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從沒參加過高考的人,我是很想吐槽一下高考的。值此高考完結之際,乘機而發。
當年參加中考的時候,我就決定不參加高考,所以干脆連高中都沒有報,跑去念了技術學校,把對我寄予厚望的幾位老師氣得直翻白眼。要知道本座當時乃是整個班,整個年級唯一一個每科都可以及格的學習奇才——關于當時我的學校,我的年級我的班我的親愛的同學們,簡直是可以寫一本一百萬字充滿了正能量和時代氣息足以沖擊諾貝爾文學獎的寫實主義小說,只是筆力尚淺不敢動筆,在此暫時按下不表。我只是想說,在那個時候我就覺得高考是件莫名其妙的****事。
初三課程的最后內容,讓我對這些東西是否能對我今后的人生有用產生了懷疑,比如數學什么的。當然知識本身是非常有用的皆非常有趣的,我尤記得私下翻看物理課本時的興趣盎然,英語和語文的死記硬背,讓我今天有興趣再反過去學的時候能輕松很多。生物地理的常識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我現在隨時百度也是一樣。但是當老師教我們把大量精力和時間用在應付習題,應付考試上的時候,我確實覺得有些莫名其妙。考試本身只是檢驗知識的手段,單純地應付檢驗花上這么多的精力時間,是因為考過了馬上就有一百萬美元的獎金嗎?
當然是連一百塊人民幣都沒有的。聽說高考的架勢更要比中考更嚴峻一百倍,要花上難以計數的精力和時間在學習練習枯燥無味而且肯定這輩子再也用不上的技能上,我就當機立斷,立刻決定連高中都不用去了,直接報考了廠屬技校,然后就是無休止的曠課玩游戲看小說看漫畫簡直爽翻了天。直至今日我也從沒絲毫后悔過那段荒唐的歲月,那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當我以后老得躺在床上等死的時候再慢慢回味也能笑得很開心。沒有高中高考經歷和正經大學生涯給我的唯一缺憾就是看那些重生流YY小說的時候沒什么代入感。
然后說說不那么荒唐的正經事。
當然,高考在最初,其實也并不那么莫名其妙的。至少在大學擴招以前,百中挑一的精英們晉入高等學府享受精英培育的機會,確實還是值得懸梁刺股嘔血三升來搏一下。大學畢業之后的包分配,各種鑲金鑲銀甚至直接就是金鑄銀打的鐵飯碗任君選擇,旁人的高看一眼甚至頂禮膜拜,能讓貧寒學子想想就血脈賁張不能自己。關鍵那是一個脫離原本相對固化的階層,能夠鯉魚躍龍門的大好機會,和以前的科舉是一個道理。‘中國合伙人’里面黃曉明跪地求再考一次,因為他真的不想滾回去一輩子挑糞種地。
在當時來說,高考科舉確實是一道改變命運的龍門,當然是值得憋足了勁去跳一跳。
不過在大學擴招后的十幾年之后,這大學生的際遇和內涵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包分配沒有鐵飯碗,畢業就失業,大學里面玩個四年或者談個四年戀愛的簡直是常態。這樣的生活當然也有一定價值,但我認為還是不值得用三四年嘔心瀝血去換。說老實話,有那精力最旺盛頭腦最清晰的三四年每天十多個小時的嘔心瀝血的功夫,放在任何一項自己能有些興趣的項目上,絕對都能成就不凡。就算專研個包子面條燒烤什么的小吃,也足以撐起一家口耳相傳的特色小店,發家致富不在話下(悄悄告訴你,任何一家生意興隆的飲食小店的利潤都能叫所謂的白領們流口水)。如果專研的項目夠深夠獨特,說不定還能和老干媽馬應龍一樣沖出亞洲揚威海外,征服老外的口腔和菊花,讓他們知道華夏文明的利害。即便是盧瑟如我當初選擇的一樣學個金屬加工的技術,那樣的心血也夠升到高級工輕松月入上萬,再熬熬資歷到技師,那就是到處搶著要的人才了,隨時都可能有白富美投靠過來。更別說其他什么更加高大上的玩意上,總之無論怎么選擇,都要比憋了三年就是為了過那道不知所謂的坎有出息多了。
有人說知識改變命運,好像邁過了那條門檻進了象牙塔頓時就真能頭頂生光全身冒煙蛻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高等生物了一樣。還是之前那個說法,這話在階層相對固化,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舊時代好像還有些道理,但是到了資訊爆炸的今天你想要什么樣的知識沒有?就是原子彈的做法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知識廉價到路邊攤上八塊錢一斤買的多還可以打折。這么美好的時代,好像每個人都能如吹口氣一樣簡單地掌握自己的命運一樣,可惜事實并非如此,被生活大爺操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高等生物滿大街都是。蓋因為說穿了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只是工具而已,那些指望著上好大學拿個好文憑然后出來就能找個好工作的,本質上就和一個農夫期盼一個一挖就能掘半畝地的鋒利鋤頭一樣,挖再多的地也是個農民,逆來順受靠天吃飯罷了,談何改變命運這等充滿了玄幻氣息的話題?
