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六一章 兩不相干

第二六一章兩不相干  雙喜臨門,來的很突然,也讓人很驚喜。

  原本都憂心者謝家香火無繼,兩位夫人為此沒少憂心,多少費心思,卻不想不經意間雙雙有孕在身。

  當陳妙手道出肯定的回答時,莫大的驚喜浮上心頭,兩位夫人滿面難以置信的驚喜表情,相對而笑,旋即喜極而泣。

  謝逸同樣處在巨大的驚喜之中,一下子將要有兩個孩子,以至于瞬間整個人便被巨大的喜悅所包裹。

  興奮之情,簡直溢于言表。

  “太好了,太好了!”謝逸連聲感慨,若非陳妙手在場,恐怕會興奮地將兩位夫人抱起來,原地轉圈。

  “陳先生,安胎之事就勞煩你了。”謝逸連忙叮囑陳妙手。

  陳妙手欠身道:“阿郎放心,此乃分內之事,在下定會根據兩位夫人體質,對癥配藥,確保母子安康,順利生產。”

  “那就好,需要什么盡管吩咐,讓府中的管事去準備便是了。”

  “在下省的,請阿郎放心,這就去開方配藥。”陳妙手答**g兩句,轉身離去。

  當南熏閣里只剩下夫妻三人之時,氣氛也就變了。

  三個人相互看著,先是有些嚴肅,旋即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謝逸走上前,一左一右攬起兩位夫人的腰,輕撫兩個尚且平坦的小腹,笑道:“真好,真好!”

  “可不是嘛!”

  杜惜君最是驚喜不過,原以為還得許久才有可能,壓根沒有任何期待和心理準備,卻不想好消息突然到來,讓他驚喜萬分。

  鄭麗琬同樣處在驚喜中,原本因為杜惜君有孕,自己心中難免忐忑,懷疑是不是自己身體有毛病。現在則什么都不用擔心了。

  “說來也怪,惜君姐還有些許征兆,我卻沒有絲毫感覺。”也許這也是鄭麗琬驚喜的原因之一。

  謝逸笑道:“嗨,雖說都是有身孕,但因人而異,表現各有不同也是正常的。”

  “也是,還好陳先生給診了脈,若我不知道,仍舊大意,恐怕…”鄭麗琬輕撫小腹。格外珍視。

  謝逸笑道:“看,我早就說了不用擔心,該來的總會來的,沒錯?”

  “可不是,看來這輞川別墅還真是個好地方,剛一來便有了。”鄭麗琬道:“而且是和惜君姐一道有了。”

  “是啊,這樣你們一起安胎,日子算下來,孩子出生之日也相差無幾。”謝逸笑道:“如此。一并照顧你們兩個,將來對外面也好說。”

  關乎此事,兩位夫人都心知肚明,杜惜君笑道:“是啊。到時候就說麗琬妹妹生了雙生子,然后過繼一個給我。”

  “嗯,干脆別回長安了,就住在此間安胎。對外就說惜君在此間照顧麗琬。”謝逸笑道:“不過我現在有個擔心…”

  “什么擔心?”聽到謝逸這么一說,兩位夫人都有些許緊張。

  “你們其中一人,甚至是兩人如果懷的本就是雙生子該當如何對外說?”謝逸笑道:“三胞胎嗎?”

  “如果是雙生子倒好了。多子多福乃是天大的喜事,只是這等好事恐怕可遇而不可求。”鄭麗琬悠悠道:“如今只盼著我與姐姐至少有一人生下男孩。”

  “別有顧慮,男女都好,我都喜歡。”謝逸道:“有了良好的開局,往后遲早會有兒子的。”

  “嗯!”杜惜君點頭道:“如今別無所求,只求安安穩穩生下孩子。”

  “那是,青山綠水,景宜人,此等風水寶地養胎最好不過。”鄭麗琬悠悠道:“只不過…”

  “只不過什么?”

  “我和惜君姐都身子不方便,這往后誰來侍候三郎呢?”鄭麗琬輕聲細語,卻道出了一個“大問題”。

  原來曾有過的戲言,如今卻真真切切地發生了,兩位夫人都有了身孕,這往后就寢侍候該當如何是好呢?

