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三十八章.鬼市

  鬧鐘響了——

  林逸非常麻利地從床上起來。

  洗臉,刷牙,然后穿好厚實的羽絨服。

  當他走出去的時候,賀大寶早已經等候在外面,正在和黃教頭兩人抽煙。昨晚一番斗酒,讓著兩個男人成了朋友。黃教頭話不多,賀大寶就這邊說,他聽。倒也很有默契。

  見林逸出來,賀大寶急忙上前讓出一根香煙,林逸擺擺手說不用。然后問老曹怎么還沒出來。

  賀大寶就說自己已經打了好幾個電話,估計是在睡懶覺。林逸正要再打電話過去,這頭就見曹光頭打著哈欠,黑著眼圈從酒店晃悠出來。

  天氣有些冷,他縮了縮脖子,看見林逸他們就嘟囔:“這鬼天氣,真冷啊,快點上車!”

  車內,暖氣開著。

  黃教頭開車,林逸精神抖擻,賀大寶習慣了早起,老曹卻哈欠連天,昏昏欲睡。

  一路徑直到了潘家園附近,大冷天的,真的不想從車內出來,可是林逸惦記著那“鬼市”,也顧不得冷風嗖嗖,直接下車。

  身后其他人也下來了,此時才凌晨三點多,可是看那潘家園卻已經鬼火熠熠,神秘的北京潘家園“鬼市”早已被淘寶人的喧囂占據。

  “借過借過”的叫喊聲不斷響起,偶爾駛過的車,照亮了路邊或倚著或拉著板車的模糊臉孔,一明一滅之間,宛若鬼影。

  說起潘家園的“鬼市”,還要從清末民初說起,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整日人心惶惶,就連慈禧太后都跑得屁滾尿流,何況普通百姓。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淪落的皇宮貴族,以及朝廷的一些當官的,為了養家糊口,就不得不把家里祖傳的寶貝拿出來變賣。

  賣倒是容易,但是這些老爺們過去可都是有頭有臉的啊,怎么能拿著寶貝隨意在市場上賣呢?這是很丟面子的!

  為了避免碰到熟人,于是這些曾經的財主老爺,名流達官們乘著天蒙蒙亮,光線稍暗的時候,拿上古玩字畫,親自擺攤到街邊叫賣,這樣既保住了面子又做成了買賣。

  偌大的北京,皇親國戚無數,達官顯貴遍地,朝廷一淪亡,自然“破產”的人就非常多,于是久而久之,天亮之前到街邊賣古董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習慣,成就了鬼市。想當年,“鬼市”上還脫手些來路不明的物件,因為都有著不可言說的秘密,大多只能賤價出售。“鬼市出好貨”的傳聞也就傳開了。

  事實上,對于潘家園“鬼市”的由來,還有一種很迷信的說法。

  據說,潘家園鬼市是在陰陽交錯的時候開市,此時,世界被罩在一片隱隱綽綽的光影中,誰也看不清誰。這個時候,不但活人要來逛市場,而且死去的魂魄也喜歡來這里。

  在這種說法中最有趣的是一段與慈禧有關的傳說。

  慈禧過六十大壽的時候,恰逢國難當頭,但這個老家伙貪心很足,非要讓小太監們給她準備一件狐皮大衣。當時,北京都快成空城了,去哪兒找狐皮大衣呢?

  眼看慈禧過壽的時間快到了,小太監愁得要死,只好拜佛燒香,隱隱中聽到佛主讓他去潘家園。

  小太監來到潘家園后,果然買到了一件非常好的狐皮大衣,交易完成之后,賣家忽然一溜煙不見了。小太監一摸,這狐皮大衣居然還是熱的,他這才發現原來賣家是狐仙,脫下皮救了他的小命。

  關于潘家園鬼市是怎么形成,說法非常多,可信度到底有多高無關緊要,關鍵這些傳說都給潘家園的鬼市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使得潘家園的鬼市更有味道,更像個“鬼市”了!

