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駐屯(求支持)
讓那些西洋人見鬼去吧!
從開宏元年直到現在,于中國人來說,每一個人都在這么說的話。品書網讓那些洋鬼子見鬼去吧!
在很大程度上,這就是一種民心,這就是一種民意。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那些西洋人在華的一種直接的回應!
而對于身為皇帝的朱宜鋒而言,早就已經厭倦了西洋人的那種虛與委蛇的交往。當然,現在他之所以可以說出這么一句,讓西洋人見鬼去吧!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實力!
國家實力的上升,使得他可以說出這么一句話。
可以毫無顧忌地向西洋人發起挑戰。
短短的三年,改變了很多,三年前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不到二十萬噸,而現在隨著遷安鋼鐵公司以及南京中央鋼鐵公司等多家鋼鐵公司的建立,中國的鋼鐵產量在開宏三年突破了200萬噸的大關,相比于同期英國盡管仍有差距,但是鋼產量卻是英國的兩倍以上。
廉價的鋼鐵使得中國可以建造鋼甲艦,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鹽稅以及田賦的整理,中國的稅收在開宏三年突破了4.5億元,接近1億英鎊的財政收入,使得中國可以將財政收入的30,也就是1.5億元,用于陸海軍的建設,海軍之所以在開宏二年提出歷時五年的建造10艘戰斗艦、10艘裝甲巡洋艦以及多達125艘輔助性艦只的龐大的擴充計劃,其原因正是在于充沛的財政支持。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三年之前的沉默,現在朱宜鋒愿意用一種積極的進取性的心態,去迎接來自西洋人的挑戰。
在國與國交往之中,實力是決定國家能否迎接挑戰的根本。而殖民地的悍衛需要軍人,需要數以萬計的軍人去悍衛!
八月二十,早晨七點,駐扎于淮陰的第六師,接到到了調動令,限令在十日內完成整裝,調往非洲。
作為第六師的排長,李存新若無其事地出發了。盡管家中的老父尚在病中。他一面祈禱年老的父親能身體健康,一面與父親告別。九月初一,母親和弟弟來與他告別,他們在淮陰的一間旅館樓上相見。母親很冷靜,弟弟也顯得非常冷靜。
面對即將遠調至非洲的長子,母親說。
“新兒,這是一次出征,你身受朝廷提點之恩,是報效朝廷、報效陛下的機會。你高高興興地去吧!如果不幸死在那里的話,是李家的榮耀!因為我有三個兒子,我們家沒有那么多土地,你去了非洲,不但可以獲得土地,還能夠讓李家的血脈在那里延續,這是朝廷對李家的恩典。”
接著,她送給我一把刻有文字的匕首。
“成功成仁!”
這是軍校畢業后,皇帝陛下賜劍上的刻字。而現在,母親卻送給他這么一柄匕首,無疑是在告訴他,應該怎么做。
母親的話和匕首上的字,讓李存新終于再也沒有了任何顧忌,遠赴非洲,對于軍人而言,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將遠離本土數萬里,甚至意味著九死一生,畢竟那里有很多特有的疾病 “到時候,大弟還要靠你,有了你在那里,將來大弟可以在那里獲得更多的土地…”
面對母親的叮囑,在這一瞬間,李存新甚至在心中堅定地發誓——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將會欣然赴死!不僅僅只是為了國家,同樣也是為了自己,為了李家的將來,只有如此,李家才能夠擺脫貧困,成為富人!李家的命運將會因為自己而得到改變!
最后,母子三人在一起照了一張照片——花費了李存新兩塊錢,這是他們母子第一張,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張合影!
但是在九月初一,部隊開拔的時候,曾經大義凌然讓他報效陛下的母親卻是哭了,作為母親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在身邊,而不是前往萬里之外的非洲,從此之后,母子兩人甚至再也不能見到了,即便是相見,也不過只是從照片上看到一眼兒子。
“娘,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孩兒不孝,從此之后不能再盡孝于膝下,您老保重身體!”
在最后給母親叩了三個頭之后,已經淚流滿面的李存新只覺得的毫無留戀與遺憾了。
“我的兒,我的兒…”
將兒子抱在懷中,原本看似堅強的母親同樣也是一副淚流滿面的模樣,但凡還有一點希望,她不可能愿意看到兒子遠赴萬里之外,可是她沒有選擇,因為他的兒子是軍人!
