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二五六 風潮(十二)

  二五六風潮(十二)

  頤和園長廊,慈禧悠閑地走在前面,榮祿跟在她身旁,再后面,是李蓮英和幾名太監宮女。[3Z中文。3zcn]

  慈禧邊走邊對榮祿說道:“你問我為什么突然答應讓李鴻章出國?不是突然答應,是我早有這個心思,今兒個只是順水推舟而已。再說,以李鴻章現在的境況,他不想摻和也不好摻和到一些是是非非里邊來,那又何必為難他呢?”

  榮祿躬身道:“太后對李鴻章的體恤,實在讓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深感溫暖。”

  慈禧:“都像你這樣想就好了…仲華呀,現在你的責任非輕,很多事情都要向李鴻章學著點。朝廷的法度也是該變一變了,那康有為現如今匯聚了不少士子的人望。你這個時候跟他不對付,外人看來,還當是我在后面攛掇你!只要他的主張好,你讓他狂妄點也不要緊嘛!他如果狂妄過了頭,真有什么非法亂制的地方,到時候該怎么辦也不遲。該上心的不上心,他一個小小四品戶部堂官兒,你和他較什么勁?”

  榮祿一邊喏喏應著,一邊轉著眼珠琢磨慈禧話里的意思,一時沒有接言。瞧這意思,這祖宗成法不變是不成了。皇上見天張羅著,老佛爺默許了,天下人都翹首以盼,這個時候自個兒再多嘴也沒用。他這會兒已經開始琢磨,究竟是留在這朝廷呢,還是跑到天津躲是非。來日這變法,肯定是皇上主持,用的又是皇上的班底,自個兒這么大一個反派角色,肯定是頭一個被打擊的目標。與其如此留在這兒找不痛快,莫不如…

  朝前走了一段,默默無語。慈禧瞟他一眼,不經意地問道:“翁同龢呢?他怎么沒和你們一塊兒到園子里來?”

  榮祿眉梢一動。有了前次的宮變,這翁同龢以及帝黨,可一直是老佛爺心頭的一根刺。帝后二黨,現如今表面礙著局勢,一片和睦,內里早就勢同水火了。想當初翁同龢都能攛掇皇上玩兒宮變,對著老佛爺喊打喊殺,明晃晃的刀子都亮了出來,慈禧怎么又會讓翁同龢這個帝黨領袖重新掌握大權?那不是拿自個兒的性命開玩笑嗎?沒了翁同龢這顆大樹庇護,那些維新黨徒還能翻天?略一琢磨,心里立馬就豁亮了起來,回答道:“稟太后,翁同龢從來不和臣等在一起,一天到晚在皇上那兒待著。”

  慈禧停住了腳步,皺著眉頭,臉色微怒:“一天到晚待著,那得琢磨多少事情呀?”

  榮祿趕忙添油加醋道:“所以朝臣們對此多有議論,認為一切只有翁同龢能承皇上意旨,于社稷恐非幸事!”

  慈禧半轉了身子:“你認為皇上很信任翁同龢嗎?”

  榮祿頭壓得更低了:“這舉朝皆知,所以臣以為有些事太后得提醒皇上!”

  慈禧淡淡一笑說:“不用我提醒,讓皇上自個兒慢慢明白不更好?”

  榮祿不解,“太后?”

  一個太監順著長廊跑過來,在李蓮英面前小聲說了幾句。

  李蓮英趨前道:“稟老佛爺,皇上帶著翁同龢給老佛爺請安來了!”

  慈禧不屑地笑道:“知道了,叫他們在寄瀾亭那兒候著。”

  她轉對榮祿,“你先跪安吧,不要什么事都一驚一咋的,讓我也好好過幾天悠閑日子。”

  榮祿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懵懵懂懂地去了。立在長廊的慈禧心里頭卻透亮得很。康有為的那套說辭,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慈禧案頭就擺著康有為的幾本著作。跟何紹明不一樣,這康有為不是全盤的西化,而是認為國朝之所以沉淪,完全就是后人會意錯了祖宗的圣賢之說。《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兩本著作愣是將孔孟之學改了個一塌糊涂。翁同龢是什么人?當今的士林領袖,儒學大家!翁同龢能眼瞅著學了一輩子的圣人之學就這么被康有為篡改?恐怕,二人間的矛盾早就不可調和了!

  慈禧不懂怎么治國,可這玩兒人的權謀手段,遍觀滿朝上下,無出其右者!否則,這滿朝人精能眼瞅著一個女人騎在腦袋上幾十年?若不是北方的何紹明始終虎視眈眈,慈禧怕驟然動手引起聚變,這會兒老翁要么就回常熟致仕,要么,恐怕再有幾個月就滿周年祭了。

  北京,孫園,“強學會”的匾額被繩索套住,幾個士兵齊齊發聲喊,一起用力,“撲通”一聲,匾額被拽落在地,撲起一陣灰塵!

