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限免 第804章 災后

第804章災后第804章災后  宋神宗還是非常關心這場洪水,一直想著該怎么辦。他每天都要登上皇城的房頂親自觀察水情,并聽手下官員匯報防汛排水的情況。官員告訴他,現在城樓上的百姓都組織起來了,形成人墻,用人手傳遞的辦法將木桶裝水往外倒。這種方法比人肩挑手抬要快捷得多,所以水位也開始明顯下降。

  宋神宗聽了之后很是贊賞,便問是誰想出來的。有人回答是蔡京,而這時吳王就在宋神宗身邊,吳王為了給自己女婿貼金,于是又加了一句,解釋說這個蔡京是女婿楊仙茅發現的人才,多次保薦之后,吳王才安排他現在這個職位試試看他的能力。沒想到在這次洪水中展現出了如此強的組織能力,組織了無數的百姓參與排澇,可謂立下汗馬功勞。

  宋神宗得知后很是贊賞,下令任命蔡京為開封府判官,向上提了一級,并勉勵他再接再厲,爭取再立新功,將來等大水退了,一定會論功行賞。

  蔡京得到提拔和皇帝的勉勵之后,非常的高興,更加賣力,沒日沒夜的在城樓上主持民眾運水。

  同時,他還等待著皇帝能將皇宮中的糧食運出來送上城樓賑濟饑餓的百姓。

  可宋神宗并不知道城樓上已經嚴重缺糧,因為這時,城里幾乎所有糧食都已經淹沒在水下,唯有皇城里的糧食。皇城的城門結實,封閉嚴密,洪水無法入內,才得以保存。他還以為城外跟皇城一樣,糧食也都得到了保障。

  因為皇城距離北城城門樓還有相當遠的距離,根本看不清楚城墻上的人在做什么。

  城樓之上的暴亂是在三天之后的夜晚發生的。雖然這三天源源不斷的通過人力傳倒的方式將水運到了城外,水位有所下降。但是也只降了一人高,根本沒辦法重返家園。

  而這時,城樓之上暴亂突然發生了。原因很簡單,連續三天,城樓上的上百萬民眾每天只有喝天上降下來的雨水。只有少量帶了食物上城的百姓還有干糧可吃。絕大多數的百姓都只顧著逃命了,帶的大多是些金銀珠寶,很少有人想到要帶吃的,等到上了城樓,想到這一點時,反回去拿已經來不及了,洪水已經淹沒了一切。所以城樓上百萬人絕大部分在三天里沒吃到一顆糧食。

  有些頭腦精明的商人,在逃上城樓時便帶去了不少干糧。當下,以天價出售。人餓得慌了,也只能忍著掏錢買。而沒有錢的和不愿意被高價盤剝的百姓,便動手去搶。如此一來,就發生了嚴重的騷亂。

  城墻上的人并不知道騷亂的地方是從什么地方開始的。因為當時天黑了,四周都是漆黑一片,天上又下著雨。恐慌迅速蔓延,人人自危。而騷亂就像星星之火,只要有一處被點燃,很快就會席卷各處。因此這一晚上就發生了多起搶糧殺人的事件,死傷無數。

  到了第二天天亮,情況反而變得更加惡化。因為東京汴梁城太大,整個城樓上面有上百萬人,大部分都沒有攜帶糧食。而為了生存下去暴力不可避免。所以到處都是殺人搶劫等惡性犯罪。之前被送上城的兩萬御林軍沒有攜帶武器,也沒得到彈壓的圣旨,所以沒有鎮壓。

  而且他們也沒有收到這樣的命令。當這個消息被蔡京用緊急奏折報給了皇帝之后,宋神宗才知道,城樓之上發生了因為糧食而導致的大規模騷亂。死傷已經達數千人。

  宋神宗立刻下令,讓上城的御林軍維持秩序。對于搶劫殺人者可以格殺勿論。同時下令開倉,將皇宮中的糧食送上外城,熬成稀粥供百姓食用。

  因為糧食有限,洪水也不知道多久才會退去,必須盡可能的以保證體力,以能夠維持體力為原則,不能胡吃海塞。稀粥是最穩妥的維持生命的手段。

  這個舉措極大地穩定了民心,再加上兩萬御林軍的彈壓,暴亂很快平息了下去。

  排澇夜以繼日地進行著。幾天之后,終于將城里面的積水大部分都傾倒出來了。城中很多地勢相對比較高的地面已經露出了水面。這些區域的百姓也從城墻返回了家園。

  然而,返回家園的百姓被眼前一片瘡痍驚呆了。整個家都被黃河水帶來的泥沙給塞滿了。要想恢復家園,還有很多事要做。

  楊仙茅在看到水位開始往下降時,便下令將船開到了自家院子花園的空地上方,等到水位完全降下之后,他的船又停在了原先停放的院子中。等到洪水差不多排澇完畢,洪水退出宅院之后,楊仙茅這才與全府上下仆從們一起恢復家園。

