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正在裁入,時間過長請刷新,請稍后........
您的位置:
第四四一章變局之康藏◎魯東道夫著 請記住我們的網址:Www.Shushuw.Cn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M.Shushuw.Cn
薩道義策劃的遠東計劃又一次失敗,英國皇家海軍拒絕再配合他搞武裝試探。不管最終是不是確定中國人搗鬼,他們都無法承受一次次的損失昂貴的主力戰艦。特別是整條船的人說沒就沒了,代價極其慘烈,沒有人背黑鍋的話,誰也無法做出合理的交代。
不過因為調查結果的含糊不清,薩道義也幸運的逃過一劫,沒有當了替罪羊。再加上遠東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爛泥坑,誰都不想跳進去沾染一身洗不掉的污點,也就沒有哪一個“勇敢”的外交家跳出來,主動替代薩道義的位置。
這讓公使先生得以繼續擔當重任。然而同樣在日本的列強使節和觀察團的人,卻對英國人吃的大虧幸災樂禍。
薩道義并不甘心就此失敗,他更不想帶著一身的屈辱黯然下臺,于公于私,楊浩為首的革命軍政府都變成了他必須打敗的對手。在極力勸說各國跟他一塊兒繼續武裝試探失敗,確定沒有更好的辦法破局,薩道義不得不把目光再次轉向另一種策略。
經過認真思考之后,他給現任印度總督寇松勛爵寫了一封長信,在里面細致而周密的闡述了,聯手封殺中國革命軍的必要性。
薩道義近似危言聳聽的指出:“如果不能立即以堅決的手段約束楊浩為首的革命軍力量,他們必將掌握整個中國的統治。我們都知道一個民族主義者,帶領四億狂熱的民眾將會作出怎樣可怕的事情來!您和您忠實的追隨者所謀求的印度安全防線,將不可避免的遭到嚴峻的挑戰。那種可怕的后果實在令人不忍想象。因此我誠懇的請求。閣下能夠與我們一起攜手。為大英帝國之百年鴻運締造牢不可破之壁壘。”
薩道義用詞非常婉轉。卻把事情說得明明白白。他請求寇松勛爵充分發揮其掌握的權力,從印度調動兵馬開入藏區,強行奪取高原統治權之后,再居高臨下席卷而來,打通四川要道入侵中國,完成英國從大陸侵略中國的偉大壯舉。
他生怕對方不夠了解情況的危急程度,又異常細致的描述了當前中國的政治版圖,特別強調了英國外交人員長達半個世紀的經營。在龜縮到陜西的滿清朝廷之中埋下的大量手腳。只要雙方合力,他有把握說服清廷退讓在藏區的利益,以此換取大英帝國的幫助。到時候雙方整合起來,借助川陜兩湖的根基,必然可以制造出強力的對抗資本。
退一萬步講,即便滿清最后扛不住失敗了,英國依然有康藏在手,進退兩相宜。革命軍政府再怎么強大,面對高原的殘酷環境,他們想要奪取都將極為困難。
開疆拓土。爭奪更大的市場和地盤,對于每一個英國人而言。都是刻入骨髓融入血液的使命也欲望。這個從被流放的暴徒囚犯壯大開始,被凱爾特人的文化徹底洗禮的野蠻族群,哪怕披著再怎么鮮亮的文明外衣,都改不了骨子里搶劫殺戮的本色。
寇松勛爵接到薩道義的信件,當時就有種尋覓到知音的感腳。
事實上,他本人一直都在謀求構建所謂的印度安全屏障,企圖從錫金不丹入侵青藏高原,再以那里為基地插手到西疆,從而與企圖南下的沙俄力量形成對峙,防止其吞并廣袤的西部地盤。
大國博弈,謀求全局。英國人在這方面玩的爐火純青。
寇松勛爵異常贊賞薩道義的宏觀構想,他當即把正在度假的政治專員榮赫鵬以及錫金特派員約翰.克勞德.懷特召集來,任命榮赫鵬為特派員,率領三百多人的“探險隊”前往康藏,探查通往內陸的行軍路線。
隨后,以麥克唐納少將為司令官,統帥三千士兵為主力,緊隨其后充當打手。
按照寇松勛爵的謀算,榮赫鵬特派員的所謂“探險隊”為了發現康藏高原之美,考證古老文明傳說的證據,必然要異常敬業的深入到藏區各個地帶,追根究底的鉆研。那將不可避免的觸及到某些當地人的禁忌。
而這時代還非常堅決的抵抗英國人的十三世dalai,必然要對他們這種貌似褻瀆的行為大為抵制。雙方沖突起來,“探險隊”當然要維護大英帝國的尊嚴,而“不得不”做出抗擊。
小小不然的阻擊力量,他們完全可以用先進優越的裝備強行擊破。但如果對方糾集了大量的兵力過來,那么麥克唐納少將的主力軍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派上用場。
計劃制定的堪稱完美,榮赫鵬和麥克唐納兩路人馬隨即整理裝備,準備出發。
1897年12月,榮赫鵬之“探險隊”越過則里拉山口,輕松占領帕里,不久之后又占領堆那。
康藏政府派出的拉丁色、朗賽林為首千余人發起反擊,麥克唐納少將率領的主力立即跟進。在擁有全面壓倒性武力的情況下,英國人依然不忘了耍弄花招,以談判為名欺騙不懂先進武器的藏兵熄滅了火繩。隨后英國人以槍膛中余下的子彈,對手里只剩下燒火棍的藏兵進行一邊倒的屠殺!千名藏兵盡數死在英國人的餓槍下!