真想改變命運嗎?少年,那永遠是要靠毅力,勇氣,還有成熟的心智和智慧。這些可不是光把腦袋埋在書本里就能學到的。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心而后喻,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里撞得鼻青臉腫跌得頭破血流,你自然知道自己是個什么貨色該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靜靜而后安安而后慮,慮而后得。當你真正地發自自己的內心想要向上,想要做更好的自己的時候,少年,只有天空才是你的極限,不用登上初號機你也能用自己的拳頭來創造奇跡——當然這是個異常漫長的過程,孔子三十而立立的就是這堅強獨立的精神。他老人家都要三十歲才達成,可見之艱巨之漫長。但當人的心志真的成熟獨立之后,才能真正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一些對自己真正有意義,有用的東西,這時候自己去學習得來的才是自己心靈和事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是逐漸讓自己強大,足可以把握人生的內在屬性。這才是子曰‘學’的真諦。而絕不是那種嘔心瀝血三四年只為了那三四天,之后大家一起撕書發泄這輩子再也不愿想起來的東西。
一不小心扯得太高遠了,總之只是被當做工具的知識是沒什么提升逼格和層次的作用的,當然在絕大多數知識農民眼里他們也不需要,多挖點地多掙點錢就夠了。扯回高考本身來,這玩意對個人來說我覺得純粹浪費時間精神,即便是站在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也已經有些矯枉過正,過猶不及。
考試本身只是檢測知識和能力的一種簡單化的手段。不可能去一個個考察學子本身的能力才華,也就只有用這種大而化之的辦法,結果最后僵化成了只是應付手段本身的一種能力。從本心來說教育部當然巴不得所有學生都能得諾貝爾獎,所以中國的教材難度和考試難度之高,當之無愧的全世界第一,隨便扯一張中學考卷去美利堅也能讓一群大學生抓耳撓腮滿頭冷汗。不排除高考學霸里也有牛逼的,畢竟基礎屬性必須剛得起才能考得上,但絕大多數都因為浪費了太多無謂的技能點,除了考試還能做的事情真不多。中國科學家們(不是說華裔)在國際上算幾流?各行各業開創一片天地的牛人們有多大比例是高考達人?
明明只是一種簡化處理的手段方法,最后居然成為無數人為之嘔心瀝血的終極目標。方便出下流,此之謂也。這世界上總有那么多目光短淺人云亦云的朋友,行尸走肉一般前仆后繼地來給先賢的微言大義做出詳細生動的親身解釋。
最后轉過來說說現在的這個高考風氣,這才是讓我吐槽欲望一發不可收拾的主因。
現在的大學早已不是以前那種真正意義上的精英場所了,反倒是現在的父母們對高考的重視卻是越演越烈,遠勝之前還能龍門跳時期的父母。禁止周圍鄰居喧嘩禁止車輛通行還禁制蛙鳴鳥叫的,考不好復讀一年復讀兩年的,父母辭職陪讀的舉不勝舉。還有什么高考工廠,高考宣誓之類充滿了中國特色的足夠在人類文明史上留名的奇葩。問及這些殫精極慮搏命演出的家長,理由都是慷慨激昂充滿了愛與正義的宇宙真理: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讓他們受更好的教育。
但就算按照那些人所說的狹義上定義的未來和教育,也早因為龍門時代的遠去,不是現在的區區高考所能決定的了。廣義來說,拋卻命中有時終須有那種缺乏操作性而該存而不論的東西,決定一個人前途的肯定也是眼界,心胸,智慧,毅力之類的內在屬性,而這些屬性則是在大學里——至少是現在中國的大學里很難培養出來的。至于什么更好的教育,說這話的家長們顯然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父母和家庭環境所起到教育強過任何學校一百倍。但是不管知道不知道,他們就是認準了這個目標,就是要抓住這個自己都不明白的概念一股腦兒把所有的期望和愿望都塞過去。
這種把過多的期望和感情都過度投射到一個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目標上的感情模式,正是某種神經癥患者的典型癥狀。人云亦云的他們既沒智慧去看穿生活的本質,也沒勇氣去直面真相把握現實,四周潮水般的焦慮讓他們只能渴求一個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神奇按鈕,好像一旦得成了按下去了,就能一口氣解決所有讓他絕望的問題。他們需要這樣去相信,所以他們真的就這樣信了。那些求神拜佛燒高香地去求菩薩保佑子女能考個高分的,真是如標本一樣可供我們慢慢鑒賞。
跳龍門時代的學子父母們就算重視高考,也沒病態到如今這樣的地步。因為他們覺得就算考不上,回來當農民當工人也沒什么好丟人的,工老大農老二,脊梁可是挺得筆直的。但是現在的家長們可不會這樣看了,低層****的腰背早都被現在的社會打得稀爛,就算有能掙幾個錢的,惶恐和憋屈也是常態,周遭的變動讓他們看不到希望和信心,活得無助活得累。越是絕望就越是想要希望,這個時候高考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畢竟在他們的記憶和慣性思維中這玩意確實曾經有用過,和實驗室里快要餓死的老鼠拼命又徒勞地按著喂食時刺激他們的電極一樣。
所以說到底,現在這樣的高考熱潮,不過是一群絕望的****們手舞足蹈的呻吟嚎叫,吵鬧煩人之余真沒什么正面意義。再站高點看遠點說,這只是特定時代特定環境下的一出鬧劇而已。
PS:啊啊啊,好了,作為一個連高考都沒參加過的盧瑟爾,在這高考之際發出這樣一番吐槽真是酣暢淋漓,好似一坨困于腹中十多二十年的大便一朝而出。不要說我不務正業寫這些東西,其實我感覺這些東西才是正業。
無彈窗 本小說站所有小說和小說評論均為網友自發更新上傳!僅代表發布者個人行為,與本小說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