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的忌辰過后,李世民格外忙碌。
先是為尚書右仆射、虞國公溫彥博薨逝而輟朝,隨后修老君廟于亳州,宣尼廟于兗州,這兩日又親自去了濟源巡視。
留在洛陽的朝臣們也是各忙各的,魏王李泰四處拜訪大儒學者,一副勤學好問的虛心形象,同時不忘時刻關注伊闕佛龕的修造進度。
御苑里的莊稼大都已經收獲,謝逸難得輕松,大都是抽空前去安逸軒,與陸通一起拓展生意。
香水已經上市,在洛陽生產調配,但火爆的卻是長安。第一批香水進獻給了李二陛下,被他賜給自己的老婆女兒。
宮中苦守,不見天顏的嬪妃們驟獲賞賜,自然是如獲至寶,尤其是香水味道幽香,比如常用的脂粉更勝一籌。
為了炫耀恩寵,為了美艷芳香,太極宮里的嬪妃和公主們一個個花枝招展,渾身香噴噴。
很快,入宮朝拜的命婦,駙馬府,再到長安勛貴家的后宅里,一群貴族夫人和千金小姐都得聞香水之名。她們羨慕不已,卻沒有御賜的榮寵,只能夠購買。
當第一批香水從洛陽運到長安,頓時被搶購一空。盡管香水價格高的離譜,但豪貴之家的女眷們為了美艷,為了拴住夫郎的心,或與小妾爭搶寵愛,壓根不在乎多花幾貫錢,幾錠金。
很快,長安市場上的香水便供不應求,盡管洛陽作坊全力開工,仍舊無法滿足需求。為此,陸通緊急趕赴長安,提前將長安作坊投入運營,至于洛陽則交給兒子陸安打理。
經過大半年的培訓,陸安已經不像之前那么憨了,暫時不能指望他縱橫商場,但管理好作坊沒有問題。何況還有謝逸親自坐鎮洛陽,故而陸通并不擔心。
待生意全部走上正軌,已經快到七月半,雖說已經立秋,但秋老虎依然厲害,消暑納涼還是很必要的。
為此,謝逸租了一艘游船,帶上嫂子和妹妹一道共游伊水。
起初杜氏并不大愿意去,顯然是不想給謝逸任何可趁之機,不過耐不住小蠻的央求,無奈只好隨同一起前往。
小蠻甚少出門,因此對什么都好奇,很是開心。杜氏雖也喜歡兩岸風景,卻沒有太高的興致,尤其特意與謝逸保持些許距離。
夏末初秋之時,兩岸仍舊綠樹成蔭,偶爾冒出一片不知名的野花,乃是極好的點綴。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始終是伊闕龍門石窟,諸多魏、隋時建造的佛像,以及正在施工的賓陽洞佛龕…
“三哥,那些人在做什么?”小蠻便注意到眾多忙碌的工匠,好奇詢問。
“那里啊,有人在修佛像,要是想去,回頭三哥帶你去看看!”
小蠻好奇問道:“兕子告訴我,是給她母親修的對嗎?”
“是。”
“那我們要不要也給娘修一個…”
童言無忌,小蠻的提議把謝逸嚇了一大跳,連忙柔聲道:“修佛像就算了,這樣吧…中元節馬上到了,我們給爹娘,大哥二哥做些河燈,可好?”
“好啊,好啊!”小蠻拍手道:“嫂子手巧,教小蠻做。”
謝逸趁機道:“嫂子,也給你爹娘做兩個河燈吧!”
“嗯!”杜氏無奈,只好淡淡應允。
“對了,我只知你娘安葬在陳州,你父親呢?似乎從未聽你提起過。”謝逸眉頭一動,順口詢問。
杜氏心頭猛然一震,眉目間閃過一絲慌亂,急忙支支吾吾道:“我父…那時我…還小,對父親印象很淡…甚至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伊闕風景秀麗,水上的游船,岸上車馬游人都不少。
龍門山下,一艘游船飄蕩在水面上。
也許是為了防曬,游船兩邊懸著竹簾,竹簾之后站著一個壯碩的中年男子,身旁還有一個蒙面婦人。
婦人臉上蒙著一層淡淡的輕紗,從眉眼處的來看,年歲不是很大,三十許的樣子。一身紫色衣裙,看起來頗具風姿。
“看到沒,李世民在這里給他的皇后修造佛龕祈福。”婦人的音色很好聽,但語調卻格外陰冷。
“看到了!”中年男子的聲音頗為沉重。
蒙面女子冷冷道:“勝者王侯敗者寇,當皇帝多好啊,君臨天下便可以隨意揮霍民脂民膏…哼!”
