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零五章 野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玄幻奇幻第二百零五章野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第二百零五章野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推薦下我的新書《大廈將傾》,個人覺得,還是可以一看的!

  徐番沒問為何那些人會認為自己這個身為普通人的弟子會有辦法幫他們解決多年的難題,事實上,在徐番眼中,自己這個弟子,也算不上普通人。

  “你沒有殺掉這個女子,看來已經和他們交涉過了?”

  “沒錯!”許辰點頭,回道:“他們只是其中一方勢力,很早就盯上了我,這幾年我主要防備的也是他們。”

  “合縱連橫,這些手段我倒不擔心你沒有…”徐番其實還是有些無力的,盡管知道了困擾弟子多年的原因,可身為老師,他還是幫不上什么忙。

  “具體怎么做,我已經有眉目了!”感受到了老師的情緒,許辰寬慰道:“經過這次交涉后,明面上的敵人消失,我也算重新掌握了主動,眼下敵明我暗,只要小心點,危險倒不大。”

  “何況這一方勢力現在與我合作,他們的力量也能暫時借助,倒也省得讓自家兄弟上前送死。”

  這就好比臥龍,論武力值,五虎將隨便出一只手就能弄死他,但從來都不會有人認為臥龍的價值比五虎將低。

  眼下所有的殘域里,已知修為最高的就是曾為元嬰大圓滿的慧能和尚,而經過了解,昆侖域在大唐所在的這片大陸上應該算實力最強的殘域,有白虎的后手在,昆侖老者絕不敢有別的心思,手中能利用這么一支力量,許辰有信心應對任何危險。

  除了,那些躲到了現在的老不死…

  “你心中有數便好!”徐番等許辰寫完了自辯的折子,又說起了一事。

  “圣上近來訪道之心復盛,已令戶部撥款重修長生殿…”

  話說李隆基自從放棄針對李亨后,心灰意冷之下,對朝政更加懈怠,反倒對修道、長生之事殊為上心。

  這倒不是突然生出的念頭,李隆基自幼向道,登基以來更是多次發出尋隱訪道的詔令,建造集賢院的初衷也是為了廣招天下神仙隱士,求長生不老之方。

  李隆基甚至深信自己乃是上界孔升真人轉世,這一世也想道術有成,羽化升仙。

  “前些日子,有一個號稱‘終南法士’的人前來應召,此人名為張果,不知年歲,說自己在堯帝時得道,有神仙法術,云游天下,歸宿終南…”

  “所以您想讓我去抓騙子?”許辰抽了抽嘴角。

  “知道你不會去!”徐番橫了他一眼,說道:“只是這人的手段頗為玄妙,我也看不出真假。”

  “額…”許辰想想,說道:“只要這家伙在長安城里耍了那些奇奇怪怪的把戲,那就一定是騙子!”

  雖然不排除有超級老怪物也可能突破長安城的怪現象,不過這種老家伙應該沒可能耗費大量靈氣去討好一個野人皇帝吧?

  就為騙吃騙喝?腦殼有屎吧!

  雖不知緣由,但見許辰說的這么肯定,徐番遂點頭道:“如此,便心中有數了!”

  目前的朝局對徐番來說還算滿意,雖然最支持他的李隆基有些大權旁落之感,但只要李亨不敢走最后一步,徐番的位子就很穩。

  眼下,李隆基不理朝政,朝堂上李黨、太子黨、徐黨三足鼎立,相互制衡之下,效率反倒比之前快得多。

  如無大的變化,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有政爭,百官的心思也回到了政事上,大伙安心做事,反倒成了近年來少有的好局面。

  只要皇帝荒廢政事、大臣弄權就一定會敗壞朝政,基本上都是些只有半桶水的文人不得志時發泄的怨憤罷了。

  當然,每個皇帝都愿意接受這種說法,畢竟這彰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皇帝英明,天下就太平!皇帝昏庸,天下就動蕩!

  所以,皇帝多重要!

  可皇帝最好的狀態本就該只是一種象征,充當一個終局裁判者,而不應該是個具體執行者。

  天下興盛,不是皇帝一人的功勞,天下動蕩也不是皇帝一個人的責任。

  對于這樣的局面,李林甫、李亨和徐番這三巨頭都很滿意,也樂得皇帝去找點自己的愛好。

  所以戶部很痛快就通過了撥款的決定,而這個突然冒出來的“老神仙”,朝堂上下也無人跳出來指責。

  徐番得到許辰確認后,就不再注意這個假神仙了。

  “另外就是軍改的事,李相這些年為這事花了不少心血,太子也很上心,眼下河西、河東兩鎮已經開始屯田募兵,逐步遣散原有府兵,就地招募新兵,此后兵農分離…”

  軍改之事,李林甫在開元末年就已經開始著手,苦于將門掣肘的李隆基自然大為支持,只是將門勢大,李林甫雖權傾朝野,可也沒有帶過兵、打過仗,連皇帝都受到掣肘,更何況是他?

