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八十八章 你愛咋咋地!

  第三百八十八章你愛咋咋地!

  卡相將保守黨內閣對徐家采取的詐術和欺騙,稱之為善意的隱瞞,并且相信最終的結局是雙方都樂意看到的。

  這番辯解,前半部分是虛偽的,后半部分是實情。

  保守黨操弄了整個英國民眾和政治對手,將TheShunFamliy置于一種其實早就投靠大英帝國,為帝國和女王效力的嫌疑中。

  如果人們聯想到TheShun家族和工黨前前任首相布萊爾的特殊交情,人們真的會信以為真。

  利用這種政治疑云,保守黨就能指責工黨為了操弄民意,不惜破壞英國的國家利益。

  黨爭啊,黨爭啊。

  政客有政客的詐術,商人有商人的騙術。

  徐騰也欺騙了卡相,他騙卡相,隱秘的透露一個秘密,他的家族正在從美國的投資中抽回一部分,約有1400億美元,希望保守黨內閣速度想辦法,給他找出一些擁有良好回報率的好項目。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騙局,但是屢試不爽,國內的地方政府屢次中招,聯合王國也不能免俗。

  徐騰確實從美國抽出了14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其中400億美元從暗處轉入明處,成為“世界大學生創業基金”,另外一部分要用來履行他在英國的投資承諾,在高科技產業領域的投入,以及完成英國能源公司的核電更新計劃。

  對一個優秀的資本家來說,資金的調動總是非常靈活的。

  只要保守黨內閣能創造出合適的項目,徐騰雖然沒有第二個1400億美元,但總能想出辦法,用1個英鎊,辦3個英鎊的事。

  這就是商人的騙術。

  在徐騰乘坐那輛酒紅色的勞斯萊斯Gstor離開唐寧街之際,卡相已經迫不及待的召集內閣大臣們緊急開會——連夜找項目,沒有項目也要制造項目。

  愚蠢的人類啊。

  商人蠢,政客也蠢,民眾更蠢。

  政客騙商人,商人騙政客,有必要時,又會一起騙民眾。

  美國曾經親手主導了兩個超級大國的衰落,現在這一批美國精英階層更是親眼目睹了蘇聯衰落后的慘烈悲劇,即使美國只有10的概率走上這條覆轍,他們也不會允許。

  所以,一旦美國查清楚,意識到TheShunFamliy和華銀財團對美國弊大于利時,絕對能在短時間內凝聚共識,揮刀斷腕,斬草除根。

  為了預防這種極端的情況,徐家正在不斷將資本注冊地變更到英國,變更成英國資本在美國的投資。

  保守黨的騙局,對美國而言,其實也是蠻有迷惑性…我草,TheShunFamliy到底是站在哪一邊啊?難道真是友軍?東亞的溫和反對派?

  總有人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最大的決策失誤是放棄投資美國市場,歷史的真相并非如此,當美國取得獨立戰爭的勝利時,最早不惜得罪英國,也要向他們伸出友誼之手的歐洲資本財團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在美國獨立之初的四十年,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著美國的銀行業,地位相當于今日的美聯儲,直到威爾遜總統上任,他們支持了威爾遜總統,而威爾遜總統的回報是毀掉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的所有特權和投資。

  正如威爾遜總統在告別演說中宣稱的那樣,他在任內最偉大的成就是將羅斯柴爾德家族踢出了美國,這是他最偉大的政治遺產。

  不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曾為納粹德國提供融資服務,正如美國財團曾為納粹德國提供的巨額貸款一樣,共濟會和猶太長老精英會…這些都是愚蠢而又無聊的陰謀論罷了。

  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魔鬼,那它就是為人類創造貨幣這個概念的第一個人。

  一戰結束后,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財富,只剩下英、法兩個支系,控制著兩家缺乏影響力的私有銀行。

  二戰結束后,英法意紛紛掀起國有化的浪潮,直到密特朗在法國將所有銀行收歸國有時,他們近乎徹底失去了一切。

  今天,他們是英國王室的資產管理顧問,也是其他特殊家族的理財顧問,籍此為很多企業提供隱秘周到的融資服務,因為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極少數的非上市投資銀行。

