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國1》去年上映時候引起觀影狂潮,它的哲學理念,在受到推崇的同時,也被指出是早有定論的。而且其中有一些陳天都創作時候,刻意區別于原作的一些經典臺詞,也為許多黑客迷們所推崇。
譬如:“你知道嗎,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里面沖破則是生命…你要成為從外面打破的食物,還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
借蛋寓意,借蛋抒情,針對黑客帝國真實與虛擬的世界觀,一聽就有種高大上的感覺。
“每個人都睜著眼睛,但不等于每個人都在看世界,許多人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們只聽別人描述,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描述的樣子。你的世界,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是…用心去感受的?”、“你是否做過一個感覺特別真實的夢?如果你不能醒來,你怎么去分辨它是真還是假?有沒有一種感覺,自己在半夢半醒之間?”、“真相是你是一個奴隸,neo,你被囚禁在思想的監牢里。”…
這些理論,也被神通廣大的媒體挖掘出來,其實在奧威爾的小說里(《1984》、《動物莊園》等)、以及很多哲學先賢的文章里我們早就可以見到。
但,它們都是通過了《黑客1》,它們才被更廣的人群所得知。
可以說,漂亮的動作場面,深刻的哲學理念,這兩點是《黑客帝國》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今天的發布會,也仿佛勾起了無數影迷對去年電影上映時的回憶,許多未曾得到解釋的問題,都一一拿出來讓制作組給出合理的解釋。而爭議和批評最多的,無疑是《黑客帝國》中有許多類似科技的BUG,其中看似最大的BUG最為媒體所爭論的,莫過于拿人體作為電池了。
“我是《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導演,請問你如何看待外界批評《黑客帝國》中的科學知識毫無根據,是偽科學的論調?”這個大報并不友善,陳天都還記得他們提出許多問題都是苛責的。
可惜,這場發布會,所有人都是有備而來,豈會被這個問題問倒。
陳天都一本正經回答道:“其實,任何知識派系的構成,都是先假設某些東西成立,然后基于這些東西,推導出一些新的東西。這些假設的東西是無法被證明或證實的,因此稱之為公理。所以,糾纏于公理本身是否正確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被糾纏的,是論證新東西的過程,也就是推導定理的過程。”
“于是,有些關于黑客的爭論就顯得毫無意義,比如烏賊的飛行違背了流體力學理論,人類無法被當作電池等等。”
“既然《黑客帝國》世界里的科學發展到了這一步,那以上的情形就是完全可能出現的:烏賊可能依照其他科學理論作這種形式的飛行,人類的腦電波有可能被作為一種能源而利用。”
他最后總結道:“對這種論調的唯一解釋,就是:‘懂我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我們的人,何必解釋?’我們創造的是矩陣世界,可不是要寫一本科學論文。”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強詞奪理,可“懂我們的人,不必解釋,不懂我們的人,何必解釋?”這一句話,倒是非常具有裝逼效果,引得滿堂喝彩。
無論什么問題,他都來者不拒,應對自如。
全智賢看到全場中心人物,正在“揮斥方遒”的陳天都,心里不由自主的升起崇拜之情,眼神聚焦在他身上就有些挪不開,“…好厲害!”
而相對于部分喜歡糾結與專業知識問個不停的媒體,更多的八卦媒體可就沒那么講究。
毫無疑問,第一部《黑客帝國》是一部顏片。
對于絕大多數女性觀眾,甚至男性觀眾而言,內容其實并不重要,只要圣誕陳飾演的尼歐一出場,就有人鼻血飚滿臉,大腦自動腫脹、充血、死機;視野自動變狹小,閑雜人等一概都忽略,只能收到C先生發出的信息,滿眼都是C先生的美顏和優質肉體…
在官網還有一項投票選項,在觀眾最期待看到的場面中:尼奧超人飛天排在第一,以微末差距排在次席的是凱特和查理茲對打的戲份…由此可見一斑了。
整個發布會現場,一眾主演插科打諢的活躍氣氛。雨果維文最甚,說電影還沒開拍,他就已經被特訓了三個多月,全為了一場打戲,簡直要折騰出毛病來。
周運發的加盟,也讓中國媒體更加在意和關注,問他為何會選擇加盟這部戲。
周運發調侃道:“導演盛情相邀,我實在無法拒絕。而且這么好的劇本,這么強大的陣容,哪個演員都不會輕易放過的。”陳天都也拍馬道:“發哥一直是小時候的偶像,能與他一起演戲,是多年的夢想,現在終于有機會實現了。我請他的時候,可是花費了好大功夫。”
