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五十二章 對不起,我們不做家族企業

字體:大中小第四百五十二章對不起,我們不做家族企業  徐騰在2006年收購了Lenvo的1/3股權,此后既沒有增持,也沒有減持,一直在督促Lenvo轉型,轉型,轉型,現在想想,他只能用人傻錢多來形容自己。

  這畢竟是國內最大的PC制造商,無論是在臺式機,還是筆記本領域,當時都是國內的PC之王,盈利率極佳,市場口碑也很強勢。

  在2006年的那個階段,Lenvo集團絕對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高科技”集團。

  至于Lenvo集團方面,他們當時愿意將1/3的股權出售給華銀財團,特意安排柳總成為聯席合伙人,最重要的想法就是在財團內部運作,避免華騰電子和TCL大規模進入PC、服務器兩個領域的市場。

  此外,華銀財團規模龐大,影響力龐大,有了這個靠山,Lenvo在系統內的商務機型,甚至包括政府事業機關的采購都會很穩,牢牢占據最有利潤的市場。

  很快,雙方就鬧得不是很愉快。

  徐騰做生意的風格注定了Lenvo集團很難依靠整個財團,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所有訂單,而徐騰給Lenvo集團的提議,無論是擴大軟件和服務器市場,增加科研投入,擴大在智能手機的研發和營銷推廣…居然沒有一條是有用的,一個都沒做到。

  只有一件事是有效的,那就是長期穩固了騰訊集團在國內電腦市場的安軟占有率,對于企業級數據庫系統的建立和完善也有一定意義。

  華騰電子聯合AMD推出基于X86的華通芯片及主板時,也得到了Lenvo的全力支持,不惜和英特爾僵硬了半年之久。

  從2006年到2011年,徐騰對Lenvo集團的諸多要求,雖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即使是在今天,Lenvo集團整體科研水平和專利積累也絕對高于米科技,但在整體的發展戰略上,Lenvo集團還是專注于特色的渠道化建設,還是停留在緊抓出貨量和毛利率,強化所謂“企業執行力”的時代。

  2011年,徐騰搞“深化整合”時,對柳總發了脾氣,將話說很難聽,從那以后,柳總就再也沒有參加過華銀財團的年會,一直是接班人楊總代理參加。

  徐騰當時讓柳總兼并一家主板和顯卡公司,將這一塊技術短板補上,結果,柳總戴著老花鏡,和他談了三個小時的采購與毛利率問題。

  這真是將徐騰給逼急了,指著柳總說,你們以后別說自己是科技企業,因為你們不配,直接說是家電組裝企業更貼切。

  當然,他當時還有一些不太禮貌的用詞,肯定是很難聽的。

  因為在那個階段,徐騰急著搞“深化整合”,對各個產業集團的要求都很嚴,不只是對柳總發火,王佦、李東盛、梁緯艮…只要不能讓他滿意,他都要親自喊到辦公室訓話。

  其他人都能理解,至少是勉強能理解,徐騰當時確實是急著要改革整個財團,迎接新一輪的大挑戰。

  當年和柳總一同增選為聯席合伙人的蒙乳集團牛總,一年之內被訓了兩次,相當尷尬,可還是接受了,畢竟拿了徐騰的錢,手軟,腰軟,只能聽指揮。

  柳總就很生氣,因為Lenvo集團當時在國內的地位和口碑還是非常高的,這些年的分紅和股價增值,也絕對讓徐騰的投資賺翻一倍。

  徐騰曾經和柳總承諾過,華騰公司和華騰電子集團不會直接介入PC業務,不會推出華騰電腦和服務器。

  從2011年10月開始,徐騰實質性的打破了這個承諾,只是沒有推出“華騰”品牌的PC業務,而是將“TCL”品牌的PC業務從Lenvo集團收回。

  他親自在全球范圍內遴選最優質的PC團隊,兼并技嘉公司,擴大主板和顯卡研發實力,加強PC業務的科研和新產品的推廣。

  他曾經讓Lenvo集團想盡一切辦法兼并技嘉公司,柳總不同意,那他只能親自出手。

  最后,徐騰繼續擴大在浪潮集團的持股,將浪潮集團納入華騰工業聯合體,對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專攻商用服務器和超算市場。

