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483章:經濟政策
正文
目錄:
作者:夏烽原
類別:歷史軍事
千里冰封,萬里飄雪,冬季再度來臨,天啟十五年的冬季更冷了。乾清宮內,火炭已經燒得暖洋洋的,朱由校正在里面看著地圖。
這是一張畫著鐵路網的地圖,天啟十五年,北方的鐵路干線已經完全竣工,各州縣的鐵路支線,則在繼續修建。
而在戰略鐵路方面,東北、蒙古、西域,都已經有了鐵路主干線,鐵路支線也是在陸續完善。
同時在長江流域,鐵路干線則在繼續修建,明年也就可以竣工。江南,以及福建、廣東等省份的鐵路,則是今年剛開始勘探、動工,鐵路干線還要等個幾年才能建設完畢。
“南方鐵路網,是接下來的重點建設項目。而且明年西南地區也將進入改革,鐵路也要盡快修進西南省份,讓鐵道部盡快拿出一個全面的規劃。”朱由校對蔣德璟吩咐道。
“是,陛下。”蔣德璟應道。
“第三季度財政狀況如何?”朱由校問道,蔣德璟報告道:“第三季度財政狀況良好,特別是江南等地商稅征收,財政收入達到9億元。國企在南方完成資產重組之后,財政收入還會進一步增長。”
“那就盡快。”朱由校點頭道。
“預計今年全年的財政收入,可以突破35億,比預期還要多出5億左右。”蔣德璟說道。
“如此甚好。”朱由校點頭道,他之所以要在南方盡快修成鐵路網,主要是為了發展工商業,如此一來稅收增長速度就很快了。
至于農業方面的稅收,全國改革之后,撐死就是3億元不到。此時朝廷這三十多億的稅收,主力還是國企納稅,再加上國企上繳的紅利。之所以發展得這么快,還是因為北方重工業體系已經形成,并且在采礦、鋼鐵、機械制造等方面開始形成較大規模。當然也離不開,商品的出口。
天啟十五年,大明出口的商品再度增長,特別是對印度的商品輸出。出口的鋼鐵制品,基本上都是國企煉鋼廠的鋼鐵所制造的產品。廣東佛山一帶的鐵鍋什么的,現在都競爭不過北方國企制造。這些都是技術進步,帶來的龐大紅利。
北方重工業是起來了,南方的輕工業只要有了鐵路網和蒸汽機等技術的應用,也能迅速繁榮起來。
相比之下,輕工業是徹底向民資開放的一個產業,民資進入的門檻也比較低。而重工業同樣也對民資開放,但是重工業周期長、見效慢,利潤又沒那么高,民資通常不愿意投資。
但是重工業的一個好處就是更穩定,不論怎么發展,重工業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是值錢的,都是實打實的重資產運作。而且利潤雖然沒輕工業那么高,但是規模卻是可以做得很大。所以這個領域主要還是國企為主力軍,朝廷現在也有這個資本發展重工業。
南方的輕工業一旦發展起來,老百姓的民生也就會進一步的得到改善。重工業主要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作用明顯,而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質量更明顯的還是輕工業商品。
現階段朱由校的經濟發展思路,就是通過發展生產力,同時由朝廷出錢建設各種民用基礎設施以帶動就業,老百姓有了收入就能消費商品,工商業就進一步發展,工商業的發展又帶動就業。
特別是在這樣年景好的時候,更應該建設民用基礎設施,而不是把錢浪費在一些戰爭方面。
盡管現在朱由校正在籌劃對全球的殖民體系,但并不意味著朱由校會往里面投入太多的費用,在軍事武器還沒有發展上去的時候,大明更應該發展內部。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建設的不斷深入,工業產能是會走向過剩的。因為當某一時期巨大的需求突然爆發出來的時候,必然會驅使市場建立起足以供應這個需求的產能,但工業商品很多都是耐用品,需求過了之后就會出現一個需求不足的時期,而巨大的工業產能,會讓大部分行業變得做什么都不賺錢。
產能過剩,則會引發經濟問題,從而導致大量失業等等。
當然本質的原因,也有生產力的提高,財富逐漸集中,而人民沒有那么高的購買力,就是手上沒錢購買那些商品。
解決工業產能過剩的一個好辦法,就是發動戰爭。
因為在工業產能過剩的時候,國家或者銀行是印不出票子的,因為票子印出來貸款給誰不是國家說的算,而是市場說的算。銀行不可能把錢貸給那些做什么都虧本的行業,只能貸款給某一個賺錢的行業,例如資金涌入房地產。從而一大群人拿著銀行的錢,跑到村口賭博,賭自己不是最后一個接盤的。
