不便出言催問,也不敢打擾到阿彌陀佛的回憶,只能靜靜的立著,期望圣人還能有下文出來。
“老師當年將我等五人化神為圣之后,似乎對我五人頗為失望。但他也沒有多言。只是諭令我等要教化凡物。稱除了我等五人之外,只要有第六位踏足混元大羅金仙之境地生命出現。那也將是他的弟子,而且是他真正的弟子!”說到這里,阿彌陀佛用怪異的眼光看了看楊易,接著說道:“此后老師就不知所蹤。任我等五人這些年來分化分身無數,在這片宇宙空間里尋找,卻始終沒有絲毫痕跡發現。想來是老師不欲我等找到他之故!大概只有到了我等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第六位混元大羅金仙出現時,他才會出現也未嘗可知。”
阿彌陀佛說到這里時,面上竟然露出了一絲畏色,不過只出現了那么一剎那,一閃而過之后又恢復了從容的笑臉,讓楊易懷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
不過迅而楊易就想明白了這些圣人地心態,‘他們對鴻鈞該是又敬又畏。敬的是鴻鈞幾乎可以算作是他們從神轉圣的再生父母,畏的則是鴻鈞的能力——既然有能力使這五人生,那就該有能力使這五人滅。在遍尋這一片星空也找不到鴻鈞的痕跡之后,他們該是對鴻鈞的能力更為戒懼,也不敢無視鴻鈞所留下來的諭令。正如仙人的一舉一動瞞不過圣人一般,他們也擔心自己如若不出力,恐怕一切所作所為都在不知身在何方的鴻鈞老師眼中,到時候鴻鈞老師若是動怒,那可有些不妙。’
阿彌陀佛繼續言道:“期待第六位混元大羅金仙地出現,這不僅是多個伙伴地問題,更主要是鴻鈞老師的諭令。再者,我等也想看看這新地混元大羅金仙和我等有什么區別?為何只有他才是鴻鈞老師的真正入室弟子,而我等只能算是記名弟子?”說到這里時,阿彌陀佛臉上的神清頗為奇特,好奇有之,嫉妒亦有,但更多的,則是深深的郁悶!
‘心情可以理解!’在消化這讓人震驚的內幕消息同時,楊易也切身處地地感覺到了圣人的郁悶。身為除鴻鈞外這片星空里的最高等生命卻不受老師重視、反而讓老師失望、只能做記名弟子的郁悶。更讓他們惱火的是,就連自己為什么不受老師待見,也毫無頭緒。只能等著鴻鈞口中的第六位混元大羅金仙出現,才能解開他們心中的疑惑。
阿彌陀佛似乎是陷入了回憶中,也不管楊易一直保持著沉默,就那么一路講下去。“老師不見了以后,老聃他們先動了手。創出了修仙功法授予凡間,我和菩提則落了后手。不過當時我們已經感覺到人間天地元氣有消散地趨勢。我和菩提借鑒了老聃的仙道功法,創出了另一種修行門路,取名為修佛道法。不過在凡界仙道功法已經流傳了許久,‘道’這個字幾乎成了他們地專利,為了表明我佛道功法同仙道功法截然不同,就改稱為佛法了。其實只要到了飛升之境,兩者往后毫無區別。”
楊易暗自點頭。確是如此。飛升后的仙人和羅漢的修行方式完全一樣。‘修仙道法’和‘修佛道法’都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分別是在凡間的修‘仙’和修‘佛’,后一階段則殊途同歸,都是飛升后的修‘道’。
阿彌陀佛繼續回憶,說道:“當時我們都希望能搶先完成老師交代下來的任務。可是凡間的天地元氣越加消散,為了讓已飛升地仙人和羅漢能有個良好的修煉場所,我們五人合力在仙界外圍建了一處屏障,防止仙界的天地元氣外泄。可是如此一來。仙界就慢慢的離開了凡界,就是以我等五人之力,也無法阻止這種趨勢。之后飛升上來的仙人減減少去,我佛門在凡間修行不倚仗天地元氣雖然要好些,可是隨著凡間總體信仰的衰落,修士飛升為羅漢也漸漸的艱難了起來。我等就都把希望放在了仙界佛界里已飛升的生命身上。可是就算是最頂尖地那一部分,進境也越來越慢。就以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恐怕到了大劫來臨時,也沒有一個人能晉升為混元大羅金仙。”
說到這里,阿彌陀佛從回憶中解脫了出來,看向楊易,說道:“就在這時候,你給了我們一個驚喜。雖然說就算是此時,你這點道行在我們眼里也還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你的修行速度。讓我們看到了完成老師諭令的希望!”
楊易躬身不言。心里卻道,‘那是自然。按照我的規則鏈條數據庫發展趨勢,等由三維進到四維時,那規則鏈條的解析工作以海量來描述都不止。如果按部就班地去解析,確實是幾十億年時間都不夠,也無怪你們會對那些仙人失望。不怕他們修行耗費的時間長,就怕再長也達不到你們想要的結果。’
阿彌陀佛感慨完似乎心里有些疲倦,說道:“所以不僅是我們五人在你身上寄托了希望,就連鴻鈞老師,也定然在關注著你,只是不知道他身在何方罷了。也說不定他就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無法察覺而已。”說到這一句時,阿彌陀佛難以抑制的露出了些敬仰之色,不過旋而又疲倦了下來,似乎將多年的心頭郁悶講述出來之后失了力氣,“那你去吧,好自為之。”
楊易自進了禪房以后還沒說過幾句話,此時卻不得不開口,“還請佛祖告知菩提圣人的去處,終南好前去拜見。老師給我的晶球里說是菩提圣人也在此大雷音寺中。”
阿彌陀佛闔上了雙眼,說道:“他一直同我在一起,所以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有沒有看到我身下的這蒲團,就是菩提所化。他不喜言語,所以才由我代言。”言畢,阿彌陀佛又貌似拈花的入定去了,只留下楊易在那里瞠目結舌。
‘那就是五大圣人之一地菩提,又名準提道人?’楊易看著那黃布蒲團不得不驚詫,‘很特別地習慣,另類啊!’
雖然驚詫,但如此一來,他好歹也算是完成了老聃交付的任務,況且接引圣人已經入定,楊易就悄然地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