  這些人在這些日子里都在楊仙茅的船上,吃喝不愁。得知城樓上發生暴亂,死了數千人之后,他們更是感激楊仙茅幫助他們躲過了這場災難。因此,楊仙茅讓他們出力恢復家園的時候,人人都爭先恐后的做著清理工作,都想回報主人的恩德。

  他們首先需要清除院子里的淤泥。因為楊仙茅有大船,吃住不愁,所以整個清淤工作有條不紊。但是其他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很多人發現糧食被水沖走之后,驚慌之下,城里又再次發生騷亂。

  但這一次蔡京有了準備。他已經得到宋神宗的授權,帶著開封府的衙役,在守城兵士的協助下,迅速平息了這些動亂。同時他超強的組織能力再次發揮了作用。他馬上征集民壯運送淤泥,將城里的淤泥全部集中起來堆放在北城的城墻內側。因為這些淤泥太過沉重,運上城樓再到到城外去的話的確有些太費勁了,而且也沒有這種必要。——淤泥是不會主動傷人的,不像洪水。

  所以城里各處的淤泥都被堆積在北城的城墻內側,這樣做也可以幫助城墻加固加,以免城外的洪水將城墻沖垮。

  城里的百姓知道自己家的淤泥該往哪里送了之后,心中也就安定了下來。城里的淤泥源源不斷的被運送到城墻邊,堆成一座座靠著北城城墻的斜坡。城里逐漸恢復了原貌。

  這幾項工作持續了大半個月,才基本上將城里的淤泥清理干凈。

  這大半個月里,城外的洪水稍稍退了一些,但依舊圍著整個開封府。水位依舊達到城墻的一半高度。高水位的洪水持續給城墻施加著強大水壓,有不少城墻開始垮塌。

  因為宋朝城墻整個是用夯土夯實而成,而不是用青磚。在長時間洪水浸泡之下很容易垮塌。

  城墻開始部分垮塌這個令人揪心的消息快傳到了皇宮,讓宋神宗稍稍放下來的心再次懸緊了。

  但隨即他又得到消息,新任開封府判官的蔡京,組織開封府的衙役以及數萬民眾,組織民壯在坍塌城墻處打上木樁,拉上圍欄,再將城墻邊上清出來的淤泥用草編的袋子裝上之后,重新加固坍塌的城墻。

  坍塌的位置全部修補完畢。而由于城墻的根基得到了清理出來的淤泥堆集的支撐,整個城墻沒有出現致命的垮塌。蔡京的在這次抗洪排澇中的超強組織能力和非凡的智慧,得到了宋神宗的多次夸獎,下旨任命他為京城抗洪排澇都指揮使,直接領導抗洪排澇。

  楊仙茅在將自家的宅院清理安家之后,他決定做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預防瘟疫。

  大災之后必有大疫,這一點楊仙茅在很多醫書上都看過。因此他很擔心會出現這可怕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對京城帶來的致命傷害絕對不是洪水所能比擬的,無孔不入的瘟疫,將會把東京汴梁城變成一座人間地獄。

  大災之后的防疫工作并沒有人管,蔡京忙著抗洪排澇,開封府的知府在其中沒能發揮什么作用。開封府知府系大宋開國功臣趙普的后代,出身名門,但是才能平庸。在大洪水面前慌了手腳,只顧自己逃命,也沒有任何組織能力。

  宋神宗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知人善用,他任用王安石變法,就是看人看得非常準。而這一次,他準確的發現了蔡京卓越的組織能力。從而將整個京城的抗洪排澇工作交給了這位新任開封府的判官。

  蔡京沒有辜負宋神宗仁器重,把整個防洪排澇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迅速而卓有成效。城里的百姓對這位開封判官所領導的抗洪排澇交口稱贊。現在他的光環甚至蓋過了駕船救人的楊仙茅。

  楊仙茅當真有些哭笑不得,原本自己是想除掉這位未來的大奸臣,避免他未來禍國殃民。沒想到陰差陽錯,反倒讓他更快的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而現在楊仙茅要想盡快防止城里頭出現瘟疫,他就必須借助這位防洪排澇的組織者蔡京來達到目的。

  楊仙茅探聽到蔡京一直在北城城樓上領導抗洪,防止城墻長時間被洪水浸泡之后出現坍塌。

  這天正好沒下雨,楊仙茅獨自一人出門去找蔡京,不帶任何隨從。

  他走在大街上,眼見滿城淤泥基本上已經清理干凈了,但是空氣中一直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帶著尸臭的恐怖氣味。靠近北城城樓的時候,這種味道更濃了。

飛翔鳥中文    大宋小郎中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