  他們沒有高盛、摩根那么優秀,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和實力,但他們可以保守一切秘密。

  在他們的客戶清單上,TheShunFamliy是最特殊的一個。

  在1998年的4月,當徐總以某種膜拜式的心理抵達英國,拜訪雅各布羅斯柴爾德爵士時,會晤的結果其實是讓徐總深感失望。

  徐總驚奇的發現,羅斯柴爾德家族根本就沒有多少錢,對于他提出的合作,以及所需要的巨額資本時,雅各布羅斯柴爾德爵士是一臉懵圈的。

  不過,這個差強人意的會晤還是拉開了兩個家族的長期合作。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TheShunFamliy和華銀財團在歐洲的大部分收購中,羅斯柴爾德銀行都是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商和并購顧問,為客戶提供最好的專業意見和分析,選擇最佳的并購對象,確保大部分的并購都能成功,并且達到TheShunFamliy想要實現的目標。

  在每價值一千萬歐元的收購中,他們平均能賺取4的豐厚回報,僅僅是在永泰化工并購先正達的收購,他們就同瑞銀集團攜手瓜分了高達4.5億歐元的傭金。

  在最重要的英國鳳凰資本集團,直到今日,他們依舊牢牢占據著12的創始人股權,雅各布羅斯柴爾德爵士不僅親自擔任這家公司的董事,還出面邀請前英國央行行長艾迪喬治,擔任集團的第二任董事長。

  正是在這位董事長的任內,英國鳳凰資本集團終于拿下了幾樁真正的大生意,成為英國能源公司、沃達豐電信公司的控股股東,以及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也曾經力阻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對帝國化工的收購,一舉成為英國“本土”最具影響力的資本財團。

  現在,這還真的就是英國本土資本財團了。

  徐騰回到攝政公園16#,見到了等候多時的雅各布羅斯柴爾德老先生,正在和徐總商談,喝著下午茶,徐騰雖然過來了,卻沒有特別的話要說。

  正如19世紀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TheShunFamliy也被迫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英國支系,另一個是中國支系。

  前者掌控著英國鳳凰資本集團,后者掌控著華銀財團。

  截至2012年底,華銀財團已經是在歐洲投資規模最大的中資財團,累計直接投資總額達到了1040億歐元,鳳凰資本集團在歐洲的累計直接投資總額則是530億歐元。

  冬季的倫敦比徐騰預想中的要陰冷很多,但畢竟是在大西洋暖流的籠罩中,比江州的冬季好過,甚至不用穿羽絨服,一身厚呢大衣和稍微厚一點的羊絨衫基本就夠了。

  何況他不管是外出,還是在家里,到處都是更溫暖的高科技地暖系統。

  雖然緯度相差不多,西歐的天氣確實比國內好,哪怕是在傳說中的“霧都”倫敦,陽光明媚的日子也比江州、滬州多很多呢。

  徐總的感慨主要是歐洲的生意不好做,投資多,回報少。

  這不是徐家特有的感慨,雅各布羅斯柴爾德老先生在所有的客戶那里,都能聽到類似的感慨,只不過,TheShunFamliy是極少數還愿意將資金投入實業領域的資本家族。

  徐家在實業領域的并購交易,大致已經結束了,未來即便有大規模的并購,那也只會針對歐洲的金融業。

  外面的天氣還不錯,暮晚之時,也沒有寒風。

  徐總和雅各布羅斯柴爾德老先生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決定出去走一走,在周邊曠闊的草地和林野里走一走,徐騰也沒有推卸這個提議,跟著他們散布。

  攝政公園這一個區域擁有22棟豪宅,被整個攝政公園環抱,倫敦最重要的富豪家族幾乎都住在這個特殊的區域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這里也擁有一座較小的別墅。

