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零三章.呂祖《指玄篇》

  小說:、、、、、、、、、

仔細地考慮了一會兒  “林逸啊,此事事關重大,可不能兒戲。”張隊長非常深沉地說,“咱們出些力氣是小事兒,可要是真如你所說,這地下還有一層古墓,那么這事情可就變大了。”

  林逸點點頭,當然明白張隊長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因為聽了那馬臉八爺的話,貿然相信,就下結論說這古墓下面還有古墓,如果事情并非這樣的話,那就糗大了。

  林逸考慮完畢就說:“不如這樣,你就說我修復的古籍還缺少一些頁數,可能埋在了這古墓之下,讓考古隊員們小心翼翼地幫忙尋找一下,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動聲色地進行挖掘了。”

  張隊長點點頭,覺得林逸這個辦法還是行得通的,于是他也就不再多說什么,直接吩咐那些考古隊員,讓他們小心翼翼地往下面挖一挖。

  其他人也沒懷疑什么,只有那葉秋見他和林逸說了一會兒話,就下達了這樣的命令,總覺得其中有什么古怪。

  在他追著屁股后面聞訊下,張隊長就對他說了,葉秋當即瞪大眼睛,“怎么可能?”

  在葉秋看來,林逸這樣說簡直就是危言聳聽墓中墓,這只有歷代的筆記小說和現在的懸疑小說中才有的事兒,怎么會在現實中出現?如果真有的話,他葉秋寧愿把名字倒著寫。

古墓內  為了方便修復那些破爛古籍,林逸讓張隊長特意給他在古墓下面搭了一下小棚子,小棚子就像是一個小小的隔離間,把林逸和其它人隔離開來,除了林逸可以在里面修復古書外,平日里誰也不能進去,以免打攪林逸修復古籍。

  其實林逸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自己修復的時候使用靈氣被人發現。還好,從目前情況來看,沒人懷疑他所使用的手段。

  此時大家開始重新挖掘古墓,林逸也再次鉆進自己的小棚子里,開始用靈氣修復那快要漚成爛泥的手抄本。

  實際上,這段時間經過林逸的努力,這卷手抄本已經被修復了兩三成,大致能夠看出來,上面所寫的竟然是道家修煉秘笈《指玄篇》。

  《指玄篇》又叫做《呂祖指玄篇》,傳說是劍仙呂洞賓得道成仙后傳下來的仙家秘訣。

  如果放在以前,像這種修真修道的仙家秘笈,是要被當成封建迷信批判的。再說了,仙道無憑,鬼才相信這些。可是偏偏現在是個網絡大爆炸的年代,很多網絡小說都是關于“修真”的,搞得“修真熱”興起,以至于在收藏界,一些人也有意識地開始收藏關于古代修真修道,以及奇奇怪怪的古書。

  不說別的,單單這部《指玄篇》,林逸印象中就有好幾個老一些古書版本。

  清代光緒年間,永盛齋刻本,《呂祖指玄篇秘注》,一函四本,(乾隆年間)滄海老人秘注,如今在藏家手里,品相好的可以達到800010000元。

  清代同治刻本,《呂祖指玄篇秘注》,修道名篇1厚冊全,如今在藏家手里,品相好的可以達到30005000元。

  民國,道教宗師盧峰居士林藏版,《呂祖指玄篇直指》,一函一冊全,如今在藏家手里,品相好的可以達到2000元左右。

  依照林逸搜集的資料來看,貌似這部《指玄篇》只有最老的版本就是清代版本。按照“重刊”內容介紹,應該是清代乾隆時候的。至于明代,以及明代之前,根本就沒什么記錄。

  也就是說,這部書現存內容都是清代人刻印,并由那位滄海老人秘注的,再早的,沒有。

  想到這里,林逸就無比的好奇了,要知道,現在他手里這部可是南宋時期的,其內容一定和清代的有所出入。

  此時,林逸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來,所以更加耐心地將這部手抄本破損的地方慢慢修復,生怕遺漏什么內容。

  很快,這部手抄道家修真的古書就能夠大致看出來面目了。

前面,先是一篇“呂仙人”的自序  大致說的是,他以前精心鉆研儒學,應試的路上遇到了正陽仙翁,對方可憐他,就指導他修真大道,于是他就拋棄了功名,開始做修真界的青年。一開始懵頭懵腦啥也不會,后來被點化這才省悟。以后再訪名師,跋山涉水跑到了終南山,磕頭求道,對方看他蠻那個啥的,就傳授給他《太上無量度人妙經》和《丹房秘訣》,并且反復告誡,這是寶貝,是修煉秘籍,以后維護仙界和平就靠你了。于是呂祖就氣極而泣,又是磕頭又是作揖,大呼仙人收下我的膝蓋吧。

