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百七十七章聯歡會,飛機翱翔作者:樣樣稀松 更新:2016092111:58
字數:2569
感謝就是鐵血,摩人,gfg81343,徐小明1,雙修天下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萬事順意。
趙雨柔愣愣的瞅著楊天風象摸魚似的動作,眨了眨眼睛,噗卟一聲笑了起來。緊接著是大笑,笑得倒在椅子上,捧著肚子,眼淚都掉出來了。
“你看,我就知道這樣不行,太搞笑了。”楊天風喪氣的坐了下來,“不如改唱歌吧,你唱首歌,就算完事。”
好半天,趙雨柔喘著氣坐直了身子,抹了抹眼睛,笑著說道:“唱,唱歌也行,我唱,唱什么,歌呀!”
“要體現愛國情操,還要簡單易學的。嗯,讓我想想。”楊天風摸著下巴開始思考…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家里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還有珠穆朗瑪峰兒,是最高山坡…”教唱了幾遍后,趙雨柔心滿意足,拿著操著歌詞的紙,一遍遍的哼唱著回了宿舍,準備收拾一下就去參加聯歡會。
門一開,郝佳琪皺著眉走了進來,手輕撫著肚子,好象很不舒服的樣子。
“佳琪,你怎么了,肚子不舒服?”趙雨柔關切的問道。
“嗯,剛才憋得久了,肚子有點痛。”郝佳琪呲牙咧嘴的卻笑了起來。
“肚子痛還笑。”趙雨柔趕緊去倒熱水。
“花姑娘的,別跑,趙雨柔,看你往哪跑!”郝佳琪突然張牙舞爪的學起了楊天風的動作,嘴里鬼叫道:“天作被,地作床,明年生個胖娃娃。雨柔,你就從了我吧!”
趙雨柔呆了一下,臉色漲紅,惱羞成怒,上前撲打,“臭佳琪,爛佳琪,偷聽別人說話,偷看人家演戲。”
“哈哈哈哈,打吧,打吧,憋壞了,不行了,讓我笑個夠,樂死我了,哈哈哈哈…”郝佳琪用雙手抱住腦袋,倒在椅子上笑得這個痛快。
河南人對豫劇自然是情有獨鐘,盡管沒有梆子戲臺上的角兒的深厚功底,唱不出家鄉戲的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可是浸染多年,每人隨口也能哼唱上幾句,自我感覺挺美。
在物質極度缺乏的時代,文化生活似乎遠遠勝于溫飽的需求。喜慶節日、廟會、趕集,都少不了“唱大戲”的熱鬧情景。
文工團現在已經擺脫了唱傳統戲的束縛,又增加了一些演員,節目也算是豐富多彩,使人感到新奇。這里有河南梆子、山東琴書、山西梆子、河北老調、東北秧歌,不一而足,充分顯示了來自祖國各地的斑斕色彩,同時也是為了適應軍隊里士兵來自天南海北的需求。
年輕人們有時興奮激動地熱烈鼓掌,有時又不禁縱情大笑,精神上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
別的節目也很精彩,趙雨柔的《大中國》和趙雨情的《長城謠》更是獲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姐妹倆長得都好看,嗓子也好,楊天風坐在首排,心中做著評價。
聯歡會接近了尾聲,最后的壓軸節目是大合唱《精忠報國》。
“中華歷史千百年,英雄豪杰萬萬千,代代人忠肝義膽,精忠報國萬古流傳。”男演員先是用低沉用力的聲音朗誦,然后激昂洪亮的歌聲飄揚而出。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愿守土復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再唱一遍,再唱一遍。”趙雨情等青年卻是頭一次聽見這首歌,他們的文化水平更容易產生共鳴,情不自禁地站起來鼓噪著,聲音有些激動得變調。
歌聲再起,所有人都已經站了起來,鼓著掌,激動、振奮、流淚、慨然…嘴一張一合在笨拙的跟著哼唱。
在這一刻,楊天風感到巨大的音流與激情在他的血液中涌動著,他也跟著唱了起來。讓日本鬼子在雄混壯烈的歌聲中戰栗吧,在中國人的血肉長城下嚎哭吧,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跟著千千萬萬的人在為國獻身拼搏!
在很多年以后,曾有參加過這次娛樂會的青年在提到這個令他們永生難忘的聯歡會時,這樣寫道:當時,我覺得血液都沖到了腦袋上,渾身發熱,似乎只有猛喊狂唱,才能將所有的激情發泄出來。我們手拉著手圍著火堆跳舞,唱歌,然后又舉著燃燒的木棍,進行火把游行…第二天,很少有說話正常的人,都是一副公鴨嗓對著傻笑。
藍天白云,天氣晴朗,兩架飛機在空中翱翔。
楊天風放下望遠鏡,又伸手把架在額頭的墨鏡放下,微笑著和旁邊的飛行員和技術人員交流。
回顧歷史可以看出,中國航空工業起步并不算晚。1911年,中國就擁有國人自制的飛機,比俄、德等國都早,僅在美、英、法三國之后。中國在1914年就制成第一架飛機,當時,世界上能造飛機的國家也屈指可數。
這是因為在美國、歐洲的掌握了航空工程技術的中國專家紛紛回國效力,使中國制造飛機能越過最初的探索階段,有較高的起點。像馮如、潘世忠、巴玉藻。王助、楊仙逸等都是從美、英、法等國家歸國的第一流專門人才。
隨后,在“航空救國”的推動下,中國航空工程教育,在民國時期,從無到有,發展較快。1934年,國民政府召開航空技術會議,決定協助各大學設立航空工程系。同年,上海交通大學創辦航空工程系,清華大學在機械工程系設航空組。1935年,中央大學、北洋大學也設立航空工程系,其后,又有浙江大學等多所大學設立航空工程系。
大批青年學生懷著“航空救國”的理想,踴躍報考航空工程系。中國的大學培養出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沈元、吳仲華、陸士嘉等優秀的航空科技人才,成為國家寶貴的財富。
盡管如此,在民國時期,中國的航空工業在二三十年里,基本上處在試制或小批量生產階段,并未建成**自主的航空工業體系,基礎極為薄弱,所制造的飛機質量也不夠好。
反觀日本,發展航空事業比中國稍晚,1916年,日本建立第一家航空工廠,但是,它在二十年之內就建成強大的 熱門推薦:
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