到了1898年2月,英軍逼進江孜,與匯聚而至的上萬名藏軍形成對峙。
就在這時,榮赫鵬秘密接觸到了駐藏大臣納欽,通過信件向其轉達了大英帝國的目的。
“我們非為搶占康藏,乃是憂心印度之安全,有意與清國朝廷達成協作,共同捍衛西疆之安定。更有意提攜友好鄰邦,并力征討不法,抗擊叛逆。”
一句話,大英帝國是為了大清國的安定和國祚來幫忙的。
納欽算不上精明,卻也不算昏庸,他知道這事兒太大。根本不是他這種小官兒能夠決策的。他一邊責令藏軍繼續頂住英國人的進攻。同時給西安的兩宮行在發出緊急電報。陳述英國人的意圖。
此時的清廷兩宮,已經沒了當初匆忙奔逃的倉惶狼狽。借助袁世凱留下的五萬大軍壓陣,他們順利的完成了對山西、西疆幾省的武裝壓制,隨后橫征暴斂的搜刮大量資財,在西安重新修造皇宮,恢復其奢靡無度的生活。
中國的地大物博,滿清二百多年的殘暴統治,對下層民眾形成全面壓倒性的威懾。故而哪怕滿清搜刮的手段再怎么傷天害理。有能力反抗的終究只是極少數。
再者,革命軍在華東華北推動的土改,已經風傳到每一個角落。聽聞大地主土豪士紳們都將沒了特權,甚至還要公開搜集罪證,抄家殺頭,更是把西北的縉紳嚇得六神無主。
這時候,滿清朝廷內部那些忠心耿耿的漢臣開始發揮作用了,他們精心編造了諸多謠言,讓人迅速散播開去,說革命軍所謂的土改。根本就是殺富濟貧的勾當,跟自古以來的賤民造反沒什么兩樣!
“倘若那革命軍殺過來。爾等不戮力抵御,則家宅必破,親族死盡,祖墳挖掘而搜刮金銀,女眷被擄以充軍妓!此誠中華數千年斯文之大劫,華族尊貴之煉獄,若要掙脫求安,定需援助朝廷以為遮護。如此綱常倫理永固,福澤綿長可期…。”
想要不被革命軍破家滅族,那就全力支持大清朝廷吧。咱們好歹還掌握著大半個國土江山,又有那么多的列強支持,縱然一時不敵敗退,終究在大義之下,可以力挽狂瀾!
這種例子不是沒有啊,本朝開辟之初,三藩造反差一點得逞,不也給輕松平定了嗎?數十年前太平天國造反,加上捻軍的橫沖直撞,那是攪合的大半個國土都不得安生。怎么著,還不是給敉平了?
要不怎么說漢人官僚聰明呢?他們很巧妙地避過了滿漢沖突,華夷之辨,卻將矛盾沖突聚集在士紳尊貴統治,和革命軍政府倡導的“人人平等”理念的沖突上。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世界各國在內,到如今都還在堅持貴族之上主義。無論西方提前了多少年的工業革命,都無法改變其上下階層截然區分的現狀。
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貴族和士紳上層天然就應該享受特權,國家法律和規條那是給下等人制定的。貴族士紳享有各種優待,必須在方方面面體現出他們的高人一等。
所以中國老爺們喜歡別人朝著他們下跪,喜歡自稱“父母官”——給無數人當爹媽,喜歡生殺予奪的快意,喜歡野蠻掠奪,而討厭公平買賣。
這種階層的嚴格差異,在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下,讓無數底層民眾產生“我也可以通過讀書改變身份地位”的感覺。于是千百年來,他們歡天喜地、前赴后繼的投入進去,卻被王朝統治者輕易掌控了大局穩定的關鍵。
無數平民出身的書生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他們一躍脫出本階層,成為士紳官僚之中的一員后,立即轉變其立場和思維方式,轉頭毫不留情的壓榨平民。這無關其覺悟,整個世界都是通行如此的規則。他們已經成了士族,卻依然懷著一顆平民的心,那才叫不正常!
也就是楊浩這種隨身帶著一個位面強大力量的穿越者,才可能借助三千年大變局的機會去扭轉乾坤。非是如此,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古代,卻妄圖搞什么“人人平等”,當真要到處呼吁四民平等、給賤民賦予權利,要么被當成瘋子關起來浸豬籠,要么干脆扣上個罪名千刀萬剮!
