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
№ⅰ第二六二四章太順了№ⅰ
№ⅰ熱門推薦:№ⅰ
沈溪不會隨隨便便就入閣。
哪怕入閣會讓他權傾朝野,他也不會輕易這么做。
沈溪跟張永一起入宮,卻沒第一時間見到朱厚照。
因為朱厚照早就預料到沈溪肯定不會欣然接受這個任命,如同之前他不接受同為兩部尚書一樣。
“沈尚書還是來了,他定不是來謝恩的……以他的性格,定會跟朕說一大通道理,最后想方設法把入閣的差事推掉。”
朱厚照在乾清宮內走來走去,顯得有些著急。
小擰子提醒道:“陛下,或許沈大人這次想開了呢?”
朱厚照道:“沈尚書在這種事上從來跟那些老頑固一樣……朕其實最不想聽他說那些有的沒東西的,聒噪起來跟謝老頭有什么區別?”
顯然朱厚照欣賞沈溪的地方,在于沈溪能幫他做事,而且之前沈溪遭致朝中大多數元老大臣的反對,跟他一樣屬于“鶴立雞群”,這讓他覺得自己跟沈溪有共同語言。
他不喜歡沈溪的地方,在于沈溪有文人脾氣,教訓他的時候,其實跟謝遷等人沒什么區別,只是沈溪一般不會這么做。
不過發生大事的時候,比如說他又做了什么違背祖制或者是法紀綱常之事,還涉及到沈溪本人,沈溪一定會跟他來“講理”,朱厚照早就熟悉了沈溪的套路。
“但陛下,您真不見沈尚書?”小擰子苦著臉問道。
朱厚照擺擺手:“不見就不見……讓沈尚書回去吧,要是他愛等就等著,反正朕不會松口!”
說完,朱厚照徑直往后殿去了,看來是真的不喜歡聽沈溪的嘮叨。
朱厚照回去睡午覺了。
等他醒來,以為沈溪早就走了,自己終于可以耳根清凈,等問過小擰子才知道,原來沈溪壓根兒就沒離開,還在乾清門外等著。
“他一直沒走?”
朱厚照很驚訝,因為他這個午覺足足睡了快兩個時辰,天都要黑了。
小擰子道:“陛下,沈大人他不肯走,奴婢去勸過了,張公公也在勸,但沒什么作用。”
朱厚照神色不渝,最后還是搖頭:“算了,讓他來見吧。”
終于在掌燈后,沈溪于乾清宮正殿見到朱厚照。
簡單見禮,朱厚照笑呵呵地道:“沈先生其實不必前來謝恩,你卸任兵部尚書,朕覺得你能者多勞,應該給你個閑散的差事當當,就在內閣掛職,以后有什么大事你還可以參議一番。”
沈溪道:“陛下真覺得這么做沒有什么不妥?”
朱厚照道:“不是挺好的么?這大明身兼兩部尚書的是沒有,不過以大學士掛職吏部尚書的卻比比皆是。”
沈溪搖頭:“即便有,也并非正職。”
“這有何區別?”
朱厚照故作不解,“若是吏部尚書出現空缺,他們不是照樣要暫時接替一段時間?就當是吏部尚書這邊,朕暫時沒找到合適的人選,讓沈先生一直兼著……讓旁人來做,朕實在是不放心。”
沈溪道:“但陛下莫忘了,當初陛下以吏部、兵部兩部尚書委任時,在京師士林引起多大震動……可知后來發生了何事?”
沈溪本來是勸說朱厚照改變主意,但他這邊態度越堅決,朱厚照的反應也跟著激烈起來。
朱厚照臉色轉冷:“沈先生乃是朕的股肱之臣,過去一年間沈先生立下的功勞,堪比許多歷史名臣一輩子取得的成就,這還不算沈尚書過去十年間在朝中的豐功偉績,他們有何理由反對?”