中年男子沒有說話,但是臉上的表情似乎頗為贊同,也多有不快。
“前兩天李世民來過這里…”蒙面女子語氣悠悠,似乎意有所指。
“來過又如何?”中年男子搖搖頭,輕聲道:“身為帝王,出行必有甲士護衛,哪能有什么機會。”
蒙面女子似乎恨意十足,憤然道:“難道就要一直坐等嗎?等他白龍魚服(微服出行)嗎?李世民那等怕死之人,有這個膽量嗎?”
“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知道,但不能再等下,一旦讓李世民的鷹犬找到我們的蹤跡,就什么機會都沒有了。”蒙面女子沉聲道:“去歲你回了一趟江淮,侯君集立即出知陳州,你不覺得這中間有什么關聯嗎?”
中年男子歉然道:“是我不小心,沒有掩藏好行跡…”
“上次你回去到底做什么?你一直沒告訴我。”
“我…”
見中年男子吞吞吐吐,蒙面女子擺手道:“罷了,你不說,我也不問了。不過我要告訴你,李世民多年未出長安,這次來洛陽是絕好的機會,不能再錯過。”
中年男子勸阻道:“洛陽城里就不要想了,張亮在此經營多年,且李孝恭和程知節又在李世民身邊…”
幾個名字從耳邊閃過,蒙面女子的眼神里寒光更甚,悠悠道:“這我明白…他總不能一直待在洛陽,總要回長安的,機會便有的是,我不會便宜‘他們’的。何況李世民這次帶了好幾個小崽子,會是不小的拖累…”
“我還是那句話,莫要著急,這么多年的隱忍都過來了,不差這幾天,還需周詳計劃,謹慎行事。”
“那當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何況我已經等了不只十年了。”蒙面女子冷笑道:“再說了,李世民仇家遍天下,我就不信此番沒有其他人來洛陽?也許我們還能漁翁得利也未可知。”
說完,蒙面女子轉身往里艙走去,裙擺隨風而動,黑紗滾邊卷起,猶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黑玫瑰。
中年男子輕嘆一聲,想要轉身跟過去的時候,猛然注目盯向簾外。就在剛剛那一刻,一艘游船與他們“擦肩而過”,船上好似一對少年夫婦帶著個女兒出游。
只是…一閃而過之時,船舷之側那個沉默的女子,那張清麗的臉龐…中年男子撩起珠簾,想要看清楚時,相對而行游船已然順流遠去…
伊水岸邊停著一輛馬車,馬車上坐著個白發老翁,此人衣飾華貴,氣度不凡,似乎還有種學識淵博的感覺。
他叫虞世南,大唐弘文館學士,永興縣公,昔年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亦是李世民倚重的重臣,今年已經八十高齡。
他的兄長是前隋內史侍郎虞世基,武德元年,宇文化及于揚州弒主(隋煬帝)時,一并被殺。
鑒于自己可能沒幾年好活了,虞世南特意前往江都祭奠兄長,剛剛返回洛陽。乘船在洛水碼頭登岸后,想起昔年與兄長同游伊闕的情景,虞世南特意乘馬車前來故地重游,緬懷兄長。
伊水滔滔,往事歷歷在目,卻早已物是人非。虞世南凝望許久,發出一聲輕嘆,隨后目光落在不遠處的龍門山上。
瞧見賓陽洞前繁忙的景象,虞世南悠悠問道:“那處在做什么?”
“魏王殿下主持在此處修造佛龕,為文德皇后祈福。”
“哦,原來如此,魏王殿下孝心可嘉…”好巧不巧,虞世南剛剛出口稱贊,極不和諧的一幕出現了。
一個吆五喝六的工頭大搖大擺走過,不斷催促呵斥工匠,稍有延遲,手中的皮鞭毫不留情地狠抽,工匠背上頓時皮開肉綻…
這一部分是個轉折,新出場的人物很多,三問不想因為倉促更新,導致情節漏洞或其他問題。多花點時間,為的就是保證后續情節順暢,精彩,望諸書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