  到了2015年,神州電器集團旗下的“TCL”品牌逐步擠入全球五大PC制造商的行列,在主板和顯卡領域全球市場第一,浪潮集團在國內的服務器市場也超越IBM、惠普,位居國內第一,在全球也擠入三大商用服務器制造商。

  從投資回報率來說,這件事沒有對錯。

  無論是并購技嘉,還是大規模投資研發服務器和超算,徐騰都沒有賺到幾毛錢,但他至少做到一件事,那就是讓華銀財團的PC與服務器業務緊抓時代的脈搏,在技術上能與惠普、IBM抗衡。

  至于柳總在幕后控制的Lenvo系,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家資本操作公司,從白酒到養豬,從地產到輪胎,從郵輪到集裝箱,不停的投資賺錢。

  這到底是一個商人,還是一個中國PC產業的元老?

  徐騰已經無話可說。

  在2015年的10月10日,徐騰將Lenvo集團的這位楊總請到華騰公司的江州總部,深入的談了一個下午,4年前的這一天,他和柳總就在這間辦公室吵的不可開交,徹底鬧僵。

  4年后的這一天,他給楊總兩個選擇,第一,Lenvo系退出,讓華銀財團實現對Lenvo集團超過50的絕對控股,由他說了算;第二,Lenvo系自己出資,回購華騰公司持有的33.5Lenvo集團股權。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當年競爭最激烈時,Lenvo集團的加盟讓騰訊集團穩住了全球安軟市場的霸主地位,也為華騰電子集團在X86CPU芯片領域出過力。

  華騰電子集團基于AMD的X86技術,推出HTX8480華酷系列CPU和主板時,市面上的支持者極少,聯想是唯一的主力軍,最終為華酷CPU撐起了一片天。

  念及這些舊情,徐騰才將Lenvo集團的股份保留至今,因為他不撤,全球投資市場對Lenvo集團就依舊抱有期待和長期的樂觀。

  最終的談判對雙方而言都是很遺憾的。

  徐騰也沒有為難對方,將華騰公司持有31.5Lenvo股份,總計35億股,以每股12.3港元的今日股價出售給Lenvo系的那幾家資本公司。

  正好是430億港元的成交價。

  出于避稅等因素,徐騰同意對方聯宏、君聯、聯創三家Lenvo系資本公司持有的其他華騰系股份做交易,在此基礎上,他將430億港元的交易價,讓利到415億港元。

  徐騰自己對這個交易還是滿意的。

  因為他很早就華騰公司持有Lenvo集團股份,分拆給四家殼公司,雙方只是交易這些注冊在開曼群島的殼公司,只要柳總、楊總這些人自己不吭聲,暫時也沒人知道他從Lenvo集團撤資。

  這就算是一個人情吧。

  他還給對方的一個人情。

  在做這個交易的同時,徐騰也正式啟動和惠普的談判,將MI米科技公司以換股交易的方式出售給惠普。

  誰曾想到,就在徐騰和Lenvo系的交易協議達成幾天后,柳總忽然在新浪博客發表了一篇很長的博文,雖說沒有指明道姓的說清楚,但還是很激動。

  柳總的這一千多字博文,大致的意思就是…當初,某外資想溢價50收購Lenvo集團,我們都不賣,用最便宜的價格,將第一大股東的席位轉讓給你;

  當初,你的安軟系統出問題,市場率下滑,Lenvo全力以赴幫你找出問題,全力以赴支持你,幫你重新穩固市場;

  當初,你要推出華酷CPU和HTX主板,Lenvo兩肋插刀,不惜和英特爾翻臉,力推你的CPU,幫你奪取了英特爾1/3的市場。

  現在想要絕對控股,讓Lenvo也變成一個家族企業,我們不同意,你就翻臉不認人,逼我們高價買回所有股份。

  對不起,Lenvo不做家族企業,不能接受一個人的獨裁,我們高價買回當年半賣半送給你的股份!

  老人家凌晨3點發的博文,估計是一夜沒睡的碼字。

  徐騰一大清早剛起床,就從公司那邊接到信息,將整篇博文和各種新聞評論看完時,整個人都是懵圈的,心里只有一聲“我艸”!