“最忠勇的士兵,不是上等兵,不是一等兵,只是指作為帝國的軍人在赴死之時毫不猶豫地勇敢戰死的士兵!”
在軍中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時的話語,再一次在李存新的腦海中浮想著,他希望自己成為這種忠誠勇敢的士兵。
傍晚七點,第六師的一萬兩千多名官兵們從營地出發了。
和任何一次開拔一樣,隊伍是在充滿愛國熱忱的民眾的呼應中出發的,前來送行的不僅有官兵的眷屬還有很多市民。
數以萬計的民眾們擁擠著,在一片歡呼聲中送他們離開。在民眾中發現了熟人的士兵一一與眾人惜別。
李存新一面沉浸在沉重的對國家的赤膽忠心中,一面咬緊牙關朝前行進。對于身為軍人的他來說,他早已明白了這一切,早已義無反顧,所以,無論出現什么樣的事態,都不會覺得吃驚。可以冷靜地等著它們的到來。
因此,對這種民眾集會、歡呼、沸騰的熱情,李存新都做到了泰然處之,冷靜沉著地觀望著,只報以溫和的微笑。從列車的所有窗口伸出來的頭和手,從月臺的護欄伸出的像森林般密集的腦袋、胸脯、手臂,像波浪一樣起伏。他們的手像是不斷的搖晃著。
“嗚——”
一聲汽笛如箭一般劃過天空,機車吐著白煙轟隆轟隆地響了起來。列車開動了。群眾的叫喊聲更加響徹夜空。
“萬歲!萬歲!”
只有這一句話。
此時這單調的出征詞,變成了一首偉大的交響曲,一張感情激越的樂譜。
遠赴非洲,悍衛相當于本土面積的殖民地,這是軍人的天然職責!
在這種前所未有的激蕩之中列車駛出了站臺,把人們激昂的“萬歲”歡呼聲丟在了后邊。
沿途,無論是凌晨一點還是兩點,人們總是絡繹不絕,點燃紅紅的充滿赤誠的篝火,等著列車通過的那短暫的瞬間。他們在鐵路旁邊點燃篝火,為的是向他們的戰士送去歡騰的激勵。
這是在鄉軍人會聯系發動的送行典禮。
成對這種激蕩的場面,每一個軍人都暗自在心中默默的許下誓言——他們將會不惜生命作為代價,保護關系到帝國億萬國民命脈、將來的殖民地,絕不容西洋人染指帝國海外殖民地!
并向那些民眾獻上了他們無言的敬禮。
在揚州的碼頭上,數十艘蒸汽帆船,泊滿了整個江面,而在碼頭上到處是軍馬、士兵和物資。
數以千計的軍馬是由大起重機從空中吊上來的。而李存新和戰友們乘坐的船是新建的一千五百噸級的輪船——“遠望號”。
船員們告訴這些士兵們,這艘無帆的蒸汽船連這次在內是第二次出海,上一次首航時去了太平洋新幾內亞殖民地,軍馬和行李的裝船任務結束后,李存新所在第一營從船舷的梯子上了船。
在碼頭上,還有數千名來自在鄉軍人會以及學校里的少年,他們發出一聲聲呼喊聲,鼓勵著軍人報國,在這一陣陣報國聲中,“遠望號”靜靜地做完了啟航前的工作。
靜靜地望著這情景。李存新沒有任何感動和興奮,因為他有超越感動的力量。
輪船拉響了汽笛,朝著長江口駛去!
這是九月初三下午。
一天后,輪船駛進了大海,海上微風習習,涼爽宜人。李存新登上船尾的甲板,吸著香煙,眺望著即將遠去的大陸。
再見吧!
本土!
再見吧!
我決不會讓你失望的!
令人怡然爽快的海風吹拂著臉頰,李存新既無悲哀,也感覺不到鄉愁。他并不感到這條船在奔向數萬里之外,倒像是在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夜晚進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輪船在夕陽的映照下前行進,在軍艦的甲板上一個上等兵唱了一首《再見吧!媽媽》。
“…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
在螺旋槳的伴奏下,他的歌聲讓人感到哀婉感傷,第一次遠征的心情在所有人的心中彌漫著…
第二天,清晨醒來之后,李存新和戰友們一樣,又一次登上甲板,洗過臉后抽了支煙,海上晨風沁人心脾。此時太陽還沒升起來,“遠望號”在薄薄的晨曦中朝著非洲奔馳著。
隨著地平線泛白、染紅,大小島嶼開始在視野里出現了,那是浙江沿海的島嶼。船行駛了一陣。
就這樣,軍艦又一次航行幾天之后。右方又看見了陸地。
士兵們眾口叫喊:
“是香港!是香港!”
