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四五章 唯恐天下不亂

正文第三四五章唯恐天下不亂正文第三四五章唯恐天下不亂  小說:

  作者:

類別:其他類型  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乎意料,朝陽升起的時候,謝逸擁著徐慧用睡夢中醒來,還在感慨**苦短日高起的時候。

  齊王府就出事了,準確說是長史權萬紀出事了。

  昝君謨、梁猛彪是齊王李佑最近招納的猛士,皆以勇武著稱,最近一段時間時常陪伴在李佑身邊,練武射獵等。

  大概是因為齊王殿下寵愛有加,導致昝君謨、梁猛彪兩個草莽之士有點飄飄然,甚至是不知天高地厚。

  最近一段時間,他們的舉動時常比較跋扈,根本不把旁人放在眼里。無論是在齊州街頭,還是在齊王府里都有些目中無人的意思,旁人稍微不順從,二人便舉起拳頭,讓人望而生畏。

  偏生齊王李佑格外寵信,縱然有人不滿或者告狀,也根本不放在心上,全都成了耳旁風。恃寵而驕大概是很多突然得幸者的通病,此二人壓根沒有收斂的意思,反而越發的得意忘形,行為也越發的乖張。

  終于某一天,當他們在王府里對兩個宮女動手動腳的時候,剛好被權萬紀撞個正著。

  竟敢如此無法無天?王府里的宮女在理論上只屬于齊王殿下一個人,兩個草莽山野之輩竟然如此不知禮數,膽大包天,簡直沒有王法了。

  盡管昝君謨、梁猛彪二人解釋,此事齊王殿下已經默許,但權萬紀卻一點都不買賬,毫不客氣地要求他們拿出齊王殿下賞賜的文書。另外按照規矩,王府賞賜宮女之事還應上報殿中省,還需王妃點頭應允,畢竟皇宮和王府里的隨侍的女子往往與皇室血脈大有關聯,不能隨隨便便。

  當然了,實際操作中顯然沒有這么嚴格,那個親王將府中的侍女賞賜給某人也算不上什么事。權萬紀今日的舉動甚至可以說有點小題大做,更多的是想要借著這個由頭整治一下王府的風氣。

  畢竟齊王府內除了齊王和王妃之外,便是以長史為尊,尤其是親王年紀尚小的時候。長史權責地位就更高了。

  昝君謨、梁猛彪有些驚詫,一向橫行無忌的他們哪里當回事?以為仗著齊王殿下的寵信,竟然不把權萬紀放在眼里,言語之中多有不客氣之處。

  這下可是徹底惹毛了權萬紀。再也不顧忌情分,儼然一副鐵面無私的態度,毫不客氣地將二人痛斥,并要趕出齊王府。

  身為王府長史,他有這個權力和能力。簡單的事情一下子變得有些復雜。

  昝君謨、梁猛彪直到此時才開始有點害怕,只可惜似乎為時已晚,縱然是齊王李佑親自趕來,權萬紀也絲毫沒有松口的意思。

  齊王李佑好生郁悶,險些當場與權萬紀翻臉,在眾人的勸說下才冷靜下來道:“先生,這兩名婢女是本王賜給他們的,沒什么不妥吧?”

  “殿下,此事王妃可曾應允用印并奏報長安殿中省?”

  “先生,有必要如此嘛?”李佑滿心怒氣。只覺權萬紀是故意沒事找茬,并拿出那些形容虛設的規則來壓迫自己。

  權萬紀語重心長道:“殿下,縱然不計較這些,縱然是殿下賜給他們的侍女,但公然在王府之中行為不端,成何體統?何況他二人這些天拐杖跋扈,在王府和城中都引起極大憤慨,若不加以斥責管教如何能行?若任由他們繼續留在殿下身邊,恐有損殿下清譽。”

  “權先生言重了。”

  “殿下,臣并非危言聳聽。陛下委臣前來侍候殿下,臣自然要盡心盡責。”權萬紀態度強硬,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

  李佑心中更是惱怒,不知道已經罵了權萬紀多少句老匹夫。一下子抬出了皇帝李世民,李佑還敢如何反駁?