  雖然不高興,徐騰也沒說什么。

  如果是以前,徐騰早就站起來對搞,直到將這位柳總打趴下為止,現在年紀大了,不惑了,他就只能一聲苦笑。

  徐騰現在的人生境界很高,買賣不在仁義在,這么多年,他也沒虧待Lenvo集團,確實合不來,那就好聚好散,畢竟當年彼此相愛的。

  直到今天,他對Lenvo集團、柳總、楊總依舊是有感情的。

  他不會親自回復,不想開撕。

  他很清楚,自己目前在國內外的社會輿論中不占任何優勢,所以,只想安安靜靜的做生意,能避則避,盡量不和任何一方開戰開撕。

  因為他現在太強了,不管他和誰開戰,群眾都會覺得是他欺負人。

  用完早餐,徐騰到了公司,將韓黛這位大學時代就開始接觸網絡公關宣傳的學姐請過來,關于柳總的事,談了十幾分鐘,讓韓黛擬定一個華騰公司的官方回復,盡量很客氣,很禮貌的回應一下。

  結果。

  韓黛擬定的官方回應沒什么用,很快就有行業內的知情人士,顯然是還是來自Lenvo集團那邊的公關稿,將所有內幕都曝光了…徐騰想要絕對控股Lenvo,談判失敗之后就將股份全部賣給Lenvo系。

  柳總、楊總,兩代Lenvo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表態都很強勢,堅決不讓Lenvo成為家族企業。

  這樣的表態肯定能搏得一片的喝彩聲,但是沒什么鳥用。

  各家投資機構在確信徐騰出售了Lenvo集團的所有股份后,不約而同拋售Lenvo集團的股份,股價一路暴跌,市場上只有Lenvo系自身的三家資本公司在繼續增持。

  無奈之下,徐騰親自在微博上回復一條:沒有全部賣光,目前依舊持有2的Lenvo股份,算是給自己留一個念想,曾經愛過,好聚好散,希望Lenvo的明天可以更好。

  徐騰不愿意挑事,不代表別的聯席合伙人愿意沉默。

  資本家。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企業和資本家都喜歡站在道德標桿上,指責別人不道德,國內大致是受儒家的道德觀影響,更是特別熱衷在道德問題上做文章。

  Lenvo系柳總的悲情痛訴和近乎悲壯的宣言,將Lenvo集團目前的困難都歸咎于徐騰的始亂終棄,雖然能博取業界的同情和支持,但也確實是將徐騰和華銀財團置于一種不道德的位置,將彼此分手的原因都歸咎于徐騰妄圖將“世界第一的PC科技集團”變成家族企業,變成徐家斂取暴利的武器。

  這種對徐騰和華銀財團的開撕,很快就在網絡上引來了其他人的對撕。

  神州電器集團、華騰電子、MI米科技、華騰高科,一系列與這個產業有關的很多高級合伙人,甚至聯席合伙人都開始發博對撕,將華騰系與Lenvo系各種恩怨情仇都曝光了。

  知情最深的莫過于神州電器集團。

  徐騰當初入股Lenvo集團,和Lenvo系的柳總達成了諸多協議,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華騰電子不發展PC及筆記本電腦業務,神州電器集團旗下TCL品牌的PC業務全權交給Lenvo集團運營。”

  這個決策,至少在2006年的那個階段,徐騰、Lenvo集團、神州電器集團三方都是很滿意的。

  可惜,Lenvo系此后并沒有履行承諾,而是將TCL品牌的PC業務搞成只有超低廉價的砸口碑機型,用于擠壓市場上的其他競爭對手。

  柳總的這個策略對Lenvo集團很有利,但卻嚴重拖累了TCL向高端電器品牌發展,向高端醫療設備發展的戰略。

  這種恩怨情仇直到2011年終于撕逼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徐騰居中調解,將TCL的PC業務重新交給神州電器集團運營,重新建立新的子公司,在全球招募新的團隊,通過高價收購技嘉公司,彌補神州電器集團PC事業在2006年到2011年的技術斷代史。

  雙方在華銀財團的理事會混了這么久,一旦正面開撕,各種舊債隱秘都在曝光。

  短短幾天時間,各方將很多內部的恩怨和秘密都撕逼性的公布于眾。

  Lenvo系旗下聯宏資本的郭士宏CEO,甚至拿出了第一手的證據資料,證明2006年的A股暴漲暴跌期間,徐家至少斂財上萬億RMB,要求證監會嚴查,要求證監會為全國股民和中小投資機構主持公道。