  自此,有了這寶貝秘笈,呂祖就登堂入室,修真得道了,然后回頭想想以前自己那些苦逼的經歷,覺得作為一名有志向道的青年,走了太多彎路,那些仙師們都太坑爹,把好多東著掖著,就是不傳給你,他覺得這種方法是錯誤的,于是就寫了這部《指玄篇》一冊,放在了青城石室中,然后抬頭對老天爺說,看哪個青年有此仙緣,飄然而去。

  上面這些大致就是這部手抄《指玄篇》序言中的內容,當然,后面還有一些什么條規之類的,林逸覺得很類似那些武俠小說中得了秘笈你要怎么怎么地。

  手抄本上,呂祖說有誰得到這部《指玄篇》跟咱就是有緣,一定要沐浴更衣,點燈焚香,在大半夜面朝北斗,感謝那些仙人前輩的指點;每天要一點點進步,一天要比一天虔誠,然后那個啥,你就可以斬妖除魔,修真得道,白日飛升云云。

  看完這些,林逸不禁莞爾發笑,猜測,如果前面的序言真的是呂祖所寫,那么這些條條框框恐怕就是后人胡亂添加的。

  為什么這樣說?

  真的得道高人是不屑制定這些條條框框的,以便顯得自己多高大多威猛,他們既然已經得道,那就不再被世間名利所束縛,又怎么會去計較那個愣頭愣腦的青年得到這部《指玄篇》?就算是猴子得到了他們也無所謂,反正老子已經留下了秘笈,得到就是有緣,得不到那是天道使然,我何必管那么多呢。

  想到這里,林逸就又繼續去翻看這部手抄本下面的內容,大體上都是呂洞賓為《指玄篇》所寫的十六首詩,每首詩詞后面是南宋道家名人“玉蟾老祖”所做的注釋。

  嘆世凡夫不悟空,迷花戀酒送英雄。

  漏永歡娛促,歲月長時死限攻。

  弄巧常如貓捕鼠,光陰猶似箭離弓。

  不知使得精神盡,愿把身尸葬土中。

  玉蟾曰:

  純陽仙師慈悲,大開接引。故嘆世人險曲迷昧,自喪其身。后覽書者,當見仙翁之言,的無虛也。正好回頭悟道,切莫錯過光陰。非大慈悲,誰肯苦口勸人?

  昔年我亦赴科場,偶遇仙師古道旁。

  一陣香風飄羽袖,千條云帶繞霓裳。

  開言句句談玄理,勸世聲聲唱洞章。

  我貴我榮都不羨,重重再教煉黃房。

  玉蟾曰:

  此詩自嘆遇鐘離老祖,講道勸化之意也。羽袖云裳,乃仙家所穿之服;玄理洞章,乃仙家所修之業。黃房者,非世之黃房,乃中央屬土,黃帝所居之位也。

  看到這里,林逸不禁感嘆,古代高人也真是用心良苦啊,很多淺而易顯的道理,非常絞盡腦汁地用優美順口的詩詞說出來,讓你在感受大道理熏陶的時候,也能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當然,林逸還有個懷疑,古人之所以把修道的內容寫成歌訣,也是為了去腐存精,把那些連詩歌都看不懂的大老粗剔除掉,只取那些有學問的…想一想也是,呂祖要是不去修道,搞不好就是什么大唐的狀元榜眼探花,現在得道了,收徒弟當然也要挑三揀四,至少要和自己志趣相投,出身也要差不多才行,像那些種田摘菜,打水砍柴的,就都直接out了。

  抱著這種古怪的念頭,林逸繼續一邊用靈氣繼續修復這部手抄本《指玄篇》,一邊仔細察看這種古代道家修煉秘笈的內容。

  漸漸地,到了這手抄本的末尾處,林逸剛剛用靈氣修復好最后的幾頁,一篇后序立馬躍然紙上;看這筆墨字跡,還有大致內容,這篇后序很明顯就是這部書的抄寫者所寫,而他,也很有可能就是這座古墓的主人!

  瀏覽閱讀地址:/jiushudaheng/2219899.html

  小說5200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著筆中文網  閩ICP備16018243號1

飛翔鳥中文    舊書大亨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