  在陰弘智等人得呃勸慰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昝君謨、梁猛彪被逐出了齊王府。

  事情倒這里才只是個開始,誰也沒想到不久之后,一封圣旨自長安而來,就此事申飭齊王李佑。

  事情竟然傳到了長安皇帝的耳中?而且還專門來了圣旨申飭。這個結果讓李佑大驚失色。

  陰弘智痛心疾首道:“殿下,這不是好現象啊,這么一丁點的事情皇帝陛下下旨斥責,往后再有點事情,說不定就會…”

  當此之時,李佑心中再次浮現起陰妃書信里那句“前漢臨江王舊事”,心中不禁劇烈震動。陰弘智這看似不經意的半句話,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如果再有犯錯的舉動,說不定接下來就是下詔問罪,甚至是直接廢黜王爵。

  想到這些可怕的后果,李佑頓時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這個情形著實有些太過可怕了。

  “齊州的事情怎么這么快傳到長安?”李佑現在關注的是這個問題,也是他所有惱怒集中的地方。

  陰弘智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根本用不著回答,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不外乎三種可能。要么是皇帝在齊州有密探,要么是謝逸和徐孝德,他二人現在已經合二為一,要么就是王府里的權萬紀。

  至于真實答案究竟是哪一個,就要看李佑自己怎么想了。

  很遺憾,齊王殿下對自己的長史全無信任,篤定是權萬紀向長安告狀,于是乎對權萬紀的惱怒更加深重。

  有些事情不用多說,齊王李佑的心思幾乎全部寫在了臉上,權萬紀又不傻,自然是知道是什么緣故。

  于是乎他對李佑有一個解釋:“殿下您是陛下的愛子,陛下下旨并非是為了斥責,而是希望殿下您能夠改過自新,所以才有了幾句責備之語,殿下千萬不要往心里去。如果殿下能夠改過自新,臣愿意上疏為殿下解釋。”

  權萬紀這番話說得還是相當誠懇的,他這樣說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一來是向李佑剖白自己,表明自己并未向長安告狀。同時也是職責所在,在權萬紀看來如果交到不好齊王李佑,等于是自己失職,有負皇帝所托,很難向的李世民交代。

  所以他寄希望于李佑能夠改過自新,然后上疏向李世民來保舉。某種程度上也是追求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如此情形,李佑也不好在過分苛責什么,局面暫時得到緩解。

  果然權萬紀上疏之后不久,李世民的詔書便又來了。但是詔書的內容比較有意思。對權萬紀所謂教導勸諫失職的罪責完全不當回事,免于責罰,但仍舊斥責李佑先前的過失。

  李世民的做法大概和后世家長的教育方式相通,對旁人寬松,對自家孩子嚴苛。同時因為早年吳王李恪的踩踏農田之事。已經苛待了一回權萬紀,這一回再這樣有些不合適,所以李世民諒解了權萬紀,當然了權長史本身就沒什么大錯。

  至于李佑,李世民大概沒有多想,認為李佑是自己的兒子,嚴厲一點無所謂,也好讓他認識到錯誤,時時自省,嚴父出孝子嘛!

  但是很可惜。李世民有些忽略了李佑的本性和心智,以及齊州的具體環境。

  權萬紀沒事,自己卻受到申飭,在李佑看來毫無疑問是權萬紀出賣了自己。什么狗屁幫自己解釋保舉,分明就是將自己摘的一干二凈,然后把臟水全部潑到了皇子身上。

  李佑本來就心胸狹隘,再加上陰弘智等人的一通挑撥教唆,李佑便篤定了這個結果,對權萬紀的厭惡之情達到極致。

  心情不好,李佑便想要出門散散心。馳馬打獵什么的,但是權萬紀卻跳出來阻止。聲稱不讓齊王殿下出城,現在該留在府中好好自省,不要和一群小人來往。如此方不負皇帝一腔教導之心。

  權萬紀此人性格耿直,不夠圓滑,雖然是一片好心,但方式有些問題,對方似乎并不十分領情。

  齊王李佑對他的成見也就越來越大,不能和權萬紀當場翻臉的情況下。只好回到城內。

  但是李佑也不能就此徹底消停下來,他又將昝君謨、梁猛彪等人招募回來,整日里在王府比武嬉鬧,為的就是和權萬紀唱反調。

  到了這個地步,齊王李佑和長史權萬紀算是徹底分道揚鑣,背道而馳,矛盾也積累到了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樣的情景,被有些人看在眼里,自然是格外高興的。

