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二章 故人,看戲

正文第三十二章故人,看戲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最新章節正文第三十二章故人,看戲  “給你帶來兩臺小功率的。”馬玉名伸出手指頭比劃著,轉而又說道:“當然,以后還會增加。現在渦陽、永城,還有楊兄的臥虎崗,都有了聯絡電臺,楊兄準備把這兩部電臺放在哪里?”

  “黃口鎮一臺,這里一臺。”楊天風不假思索地說道:“鐘兄再好在近期再弄兩部電報機,最好是便于攜帶的,功率小沒有關系。有出外行動的部隊,帶著更為方便。”

  馬玉名點了點頭,并沒有實打實地答應下來,而是很有回旋余地的說道:“楊兄你也知道,這電報機是很難搞的,我只能是盡力而為。”

  “馬兄神通廣大,這點小事應該不在話下。如果需要錢,那也不是問題。總之,是要盡快。”楊天風隨口恭維著,含笑示意馬玉名和他一起走回大隊。

  “楊兄啊!”馬玉名走了兩步,又停下來,似笑非笑地說道:“雖然暫時你不愿意歸屬我們軍統,但我還是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給予幫助,沒別的,我看好楊兄的才干和能力。這水漲船高的道理,兄弟還是懂的。我知道楊兄的根基不那么厚重,這擴充軍隊,最缺乏的便是中下級軍官。所以,我和上面打了個招呼,請他們調一些人來——”

  摻沙子,這招就那么好使?楊天風雖然心中不悅,但臉上也沒表現出來,何況馬玉名所說也正是他發愁的所在。

  “多謝馬兄費心了。”楊天風笑得很真誠,對馬玉名說道:“人才,我是舉雙手歡迎的。在黃口鎮,我準備建立一所簡單的軍校,軍隊里呢,也定期教授課程,主要就是學習游擊戰術。這在敵后,與正面作戰,可是有很大區別的。即使是在正經軍校學習過的,為了適應新形勢、新戰法,也有必要回回爐。馬兄,你說對嗎?”

  “當然,當然。”馬玉名笑著連連點頭,說道:“楊兄的那本《波亞戰術精義》就是現成的教材嘛!沒想到,楊兄還是個游擊戰專家,真是深藏不露啊!”

  “拾人牙慧,東拼西湊的玩藝,馬兄是過譽了。”楊天風故作謙虛地擺了擺手。

  “楊兄謙虛了,這本書正逢其時,由此一鳴驚人,也很有可能。”馬玉名象是很有信心地說道。

  “呵呵,那就借馬兄吉言。”楊天風又笑著問道:“宋青圃來干什么?在縣城的時候,他跟我可是不太對付。”

  “此一時,彼一時。”馬玉名不以為意地解釋道:“現在楊兄風頭正勁,宋青圃這樣的年輕人當然想投靠楊兄,建功立業啦!”

  楊天風苦笑著搖了搖頭,對馬玉名的話半信半疑。不過,這倒也符合宋青圃爭強好勝的脾氣。只是看他如何開這個口,又如何在自己手下混事吧!要是真的能虛心好學,自己倒也不吝于提點一二。

  在娛樂手段匱乏的年代,特別是在農村,只有逢年節,或趕大集的時候,才能看到類似于草臺班子似的演出。

  月亮剛剛升起來,環水村的場院里已經坐滿了人。前面是楊天風陪著馬玉名等人,后面是幾百名士兵,再后而便是村里的老百姓。

  趙雨柔興致勃勃,帶著她剛組織起的文工團,每到一地,便是一通慰問、演出、宣傳,忙得不亦樂乎。

  說到這個所謂的文工團,原來不過是個走南闖北的草臺班子,社會地位很低。

  當時在老百姓眼里,唱戲的是個低檔行當,王八戲子,走不在人前,是摳人碗底過日子,是個養小不養老的營生,還不如當長工。

  別看年輕時挺出名,到老也是落個討吃要飯凍餓死。這還是名角,至于一些二把刀、流程把子,那就更不在話下,唱上一輩子,連個身家都護不住。

  這個戲班子在渦陽也算是有點小名氣的,因為班子里有個臺柱子,叫鳳云,人長得俊俏,唱得也好。

  可在如今這個戰亂年代,長得漂亮也會惹禍上身。戲班子來到縣城搭臺唱戲,就出了事情。鳳云被渡邊單獨叫去唱了三天戲,等到戲班子去接人的時候,鳳云被糟蹋得只剩下一口氣,是用門板給抬出來的。

  屋漏偏逢連陰雨,臺柱子倒了,黃水又來了,戲班子被困在城里,衣食無著,只好靠賣行頭維持。

  就在這個時候,趙雨柔發現了他們。鳳云經此磨難,尋死不成也心灰意冷,不愿再漂泊受苦。再說留下來,待遇也還不錯,起碼不用饑一頓,飽一頓地為吃飯發愁。經過商談,戲班里大部人都留了下來,文工團也就應運而生了。

  楊天風有意組織文工團,是因為考慮到戰士們生活單調,又有嚴格的軍紀束縛,如果有文工團敲敲打打,說說唱唱,是排解戰士情緒的好辦法。

  當然,他對趙雨柔將一個草臺戲班子全部接收過來,并沒有心理準備,按他的想法,文工團不僅是提供娛樂,更有宣傳鼓動的作用,人員應該是以具有新知識的青年為主。

  演大戲,在小村子里本來是件很轟動的事情,但由于時間關系,舞臺布置得很簡陋,又有軍隊壓場,老百姓不太敢放聲吆喝叫好,現場的氣氛并不太熱烈。

  除了豫劇外,“文工團”中間還插演了一個極短的小話劇,把楊天風教過的兩首歌穿插其中。據趙雨柔介紹,這是“文工團”團長吳東華導演的。

  吳東華非常愛好戲劇,曾經在北平參加過青年學生們組織的話劇團體,被趙雨柔等人發掘后,他抱著青年文藝工作者無比的熱情,參加到在抗日宣傳工作中去,到處在街頭上張貼招收演員的紅紙布告,文工團里的不少演員就是他招上來的。

  楊天風看著戲,臉上并沒有多少高興的神情。與趙雨柔剛剛發生了爭執,這之前也有過,他為趙雨柔的執迷不悟而有些生氣。

  一支部隊,或者說是新兵如何能盡快適應血腥,敢于殺人,特別是白刃廝殺中不露怯、不心軟。這對淳樸、老實的農家子弟來說,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可也是必須邁過去的心理難關。

編輯推薦

飛翔鳥中文    抗戰驚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