  因為Lenvo系旗下的聯宏、君聯、聯創三家資本公司,在當時也通過柳總這位聯席合伙人,拿到了理事會的拋空指令,所有操作都是李達霄和鐘霖等人在幕后控盤。

  徐家賺大的,華銀財團賺小的,華銀財團旗下的Lenvo系資本和托管私募基金賺最后一波,將股市從創紀錄的8500點殺到1200點,死了不知多少股民。

  A股大盤跌破1500點后,徐家再度抄底,華銀財團和各路私募,各個支系資本重新介入,從最慘烈的1200點重新拉升,將股市抬到4700點,讓徐家的資本再賺一次,股民和其他中小機構再死一次。

  聯宏資本的郭士宏CEO拿出一批只有聯席合伙人級別才能接觸到的證據,要求證監會徹查,還提出一個非常普遍性的質疑——徐家及華銀財團從2006年開始大規模投資海外,累計投資規模達到4500億美元,這些錢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到底有沒有將骯臟資本轉移海外,逃亡海外的因素?

  至于當年操盤A股的幕后大佬,傳說中的A股之神,徐騰的父親徐大昌在2011年移民英國,是不是為了防止東窗事發?

  徐家的華銀系崛起于1994年的A股和保健品熱潮,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堪稱國內第一代走出去的資本財團,跟著華爾街血洗東南亞,最后在央行層面的暗示下,配合中央資本和港資反戈一擊,將華爾街殺的血流遍地。

  這是華銀系的第一階段。

  從2002年開始,到2005年,華銀系將國內的德隆系、中百系、格林柯爾系全部絞殺,成為A股唯一的莊家。

  此后,華銀系在2006年將A股抬到巔峰的8500點,從8500點殺到1200點,再抬到4700點,最后殺回到2200點…籍此大肆做空獲利。

  這是華銀系的第二階段。

  2007年,華銀系做空美股,次貸危機之后開始大范圍抄底全球資產,逐步轉型成全球第一的華銀財團,最終發展成今日的“大華銀”——華銀AIG財團。

  這是華銀系的第三階段。

  這些事,華銀系的整個發展史,在國內基本是半公開的隱秘,但凡在國內能達到一定層次的商界大佬、媒體界、政府各級主管部門,很多人心里都明白,很多自媒體也傳播甚廣。

  徐家的錢到底從何而來,總要有一個說法,但凡是一個人,心里都有疑惑。

  到了2015年的10月下旬。

  徐騰對于事態和輿論的發展態勢是非常頭疼的,這是他在10月10日與Lenvo系分手時,截然未曾預料到的局面,他不知道Lenvo系的柳總、楊總、郭士宏這些人,將這些事曝光之后有什么好處?

  難道柳總有足夠的政治人脈,將華銀財團撕毀掀翻,從中獲利?還是純粹的分手報復?

  這些事,在道德層面上確實不妥。

  但在法律層面,華銀財團的所作所為根本不違法,和德隆系那些原始的資本大鱷不同,華銀財團從2002年就有完善的法律顧問團隊,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該怎么做,一切都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操作。

  徐騰沒什么可擔心的,只是下達了一個封口令,禁止華銀財團任何聯席、高級合伙人與Lenvo系對撕,安排華騰公司全權處理危機公關。

  徐騰自己還是一如既往,每天上午在公司內部開會,處理財團的日常工作,下午安排一些會晤,或者是在自己的書房整理資料,思考戰略性的決策。

  他安安靜靜的做生意,認真履行財團理事長的所有職責。

  雖然國內的輿論態勢讓他有點煩,但在江州的生活與工作依舊是溫馨的,穩定的,每天都像鐘表一樣準時循環。

  這是徐騰最滿意的一種狀態,寧靜,規律。

  Lenvo系曝光的那些資料文件,肯定能讓證監會立案調查,那又如何?