  謝逸笑道:“看你們說的,最多等一年,等我們的小崽子出生了再那什么不行嗎?”

  “等得住嗎?你平日可不是這個德行。”杜惜君悠悠道:“更何況,我們也不想委屈了三郎,所以…”

  謝逸知道杜惜君要說什么,連忙擺手道:“打住,先打住…”

  謝逸一家在輞川別墅歡心不已時,長安城里很多人卻因為一件事緊張起來。

  太極殿里,皇帝李世民的臉陰冷,還有絲毫輕松。

  出事了!

  出事的地方不在長安,而是遠在河東的晉州,但與長安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晉州平陽郡出現了侵占土地之事,據說牽涉到當地的豪強和地方官,結果引發百姓不滿,爆發了沖突,險些釀成了民變。

  封建社會,一旦發生民變,那是了不得的大事,一旦民變規模擴大,很容易蔓延,甚至有席卷天下之勢。

  君不見隋末天下大亂,不就是長白山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嘛!所以大唐立國之后,對這方面格外在意,好在這些年政策不做,百姓基本安居樂業,所以沒鬧出什么大事。

  卻沒想如今在晉州鬧出這么一出,發生了貞觀年間少有的民變之事。據說出事之后,晉州刺史出動官軍,殺死兩百余人才得以暫時平息事態。

  但也正因如此,事情才鬧大了。

  兩百多條人命,滿地的鮮血徹底激化了晉州的民間矛盾。為了避免出現更大的麻煩,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不得不出兵彈壓,暫時穩住了局勢。

  但晉州百姓不服氣,上萬民書給皇帝,要求徹查此事,給出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是李世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民意不可違,這個道理他自然明白。

  負責此事的魏征更上書直言,聲稱如果不妥善解決此事,天下百姓恐會心寒,有損皇帝威嚴不說。晉州之地很可能釀成新的民變,引發晉地,乃至整個河東不穩。

  晉州在河東,距離晉陽不遠,那處是李唐的龍興之地,李世民自然不愿意看到此地動蕩不安,所以需要妥當處置晉州侵地民變之事。

  但這件事卻不那么好處置…

  其實按理說一件尋常的侵地之事,還是州縣地方的小時,地方官府,或者朝廷相關衙門就能處理好。

  但很可惜。沒有,這件事還是鬧到了李世民的案頭,就連素來剛正不阿的魏征似乎都有意避開。

  無他,據說此案涉及到了太子和魏王。

  晉州刺史據說與東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涉案的豪強則與魏王府有關聯,出事之后,兩位皇子似乎多少都有意想要遮掩,妥善平息此事。

  可惜事與愿違,事情沒能妥善處置。越鬧越大,直到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此時此刻,李世民在太極殿上來回踱步,表情陰冷到了極點。

  他苦惱的不只是晉州的麻煩事。更要緊的是他第一次體會到縱容兩個兒子的苦果。

  當他得知晉州之事與兩個兒子多有關聯之后,他的心情便非常沉重。

  為什么晉州之事會鬧到現在這個地步?不就是因為朝中大臣怕惹上了太子或魏王嘛,因此諸多推諉拖延,以至于事態擴大。以至于險些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自己該怎么辦?能怎么辦?

  將兩個兒子怎么著?顯然是不能了,先不說現在案子尚未查清,就算查清了又能如何?當朝太子和魏王牽涉到了地方侵地案中。若是對全天下公開了,豈非皇室丑聞?自己這個當爹當皇帝的臉上也不會好kan。

  再者,這是自己最為看好的兩個兒子,如果因為一樁小事兒全部夭折,后果會怎樣?值嗎?

  至少折不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晉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需要鬧個明白,然后需要對全天下一個交代。

  一句話,朝廷需要派個人前去調查,但誰去呢?

  所以魏征好像是最合適的,鐵面無私,直言勸諫天下皆知,但是在這件事上,魏征有意避開了。

  因為涉及皇子,魏征沒了往日的硬骨頭。

  是也不是!

  確實是因為涉及皇子,所以事情有些復雜,但魏征絕非因為沒骨氣,而是他明白皇帝的心思。

  如果去了,用心調查,結果會讓皇帝為難,難堪;如果違心走個過程,則有違自己的本心和原則,更會為天下人所詬病。所以魏征有意避開,他很清楚,皇帝一定會理解他的難處。

  魏征去不了,那派何人前往呢?

