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四五章 君子報恩

  歷史必然與事在人為!

  謝逸突然想到了這個嚴肅的問題,原來一直覺得自己只是這段初唐歷史中的過客。

  只要把握住歷史車輪前進的方向,站好隊,將來必可立于不敗之地。

  一定是這樣嗎?

  此刻,謝逸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只是個看客,而是這段歷史真實的參與者,甚至已經發揮了作用和影響。

  如果沒有自己,李治或許已經死了;如果沒有自己,大唐不會有再無餓殍的糧食;如果沒有自己…

  自己不是個無名小卒,是大唐的淮陽縣伯,弘文館學士,還是晉王府長史。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自己,朝堂上起了不小的風波,這些已然不僅僅是蝴蝶效應了吧?

  歷史的進程可能因為自己的到來和參與而改變,李承乾不一定會被廢,李治不絕對會是將來的唐高宗。

  一切都存在變數!

  那么再想穩靠李治這棵大樹,以待來日,恐怕是不行的。

  因為存在變數,所以將來的一切都變得不確定,如果只關乎地位榮寵倒也無所謂,但如今已然關乎身家性命。

  得罪了當朝太子,國之儲君,將來會有好下場嗎?

  為將來的安危計,似乎該“事在人為”,動搖東宮,或參與動搖的行列中…

  這種行為似乎很不地道,甚至有些“大逆不道”,但在生存、地位、名利財富面前,節操似乎不重要。

  頃刻之間,謝逸突然明白了,歷史上為何會有那么多人孤注一擲參與到黨爭之中。有時候甚至賭上身家性命,參與兵變,謀反,叛亂中。

  是火中取栗,但并不全是富貴險中求,有些人或許和自己很像。是不經意間被逼迫到一個位置上。避無可避,想要安然度過危機,保住榮耀地位,便只能孤注一擲。

  謝逸不由輕嘆一聲。自己眼下似乎就處在這個一個情境下。

  不經意間得罪了太子,哪怕中間有誤會,恐怕也很難解開了。按照尋常邏輯,將來太子登基,不會有自己好果子的。

  指望李承乾一笑泯恩仇。既往不咎?恐怕很難,這位太子殿下似乎沒有遺傳其老爹寬廣的胸懷。

  所以似乎只能…

  謝逸心中泛起一個“驚濤駭浪”的想法,然后輕聲問自己,也許正有人希望自己如此吧?

  這件事真正的幕后主使者大概就是這也想的。

  究竟是在幕后搗鬼呢?仔細想想,或許不能有證據確鑿的答案,但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并不難。

  比如這次主要對自己喊打喊殺的人是東宮麾下,河間郡王府和京兆韋氏的人;當然了,其中也有幾處比較耐人尋味的細節。

  比如魏王李泰和管家劉軒的證詞,看似微不足道,卻極為緊要。如果反過來推理的話。恐怕這才是關鍵突破口。

  洛陽宮中偶遇杜惜君放花燈,看到上面的“先父杜”,心中蹊蹺,在必要的時候以此疑點展開調查…

  此番時間推動的主力李崇晦似乎與魏王李泰過從甚密,似乎一直受到了某種力量的擺布或指派…

  魏王李泰看似沒有參與其中,但似乎好多地方都有他的身影。比如在淮陽發覺杜惜君身份存疑的人竟然是鄭斌,而鄭斌曾主持過洛陽伊闕佛龕修造,他到底是誰的人,似乎一目了然。

  魏王李泰絕不干凈!

  他沒有參與對自己的彈劾,落井下石。但可能一切事情背后,都有他圖謀策劃的成分。

  真是混蛋!

  謝逸心中暗罵一聲,魏王殿下何以如此歹毒,自己與他無冤無仇…

  想到這里。謝逸心中突然一震,當初在洛陽,似乎與魏王李泰有過些小沖突。難道就因為這點子小事,他就記恨上自己,還如此大費周章來對付自己?

  李世民的兒子們到底都是什么樣的肚量啊?

  行為更是堪稱怪誕,讓人莫名其妙。

  就是這也莫名其妙得罪了兩位嫡出皇子。一個當前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是一個是呼聲最高的接替者。

  得罪了這兩位,后果可想而知?

  縱觀整個大唐,敢于同時得罪此二人的朝臣幾乎沒有,自己也算是開了先河。

  換做旁人,恐怕也會膽戰心驚,甚至惶惶不安,但是謝逸沒有,因為他知道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可能。

  晉王李治還年幼,有些事情不宜過早點破,也未必最合適,更談不上板上釘釘;但最不濟,還有個吳王殿下在…

  說真的,這次真得好好感謝吳王李恪;

  仔細說起來,已經欠李恪第二份人情了,當初在東市救了杜惜君,一直沒有機會道謝;時隔不久,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再審杜伏威一案,某種程度上也救了自己。

  按照鄭麗琬的描述,岑文本在這件事中也有出力,甚至可能是岑侍郎去找李恪,點撥甚至授意所為。

  想想還真是復雜啊!

  岑文本如此賣力幫忙,甚至違背了中樞近臣該有的操守,私下接觸皇子,只因為自己和他一樣都來自南方?

  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大唐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團結精神真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這其中,究竟還有什么緣故,必要的時候似乎還需要詳細探究。

  至于李恪,他這么做也不完全是出于所謂的“公心”吧?但凡是皇子,誰能生來安分守己呢?更何況是英武不凡,才能出眾的皇子。

  不管他有怎樣的初衷,救了自己是不爭的事實,知恩圖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自當報答。

  可是該怎么報答呢?

  投至麾下,幫助其奪取儲君之位?謝逸輕輕一笑,在這件事上,自己絕對不會草率。

  仔細想想,眼下或者說未來一段時間內,最好還是不要與吳王李恪接觸的好。否則李世民就該懷疑,這次的事情是不是有預謀,有勾結的行為。

  本來清清白白,若再受到不必要的猜忌就不劃算了;至于這兩份人情,遲早有機會還上了,君子報恩,十年不晚嘛!

  說到感謝和報恩,這回最應該感謝和報答的人應該是鄭麗琬才是!

  該怎樣報答這位智慧與美貌并存的當時絕姝呢?以身相許嗎?

飛翔鳥中文    唐朝敗家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