在主持人主持下,幾位主創插科打諢,互相抬桿的有、幽默吐槽的更有。
主演又與來到現場的兩千多粉絲進行互動,每一次打招呼,都會博取全場粉絲的大聲歡呼,簡直就像過節一般。
整個發布會持續了近兩個小時,《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黑客帝國3:矩陣》終于在一片鬧騰的氣氛中正式拉開拍攝序幕。
次日,劇組部分成員就移師法國開機。
媒體對《黑客帝國》開機發布會上所見一切報道最多的,反而是使用到的新技術,“數字攝影”、“虛擬現實拍攝”等等。因為關于電影內容,整個發布會結束后一回想,才發現根本沒有任何有用的東西,也只能報道這些了。
上一部結尾,“尼奧終于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使命,中彈復活后,變成了無所不能的“救世主”,他和女友崔妮蒂,艦長墨菲斯回到了人類的基地錫安,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此時,“矩陣母體”決定先下手為強,派出了兩萬五千只電子烏賊攻擊錫安基地;墨菲斯、尼奧和崔妮蒂則再次進入“母體”,尋找“鑰匙匠”,準備從內部破壞母體完成救贖。思路是對的,而且也可以為觀眾呈現出他們更喜歡的矩陣內部戲份。
但這一切自然不會那么容易,本該被尼奧消滅的矩陣特工史密斯似乎出了點問題,脫離了“母體”的控制,擁有可怕的復制能力,阻礙尼奧他們的行動。而尋找鑰匙匠的過程中,也遭遇了矩陣大佬雙胞胎的強力阻擊…”
整個兩部后續系列電影,拍攝順序依然是由外而內,先拍外景。
而選擇最開始開機來拍攝的外景戲份,就是一場最復雜的街道追逐戲。墨菲斯、崔尼蒂等人與雙胞胎在公路上,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追逐大戰的大場面。
在這場拍攝中,又有一項新技術得到檢驗。
縱觀全片,新技術是層出不窮的,發布會上提到的數字攝像機只是其中之一。艾曼得到新玩具后,很快就掌握要領。數字拍攝機首先在素材上比膠片機更豐富,因為數字機可以拍攝40分鐘的素材,而一盒膠片則只能拍攝5分鐘。
而且選擇數字機還有利于囿于成本制約,節省更多資金用于后期特效制作之中。如果用膠片拍,片比只能達到1:3,限制了導演和演員發揮的空間,而使用數字機則可以輕易解決這一問題。
這已經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未來必然是屬于數字攝影的天下。
而使用數字機拍攝的《黑客帝國》,片比最多可以達到1:20,也就是說,一個鏡頭,可以拍20次,導演可以充分選擇,且可能拍攝更多的素材備用。
此外,“虛擬拍攝”這一性技術,在這兩部續集電影之中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了。
也只有用這種技術,才能夠完美再現整個矩陣世界的不合常理性的一幕幕。此前開機發布會上,雨果維文抱怨還沒開機,就連續拍苦練了幾個月,其實正是在為《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中最重要的一場打斗戲份做準備。
用以前不可能的角度拍攝出了幾乎是不可能的鏡頭運動:例如指揮鏡頭自由地圍尼奧和100個史密斯,或者在他們中間任意穿插,尋找更合理的角度,可以讓鏡頭順滑地從超慢速過度到超高速。
在最終的電影中,觀眾將看到鏡頭圍繞打斗中心以超高音速旋轉拍攝最后以常規速度播放的鏡頭。可以說,“虛擬拍攝”解放了陳天都作為一個導演的無限想象力。他不必再拘泥于原作,還可以創造更高層次的觀影享受。
而且,在《黑客帝國3:矩陣》中,史密斯已經復制出了成片成片的史密斯。將與尼奧在雨中完成一場終極大戰,也只有這種技術能夠完成。不同與“虛擬拍攝”,這一場開機拍攝外景戲份,正是一場公路大戰,運用的則是另外一項同樣很重要的“視覺預覽”技術,目的就是“將終結其他一切追車場面”。
“追車,又見追車!”
“果然,想象力是沒有盡頭的。”
陳天都已經經歷過《速度與激情》中火爆場面的洗禮,對這場戲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而一眾制作組也是心比天高,致力于創作一場讓人無法超越的追車大場面。
因為這是在矩陣世界里,有再多的不可能在這里都將變為可能。
這里的人物,表現的也更加“超人”,他們一沖而起就能飛躍十數米,尋常的撞車等手段根本就無法對他們造成任何傷害。
那么,擺在陳天都面前的問題,如何用非常規的手段來完成這場追車大戲,要實現突破,又要顯得與眾不同無法復制,“該如何表達呢?”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