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睡了個安靜的好覺,沒做什么壞事,沒動什么壞心思 天亮的時候,謝逸低頭吻了兩位嬌妻的額頭,起身道別叮囑幾句之后便出門了。
夫人們都有心理準備,所以沒出現在傷心淚別的情景,連小蠻都乖乖擺手,并嚷著三哥一路順風。
留下雪殤帶著些許護衛守在輞川別墅,然后自己帶著夜北與些許扈從離開,趕回長安,然后匯合晉王的李治一道出發,前往河東。
謝逸趕到灞橋時,除了李治的車馬儀仗,還有黑壓壓一片人頭,鎧甲光亮,刀鋒槍尖映日而晃,竟是一眾兵卒。
詢問之后才知曉,有鑒于最鐘愛的幼子要遠行,李世民很操心他的安危,所以特別從左屯衛抽調了五百精銳兵卒隨行護衛。
除此之外,一路上少不得還有朝廷派出的密探前后盯著,各州縣的地方官也少不得打點,討好晉王殿下。
這就是權力的魅力啊!
李治表現的很興奮,謝絕了乘坐馬車,而是選擇騎馬而行,只是不知道他能堅持多久。
李世民并未出現在送行的人群中,領銜的人是長樂公主,長姐如母,這個角色她一直扮演的很好。
至于李承乾和李泰都沒有出現,似乎沒有扮演好兄長的意思。當然了,因為晉州之事,他們身份多少有些尷尬,不出現倒也在情理之中。
“謝長史,雉奴到底還年少,頭一回單獨出遠門,還得麻煩你,千萬照顧好。”見到謝逸,長樂公主少不得叮嚀一番。
謝逸當即道:“公主殿下放心,謝逸定會妥善照顧晉王殿下。”
“謝長史,也帶我去!”晉陽公主兕子也在現場,突然冒頭來了這么一句。
長樂公主連忙道:“兕子莫要鬧了,你九哥是去辦正事。不方便帶你去。”
“哼,父皇偏心,晉地是九哥的封地,晉陽也是我的封地,憑什么九哥可以去拜謁皇祖,我就不能去?”
小公主氣勢不減,理由似乎也充足。畢竟她爵封晉陽公主。只不過按照大唐規制,公主只能享用封地的賦稅財富。和封地的權力沒什么關系。
“兕子,乖乖聽話,九哥是去辦正事,往后有機會再帶你去玩。”李治連忙出聲安慰。
謝逸也道:“路途遙遠,公主年紀還小,我們都舍不得讓你受車馬勞頓之苦。所以還在聽陛下的話,留在長安,臣答應公主,回來的時候從晉陽。你的封地帶禮物回來可好?”
長樂公主又從旁一番勸說,這次哄住了憤憤不平的晉陽公主,然后念念不忘地交代,必須要給自己帶禮物回來。
辭別了溫婉賢淑的長樂公主和嘟著小嘴萌萌噠的晉陽公主,謝逸和李治正式過灞橋,出發前往河東。
因為不是徹底辭別長安,更不想搞得太煽情。所以折柳這樣的環節并未上演。
李治難掩興奮,提著韁繩策馬而行,雖然年紀不大,但騎術似乎不錯。在這方面,大唐皇室的教育還算不錯。
皇子從小除了識文斷字,學習詩書禮儀外。騎射學習也不可少,除了李唐有胡人血統的緣故外。這年頭真正的君子六藝乃是主流,禮樂射御書數一個都不能少。
不像那些養在深宮里的皇子,不要說不懂騎射了,身體差勁,不知民間疾苦,以至于昏庸之主層出不窮。前有百姓何不食肉粥的晉惠帝。后有明朝的木匠皇帝的。
在李世民諸子中號稱最為柔弱的李治,此刻策馬而行,也顯得英姿勃勃。到底是史書記載有誤,還是經過自己這幾年的教育培養,李治有所改觀?
謝逸自己也不說上來,反正李治現在的表現算是不錯,只是一直不曾顯露與人前,所以沒什么可圈可點的精彩之處。
此番前去河東,得找個機會將李治推到前面,至少讓李世民看到李治的才能和潛力,如果他始終不把李治考慮在內,那不管有什么打算都是白費。
所以盡管當前最需要的似乎是韜光養晦,也必須得有所顯露,讓李二陛下和朝臣們有所準備。
李治不需要結黨,但必須讓一些人看到他的潛質,在必要的時候愿意跟隨,站在他身后。
至于那個皇子亂斗的圈子,盡量不扎進去,但想要完全避開,置身事外恐怕也不可能。
世界并不完美,世事多有如意,所以謝逸并不奢望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的心意發展,只要大方向不變就是了。
當此之時,唯一不確定便是李治的心思。
自己在后面這般謀劃,也不知他本人是什么心思,萬一他本人不愿意,或者有其他什么想法怎么辦?
這是最要緊的問題所在,關鍵之處如果掉了鏈子,一切都是白搭。
不過無論從原本的歷史,現在如今的觀察來看,應該不至于。身為嫡出的皇子,李治不可能對皇位毫無心思。
現在年幼或許沒有,但再長大些呢?就算是沒有覬覦之心,當皇位擺在面前的時候他能拒絕?
更何況除了主觀,還有外在因素,當一批人都希望他走到那個位置上的時候,想要拒絕并不是一件容易時。
就好比后世北宋初的陳橋兵變,當士兵們把黃袍披在趙匡身上時,他縱然心里不想,但還有拒絕的可能嗎?
所以這個問題倒不是最重要的,要緊的還是怎么運作,將李治推到前臺。然后讓李承乾和李泰掐的更猛,然后還得“提防”吳王李恪…
唉,雖說原本歷史的結果確確實實是這樣,但當自己真的身處其中,親身介入之時,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想要達成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尤其是當自己是一個變數,卻仍舊希望遵循原來的歷史軌跡時,就顯得越發不那么輕松。穿越客是可以得享未卜先知的優勢,但很多時候也反過來被歷史所綁架,優勢也就不見得那么大了。
畢竟,上天是公平的,不可能讓人占盡所有好處。
所以人啊,不能貪得無厭,還是得努力,畢竟事在人為嘛!
最不濟,也要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