  這時的孫園已經被鬧得雞飛狗上屋,拿刀執槍,氣勢洶洶的步兵統領衙門士兵闖進各個房間搜查,柜子、抽屜被翻了個底朝天,報紙文件散落滿地…

  一名參將把封禁強學會的告示貼在大門口,立即引來一大群人的圍觀。

  “強學會譏諷時政…”一名圍觀者大聲念道,“臧否人物,挾嫌妄議,瀆亂宸聽。特命步兵統領衙門查抄該會,著即嚴禁。”

  瞧了告示,下頭人七嘴八舌的就議論開了。

  “前兒個封了報館,今兒連強學會都給辦了,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還能怎么著?康圣人得罪人了!”

  “得罪誰了?”

  “還能有誰?李二先生唄!”

  “聽說上彈劾折子的,可是李二先生的兒女親家,剛剛升了御史的楊崇伊。好家伙,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頭一把就燒到康圣人腦袋上了。”

  “三老四少,這強學會不是康圣人辦的么?頭幾個月好些個大臣都捐了銀子,聽說就是皇上對此也頗為贊許,怎么說辦就給辦了?”

  旁邊一人嗤的一聲就笑了,而后捏著嗓子道:“皇上贊許有用?說到底,萬事還不是得聽西邊那位的?瞧著吧,這以后一準兒還有樂子呢。”

  這幾日里京師風潮涌動,一派欣欣的強學會,轉瞬之間便樹倒猢猻散。報紙停刊,園子也給封了,前一刻還聲勢滔天的維新黨,這會兒到成了過街老鼠。康有為等人四處找門路,托關系,可當初捐了銀子的主兒,這會兒一個個都當了縮頭烏龜,更有甚者掉過頭來大罵維新黨大逆不道。其實這些個腐朽,大多連京城都沒怎么出過,見了洋鬼子都繞道的主兒,知道什么是變法?大多是瞧著風色,朝廷怎么個心思,大家伙兒就怎么做事兒。說白了,這些人都是騎墻派!

  局勢急轉直下,前一刻還如火如荼,這會兒卻備受打壓。康黨上下已經急得團團轉,不少立場不怎么堅定的,都悄悄改換了門庭,走了奕劻等人的門子,跟康黨干脆來了個劃清界限。

  南海會館,康有為又氣又急,“這是怎么說的?前日封了《時務報,今日又來查封強學會!到底誰在后面搗鬼?”

  老成一些的楊銳道:“在下聽聞,先是御史楊崇伊上了彈劾,而后步兵統領衙門的人奉軍機處之命…”

  康有為臉色黑里透著紅,怒道:“軍機處不是有翁同龢嗎?他不是我們強學會長文廷式的恩師嗎?還有文廷式,這個時候也不知躲到哪兒去了?連個影子都看不見!”

  楊銳沉吟道:“翁同龢雖然是文廷式的恩師,但對我們卻是提防的,要不為什么廣夏幾次去拜訪他,他都拒而不見呢?而且,我還懷疑,廣夏幾次上書未能直達天聽,是不是和他的阻撓有關?”

  康有為不禁連連點頭,“有道理,有道理!前一次相見,翁同龢抓著我寫的書籍,橫挑鼻子豎挑眼,怕是早就心存不滿了。依我看來,他翁同龢就是一介腐朽!我若得志,他的位置就不穩了,這一點,我心里明白,他心里恐怕更明白!唉,我本以為盡管他心存芥蒂,可有文廷式緩沖,起碼也會照拂咱們一二,誰成想…”

  一襲白衣的譚嗣同同樣是滿臉的憂慮:“如果是這樣,那就危險了!”

  康有為沉思一下,雙目閉合,良久,待情緒平復,這才道:“也不盡然,關鍵是皇上的態度。既然之前皇上漏了口風,那我就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些許腐朽,他日康某掌權,必定一掃舉國沉疴腐朽!事到如今,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晚我再傾盡肺腑,把我們變法的主張,上書給皇上。這次我們要設法繞過翁同龢,通過別的途徑,興許能夠到達御前。”

  眼瞅著康圣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勢,楊銳忍不住問道:“如果此舉不能奏效呢?”

  康有為長嘆一聲,“那我就只有回廣東老家教書去了。”

  碰的一聲,門突然被撞開了。年紀最輕的林旭跌跌撞撞闖了進來,整個人的臉色說不出的興奮:“列位,可看了今兒的報紙?《時文報!”

  引來得是一片白眼,這個時候誰還有心思看活曹操辦的報紙?

  瞧著大家伙兒都不搭理他,他急忙收了耍寶的心思,正色道:“何紹明通電天下,關外率先實行新政!要修鐵路,要開學堂,還要擴軍…”

  沒等他說完,楊銳已經是滿臉的不耐:“活曹操搞變法,你高興個什么勁兒?”

  不料,身后的康有為已經是額手相慶:“天助我也!”

  眾人納悶兒,琢磨著這康有為莫非得了癔癥?可略一思索,當即就琢磨過味兒來了。朝廷最忌憚的是誰?何紹明!人家何紹明都率先變法了,朝廷要想繼續留著點兒人望,也得跟著變!不但如此,還得變得比人家好!既然變法已經近在咫尺,那他們這些康黨的好日子還會遠么?

  不大一會兒功夫,屋里頭的眾人已經是彈冠相慶,一個個喜形于色。心里頭展望著抱負:也許,明兒個就會…

  (三更了列位且看著,兄弟睡去也)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飛翔鳥中文    重塑國魂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