  鑒于事情的特殊性,前去調查的人身份不能低,否則沒辦法鎮得住河東官員與世家豪強,更無法向天下人交代。

  但這樣的人不好選,朝中宰相尚書一類的人都明白此事的難處;李世民心里也清楚,也不想讓這些股肱之臣輕易陷入皇子們的爭斗中去。

  派個身份低微的人去,則沒有說服力,更應付不了河東的局面,當真讓人為難啊!

  “你等可有什么建議?”承慶殿里,李世民沉聲詢問。

  “陛下,臣以為選個兩不相干之人趕赴河東,配合英國公妥善安撫百姓,平息民怨,糾察過失為宜。”辭官未成的房玄齡表現的更為謹慎了,尤其是涉及皇子的時候。

  “沒錯,河東晉地乃我大唐龍興之地,又臨近山東,與北部邊疆,尤需安穩,必須的盡快妥善處置。”岑文本只強調事情本身,對人選則只字不提。

  長孫無忌則是一言不發,因為涉及到雙方都是自己的外甥,自己這個當舅舅必須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失偏頗。自己本該如此,何況先前皇帝也對自己有過暗示,所以只能這般。

  所以討論許久,似乎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當再次問道房玄齡的時候,他還是那句話,選一個兩不相干之人前去河東。

  這一次,李世民特別留意了這句話,原本以為只是敷衍之語,但房玄齡何等精明,他先后兩次重復的同一句話能簡單嗎?

  兩不相干,首先得與東宮和太子都沒有關系,這樣的人有不少,但中立似乎沒什么卵用。因為中立的人往往會有畏懼或者顧慮,反倒是畏首畏尾。

  除非這個人不怕東宮,也不怕魏王府,這樣的人有嗎?

  李世民沉吟片刻,似乎還真想到這么一個人選——謝逸!

  半年前少陵塬那場馬球賽,謝逸“得罪”了東宮和魏王府,他與兩邊的關系都不好,且不畏懼兩邊。

  這正是此番需要的人選,房玄齡前后兩次看似謹慎,模棱兩可的廢話,似乎就有此意。

  讓謝逸去,似乎可以!

  這大半年時間,謝逸除了平日里去晉王府任職,大部分時間其實賦閑在家,閉門謝客,相當的低調。尤其是最近兩個月,似乎一直待在山里,據說在那里有個別院,已經快樂不思蜀了。

  還真是會躲清閑,這怎么能行?哼!

  李世民覺得得給他找點事情,畢竟先前有點虧待了謝逸,所有封賞是有原因的,不過現在,倒是可以考慮…

  至于謝逸最近的行事,在李世民看來并非畏懼和躲避,他認為以謝逸的能耐,去河東肯定可以把事情搞清楚,至于挾私報復,應該是不敢的。尤其是報復的對象是兩位皇子,他沒有那個膽量,也不會那么做。

  這一點,李世民很有把握!

  至于謝逸會不會領命,李世民同樣不擔心,謝逸不會,也不能抗旨,似乎是當前最為合適的人選。

  當李世民提出這個人選的時候,承慶殿里的大臣們都沒有出聲,也算是默認了。

  其中房玄齡肯定是樂見其成,畢竟這是他推薦的人選,岑文本也許不恨贊成,但他知道反對沒什么意義,長孫無忌則仍舊是不開口。

  輪到魏征的時候,只聽他道:“謝學士才能出眾,肯定能做好此事,但他資歷尚淺,職爵不高,恐怕不足以震懾河東上下,陛下是否考慮給他加點權威?”

  “玄成,你所謂的權威指什么?”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出聲追問。

  魏征沉聲道:“陛下,可否考慮派一位皇子或親王為主,與謝逸一道前往河東,皇室貴胄代表陛下您,河東上下無論官員還是世家豪強必然俯首聽命,謝學士行事也能容易些,不知陛下以為然否?”未完待續。

  ╯藍√√

  Copyright20122013Allrightsre色rved.

飛翔鳥中文    唐朝敗家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