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3章 查稅

第53章查稅  正午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上,劉小乙端著盆在地上灑了水,可不大一會,便就蒸騰干凈不留一點痕跡。只有高大的銀杏樹遮住一大片陰涼,坐在下面分外舒爽。

  李參站在樹下,想了好久才嘆了口氣:“這個童七郎,實在是滑不溜手。他在這里開窖口,賺了大把錢財,卻不買房不置地,只是一些浮財,不賦不稅。再加上窖里燒的那些仿冒的酒器,在賭場里從不濫賭,可知是個十足的刁民!但偏偏他做的事情按律都不是重罪,不過杖幾十而已,這等刑罰如何能夠治他?這等人物,以后河陰縣沒了蔣大有一家對他的掣肘,不是愈發無法無天?”

  徐平點頭:“去了一個蔣大有,站起來一個童七郎,這不是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又奈何?律法森嚴,下官也只能按律法治他,了不起也只是行杖的時候用些力罷了!待制,你難道就看著這種人逍遙法外?總要想個法子!”

  聽了這話,徐平不由笑了起來:“說了這半天,我這里倒是想出個辦法,就不知道李通判做不做得來!”

  “做不來也要做,待制盡管說。不除了童七郎,這河陰縣里還是不得安寧!”

  徐平在銀杏樹的陰涼下來回走了幾步,才對李參道:“你剛才說童七郎這些年在河陰縣不賦不稅,那我問你,他不交稅那手里的錢財是怎么來的?”

  “自然是賣瓷器所得,下官查過了,童七郎在河陰確實沒有田產。”

  “賣瓷器,賣瓷器就不要交稅了?你孟州城里,別說是開窖口,但凡是個開店的哪怕只是賣針線,是不是都要交稅?”

  “自然,開店做生意,自然是要交住稅的。”說到這里,李參突然明白了徐平的意思。“待制是說,童七郎這些年偷逃了稅款?”

  “難道不是?他制的瓷器總是賣出去了,不賣出去他哪里來的錢?瓷器賣了卻不交稅,這不是偷逃稅款是什么?”

  聽了這話,李參沉吟不定:“可是,童七郎并沒有開店,他的瓷器是如何賣的別人也不知曉。到底是在河陰縣賣的,還是在其他州縣開的有店,說不清楚。”

  這時候商稅分住商行商,住商稅千文三十,行商稅千文二十。但總的來說,是對交易和販運征稅,而對生產并不征稅。童七郎是生產者,河陰縣這里從來就沒有他交易的記錄,也就沒有交稅。

  對這種情況,李參也是覺得不該交稅的,這也是時代不同帶來的思想差異。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只要對運輸過程和交易征稅了,那么商人會把稅的負擔自然轉嫁到生產者身上,并不需要對生產者專門交稅。

  徐平有前世不同的思想意識,又身在三司,本來就一直想的是把財政收入慢慢向工商業轉移,自然比李參明白這里面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只對交易和販運征稅,像在開封府這種地方,如果大戶人家自產自銷,把上下游的生產鏈打通,則就可以避過中間的交易稅,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商業行為中的利潤和超額利潤,地租中的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現在的人還沒有理性的認識,賦稅結構自然也不合理。不對生產征稅,在徐平看來是極大的漏洞。

  但這種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總不能現在提出來對童七郎的生產交稅。徐平想了一會,對李參道:“李通判,其實事情沒有那么復雜。童七郎這些年來必定是燒造了不少瓷器,這些瓷器他也必定是賣出去了,只要看他是怎么賣的,若是在其他州縣有店便就行文去查,若是沒有便就可以認定是在河陰縣交易。”

  “那又如何知道到底賣了多少?該交多少稅?”

  “這個簡單,只要現在去他的窖口,看他一個月出多少瓷器。如果一個月的查點不清,那便查一兩日的,倒推回去就是。”

  李參點點頭,卻總是覺得哪里不妥,想了一會問道:“待制,這樣做總是有疏漏吧?或許現在童七郎燒得多,但前些年沒有這么多人,沒有這么多窖口,他便燒造不了這么多。如此倒推,不是冤枉了他?”

  聽見這話徐平就笑:“他要是覺得冤枉,自可以拿出人證物證,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他偷逃稅款,你只管追稅,怎么證明是他的事!還有,藏匿貨物不稅者沒收其三分之一,過期不納稅則稅款加倍,你可要把賬仔細算清楚了!”

  李參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覺得頭有點暈忽忽的。徐平剛開始說追繳逃稅的時候,他還覺得對童七郎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破點財而已。等到徐平把賬算完,忽然發現這要是追查下去,把童七郎的身家全部收了,甚至把他連人賣了,只怕都還不完欠的稅款。這追稅,一不小心就能讓人家破人亡啊!

  徐平心里卻清楚得很,對于商人,或者說以商業活動為生的,手里握著收稅查稅的大權就握住了他們的命門,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這個年代還算好的,到了他的前世那種商業社會,只是存在想不想查的問題,查起來一個也跑不了。

  對于童七郎這種人,去找他違法犯罪的過錯完全沒有必要,只要查稅就好了。為了做個客戶逃避賦稅,在本地竟然一點房產田地都不置辦,他能夠老老實實完稅才是稀奇的事。只要不是讓他補交稅款,而是追究他藏匿貨物偷逃稅的罪責,那他這些年積攢的財富全部收上來都還不夠。

  李參長出了一口氣:“下官知道該怎么做了。”

  徐平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

  經過了河陰縣這兩家土豪的事情,徐平對這個時代的一些經濟狀況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尤其是對于鄉村的經濟,一些以前覺得想不清楚的地方,終于在腦子里開始有了輪廓。用大農莊摧毀小農經濟的基礎,用工商業代替農業來的稅賦收入,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簡單粗暴地去做,很可能就會引起社會的大動蕩,好事做成壞事,本來的支持者也從而變成反對者。

  這個小縣,或許可以做為徐平對鄉村配套改革制度的試點。未完待續。

飛翔鳥中文    一世富貴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