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七十三章.南宋版《百家姓》

  聯系我們:

  歡迎光臨祝您閱讀愉快!

  眾所周知,《百家姓》是一本關于中文姓氏的書,成書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其中開頭就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因為流傳太廣,幾乎從宋朝開始,各個朝代都有《百家姓》的各種版本,一直到清末民初,《百家姓》依舊經久不衰,作為兒童啟蒙讀物,一直備受關注。

  再從民國到新中國建立,十年浩劫時期,為了破四舊,為了打倒封建文化毒瘤,這些原本朗朗上口的《百家姓》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到了現在,一些比較貴族的學校,竟然又把這種古老的啟蒙文化拿了出來,讓孩子們朗讀,背誦,隱約,老祖宗的精華再次展現光芒。

  不過對于藏家們來說,《百家姓》這個題材就太普通了。作為藏家,很多人甚至都不屑去收藏這些。當然,也有一些藏家,則直接把《百家姓》當成了收藏主題,從明到清,從清到民國,從民國到現在,單單收藏這一系列,倒也自得其樂。

  如今,林逸拿出來的這部自帶光環的宋版書竟然是眾所皆知的《百家姓》,首先就沒有了太大的神秘感。為何,內容太普及,很多人都能背誦出來,因此在內容方面來說,就沒有太大的研究價值;但是,這畢竟是宋版書,所以大家還是很期待地想要觀摩一下這本書的精美刻印…

  在眾人的期盼下,林逸終于把那本宋版《百家姓》展開,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地看清楚這本書,林逸特意借用了拍賣會上的影像儀器,把這本書在銀幕上放大,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這一看不要緊,因為大家都是藏家,都是古書高手,因此一眼就看上了這部書中的一個“鈐印”。

  大紅的“鈐印”只有三個字——過云樓!

  如果說武林中有“武當”,“少林寺”,“崆峒”,“華山”——《倚天屠龍記》中的劉大門派話;那么書林中就有“海源閣”,“鐵琴銅劍樓”,“皕宋樓”,“八千卷樓”,“絳云樓”,“過云樓”,并稱中國古籍“六大藏書樓”。

  其中“過云樓”之所以能夠后來居上,名震天下,要從2005年的一場拍賣說起。

  2005年,一批“過云樓藏書”首次現身拍場,作為存世最大部頭的宋版,這一件是能夠在民間流通的唯一件,而且本身也是海內外孤本,由宇內孤本、宋版《錦繡萬花谷》全八十卷領銜的179部近500冊“過云樓藏書”成交價1.8億,創下中國古籍拍賣最高價。

  此拍賣驚動海內外,也使得“過云樓”開始作為收藏界的圣地,進入大家的眼簾。

  實際上,“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的顧氏私家藏書樓,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稱。經過6代人150年傳承,藏書共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顧氏家族示有家訓:過云樓藏畫可任人評閱,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輕易示人。故此過云樓藏書終年置于秘室,隱而不宣。

  直至傅增湘寫出《顧鶴逸藏書目》,“過云樓”藏書才大白于天下。傅氏目錄記:過云樓藏書539種,其中宋元類舊槧50種,精寫舊抄本165種,明刻本149種,國朝精刻本175種。

  顧鶴逸死后,有四個兒子繼承家產,其中當屬顧公雄和顧公碩最為出彩。至今,顧家還流傳著一個只要書畫,不要兒子的故事。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轟炸蘇州,為防止書畫遭殃,顧家只能先把家藏書畫中的精華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銀行保險庫。1938年,在逃往上海的途中,僅有的一輛車上,塞滿書畫古籍,坐不下人了。顧公雄當即決定,把兩個兒子留在常熟汽車站一家小店的閣樓上,先將文物運往上海。上海的親戚見到車,急著問:“孩子呢?”他回答:“還在汽車站,之后再想辦法!”

  林逸作為藏家,當然也知道“過云樓”這金字招牌的價值,所以才會當著眾人的面兒,把這樣的“鈐印”亮出來。

  因為他知道,這“鈐印”就等同于汽車中的“勞斯萊斯”,服飾中的“香奈兒”,手表中的“百達翠麗”…品牌價值,是無形的,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因為人都是貪慕虛榮,并且是天性奢侈的。

  果然,包括陸三爺在內,四大藏家全都瞪大了眼睛,有的甚至和身邊的軍師悄悄私語起來,似乎在商議等會該出的價格。至于其他觀眾們,也是一個個驚嘆不已,“過云樓”藏書啊,見天算是見到寶貝了,不虛此行!

  單單一個“鈐印”就引誘的大家蠢蠢欲動,其中一些精明的人不得不佩服林逸這種心理戰術,完全是把藏家的心都拿捏住了。年紀輕輕就有這種心機,不可小覷啊。

  就在四大藏家各自和軍師商議投拍價碼的時候,林逸再次把這部《百家姓》的具體內容展示出來。

  原來這部書是南宋版本——可惜不是北宋的初版本,要不然,那可能又是一個稀世寶貝。即使這樣,南宋精美的雕刻技術,還有印刷技術,徹底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

  什么叫宋書之美?什么叫美不勝收?全都在這部書中展現出來。

  “請問這部書的底價是多少?”有人問道。

  林逸就說:“300萬。”

  所有人開始議論起來。

  “300萬買一部‘過云樓’的書,不算多呀。”

  “是啊,絕對劃算,可惜我沒資格競拍。”

  “宋版書是按照殘頁賣的,這部《百家姓》雖然不算太厚,可是南宋版本的,雕工和刻工尤其精美,再加上‘過云樓’三個字,300萬,值了!”

  “不是值了,如果能夠300萬買到,那是撿了大漏!”

  “是啊,就現在這物價,一本明版書就上百萬了,更別說這種極品宋版書了。”

  “可以出價了嗎?”首先忍耐不住的就是“四大藏家”中的張四爺。

  林逸微微一笑,說道:“當然可以。”

  那張四爺就和身邊的軍師又說了幾句,然后寫好了價碼,遞了上去。

  眼看張四爺出價了,馮五爺和丁七爺也陸續寫好了自己心中最高的價碼,遞了上去。看他們的神情,似乎對這部宋版《百家姓》志在必得。

  相比之下,一直都按兵不動的陸三爺這時候也和身邊的軍師——一位古籍專家嘮叨了幾句,只見那位軍師拿著筆記本電腦,似乎在搜尋是什么。過了沒多久,他似乎找到了自己要查找的東西,然后又伏在陸三爺的耳邊,細細低語了幾句。陸三爺笑了笑,點點頭,然后就拿起卡片,親手寫了一個競拍價碼,讓人遞了上去。

  此時,四大藏家全都出價完畢,而這部“過云樓”珍藏的南宋版《百家姓》,也即將迎來最終的買家,到底鹿死誰手,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推薦本章到:

飛翔鳥中文    舊書大亨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