  如今,躲躲藏藏、掩人耳目的緣由已不復存在,但凌晨4點半到潘家園擺攤淘貨成了一種傳統,更是一門生意經。天上就算要掉餡餅,也只有早到的人能分杯羹。晚來一步的商戶只能排隊等候有人撤攤,盡管這里寸土寸金——10塊磚就要三五百元,仍然十分搶手。能趕著這個點來淘貨的,不是行家也絕對是收藏成癡的人,多年的習慣讓他們手電、布袋不離身。他們先是拿著小手電細細研究相中的物品,有的人一駐足就是二三十分鐘,然后是一番不緊不慢的砍價,若成交則迅速將“寶貝”塞進隨身攜帶的布袋里。

  像林逸這樣外來淘寶的人不在少數,像他們這樣打扮——頭戴探燈,手戴手套,后面拉著簡易小車的更是絡繹不絕。

  可以說,潘家園就是一個能夠尋夢的地方,是一個能給收藏家帶來樂趣和財富的地方,這里的故事和潘家園舊貨市場上賣的貨品一樣,亦真亦假,讓人琢磨不透。據說,有一位老者只花了幾十元便購得一件帶有銘文的元代景德鎮釉上彩高足杯;更有人說,潘家園曾驚現一塊重達百公斤的猛犸頭骨化石,專家鑒定其市場價在500萬元。這樣的故事口口相傳,不問出處,也沒人否定,大家都將信將疑。但這一信一疑,悲歡交錯,恰恰成就了潘家園舊貨市場的獨有魅力。

  在向導賀大寶的帶領下,林逸終于踏入了夢中的潘家園。

  放眼看去,整個“鬼市”黑燈瞎火,鬼影重重,林逸的眼睛經過靈氣的滋潤,要比一般人強上很多,即使不靠腦袋上的探燈,也能把周圍看得清清楚楚。

  只見偌大個“鬼市”擺滿了各種物品:仿古家具、文房四寶、古籍字畫、瑪瑙玉器、中外錢幣、皮影臉譜、宗教信物、民族服飾、“文革”遺物甚至生活用品。

  林逸是玩書的,對于這些東西大多不感興趣,所以就直接朝那些舊書攤奔去。

  那些來鬼市賣書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只見不遠處地上一字擺開的書攤,一個接著一個,滿地都是書。有的店主為了吸引前來淘寶的顧客,操著外地口音大聲吆喝:“2元一本,2元一本。”更有甚者5元三本。不要以為是什么薄薄的小本或者雜志,非也!書不論厚薄,都是一個價。當然有些有歷史價值的書是超過原價出售的,畢竟買賣舊書的都不傻子。

  面對如此價錢誘惑,許多逛鬼市書攤的人是hold不住的,因此很多嗜書如命的讀書人,還有淘寶人全都行動起來,我買,我買,買,買!!!有的人甚至買到四只手都抱不住啦!只恨自己少生兩只手…!

  環顧周圍,有備而來的買家都是和林逸一樣,拉著小推車,拎著環保袋,頭戴探燈,或者拿了手電筒,正在聚精會神地搜索自己中意的舊書。

  林逸不斷地在各個書攤前瀏覽,這時就見一個操著四川口音的大姐把一三輪車的舊書嘩啦全部倒在地上,大聲吆喝:“圖書館收來的舊書——2元一本全部處理!想要撿漏的快來!”

  一聽圖書館藏書處理,立馬就吸引了很多淘客,只見手電筒亂晃,很多人像黑夜中的鯊魚一樣,游弋過去。

  林逸也湊了過去,只見一個老大爺已經抓了一大堆的書,緊緊抱在懷里挑選,不要的就丟下,要的就夾在胳肢窩下面,動作麻利熟練。

  林逸見他夾著的大都是養生的、健康的書,收藏價值不大。另外一個漢子,穿著破了的棉大衣,也在地上扒撿,林逸看去,他挑選的全部都是“文革”時期有精美封面的書籍,看起來是個行家,因為這些書大多數不會再版,現在都是白菜價,日后定會升值。

  讓林逸詫異的是,在這舊書攤上搶書的竟然還有一位老外,看他模樣挑揀的書籍全都是俄文版本的舊書,有文學方面的,還有建筑科學方面的;林逸猜測,也許這位是俄羅斯人,畢竟能看懂這類書籍的人不多。而這位老外也算是林逸在潘家園“鬼市”見到的第一只“鬼”!(

飛翔鳥中文    舊書大亨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