沈溪很想說,這當什么官職,從來不是以功勞來決定。
但他也知道這會兒跟朱厚照說這些無異于對牛彈琴。
朱厚照再道:“先生的官爵,是朕賜的,誰要是有意見,盡管讓他們來跟朕提,朕會讓他們知道反對的下場!”
說到這里,朱厚照完全不復商量的口吻,就差直接命令沈溪俯首聽命。
平時朱厚照已算獨斷專橫,只是在對待沈溪時,他還是相對軟弱,便在于他在沈溪面前實在硬氣不起來。
但今時不同往日,朱厚照已將朝中那些礙眼的老家伙通通趕走,剩下能讓他心煩的,也就是以諫官姿態出現在他面前的沈溪,旁人根本就沒資格和膽量跟他唱反調。
以至于現在的沈溪,已成為過去的謝遷,甚至快要成為更前面的劉健。
所以沈溪無論做什么事,都需要保持一個度,因為他知道朱厚照的逆反心理有多重,一旦把朱厚照逼急了,會產生很多不可預料的后果。
沈溪皺眉問道:“陛下如此做,就不怕失去人心?”
朱厚照板著臉:“朕從來就沒覺得那些大臣的支持有重要……他們背地里不知把朕當成怎樣的昏君,朕就是想讓他們知道,在朕這里,只要有功勞,有能力,朕就可以委以重任,沈先生便是榜樣,他們對此有什么異議,大可在功勛上超過沈先生,朕自然給他們個說法。若不然,哪怕他們合在一起,朕又有何懼?”
朱厚照說的這番話,連沈溪都沒法反駁。
朝中的人反對歸反對,能力或許比沈溪強,但論見識和對大明的貢獻,怕是合在一起都未必有沈溪高。
當然這不是沈溪就此便答應下來的理由。
沈溪再道:“那陛下可有想過,若是朝中文武大臣全都反對,該如何做?”
朱厚照漫不經心道:“何須現在就想清楚?等他們反對了,朕再應付……沈先生應該累了,早些回去歇著,你的謝恩,朕領受了,以后好好為大明辦事即可!”
說到最后,朱厚照明顯不耐煩了,舉起茶杯表示送客。
沈溪無奈搖頭,他知道再跟朱厚照爭下去,會讓師徒關系惡化,朝局就此陷入動蕩,在謝遷和楊廷和等人離朝的情況下,他再也不能拿出以前那種漠不關心的無所謂態度,甩手不做事。
“臣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沈溪道,“最好盡快找到吏部尚書人選,臣只是暫時兼任罷了。”
朱厚照臉上終于展露笑容:“好說,好說,朕會斟酌一下到底誰才合適……不過就算有合適的人選,也等沈先生當上首輔再說!”
吏部尚書轉內閣大學士,長遠不說,劉瑾當政時劉宇便是例子。
劉宇當時是以吏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不多久就被張彩取代他吏部尚書的職位,而今天同樣一幕出現在沈溪身上。
劉宇入閣,只是劉瑾對劉宇的一種“補償”,畢竟劉宇除了賄賂劉瑾舍得花銀子外,在辦事能力跟張彩相差十萬八千里,劉瑾為徹底掌握吏部,只能讓劉宇去內閣當個閑差。
但今天的沈溪情況并非如此。
沈溪進了內閣,甚至可以壓住梁儲和靳貴,因為二人在朝中的聲望以及資歷都不及沈溪,就算剛致仕的謝遷都都壓不住,更何況是繼任者?
沈溪出宮后,事情就算是徹底定了下來,朱厚照暫時沒打算找人取代沈溪吏部尚書的職位,或者說,朱厚照讓沈溪掛內閣大學士的名頭,更像是為以后做準備。
或許連朱厚照自己都沒想過,沈溪是朝中唯一可以跳過內閣順位之人,只要沈溪入閣,在大事上基本都要聽從沈溪的意見,沈溪的意見甚至可說是決定性意見。
英國公府宅。
這兩天張懋剛跟孫子張侖促膝長談一番,讓張侖入職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如此一來算是正式確定由張侖承襲英國公爵位。
張懋無比寬慰,不過隨即傳來消息,說沈溪卸任兵部尚書,以吏部尚書職入閣,讓張懋心中一沉。
跟夏儒下棋時,他有些心不在焉,完全不復以往灑脫自如的模樣。
“公爺是在想沈之厚的事情?”