  這里面有7家屬于英國傳統的世襲貴族,除了威斯敏斯特六世公爵杰拉爾德格羅夫納的家族,其他差不多都是典型的有房無錢,他們還有日不落時代的榮光,祖父,或者是曾祖父時代曾經擔任過大英帝國的首相。

  從2005年開始,徐家就常住于此,經常出資舉辦晚會,努力融入這個階層,從最初的隔閡和排斥、輕蔑,到舉足輕重,到擁有真正的力量,徐總花費了7年時間。

  然后,他也真的老了。

  徐騰的記憶中,父親還是那個夸夸其談的樣子,但是,人生總是變化無常,已經年近六旬的徐總在這些年的日漸衰老中,漸漸領悟了高雅人生的真諦——沉默是金。

  徐騰曾聽梅嘉莉說,徐總花了很長時間去揣摩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表演…這讓徐騰有一種新的人生體會,有時是生活讓你成為某一類人。

  當你是一名學生時,你像一名學生,當你淪落為劫匪時,你就像一名劫匪。

  徐騰其實更懷念那個為了賣出一輛二手車,和顧客扯上幾個小時的父親,既擅長裝腔作勢,又很真實,現在的徐總也許更加真實,享受一個日漸蒼老和不用說太多話的人生暮年。

  徐總徐媽可以在國內生活,也可以一直在澳門主教山,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結果選擇在英國生活,享受晚年時光,更多還是出于一種對發達國家的向往,以及一種難以形容的攀爬心理。

  他們沒有想過打敗外國資本…因為他們很早就發現,資本是沒有國界的,他們以為覺悟了,但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外國資本永遠代表著世界的巔峰,他們想要成為這個巔峰的一部分。

  十年前,當他們剛到英國時,他們曾經被輕蔑的對待過,用了幾年時間,他們才結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且像是老年俱樂部的朋友,杰拉爾德格羅夫納夫婦和雅各布羅斯柴爾德老先生就是他們最好的老朋友。

  他們一起做生意,一起感慨身體的衰老,一起感慨兒女的淡漠,他們幫助徐總徐媽融入倫敦的高層社會,介紹了更多的朋友,做著更有野心的生意。

  這一切都基于一個重要的基礎…TheShunFamliy擁有常人無法理解的財富,以及在中國市場的特殊力量,這一點就是普通港澳財團沒有的地方,李嘉城和長江實業這幾年也在想辦法擴大在歐洲的投資,甚至干預過沃達豐的收購案,可惜沒有競爭過徐家。

  歐洲的資本財團對中國其實是很了解的,很清楚,李嘉城入股或者收購這些公司,并不能有效幫助這些公司擴大中國市場的利益,實際上也拿不出更多資本維護企業的長遠利益。

  徐家在幕后控制的鳳凰資本集團入股帝國化工后,一個電話就能幫帝國化工通過了在中國的PET投資審批項目,只是要和永泰化工合資經營罷了。

  帝國化工和阿斯特拉合資控股的阿斯利康集團,2005年曾經在國內市場遇到一次挺復雜的麻煩,某幾個批次的呼吸麻醉劑和抗癌藥連續出問題,還出了事,當時國內有很多省醫藥集團,都將阿斯利康的多個重要產品排除出采購范圍。

  最后也是徐總親自回國處理的,找了很多省領導,先將事情壓下去,再回國檢查到底是哪里出了錯。

  徐家最厲害的地方是媒體層面,政府層面,各個方面都很沉默,報道的范圍也很小。

  這種能力是港澳財團根本不具備的。

  比如說,徐家在幕后入股沃達豐不久,就能提供巨額融資,幫助沃達豐逆轉兼并老對手英國BT電信,沃達豐今年正式啟動對比利時第二大電信運營商Mo逼star公司的并購,背后也是由AIG、富信國際聯合提供融資服務。

  這些事還有很多,基本上,徐總每次回國都要為這些歐洲財團在中國的業務,處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

  TheShunFamliy在倫敦和歐洲的超然地位就是這么慢慢起來的,其實,這些財團也不知道,有些事就是徐總故意安排的…阿斯利康的那幾個事故是怎么被央視曝光的,又是怎么被十幾個省醫藥集團封殺的,里面的水深著呢!