  這些年,利用高超的手腕,李林甫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影響不大。

  這一次政爭之后,李林甫又用交易的方式取得了幾家將門的支持,加之政局穩定,軍改一事便被他重新提上了日程。

  李亨自然也希望能加大在軍方的影響力,而徐番對這種有利國家的事不可能反對,于是得到了三巨頭聯手推動的軍改至少在朝堂上沒有遇到阻礙,順利通過了。

  直到晚上,許辰依舊留在徐番的書房,府兵改募兵,前世在課堂上聽過不少的分析,那些經過了后世無數專家討論得出的意見,對眼下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帝國宰相來說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許辰從來都是個走一步看兩步的人,如今昆侖域帶來的危險解除,之后只要按部就班把那個秘密解開,失敗身死自然無話可說,要是成功了,這幫修士走了自己的日子不還得照過?

  安祿山那邊會不會在幾年后發動叛亂,許辰一直都在暗中關注,學歷史的人很清楚,天下大勢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站出來就能輕易推動的。

  哪怕后世的太祖,擁有了近神的影響力,也不能不考慮其他山頭、派系的想法,甚至于受到了其他派系暗中狙擊,導致家天下的想法破產…

  在大唐這個民智未開的時代,亂世中有飯吃就有民心,可以哪怕再小,所有的勢力也都有問鼎的可能。

  這一場影響了大唐命運的動亂根本就不是殺掉安祿山一個人就能阻止的。

  普通百姓看一兩部演義傳奇,以為安史之亂全是因為安祿山、史思明的野心,李林甫、楊國忠的弄權和李隆基荒廢朝政導致的。

  可上過歷史課的高中生都能知道除此之外還有更深次的原因,比如土地兼并嚴重、藩鎮尾大不掉,漢將和番將之間的沖突等等。

  而到了大學,專門學歷史的人又會知道的更深一些。

  土地兼并導致流民增加,在手工業不發達的唐代,這些流民只能涌入城市,進一步加劇城市的壓力,大唐的城市中,商業姑且算得上發達的只有個別幾個,其余大部分都只能算是大型的鄉鎮集合,商業只是為了消化農業產出,幾乎赤貧的百姓也根本沒有余錢形成購買力。

  城市壓力增大,轉而又影響到了農業,自耕農的產出貶值,賦稅雖以實物繳納,但徭役、雜役卻會占用大量的農閑時間,農民壓力不斷增加。

  到頭來自耕農一年所得趕不上給地主做佃戶,于是農民只好求著地主把地買去,然而給地主打工。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軍事上,開元末、天寶初進行的軍事改革則成了誘發動亂的直接原因。

  許辰曾經了解到的這場軍改也是由李林甫所主導,原本軍改初見成效,但李林甫突然病逝,繼任的楊國忠根本就是混混出身,軍改到了他手上徹底成了一塊爛攤子。

  所以很多不明緣由的人只從表面上看到楊國忠在排擠安祿山,其實楊國忠繼任宰相后也是想做成點大事的,奈何實力不足、手腕也不夠,被安祿山提前察覺,這才堅定了安祿山的反心。

  對比目前的局勢,許辰發現和自己前世所知的情況并無太大區別,他也來不及思考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到底哪個才是真實這樣的宏大命題。

  這幾年大唐的局勢甚至比許辰曾經所知的更爛!

  至少曾經所知的大唐,南方絕對沒有發生一場叛亂。

  說起來也是許辰自己造的孽,為了大肆掠財對付修行者,一場炒地皮的風波誘發了南方的叛亂,叛亂才剛結束,南方想徹底恢復過來還得好多年。

  北方這些年地力銳減,關中平原的產出早已無法養活關中的百姓,華北平原又是四戰之地,一旦亂起,這個最大也是最后的產糧區也將消失…

  算起來,如果現在爆發叛亂,北方大地將瞬間淪為人間煉獄。

  可土地和人口之間的矛盾已經演化了百年,到現在就算許辰去把安祿山弄死,也會有李祿山、王祿山跳出來。

  難道他能讓所有世家大族把吞進去的土地全吐出來?

  就算用商業轉移他們的視線,除非許辰不顧后果直接利用修士的技術將紡紗機、內燃機全部造出來,然后掀起一場工業革命…

  想想還是算了吧,太累了!

  不相干之人的死活關我屁事?

  反正李亨最后能終結叛亂,要是自己送走了瘟神還活著的話,叛亂一起跑回琉球不就夠了?

  叛軍敢下水,都不用開炮,靠撞都能送他們去見龍王。

  和老師討論軍改細節的時候,許辰腦中已經對如果還有的未來有了些計劃。

  徐番當然不知道這個弟子竟然在腦中做出了如此冷酷無情的決定,在參考了許辰給出的意見后,對于這場軍改,徐番有了更多的信心。

飛翔鳥中文    唐冢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