  齊州城中某處宅院里,一個褐色眼珠的人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不是別人,正是王世充的侄子王君度。

  自從當年從雍州逃走之后,便一直隱姓埋名,隱藏在山林和陰暗之處,過著暗無天日鬼魅日子。

  他始終沒有忘記家族大仇,洛陽破城滅國也就罷了,但雍州獨孤修德的殺死王世充一家。偌大的王家最終只有自己一人逃出來,如此深仇大恨,王君度怎能忘記?

  這二十年來,他最大的夢想,以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報仇雪恨之上。想當年王世充到底在洛陽經營了許久,河洛之地還是有不少的殘余勢力的,當王君度回來之后,自然而然就籠絡到了自己麾下。

  然后隱匿起來,成為一支秘密反唐的力量,成為李世民眼中的魑魅魍魎。

  這些年,王君度做過的事情不少,比如在陜州行刺李世民;在曲江行刺李承乾,挑起吐蕃和大唐的爭斗等。

  可惜事與愿違,一件都沒有成功,而且很湊巧這些事情全都因為謝逸而失敗,以至于王君度生出一種感覺。某種程度上,謝逸似乎是他命中注定的克星。

  自打祿東贊從長安鎩羽而歸之后,王君度便清楚地意識到一件事,想要借助外力來剿滅大唐已經不可能了。薛延陀已經滅了,吐蕃人被嚇破了膽,西突厥鞭長莫及,高麗人根本指望不上。

  既然外部無從借力,那么只能從內部尋找機會了,如果中原再次天下大亂,或許有機可趁。但是隋末的那些反王豪杰已經全部被剿滅,大唐立國之后管轄甚為嚴格,治國之策也不錯,如今算得上天下承平。

  哪里會有人揭竿而起?哪里會有人跳出來造反?期待的亂世根本就是遙不可期。不過也不是沒有機會,堅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王君度興許不知道這句話,但是明白這個道理。

  他敏銳地意識到,如果要挑起紛爭,只能從內部著手,比如皇室內斗。君不見漢朝的七國之亂和晉初的八王之亂不就是這么出現的嗎?當時天下不就出現了大亂嗎?這便是他看到的機會。

  在王安的那段時間,王君度看到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針鋒相對的情形后,敏銳嗅到了機會。

  那就是利用皇子,挑起李唐皇室內斗。

  在仔細的分析之后,王君度選中了對象齊王李佑,這是為數不多分封在外的皇子。也唯有分封在外爹皇子才有造反,才有引起兵亂的可能。

  吳王李恪本來是最合適的人選,前隋外孫,在宋州還掌握著一些兵馬,但吳王李恪本身很有才能和主見,而且沒有反叛的跡象。王君度不敢和李恪有所接觸,最終把目標選在了齊王李佑身上。

  李佑的出身特殊,因為陰妃的特殊背景,完全有反叛的可能。而且齊王本人年輕,性格乖張,更容易控制。且齊州距離長安比較遠,準確起來不容易被察覺,且齊州是北齊故地,山東士族盤踞之所,本來就與關中長安離心離德。

  如果真的有了兵亂,容易爭取支持,獲得根基之地,然后做比較大的圖謀。所以他們來了,進展似乎也不錯。

  如今他們已經成功潛入齊王府,只是很不湊巧,他們的蹤跡還是被大唐皇室察覺到,謝逸也跟隨來到了齊州。

  這讓王君度有種很不好的預感,很多事情只能加快速度,比如特意向長安傳遞消息,引來李世民對李治的猜忌。

  故意安排昝君謨、梁猛彪等手下潛入齊王府,想辦法挑起齊王李佑和長史權萬紀的矛盾。當李佑身邊沒有這個最大的忠臣,只剩下陰弘智這個滿心仇恨的陰謀家,和燕弘信這個富貴投機者之后,一切就好辦了。

  事情的進展也和預料差不多,可以說是漸入佳境,在王君度看來,自己唯恐天下不亂的機會終于來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

飛翔鳥中文    唐朝敗家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