“那邊是香港!”
戰士們面對著香港,每一個人的心情都顯得極為沉重,那片土地曾經屬于中國,但是卻被英國占領了,滿清的無能,使得一塊國土被西洋人占據著。
這不僅僅只是國恥!對于軍人而言,同樣也是恥辱!
“等著吧!等著吧!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收復香港!”
每一個軍人都在內心中發出這聲祈盼!
這是軍人的誓言!
一種事關軍人榮譽的誓言!
依照遠征的慣例,在船隊即將離開本土的時候,最后一個航行是在距離海南島,這個帝國本土最南端的地方數公里外經過。
在即將遠離帝國本土的時候,所有的軍人都站在甲板上,默默的注視著國土,他們知道,這很有可能是他們最后一次注視國土。
眺望著海南島那隱約可見的陸地,李存新一面沉浸在對親人的回憶之中,心里充滿離別的感傷。
雖說不能再 是的,軍人同樣是有情感的!有著對親人的回顧!
終于,在海南島于視線中流逝之后,“遠望號”不便停地在努力奔向非洲!奔向那遠遙遠的希望之地!
艦隊最后一次補充煤炭是在沙撈越的古晉,這片殖民地是幾年前,帝國花費100萬英鎊從一位英國冒險家的手中購買的土地。
殖民地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希望!尤其是對于國內的下層民眾來說,他們可以在這里獲得土地,獲得財富,可以在這里改變他們的命運。
但是海外的殖民地需要軍人去捍衛!
而在軍人前往殖民地的道路上,軍人需要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磨難。官兵們的艙室在甲板下,又矮又窄。這里不是屋子,它只有一個個個高達數層的床位,每一層都是由多達五層床位組成。士兵們只能擠睡一張寬2尺,長六尺的地方,再加上一些裝備,甚至連轉身都困難,
這是移民船!
是最低等的移民船中的環境——流放船的環境!
眾人擠在一起,喘息、污濁刺鼻的體臭、飛在污物上的無數蒼蠅、散發著汗臭的味道,這種令人厭倦的單調生活搞得人筋疲力盡,艙內的悶熱使得士兵們光著身子瞪著大眼,貪婪地讀著從報紙雜志上剪下的紙片。
戰士們在暑熱、無聊和不潔中痛苦的掙扎著,但是每一個人都在忍耐著。
九月二十六日,經過二十三天的航行之后船到達了帝國殖民——肯尼亞總督區的西揚州港——實際上,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港口,而是一個簡易港。不過這里在未來將會成為東非最大的港口之一——位東南沿海的蒙巴薩島上,有鐵路橋與海堤和大陸相連。當然這只是未來的規劃。
多達三十多艘軍用船停泊在海面上,海水極為清澈。
這下終于到達了非洲。
非洲!非洲!
這是官兵們憧憬已久的新希望所在!
任何一只調往非洲的部隊,最終將會成為非洲的一部分——他們將會在這里退役,成為這里的農場主——根據殖民地駐軍授田法,即便是一等兵,也將會獲得超過200畝授田!
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將會成為殖民地的一部分,再也不會回到帝國本土!
在未來的幾年中,陸軍部將會給他們的妻子或者未婚妻一張船票。如果他們的家人沒有為他們定下一門親事,那么殖民地政府會幫助他們娶到一名來自藩邦的妻子。甚至會幫助他們獲得兩名來自藩邦的勞工,以幫助他們開墾土地、經營農場。
因為港口正在建設中,在海水的激浪之中,輜重兵和馬匹一道與簡易的棧上岸,也就是在上岸之后,在島上集合的時候,面對排里的士兵,李存新又一次強調道,而對著嘻笑的戰士們,他的唇角一揚。
“弟兄們,你們的好日子來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會在這里開始新生!弟兄們,你們可都是未來的地主啊!”
這正是每一個軍人的期待——在這里,他們將會迎來自己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