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修仙 完本感言——大概三分之一的圓滿
當“路還很長呢”幾個字從輸入法落入ord文檔之后,我整個人都好像要癱倒了一樣。
壓榨自己一百多天,算是為這一本我寫了四年的書畫上了一個雖不至于圓滿,但至少還算滿意的答案。
完全沒有現實感。明明說想要休息、放松一下,但是總覺得還有什么東西要做,不寫一點東西,就覺得哪里不對勁一樣。
這一本書從2015年初開始寫,一直寫到2018年末,接近四年了。
這四年,我也從大學,一直到工作實習,然后到全職。
這些年我的變化也是很大的。正是因為如此,在我這本書中,長生者們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
我四年尚且有如此變化,那些千年萬年的智慧生物呢?
很難想象。
當然,對我來說,這四年的變化,更多的還是好的吧。
至少,《》最初的一部分,是我自己都不忍心看的玩意——寫得太爛了,我是怎么寫出這種玩意的?當年寫這個的我難倒是(嗶——)嗎?
大約是我進步了吧,這倒是一件好事。
《》是我的第一部作品,也注定是最不成熟的作品。
這樣想來,真的是很遺憾啊。
它的設定確實是很有意思。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有很高的完成度。
只可惜,四年之前、三年之前甚至是兩年之前不成熟的我,反倒是最拖累這部的一個部分。
在我看來,這部最前面的三分之一基本,簡直讓人無法忍受。中間三分之一,還算是勉勉強強,但是還是存在“地下篇”這種冗長又無趣,還看得人痛苦的東西。
真正有完成度的,也就只有最后三分之一——根據起點app的進度條來看,大約也就是從“心想事成”那里開始的。
一個凡人的求索者,與神諭機掌控者的對決。
從這里,故事才算是“完成”的樣子。
我只能對看到最后的讀者表示感謝。
感謝大家愿意為了這一部分的劇情,撐過了前面的部分。
而造成這種效果的,除了我自己水平的進步之外,恰恰也是因為我思想的變化。
四年之前的我,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崇拜者。在當年的我的理解里,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技術問題”,所有不滿都可以歸結為“技術不夠進步”。
大劉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句話影響了當年的我——當年,四年之前的我所看到的,自然是更淺薄的地方。
我當初只是想要寫一本謳歌技術與科學進步的。
——當然,這也是從神京篇才有的想法。神京篇之前,我還只是想著“隨便寫寫,練練筆速”。也正是這最開始隨便的態度,導致了這部作品前期質量……簡直災難。
而這一想法,在靈凰島篇達到了極致。
“愚民們,不管你們愿不愿意,不管你們是否接受,不管你們覺得過程是否符合預期,我都給你們帶來了更充足的物質、有可能長生的未來、完整的生命、自由的思想。你們不想要也沒關系,就帶著對我的憤怒好好享受我賞給你們帶來的美好人生吧——反正后面的事情也不關我事。”——這是王崎所給出的答案。
因為我是改革開放之后才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印象之中,我家最窮的時候,曾在禽流感時期購買折價的雞架補充營養。盡管能夠在超市上市的禽肉多半是安全的,盡管小時候吃肉還是很開心的。但是這件事現在想來,也是格外辛酸。
而我這一代人,也看著家長的手機從小靈通,一直到翻蓋,再到早期智能機。
我大學時候得到的第一款手機,就是小米2s,已經相當成熟了。
而支付寶一類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也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之中出現,并擁有了改變世界的力量。
這一切都是“技術”的偉力。
而起點的部分科幻之中,“土著與某種災難抗爭卻無能為力,擁有更高技術的主角有驚無險的將之解決”,也是技術崇拜的另一個縮影,或者一個變體。
“技術”就是力量。
而導致我發生動搖的,則是在我大四實習的那一年。
我切實的體會到現代生活,知曉現代生活下所存在的壓力與剝削。所以我開始反思,技術是否真的就意味著幸福?
當然,我并沒有否定自己對于“技術”的追求。我至今仍舊對那種“肉體苦難配宗教體驗”的精神幸福嗤之以鼻。追求技術本身是沒有錯的。
但如果不馴服技術的力量,技術也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或許技術真的可以解決一切人類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在這個技術降臨之前的人呢?這個技術降臨的過程之中,是否存在無法獲得利益的人?是否所有技術都能造福所有人。
這恰好也是地底篇創作的過程。
梅歌牧或許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會利用技術作惡,會將被損害的、沒有顧及到的人放在王崎面前。
這算是一次拷問?