夏儒對張懋非常了解,不由問道。
張懋將棋子放下,嘆道:“這不很明顯嗎,以后內閣和六部事務,還有都督府事,基本都要出于之厚號令,怎能讓老朽不擔心?”
張懋本以為張侖在都督府內已站穩腳跟,但他現在卻怕沈溪橫插一腿。
沈溪入閣前,他的擔心還沒那么強烈,畢竟沈溪是吏部和兵部尚書,屬于執行層,沒有到決策層,就算手頭權力再大,對皇帝影響再厲害,依然要受內閣和司禮監鉗制。
一轉眼情況就不同了,沈溪入閣,這意味著他既制定規矩,還能親身參與比賽,甚至自己為自己做裁判。
如此一來,沈溪基本立于不敗之地。
“之厚并不是都督府中人……”
夏儒提了一嘴。
張懋嘆道:“是與不是有何區別?他如今貴為國公,跟老朽身份一樣……他連內閣大學士都能兼領,掌都督府事有何難?”
夏儒繼續搖頭:“內閣中他排位最末,應該掌控不了局勢。”
張懋無奈道:“你沒看懂陛下走這步棋的目的……陛下下旨讓內閣凡遇大事跟之厚商議,跟過去一年的謝于喬,有何區別?”
夏儒一怔,瞬間便想明白問題關鍵所在。
過去一年時間里,謝遷身為首輔大臣,也只是在碰到大事的時候才過問,小事完全交給其他幾名閣臣處理。
這并不影響謝遷對朝局的把控。
而沈溪的情況,跟謝遷何其相似!
且沈溪還是吏部尚書,掌控著朝中官員的升遷,兵部事務又不得不仰仗沈溪,軍中上下對沈溪更是無比拜服……
一切的一切,都顯示都督府以后難逃沈溪掌控。
沈溪入閣,在朝中掀起巨大的波瀾,但到最后卻平平穩穩放下。
有看法的人雖多,但想朝廷提出反對意見的根本一個都沒有。
反倒是沈溪自己到皇宮跟皇帝請辭內閣大學士,旁人卻連一份上奏都沒,更別說是去死諫或者跑到沈溪府上鬧事。
好像大家都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沈溪以卸任兵部尚書作為代價,換得入閣的機會。
“……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到底有先例可循。”李鐩在拜會沈溪時,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
正如李鐩所言,以大學士兼任吏部尚書的情況在大明發生過多次,比沈溪身兼吏部和兵部這兩部尚書要常見許多,就連最挑剔的諫官都挑不出毛病來。
不過隨即李鐩補充,“但若長久你還掛著吏部尚書正職,那時朝中就會有很多反對聲音。”
沈溪接待李鐩是在謝遷位于長安街的小院,謝遷離開京城時,把小院交給沈溪,不過謝遷的口吻,這小院只是暫時租給沈溪,隨時都可能被收回。
沈溪給李鐩倒了杯茶,問道:“那為何不能是我掛吏部尚書職,兼內閣的差事呢?”
