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0章:喪辦【二合一】

第130章喪辦二合一第130章喪辦二合一  新君繼位之后,緊挨著就是國喪。..

  往年,新君繼立時留下的慶賀之物,在城內會放置許久,但此次,這些慶賀之物很快就換上了白綾,以至于放眼全城,到處飄白,一副肅穆氣象。

  而此時,朝廷亦以新君趙潤的名義正式發布檄文,悼念先王。

  對于先王趙偲的駕崩,要說舉國魏人痛哭流涕,這當然不現實,但相信絕大多數的魏人都會對這位君王的過世而感到悲傷,尤其是國內的平民階層。

  要知道,先王趙偲那可是一位將「國家」排在「宗族」前頭的君王,雖然不能說在此之前就沒有歷代哪位魏王那樣做過,但絕對沒有趙偲來得徹底、來得純粹。

  也正因為如此,趙偲在位時,與國內的貴族勢力始終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甚至于在某些時候,貴族勢力還會通過宗府作為媒介,與王權抗爭,為的就是謀取更大的利益。

  而這些趙偲從貴族勢力手中好不容易奪過來的利益,最后又是攤薄到了哪方手中呢?無疑正是魏國的平民。

  相比較「魏王趙慷」時期,動輒從平民征收稅收,趙偲雖然仍被不少人——尤其是當年因為南燕蕭氏一事而被牽連的家族幸存者——稱作暴君,但在民間,這位君王的擁躉倒也不少。

  而除此之外,先王趙偲亦不忘約束貴族勢力的特權,雖然在某些程度上還是難免出現「金贖替罪」這種妥協,即被定罪的貴族,十有**最終都能以通過支付大筆賠償為代價而逃脫刑罰,但相比較楚國那種貴族視平民如草芥般的國情,魏國這邊無疑要好得多。

  總得來說,先王趙偲是一位功大于過、對魏國影響至深的國君。

  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無論是朝廷草擬這位君王的謚號,還是朝中史官歸攏這位君王的評價,最終還是以正面居多。

  “陛下,這是禮部草擬的先王謚號,請陛下裁定。”

  八月二十五日,也就是趙潤繼位后的第二日,禮部左侍郎朱瑾,便將一份他們所擬寫的謚號詞表,交由趙弘潤這位新君過目。

  所謂謚號,大抵來說就是后人對先人生前功績與品德的評價,一般來說都是「美謚」,最差也是「平」,不過也有例外。

  就比如趙弘潤他父皇趙偲當年繼位時,由于深恨其父趙慷,便大逆不道地裁定了「煬」作為趙慷的謚號。

  「煬」乃惡謚,即不好的謚號,有批評的意思,字意大概就是好內遠禮、去禮遠眾、逆天虐民、好大殆政、薄情寡義、離德荒國等等。

  用煬作為一位君王的謚號,等同于直白說這是一位暴虐的昏君了。

  而這次情況不同,新君趙潤與先王趙偲的關系有目共睹,因此,禮部的官員們盡可能地揀好字作為先王的謚號,像什么德、莊、文、穆、昭等等等等,只要是歷代魏國君王未曾使用過的謚號,幾乎皆在這份詞表中,看得趙弘潤是眼花繚亂。

  “「德」字居然留著?”

  坐在甘露殿側殿內,手持著這份謚號詞表,趙弘潤頗感意外地詢問道。

  要知道,他父親趙偲是魏國的第八代君王,在其前面還有七位君王,按理來說,在這個重視名聲、重視德品的年代,似「德」這種美謚,應該早已經用掉了,沒想到卻仍然留著。

  聽聞此言,禮部左侍郎朱瑾遂表情古怪地做出了解釋:想來不是歷代君王不用德這個美謚,而是不好意思用。

  趙弘潤聞言恍然大悟,點頭說道:“歷代不好意思,那本…唔,那朕就不客氣了,朱愛卿,就擬定這個德字。…德、德,唔,單字不太好聽啊,再加個「文」吧,文德!”

  所謂的文,亦是美謚,大抵就肯定君王內治,褒贊對于這位君王治國有方、愛民如子等等。

  兩字?

  禮部左侍郎朱瑾愣了半響都沒反應過來。

  要知道,如今世上的謚號幾乎都是單字,可眼前這位殿下倒好,揀了德作為先王的謚號不算,居然還加了一個文字,這可真是前所未有。

  “這…不合祖制吧?”朱瑾道。

  “什么?”趙弘潤微微皺眉瞥了一眼朱瑾。

  也不曉得是新君繼立的威勢所致,禮部左侍郎朱瑾被趙弘潤看了一眼,心跳驟然加劇,連忙改口說道:“陛下息怒,臣的意思是,宮內有文德殿,與謚號…”

  “改了!”

  還沒等朱瑾說完,就聽趙弘潤淡淡說道:“從即日起,文德殿改成「昭武殿」!”

  朱瑾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本章未完,請翻開下方下一章繼續閱讀  鄰書:

飛翔鳥中文    大魏宮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