或許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吧。
但是對故事來說,這一段沒有什么必要性。
王崎是一個能說出“愚民們,就帶著對我的憤怒好好享受我賞給你們帶來的美好人生吧”的人。他是一個理性生物,會毫不猶豫的踐踏一切擋路的奮臂螳螂。
王崎不是“惡人”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足夠聰明,保證自己不會站在“邪惡”的一方——他所做的事情,多半會符合絕大多數人在長期上的總體利益。他會永遠站在“進步”的一方。
梅歌牧對王崎的反問,注定是沒有效果的。
這也是我需要向看過這一段故事的讀者們道歉的地方。
我的思考沒有得到答案。如果真的想要得到一個完美的結果,那應該去社會學家的專著中尋找。
不過,也就是在這一篇之后,這部才算是走向成熟了。
星辰大海篇之后,劇情節奏與文筆才算是走向成熟。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算是把握了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們應該作為人,去掌握理性的力量。
這一句話,應該就是我四年最大的成果了。
這四年,為了寫好這一部,我也逼迫自己去讀了很多書。卡爾·曼海姆、索緒爾、馬克思、羅素、胡塞爾、海德格爾都讀過一些。而對我來說,寫作的過程,也就是思辨的過程。
謳歌理性——這是我最終得到的答案。
而我的故事,也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天人——擁有至高之技術的存在,或許可以做到“不管我怎么想,宇宙都會服從我”的境界,他們的一些思維方式,在凡人想來,或許是“感性”的。
但理性之道,正是凡人擊穿未知壁壘的力量。
這就是這部書劇情的核心。
而除了這個核心之外,《》的主線劇情,大約可以拆分成“三條半”的主要仙路。
“數學:希爾伯特二十三問——哥德爾一階完備——不完備/不可計算——類型論/內模型/可構造性/計算機科學——朗蘭茲綱領”。
“微觀物理:粒子——標準模型/超弦/凝聚態/量子計算機”
“生物學:化形法——基因表達——中心法則——朊病毒”。
這是三條完整的線路。
“天體物理:黑洞/引力——奇異性”
這可以算是半條了。
天體物理學的領域,不是這一本書主要討論的部分。另外,這一部分,也算是……這本書最為狂想的部分吧。
我甚至使用了一些……天體物理學領域尚未證明的猜想、并非主流的推論,等等。
比如說,曾讓王崎“感到不適”的“全息原理不存”。但本質上,全息原理在我們宇宙也不是絕對成立的——你首先還得接受某些黑洞熱力學的結論,或者說,“先驗地預設這些結論正確”。
又比如說……滅世奇功拉古斯玄宇宙成立的原理。但現在天文學主流其實認為,宇宙哈勃半徑與史瓦西半徑相近,或許只是一個巧合。
實際上,現在大家所能夠理解的、關于黑洞的推論,多半都具有這樣的問題。
我們還沒有近距離的直接觀察過黑洞。
實際上,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只能稱之為“推測”。
我在這里選擇了更加適合故事發展的推測。
不過,與之相反的,就是生物學的路線。尤其是朊病毒篇,里面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過程,我甚至都可以拉出論文來作為論據。
在這里我必須感謝我的老朋友晨風零雨同學,一位神經生物學的研究者,甚至幫我糾正某些生物學過程之中的小細節、糾正許多名詞與概念的使用。希望他和他養的那些讓我“開開眼”的猴子能夠繼續活躍在學界之中。另外,也感謝在美國做實驗的cafune同學,感謝幫我糾正一些關于生物學實驗室的細節問題。
“微觀物理學”算是比較翔實的一部分了,存在感也不低。不過很大程度上,這本書的微觀物理學,都在和“靈氣論”較勁。這一條線路上,王崎通過在這個世界“證偽超弦”/證明靈氣宇宙、超弦理論有重大錯誤,來完成了最后也是最大的蛻變。
另外,這一條線路,最終也指向了“這個宇宙存在不同譜系的理論”這一事實。
另外就是“數學”——這一篇章的重點,除了給王崎同學刷資歷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提出“計算機的等級”以及“天人大圣到底可以多強”的描述。
“黑洞精可以有多強?二階完備。”
“天人大圣怎么形容?不可達基數,起碼三階完備。”
不過,這一條線路,多少也是有一些遺憾的。
我沒有給“雪國派/蘇聯學派”安排足夠的劇情。
蘇聯學派是亨利·龐加萊思想的繼承者與發揚者。他們是二十世紀后半葉最為輝煌的數學家團體之一。布爾巴基學派“自然衰老”之后,戰斗民族的數學家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家。