“呵呵,隨你怎么說,關鍵要看言官清流怎么說。”李鐩笑著,就像是等著看熱鬧,完全沒把眼前的事看得多嚴重。
謝遷走后,李鐩輕松了許多,朝野內不再需要諸多拘束,沒事可以到沈溪這里喝杯茶,閑聊幾句。
沈溪沒謝遷那么死板,也沒楊廷和那么苛刻。
沈溪平時看起來很嚴肅,但性格很隨和,尤其對朋友,而李鐩恰恰是沈溪在朝中結下的不多的朋友之一。
沈溪苦笑道:“看來這閣臣,還不如兵部尚書好當呢。”
二人言笑間,完全沒有感到壓抑,說到朝廷大事,也是用輕松的口吻說出來。
李鐩根本不把沈溪當作權傾朝野的大臣,別人對沈溪不了解,李鐩對沈溪非常熟悉,他很清楚沈溪從不擺什么架子,有事可以當面說,反而是面對謝遷、楊廷和、梁儲這些人時,李鐩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你到內閣履職了嗎?”李鐩問道。
沈溪搖搖頭:“沒有,不知該如何面對叔厚和充遂呢……”
李鐩寬慰道:“叔厚和充遂都不是外人,以前你們在詹事府時便合作無間,現在不過是重新聚首罷了……這樣也好,以后朝廷內有何事你們也能好好商量,有沒有覺得朝堂比以前更加雅致?”
“雅致?”
沈溪不由皺眉。
李鐩笑著點頭:“不覺得嗎?以前拘束的事太多,做什么都得瞻前顧后,現在總算輕松了……這幾天工部衙門都顯得很平和,秩序井然,上上下下都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沈溪大概理解李鐩的說法,解除謝遷、楊廷和刻板嚴肅的桎梏后,工部衙門的工作環境變得輕松了。
不過沈溪這邊體會并不深刻,畢竟吏部本來就是個嚴肅的衙門,前后反差不大。
“之厚你還是早些去述職為好。”
李鐩提醒道,“這樣有大事,也能讓叔厚安心找你……叔厚這人一向很好說話,他可不像某人一樣會給你穿小鞋。”
“誰?”沈溪直接問道。
李鐩笑而不語。
雖然李鐩不解釋,但沈溪也大概明白到,李鐩說的人,不是謝遷就是楊廷和,或者二者都是。
沈溪接到圣旨后的第三天,第一次涉足文淵閣大門。
梁儲和靳貴知道這天他會來內閣應卯,一早便入宮等候,沈溪來了后無拘無束,三人坐下來閑談一番,梁儲按照圣諭把這幾日重要的奏疏拿出來。
沈溪一擺手:“叔厚兄自行決定就好,這種事實在不該由在下插手。”
梁儲道:“之厚你入朝時間短,但見識頗豐,你到內閣來,能讓我和充遂減輕不少壓力,若你什么都不理,我們才不好辦事,你看看都壓了多少奏疏?”
沈溪往公事房一看,果然奏疏堆到小山高了。
每一本都要擬定票擬,這活的確不是人干的。
沈溪道:“在下畢竟還有吏部差事要做,以陛下的意思,那邊才是正職。”
“那一些重要上奏你總該給出具體意見吧?”梁儲顯得很堅持,“你不參與決策,真要我和充遂一件件處理完?那得拖到什么時候?”