這個階段的貨幣政策已經失去效果了,繼續印票子只會讓銀行發生大規模的破產。和產能過剩并存的還有債務問題,隨著市場的繁榮,必然會有很多基礎設施、商業活動是從銀行貸款來完成建設的。
一旦市場出現風險,這些債務就成了銀行系統的定時炸彈。所以相比戰爭,銀行破產這種金融災難顯然更為恐怖。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時候,有些國家不惜鋌而走險發動戰爭的原因。
大明如今開始了工業化革命,接著會建立一個完善的工業體系,同時大明也會成為真正的生產型帝國,世界的中心。對于一個生產體系完善的國家來說,發生貨幣的惡性通脹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產能過剩的時候,通脹一旦發生,大家就會一哄而上,不管你怎么印票子,都能把某一個行業做到沒有任何利潤。
所以無腦印刷鈔票的結果是一樣的,都是死路一條。而紙幣作為國家的信用支撐的東西,不到政權要完蛋的時候,是不允許發生這樣的事情的,除非是內部政權混亂,被一些人操縱了。
出現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只能收縮貨幣政策,結束某個周期,從而進入下一個周期。
當這個周期結束之后,開啟新的周期的方式也很簡單。
一方面就是戰爭,一方面就是提高工人收入水平,國家出面大規模建設民用基礎設施,從而帶動就業,從新恢復市場。
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是一個炸彈,很多時候不可避免,但是卻可以限制其規模,讓破壞性變小。
在重工業領域主要是國有企業主導,所以控制起來比較容易。而在輕工業領域,也很容易控制,只要放緩銀行貸款速度就行。不要如同西方國家的銀行那樣,旱的時候旱死,澇的時候澇死。只要在各領域,把控好放款的數額就行,別一股腦的把錢放出去就行。
不過此時大明在產能建設方面的貸款政策,顯然就是準備走大水漫灌的政策,這樣可以最快速度的把產能建設起來。
就像是蓄洪一樣,先把產能發展到過剩。然后發動戰爭,消耗國內產能,把這個洪水淹到外部去。
到時候建立了全球殖民體系,通過戰爭打開全世界的商品消費市場,商品銷路變廣了,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就暫時得到解決了。后面再限制產能的發展規模,從而完成發展模式的轉型。
這就是朱由校的經濟戰略計劃,與全球殖民體系的建立計劃是掛鉤的。
而此時的大明,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不過提前還是改革,年底的時候,朱由校已經開始為西南的改革做最后的準備了。大量的行政人員儲備已經基本完成,明年就可以向西南派遣大量的行政人員,這些行政人員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了,大明這些年的改革也積累了很多經驗,經過專業培訓的行政人員,到任后能夠很明確的知道如何對行政體制進行改革。
而在天啟十五年,隨著改革的深入,報禁制度已經在南方各省嚴格執行,原本的那些民間的報紙、手抄報全部一律禁止,特別是江南那些發展處資本主義的地區,更是執行得極為嚴格。
民間如今要辦報,首先得登記注冊,同時接受新聞審查制之后才能進行發行。
同時朝廷的黨報、日報,還有地方政府的地方日報等等官方報紙,則是紛紛成立,并建立發型渠道。
其中漢皇黨發行了黨報,而朝廷從原先的《皇家日報》,又增加了一個《人民日報》、《經濟日報》。
這四份報紙,是全國發行的。而地方報紙,則是在地方上發行。一省的報紙在一省發行,州縣的報紙在州縣內發行。
官媒已經徹底掌握了輿論宣傳渠道,而此前民間輿論幾乎是完全被官僚資本所掌控。他們不僅有錢,而且隨著子弟可以參加科舉,也變得有文化了,搞輿論宣傳簡直不要太簡單。
如今官僚資本對輿論的操控手段已經遭到了朝廷全方位的打擊,東林黨被徹底拿下,官僚資本也被大量抄沒。民間報紙,還有那些文人、書院搞的手抄報也被全面禁止。而官方報紙,則是鋪天蓋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