  這么說吧,從2002年正式開始進入倫敦,花了大錢買房買俱樂部,還是被老歐洲看不起,徐總就在國內養了一批人,專門到處搜集這些外資企業的問題。

  徐總的狡詐程度,中國商人的那種壞和腹黑,老歐洲還是不太懂啊。

  這幾年慢慢“磨合”下來,徐總在英國是混的很不錯了,雖然英語一如既往的不流利,總是要帶著助聽器一樣的語音翻譯器,有些很嚴謹的場合也是必須帶翻譯助理。

  徐總其實也沒有特別強烈的落葉歸根心理,他們這一代人對歐洲還是很向往的,在倫敦的這些年,生活各個方面也很滿意,特別是梅嘉莉給徐家添了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后,徐總徐媽就更沒有回國的打算了。

  徐總的生活圈子里也有一些華裔富豪,大部分是港商,97年以前舉家遷至倫敦,還有一些旅居倫敦的紅三代,國內的一些富二代,聚集在攝政公園附近,常來常往。

  客觀來講,徐總徐媽的生活圈子和徐騰的生活圈子,一直就不怎么重疊,他們94年就去了南方,97年就去了香港,2001年又遷居澳門,2005年開始慢慢旅居倫敦。

  這就好像歌里唱的,那隨著流水而走的落葉,最后要去向哪里,隨風而落,隨水而流。

  他們就像是國際資本中的游牧人,隨著資本而走,最后來到了最古老的金融之都,在這里生活,在這里安家,度過了開始的不適應,慢慢成為這里的新主人。

  從2005年到2012年,徐總徐媽贊助了七十多個英國NGO組織和倫敦本地公益機構,他們不想過那種跳廣場舞和打太極拳的老年生活,他們想過這種位于世界巔峰的人上人的生活,他們就要這種奢華尊貴的貴族生活。

  他們在京滬廣,在香港,在澳門,在紐約,一路走過,最終來到世界殖民主義的源頭宗主國,在這個日不落帝國心臟的倫敦居住,在這里安家置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

  特別是徐媽,相比那種連馬桶都是日本好的國內阿姨,年紀差不多的徐媽要睿智的多,畢竟眼界、財富和社會地位也差距太大了。

  徐媽不會說中國什么都好,也不會說英國什么都好,“英國”這個概念對徐媽來說,有點大了,跟她沒什么關系。

  如果有人跟徐媽說中國怎么怎么差,徐媽會冷著臉應付兩聲,然后讓她的英國管家記著,以后別邀請這種白癡來參加她和格羅夫納夫人舉辦的慈善活動。

  徐媽只會告訴徐騰,媽在倫敦住的挺好,比在澳門有意思多了,在澳門唯一的優點就是打麻將不缺人,不像在倫敦,動不動就三缺一。

  最煩的就是二缺二了,連個盼頭都沒有。

  按照徐媽的說法,她對中英文化交流最大的貢獻就是教會很多倫敦的貴夫人打麻將,沒辦法,她和四姨太、林太太這邊總是三缺一,總要找個人湊上吧。

  最近啊,王儲的第二任妻子康沃爾公爵夫人也常來造訪。

  只要你有公爵夫人這樣的頭銜,徐媽特別熱情,要是會打麻將啊,那就更好了,都相處的和親姐妹一樣,不會啊,手把手教,包會為止。

  默多克的妻子鄧雯迪不也經常來嘛,和徐媽的關系好著呢,一口一個姐。

  鄧雯迪和那個工黨前首相有一腿嘛。

  徐媽這樣的老閨蜜,很早就知道了,還幫忙打過掩護呢,默多克一個電話打過來,問她老婆呢,徐媽很有章法的說,別找了,在我這打麻將呢。

  徐騰這幾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以前多了很多,但他講真話,其實是愈加感到陌生,和他記憶中的父母差距太遠。