只不過,由于冷戰的原因,蘇聯學派在西方的影響力很弱。關于數學史的書籍之中,他們存在感稀薄。
不過,格羅滕迪克隱居、布爾巴基學派式微、冷戰結束接連發生。鐵幕瓦解之后,大量的俄國數學家受聘成為美國大學的教授,蘇聯學派的數學思想,終歸是統治了當今的數學界。
我大約是在一年之前意識到這一點的。但此時,能夠給他們劇情的空間也不多了。
只有非得要搞“封閉類時曲線計算機”的時候,才將他們拖出來——真是過份啊。
現在大約還算是連宗的時代,但是連宗的存在感卻不夠呀,嘖嘖嘖……
王崎選擇相信數學實在論,是因為他確實目睹了“物理規則不同但數學規律一致”的不同宇宙。他在研究過程之中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惜的是,我還是沒能以漸進的形式刻畫這一點。
蘇聯學派對布爾巴基學派的態度,也絕對沒有劇情之中雪國派對筑基學派那樣友好。
總體來說,王崎選擇離宗,則是進可以參與“計算機的等級”的討論、方便描述天人大圣的強度,退則可以與索緒爾、喬姆斯基的語言學路線交聯,進而與“人工智能”、“遺傳學”產生關聯。
而計算機科學,又是“共識算法”這個重要概念的。
如果我當年定大綱的時候,天體物理學的成分更重一點,說不定大家看到的就是連宗版本的王崎吧笑。
不過說到底,連宗與離宗的差異,便是“選擇接受的公理”有所不同而產生的“譜系”的差異。人的邏輯思考,是必須要有一個“原點”的。這個原點就是“公理”。而是否接受一個公理,就多是一個美學的選擇了。
王崎的離宗最終戰勝連宗,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數學實在論”更有利于增強人族的凝聚力,重建主體間性。蘇聯學派選擇相信數學的“可構造性”,是否是因為亨利·龐加萊這位幾乎可以算物理學家的數學家,所提出的數學觀念,與“唯物主義”更加契合呢?
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審美的選擇吧。選擇相信數學實在論的數學家,不可能無視相信構造性活動的數學家的成果。反之亦然。
或許人類的公理選擇與自然本身無關,又或者這兩種看法會在更高層面上達成統一?
遺憾的是,我終歸沒有更多的劇情,去推演雪國派的思想會在這個世界如何演變了。
而幾條線索,也就在這里達成了聯系。
迷宮篇之后的劇情,實際上就只是“可觀測宇宙掌握資源最多的、最聰明的前知者王崎”,通過“理性”與“前知”兩種不同的思考能力,布下的最后一個局。
“生物學”線路上的化形法與病毒,構成了滅世功法的一個要素。
“天體物理學”提供了另一個要素。
而在更早的時候,天人大圣文化之中對于集群智慧、ai的厭棄,便是這一刻的伏筆。
“廉價量子比特對珍貴逆時序邏輯門”的伏筆,以及前知者“涌現”的能力,則是王崎保證這一局不會被破解的力量——從救濟天魔王開始,王崎與幾位前知者的對話,都是為這一刻在準備著。
最后的一瞬間,所有線索關聯到一起的感覺,真的,太爽了。
對我來說,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在“神京”才開始的。
由黑洞精的話題起始,并在一個黑洞精的講述之中結束
一個完整的故事。
對我來說,我已經做到了。
“故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提供給人以“驚異感”——有一種“挖槽還有這種操作”的驚異,正是閱讀快感的重要來源。
這一點,歐亨利就總結得非常透徹。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想,我最后的故事,應該稱得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或許對提前一個月就看出我大結局走向的illalien朋友是個例外?
朋友啊,你提前一個月爆料結局,我還吃不吃飯啦!大綱撕啦——哈哈,應該是我最早的讀者,也是第一個對我那個隨手寫的“靈氣公式”展開嚴肅討論的人。
我寫下那個扯淡公式的時候,是絕對想不到自己居然真的根據那個公式,扯淡了一整本書,完成了“虛構的物理學”。
感謝書友illalien對我的鼓舞。
另外,這里還要特別感謝我的書評區新版主kyubey。這幾年來,這位專業人士給了我很大的理論支援。
我還要感謝那些在我爆更期間,幫我管理游戲賬號的朋友們,感謝那些線下活動來看我的朋友們……
感謝愿意看到這里的所有書友。
謝謝你們陪我走完過了我不成熟的時期。
謝謝你們看到這里。
在《》上,我最多獲得了三分之一的圓滿。對我來說,這絕對不是我的極限。
希望我們可以相逢在下一個故事之中。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