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8章 搞笑的意大利(下)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第88章搞笑的意大利(下)

  第88章搞笑的意大利(下)

  因此,他在5月26日寫給希特勒的信中說,參戰的日期將是6月5日。希特勒立即回答:

  “深受感動”。

  感動個屁!希特勒私下對將軍們說:

  “這封信證明,在政治問題上,我將必須對意大利人多加小心。”

  很明顯,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羅馬大街上散步一般。開始時,他們膽小如鼠,不敢參戰;現在呢,他們卻迫不及待,想分享戰利品來了。”

  5月28日恰好是德軍第二階段攻勢的日子。如果意大利當天宣戰的話,這很可能使世界輿論認為,是意大利的“第二戰線”最終打垮了法國,而不是“紅色計劃。”

  因此,希特勒期盼墨索里尼把日期推遲3天。他說:

  “等把殘余的法國空軍擊潰,你們的戰斗就會更容易些”。

  墨索里尼毫不客氣——他推遲了5天。

  對于這個蠢蠢欲動的意大利,同盟國方面又是什么反應呢?

  自然,意大利倒向德國,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不過,丘吉爾與墨索里尼私交甚密,他也曾規勸過墨索里尼不要輕舉妄動,因為丘吉爾堅信,希特勒只不過是小人得志罷了。

  一旦美國參戰,局勢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他也毫不掩蓋這種想法。在一封寫給墨索里尼的信中,丘吉爾就用威脅加勸告的方式,來試探意大利的態度。

  這封信也曾在歐洲的報刊上發表過,這也算是同盟國對意大利的最后公開呼吁。可墨索里尼拒絕了,他心中一直想著的是痛打法國落水狗,然后與德國一起參與瓜分法國。

  此時,意大利已經在法國邊境集結了一個集團軍群,共22個師,32.5萬人,約3000門火炮和3000門迫擊炮。

  而法國早已把邊境上的精銳部隊撤走,投入到索姆河防線去了,僅留下6個裝備極差的要塞師。

  面對如此羸弱的敵人,意大利軍隊卻遲遲不肯發動進攻。德國人急了,他們搞不明白意大利人為何如此消極。

  約德爾甚至親自跑去意大利使館過問此事。這位將軍說話一項都是直來直去的。他直接問:

  “為什么意大利人老不行動,你能向我解釋此事嗎?”

  駐柏林大使阿爾菲利的回答擲地有聲,他振振有詞的說道:

  “因為前線下著大雨!”

  哎,可愛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參戰前,德國軍中有句流傳很廣的笑話說:

  “在戰爭中,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這樣,它也許可以牽制10個盟軍師。假使它加入同盟國,則德國只要用5個師就可以將其擊敗,但假如加入德國方面作戰的話,德國反而要用20個師去保護它。

  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此項預言還真的應驗了——意大利軍隊無論在北非還是本土,均無法自保。1943年意大利戰役爆發時,德國果真投入了21個師去保護意大利。

  難怪有人曾調侃說:

  “意大利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好了,閑話少說。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軍隊表演開始。

  首先,是鋪天蓋地的炮火射擊,6000門意大利炮開始傾瀉炮彈。不過,這些大炮全是上次世界大戰留下來的舊貨,射程只有10公里遠,威力也小的可憐。隱藏在馬奇諾防線內的法軍幾乎毫發無損。

  隨后,意大利軍隊便開始沿著阿爾卑斯山——意大利沿海一帶,開始進攻。等他們的軍隊剛剛跨過邊境上的鐵絲網,就立即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

  法軍占據著有利地形,而意大利各師則擁擠在狹窄的山谷小道中,對碉堡內的法軍據點束手無策。

  這樣的戰斗一直持續了好幾天,意大利軍隊絲毫沒有迫使力量單薄的6個法軍師后退半步。

  大家想想,阿爾卑斯山區別說打戰,就是登山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運動,意軍必須仰攻法軍陣地,自然撈不著好果子吃。

  墨索里尼女婿齊亞諾在他日記中寫道:

  “墨索里尼已經十分丟臉,因為我們的部隊還沒有前進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們也沒有能夠向前推進,還停在進行抵抗的法國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陣地前。”

  于這樣的戰果,墨索里尼無動于衷,也放棄了軍事上的努力,他甚至厚顏無恥地說:

  “我只需要付出幾千條生命的代價,即可成為戰爭的勝利者,坐在和會的桌旁分享勝利的晚餐”。

  啊,無恥,如果無恥能分等級的話,墨索里尼應該是屬于最高境界。

  對于這樣一個惡心的家伙,我無從評價。

  德國占領法國后,希特勒便著手對付歐洲北部的英國。德國為了避免與英國開戰,于是在1940年6月向英國發出妥協的要求,但最后遭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拒絕。

  德國制訂了針對英國的海獅計劃,務求對英國進行登陸作戰。作戰擬訂以步兵登陸英國南部,并深入及占領倫敦,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系,從而一舉占領英國。

  但此次作戰需要首先殲滅英國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陸行動的順利。因此,德意志帝國元帥戈林便受命殲滅英國的空軍。

  丘吉爾拒絕了德國釋放的善意,那丘吉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么?

  戰后的英國就說明了一切,英國人民在戰后立即拋棄了丘吉爾,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丘吉爾就是一個純粹的戰爭販子。

  丘吉爾給英國造成的損失并不亞于希特勒在德國造成的損失。

  眾所周知,希特勒之前非常尊敬英國,他認為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日爾曼人一樣有著尊貴的血統,他的目標是德國統治陸地,英國統治海洋。

  在戰爭之始,還曾向英國遞去和平書,他根本不想與英國動武。德國第二大人物赫斯曾獨自駕機到英國去談判,結果被丘吉爾拒絕并關了起來。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是故意放英軍一馬。

  丘吉爾害怕德國統一歐洲之后,那就太過于強大了,英國會成為他的附庸,因此他拒絕了希特勒的合平建議。

  丘吉爾還有一個打算,他想和德國在打一仗,大量消耗德國的有生力量,當德國損失巨大之后,就一定會掉頭進攻東線的蘇聯。

  這就是丘吉爾的禍水東引之計,坐山觀蘇德兩虎相斗的最佳良機。

  等最后一個德國兵打死最后一個蘇聯佬的時候,就是英國反攻歐洲大陸的時候,到時候英國的世界霸權就牢不可摧了。

  好算計,好歹毒的算計。

飛翔鳥中文    統御全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