  他有時都無法想象,徐媽35歲搬到香港開始學英語,據說前后請了4個家教,學了十幾年,如今可是一口江淮味兒的流利英語,夾著北倫敦腔兒,真的很有意思。

  身為子女,徐騰只能說,父母開心就行了唄。

  一代人一代想法,徐總徐媽就是這種目標,為此努力了十幾年,就像鄧雯迪一樣,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不住在倫敦多可惜啊。

  徐媽在英國也是用Shun的姓,早在遷居香港時就開始使用徐藍惠英的戶籍名,在過去五年,她一直位列全球十大頂級豪門夫人排行榜的前三席,鄧雯迪也就是第五,王儲的第二任妻子卡米爾夫人可能是太不受英國人的喜愛,長期屈居第六。

  這個榜單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這兩年基本就是徐媽和夏莉的競爭,相比之下,徐媽高調的多,在英國每年都會組織幾十場慈善活動。

  特別是王室舉辦的那些慈善活動,徐媽一直都是必須去捧場,捐款競拍更是不手軟,誰敢搶她的風頭。

  比之年過半百,反而頻繁出席各種上流社交活動,高調秀著各種奢華禮服的徐媽一比,夏莉簡直就是宅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人家講,中國的阿姨膽子真大,什么都敢穿,這是真話,特別是徐媽,徐騰給親媽安排過七位頂級設計師,至少有3個是被徐媽嚇退的,嫌棄設計不夠高貴,沒有彰顯出TheShunFamliy第一夫人的身份氣質。

  徐騰想到徐媽以前為了給他湊學費,為了幫他攢一套房子的首付,每年都不辭辛苦幫幾家小廠的代帳,真的有點精神分裂。

  徐騰跟著雅各布羅斯柴爾德老先生和徐總在攝政公園的林野間漫步,看著這位七十多歲的倫敦老牌投行大亨,亦步亦趨的低頭不語,徐總身材有點發福了,花白的頭發也日漸稀落,一身嚴謹的黑色三件套西裝,手里要是拿根雪茄,基本就是翻版的丘吉爾。

  天色漸晚,最后一道陽光也消失在林間。

  徐總忽然想起一個事,問徐騰,“夏莉什么時候能過來啊?”

  “要再過一個月,幼稚園放假就會過來。”徐騰大致算一下,“時間上可能來不及了,我讓她早點過來。”

  “我不是為了授勛的事問你的,他們英國人對這個事看的比較重要,咱們啊…還不如黨和政府發個大獎狀呢!”徐總有點感慨,患得患失。

  2008年,英國王室和當時的工黨內閣考慮為徐總授勛,當時說是一次到位授予KBE騎士爵位,翻譯過來就是爵級司令勛章。

  弗格森、李某某都是這個級別,到了這個級別就是SIR,可以尊稱為爵士。

  因為國內法律規定不允許外國政府對中國公民授勛,徐總當時考慮再三,就拒絕了這個事情,1990年前面的那一年事情比較多,某某某接受女王授勛CBE,據說,應該就是正式入籍英國了。

  2000年,某某某再次秘密赴英,接受KBE授勛為真正的爵士。

  這個KBE授勛不是發個獎章就算了,CBE是走個過場,很多時候是王室成員做個見證就行,KBE授勛那是英國女王,或者是親王代為持劍授勛,你要行騎士禮,單膝下跪宣誓效忠…同一年,加拿大前總理也是授KBE司令勛章,當時的現任加拿大政府不準他去,最后是加拿大高院直接判決英國女王對加拿大公民授勛不合憲法,因為加拿大雖然是英聯邦成員國,但已經完全獨立,本國公民不得接受外國政府及王室授勛,而KBE是非常正式的女王授勛了。

  國內對這個事情沒有新聞,很多公開資料上也避而不談,但在香港,97年以后敢接受授勛的富豪就他一個,97年以后,整個香港上流社會敢接受KBE這種級別授勛的也就他一個。

  所以,后來啊,大家都懂的。

  他為什么要逐步將資產轉移到英國,很簡單啊,他能去哪里?

