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七章 連推新武器

  發射時象火山噴發熾熱巖漿,鋪天蓋地般傾瀉在目標上;聲似雷鳴虎嘯,熱若排山倒海之勢,不僅消滅鬼子大量有生力量和軍事裝備,而且給鬼子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

  楊天風舉著望遠鏡,久久沒有放下,暢想著火箭炮投入實戰時的威力,幻想著鬼子的慘狀。

  歐漢濤抓撓著亂篷篷的頭發,也是興奮不已。每一件新武器的成功制造,都有著他和技師、工人的心血,而前線的每一次勝利,也有他們的貢獻和功勞。

  “制造,囤積,還要配專用的彈藥車,在短期內,我軍恐怕不會將火箭炮用于實戰。”楊天風放下望遠鏡,說出的話讓歐漢濤有些小失落。

  但歐漢濤轉而就釋然了,兵工廠雖然一直在擴大,從機器到人員,從完全外購設備到部分自制,發展很快。可要與日本這個工業化國家相比,還是差得十萬八千里。有些武器可以用,有些武器如果被仿造,后果則很嚴重。

  所以,在火箭炮、火箭彈囤積到一定數量級時,楊天風才有可能用于實戰。或者是形勢十分危急,那自然就不顧忌后果了。

  “無后坐力炮應該可以用吧?”歐漢濤試探著說道:“日本鬼子有很多直射火炮,還有重炮,應該不會舍近求遠,費力制造這種武器吧?”

  “其實都可以用,只不過要掌握好時機。”楊天風笑著拍了拍歐漢濤的胳膊,“德國有無后坐力炮,美國也會有,但從性能和質量來說,咱們的是最成熟,最好的。”

  二戰中,德國設計無后坐力炮的目的是給空降兵提供一種能快速取得的重型支援火力,所以它主要裝備傘兵部隊。而德國的無后坐力炮技術先進,射程遠,精度高,拆卸方便,機動靈活。對于缺乏重火力的傘兵和機動困難的山地步兵,它是最好的武器。

  對于慣于使用拿來主義的楊天風來說,他拿出的圖紙是借鑒了德國75毫米的lg40型,和美國的m20型75毫米無后坐力炮的優點。最后制造出來的炮重五十三公斤,口徑75毫米,兩腳架直射射程為五百米,三角架直射射程為八百米,最大射程六千多米。

  沒錯,無后坐力炮可以直射,也可以曲射,能發射破甲彈攻擊裝甲目標,也能發射高爆榴彈殺傷敵有生力量。所以,它可以作為連營級支援火炮,威力很大。

  從各項指標也可以看出,無后坐力炮在射程上比鋼拳高出很多,威力也大,對付鬼子的炮樓、碉堡不在話下,還比較安全。而且,隨著鋼鐵工藝的改進,炮重還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楊天風更高興的不是新武器的制造成功,而是兵工廠技術上的突破進步。從仿造布朗寧12.7毫米重機槍,到蘇聯37mm高射炮,再到75mm無后坐力炮的制造,借助于新置的機器設備,也得益于加工技術的進步,生產線膛槍枝、火炮終于邁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一步。

  歐漢濤對楊天風所說的時機并不明白,他也不想明白,反正早晚會用來打鬼子,這就夠了。同時,楊天風每拿出一份圖紙資料,對他和技術人員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知識技術的積累和進步,他是樂此不疲的。

  除了火箭炮、無后坐力炮的演示,楊天風還看到了空炸炮彈的實驗效果。

  雖然生產無線電型的空炸炮彈還有很大的困難,但卻不妨礙制造一種簡易的對付步兵的。在炮彈前部安裝一個類似彈簧的反拋裝置,并使其與炮彈的延時引信連接。炮彈落地后觸發引線并反跳到空中爆炸,大大增加了殺傷半徑和效果。

  如果在炮彈的戰斗部內再裝填新研制的混合炸藥和預制鋼珠,八二迫擊炮的炮彈爆炸威力竟能接近或超過普通的120重迫,而120重迫的炮彈威力則有近兩倍的提升。

  一方面是研制推出新武器,一方面是深挖現有武器彈藥的潛力,楊天風可謂是把頭腦中的知識技術發揮到了極致。

  同時,他的資料輸出和推動的技術交流,也極大地帶動了大后方生產工藝技術的提高。

  比如兵工署第二十八廠不僅制成了合鎢沖模鋼,還在特種合金鋼、機關槍管鋼、不伸縮鋼、不銹鋼、彈簧鋼,以及特種合金鑄件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還有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廠研制成功鉻質槍管鋼,被大量用于中正式步槍的制造。

  這些冶金工業的成就是歷史上本來就會出現的,但在楊天風的幫助和推動下,都大大提前了日程,更有力地支持了前線的抗戰。

  而楊天風,或者說是兵工廠,也在這些科技進步中得到了很大的好處,節省了大量研究實驗的時間。

  換而言之,這是一種互相的推動和促進。比如12.7毫米重機槍便采用了鉻質槍管的新技術,射擊更加可靠,更抗磨損。

  “技術攻關組又有任務了。”楊天風有些抱歉地苦笑了一下,“我總是不斷地給你們工作,壓縮你們的休息時間。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抗日……”

  “司令,您別說得這么客氣。”歐漢濤不但沒有面露難色,反倒又有振奮的感覺,“我們躲在后方,吃喝不愁,待遇比那些在前線拼殺的戰士還高,這已經于心不安了。要是再清閑,那可真說不過去了。”

  “好,那咱們就誰也不客套。”楊天風從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紙,上面畫滿了圖形,還有各種標記。

  “司令比我們更辛苦。”歐漢濤由衷地欽佩,“您又指揮打仗,又要抓部隊訓練,還要指導各種生產。即便是閑暇的時候,也要伏案寫畫。這,這——”

  “說好的,誰也不客套。”楊天風把圖紙資料遞過去,說道:“有了制造鉻質槍管鋼的新技術,咱們也該生產制造步兵槍枝了。還是老原則,先制造出樣品,試驗成功以后再組建生產線。這個與火箭炮一樣,也是要囤積積攢,用于實戰的時間可能還要晚。”(

飛翔鳥中文    抗戰驚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