沈溪搖頭:“實在不行的話,及早稟奏陛下,請求增加內閣人選。”
梁儲道:“這樣真的行嗎?就怕之厚你剛入閣,陛下不會這么快便決定新的閣臣人選。”
沈溪道:“事在人為,先請示陛下,看看有何反應……陛下也該體諒閣臣的辛苦,光靠叔厚兄和充遂兄兩位,怕真是難把所有奏疏處理完……這兩天在下就盡量幫忙把一些散碎的事做做,還得兩位多指點才是。”
沈溪從來沒把自己當作無冕的宰相看待。
他以一個初學者的身份加入內閣,本著幫忙的態度,而不是來指點工作。
因為沈溪跟梁儲、靳貴的關系一向不錯,使得他的到來并未引起二人不適,甚至覺得沈溪來得很及時,至少可以幫他們緩解一下肩上的壓力。
內閣奏疏積壓并非一天形成,這是一年多以來內閣人手嚴重不足的一種體現。
謝遷早就不再處理內閣中具體事項,只在一些關鍵性的大事上插手。
至于楊廷和,最近半年一直在到處游說權貴,以充實角逐首輔的政治資本,平時少有到內閣,做事并不勤快。可惜的是,最后留在內閣的,恰恰是這一年多來一直兢兢業業做事的梁儲和靳貴。
從這點上說,皇帝選擇梁儲和靳貴,本身沒錯,因為二人確實撐起了內閣,也使得朝廷在皇帝和沈溪都不在的情況下,可以在長達一年時間內沒發生亂象,幾乎所有事務都得到及時解決。
沈溪的到來,讓梁儲和靳貴感覺輕松的同時,他們也有一種“被尊重”的滿足。
他們原本以為沈溪會仿照以前謝遷的態度,拿出一種上位者的不近人情。
但沈溪沒有絲毫架子,也沒打算如皇帝說的那般只參議大事,至少沈溪初至內閣,讓梁儲和靳貴覺得沈溪非常尊重他們,并且有心做實事。
同時他們還不擔心沈溪表里不一。
因為以前沈溪被打壓得太嚴重了,就算遭到巨大的壓力,沈溪也沒跟誰急眼,許多做法得到世人認同,也讓梁儲和靳貴覺得,讓沈溪接替謝遷和楊廷和入閣是最好的選擇,至少沈溪做實事的同時還不擅權。
他們不覺得沈溪是那種為權力不擇手段之人。
朝廷對沈溪非常縱容。
哪怕沈溪身兼兩職,這次也沒人說什么,就連最苛刻的言官也選擇沉默,或者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沈溪以前的人緣并不怎么好,但這恰恰說明沈溪從不結黨營私,在他突然大權獨攬后,沈溪極差的人緣恰恰得到朝中大多數人的欣賞。
準確說來,不是沈溪的人品不好或者清高孤傲,而完全是以前他被打壓得太嚴重,很少有人跟沈溪交朋友。
沈溪也盡量避免這種事,以避免被人說成結黨。
現在沈溪朝中沒了對手,跟誰都沒交惡,但走得近的人也少,這讓朝中上下感到最舒服。
不怕沈溪打壓,因為沈溪沒什么黨同伐異的問題,也不怕沈溪給哪個穿小鞋,因為沈溪不是那種喜歡挑刺專門給人找麻煩的小人……
思來想去,誰都覺得沈溪性格隨和,是朝中少有的“中立派”,幾乎各勢力都不沾。
這會兒突然有人明白過來:“怪不得以前謝于喬要對沈之厚如此挑剔,原來早就計劃好這一天……看看謝于喬退得多么漂亮,簡直不留任何尾巴,而給沈之厚所留下的朝堂也如此干凈,可以讓沈之厚放開手腳,大展才華!”
因為以前都知道沈溪最大的敵手是謝遷和楊廷和,這二人同時離朝,等于說沈溪在朝中暫無敵手。
有些人難免會防備沈溪一些,但過了一段時間后,他們才發現這種擔心完全是多余的。
沈溪在處理問題上,甚至比一向以公平公正自居的謝遷和楊廷和更公允一些,沈溪做出的決策,也比謝遷和楊廷和更有說服力。
梁儲和靳貴跟沈溪相處一段時間后,也發現沈溪無論從才能還是待人接物,都比二人更強,說什么二人更有經驗,但其實都是扯淡。
當初沈溪幫謝遷出謀劃策處理朝政時,梁儲和靳貴還沒接觸過實權。
那時的謝遷尚不是首輔,卻已在行首輔之事,劉健和李東陽幾乎把所有朝事都丟給謝遷,謝遷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全因有沈溪相助,謝遷甚至把沈溪招到文淵閣,幫助他批閱奏疏擬定票擬……
論資歷,沈溪可說是梁儲和靳貴的前輩,以二人的資質拍馬不及。
就在沈溪逐漸得人心,朝中上下一片和諧時,一大不安定因素突然到來。
那就是在災區盤桓一個月之久的張苑終于返回京城,他也被一些人看作是沈溪未來一段時間政治上最大的對手。
№ⅰ相鄰小說:№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