  很多媒體都不懂,說他不看好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胡扯,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深入大陸投資,2000年以后,他在大陸買到幾塊像樣的地皮?

  他買到過什么產業,什么公司?從電力、水務到港口,他有機會嗎?

  這么說吧,當年是有很多人出面勸過他的,讓他別去,因為這個影響是很壞,很壞,很壞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是心向大英,畢竟你沒敢公開啊,對不對,你不能吃我的飯,砸我的鍋…何況老子待你不薄啊!

  這就是為什么,徐總入籍英國之前,徐騰、徐總陸續都要去大使館交代清楚。

  真的不是不愛國,生意做到這份上,身不由己。

  徐家要在英國,在歐洲繼續擴大投資,要以英國為跳板控制在美國的資產,保護自身高達上萬億美元的資產安全,這已經是沒辦法的事。

  用徐騰的話說,我們徐家絕對沒有從國內轉移資產,一直是用海外投資收益不斷擴大在海外的新投資,因為在海外的投資,特別是在歐洲的投資,基本賺不到多少錢。

  我們要不是為了加速國內的產業升級,絕對犯不著到歐洲賠錢撿破爛。

  正兒八經想賺錢,還是在中國和美國,但在美國賺錢,徐家這種中資背景的風險太大。

  包括這一次的徐總授勛,能不傳出去,就別傳出去,英國人自己嗨一下就算了。

  英國人是肯定要嗨一下的,就像當年某某某授勛KBE司令勛章一樣,徐總徐媽比這一位厲害多了,而且按照唐寧街的說法,這可是大英帝國的雄偉謀略,全球第一豪門望族早就投奔大英帝國啦。

  英國的小報記者和狗仔隊又多,這段時間,每天都有上百個記者守在攝政公園16#門外,稍微有人出門就咔嚓咔嚓的拍幾百張照片,一舉一動都是各種報紙頭條。

  徐騰每次去唐寧街,不管是10號,還是11號,那些記者都是堵在路上狂追不止。

  香港那些富豪在聯合王國,地位還真的不高,有錢怎么了——殖民地,印度很多頂級富豪,像塔塔家族就一直住在英國,幾代人都持有英國國籍,照樣不受重視。

  英國人,英國媒體骨子里就不愿意將他們當作真正的英國人看待,俄羅斯、瑞典的富豪就不一樣,只要入籍,那就是英國富豪了。

  說白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歐羅巴種族主義。

  徐家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特殊到讓英國人覺得要跪鍵盤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這幾年,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而中國的實力突然強大,包括像安理會五常這種超然地位。

  徐家在英國上層社會的地位超然,和國家的實力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在英國媒體的報道中,徐家就是中國的洛克菲勒家族,沒什么事情是處理不了的,就像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外星人家族。

  徐總給《泰晤士報》和《經濟學家周刊》拍攝封面照片,主編總是在非常多的照片中選擇最有氣勢的那幾張,因為比較符合他們關于徐家財富和實力的報道。

  不客氣的說,徐家就是在英國傳承5代人,還是不會被英國人和媒體視作“歐洲人”,更不是“英國人”,即便是再有錢,即便是和王室、內閣關系密切,即便是倫敦最有實力的銀行家,也不是“英國人”。

  普通人,入籍英國就是英國人,反正也影響不到別人。

  資本家就是另外一種情況,肯定還是純粹的歐洲人更讓英國人放心。

  但是,徐家不在乎,因為也沒打算傳承到第二代…徐騰和徐總,包括徐媽的觀點都很簡單,我們不在乎你們怎么想,我們就是來賺錢的,你打個電話,你上個網,你去一次銀行,你用一度電,你都給我交錢就行。

  三十年后,中英、中美、中歐自由投資協定都簽署之后,中國的實力強大到你們都沒脾氣的程度,你們這些英國人愛咋咋地,交不起錢買電買網費,那就老老實實上班去,別跟我廢話。

  這就是國際資本主義,你愛咋咋地!(未完待續。)

飛翔鳥中文    無恥家族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