  徐騰沒什么可擔心的。

  這天下午,惠普集團的董事長雷森蘭恩和CEO梅格惠特曼悄無聲息的抵達江州,同徐騰會晤密談,此時的惠普集團其實比Lenvo集團糟糕的多。

  惠普集團的凈資產平均回報率僅有6,同期的IBM,這個數據是24,即便是競爭對手戴爾公司和Lenvo集團,這個數據也能達到17。

  從2014年8月到2015年10,惠普集團的股價從每股38.5美元,暴跌到17美元,目前這個暴跌的趨勢根本止不住,惠普的市值也跌到了370億美元,遠低于MI米科技的540億美元。

  從這個角度來說,雷森蘭恩的董事長職務,梅格惠特曼的CEO職務都岌岌可危。

  過去,惠普和華銀財團之間確實沒什么可談的,一直都是競爭對手,但在徐騰拋售了Lenvo集團的所有股權后,雙方就再也沒有談判的障礙了。

  在徐騰的這間地中海希臘現代主義裝飾風格的辦公室里,三人的談判很順利,幾乎沒有任何障礙性的問題。

  惠普集團并購MI米科技。

  雙方對等交換股份,華騰公司和微軟公司聯合提供額外的70億美元注資,為惠普集團補強現金流,華騰公司在惠普集團持股超過45,米科技團隊持股7.4,SVB硅谷銀行持股3.5,微軟持股7,各方合作推動惠普集團向著軟件公司和無線端轉型。

  籍此,惠普集團的注冊總部將遷移到歐洲,在美國的總部遷出硅谷,轉移到西雅圖,在全球的業務結算中心,分成三個部分,愛爾蘭、中國江州、美國西雅圖。

  徐騰的戰略決策很明確,安排惠普與微軟、華騰系結盟,最大限度避稅,在SVB硅谷銀行、華騰公司內部,大范圍分拆惠普集團的分支業務,全力推進惠普向著大數據、云計算、軟件與無線端的轉型。

  徐騰的這個決策,各方都沒有意義。

  唯一的問題是MI米科技公司,雷總及其團隊是什么態度?

  雷森蘭恩和梅格惠特曼暫時離開后,徐騰在辦公室里想了很長時間,才給雷總打了電話,就這個合并決策進行協商。

  顯然,雷總不愿意。

  這個時間段的雷總正是春風得意,怎么會和惠普集團這種日落西山的夕陽企業合并呢,何況還是他被兼并。

  徐騰只能是很耐心的慢慢做工作,一條一條的談。

  MI米科技的市值確實很高,平均凈資產投資回報率高達37,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因為MI米科技實際上沒有什么技術儲備。

  惠普集團不同,無論是在芯片業務,還是在服務器和數據庫業務上,以及其他周邊產品的技術積累,以及人才和科研團隊體系,惠普集團都是碾壓Lenvo集團和浪潮集團的級別,更別提MI米科技。

  徐騰是做大生意的,他的判斷很精準,不容置疑,現在就是兼并惠普集團的最佳時間,同時也是MI米科技乘勢席卷,上一個臺階的最佳階段。

  雙方合并后,MI米科技公司做為惠普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將從惠普集團拆走自身所需要的一切資源、科研和業務團隊。

  米科技的團隊,將有3個人躋身惠普集團的董事會,雷總也將繼續擔任米科技公司的執行總裁,兼惠普集團的全球副總裁。

  徐騰現在的商業思維與境界,相比前幾年又有一個很高的提升,他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不緊不慢,娓娓道來,一條一條的分析,最終說服雷總接受他的決策,執行他的決策。

  他也承諾,將華騰公司在惠普集團的持股權和表決權完全委托給雷總,這意味著雷總實質的控制著惠普集團的董事會。

  2015年的10月29日,證監會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正式啟動對華騰公司、華夏金融集團、東方國際證券公司、銀河證券公司、陽光證券公司、陽光私募基金等十一家投資機構的全面調查。

  同一天,惠普集團與MI科技公司達成合并協議。

  這一天的下午,徐騰在微博上連續更新的三條決議,一、華騰公司及下屬各控股公司一定積極配合主管單位調查;二、惠普MI科技合并后,惠普MI公司將替代Lenvo集團原先在華銀財團的地位,以及一級產業集團和聯席合伙人的席位;三、華騰公司及MI科技公司在惠普集團董事會持有的52.4表決權,一致歸屬雷總。請百度一下“扔書網”感謝親們的支持!

飛翔鳥中文    無恥家族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