別說是十九世紀末的世界,就算到了21世紀,全球各大國都在宣揚平等,對各種獨裁統治口誅筆伐。可實質上呢?各國統治階層又有幾個不是形成了類似以往貴族勢力呢?掌握華爾街的猶太人,各國的大財團和大軍閥,甚至天朝那數不清的縣太爺父母官,大權在握一手遮天!
特權思維,是滲入到人類骨頭里的一種致命毒素,那并不會因為經濟增長科技昌明就能改變的。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人類的思想覺悟慢慢的升華。真正實現了一切依據明確的法律規條來約束評判。到那時。才真正可能實現平等。
如今在十九世紀末的中國。楊浩借助革命大勢和強大的軍事壓力,才可能推動類似“平等”的土改革命。
但這樣的風潮,卻將暫時沒有涉及到的區域哪些土豪士紳們,狠狠的推向了對立面!
滿清的花招輕而易舉的得逞,他們作為事實上的階級統治代表,得到了普遍的用戶。同樣是在軍力壓制下,些許反抗的聲音被毫不留情的滅殺。
由此,慈禧太后和兩宮滿清勛貴。也從喪家之犬的狼狽不堪,迅速恢復了尊崇奢靡的做派。他們搜刮周圍幾省的民脂民膏,從山西河南換來源源不斷的好東西,供應一大幫腐朽的階層繼續花天酒地。
下層民眾本來就是赤貧,而今便是把他們下鍋也榨不出幾滴油。在滿清橫征暴斂之下,陜西各省很快餓殍遍野民不聊生,餓死的人數以百萬。地主士紳們為了維持滿清的統治,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勉力支撐,以至于不少積累了幾百年的老字號地主,如今也都頓頓棒子面兒充饑。卻舍不得吃肉蛋葷腥兒。
這要是放在前朝,他們早都借支持的官員之口。對朝廷皇帝口誅筆伐大肆唾沫,把其貶斥為自古少見的昏君,然后群起洶洶逼著改變政策,減少稅收。總之無論民間餓死多少人,他們是一定不能吃一丁點兒虧的。
大明朝的皇帝好糊弄,所以從萬歷到崇禎,一直憋屈到死都只能忍氣吞聲,無奈和也。
但滿清卻不一樣,人家是野蠻人出身,做事自然要保持傳統風范。不交稅?敢說話抗爭?那就先殺一批再說!
活生生把大明朝折騰死的士紳階層被殺老實了,大清國兩百多年來,他們一步步的被迫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真真是斯文掃地。不過這時候懷念前明的好處已然是晚了。大明皇帝可以由著他們欺負,滿清韃子卻是一句不好聽的都不想要,惹急了要命啊!
雖然到了后來,借助太平天國造反的機會,中國的士紳地主們也開始陽奉陰違不交稅,逼著清廷沒辦法,借助英國人掌握的海關弄些錢來維持開支,居然比他們歷年來搜刮的農稅商稅都還多!
現在沒了那塊兒稅收,沿海各省互保自治,對朝廷詔令陽奉陰違,也只有四川和張之洞控制的湖北才稍微進點兒人臣的孝心,隔三差五的給個幾十萬兩銀子應急。
不需要供應數百萬滿人的消耗,僅僅是支應小朝廷的開銷,這幾個省份勉力支撐,卻也能過得去。
啃著窩頭喝稀飯的各省士紳們,咬著牙苦苦支撐,盼望大清國一掃妖氛,還中華一個朗朗乾坤的光明未來。
大清的官員們俸祿不減,占據了西安“良善縉紳”“敬獻”的宅邸,越發肆無忌憚的釋放其野蠻。盡管漢臣們多少次的彈劾,卻沒有哪一個真的聽進耳朵里。其實他們也是有一種王朝末日降至,破罐子破摔得過且過的放肆情緒在里面。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終究還想著對得起列祖列宗。宵衣旰食談不上,盡心盡力卻還是有。西安再怎么也比不上紫禁城,黃土高原上哪里有他的頤和園舒坦啊?
這才得到了納欽的報告,趕緊召集重臣商議對策。漢臣領袖李鴻藻腦筋轉得快,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妙,當即表示反對:“英國人,惡狼也!倘若允其入藏,藏人心生異想,則朝廷信義必失。楊鼎世以此為借口征伐,民心必受影響。當勒令英人即刻退走,當真有意襄助,盡可供應武器資金,我等自有精兵強將抗擊叛逆。”
大清國能不能翻過身來,得看列強能不能干倒楊浩。如果說以前還不明朗的話,那么如今英國人居然開始從印度想辦法,繞道過來,這足以說明他們在正面的進攻已經全盤失敗了。
李鴻藻能成為清流領袖,智慧自然不缺。他認定英國人是黔驢技窮,從青藏高原千山萬水的繞過來,那不是開玩笑的么?真實用意根本不是幫主大清,而是為了借機會占地盤!
似乎大家都不看好大清國的前途,這是要提前下手瓜分國土了!
貳臣不能當,賣國賊更不能當啊!當初他們這幫清流怎么把李鴻章整的欲仙欲死,而今同樣的麻煩降臨到他們身上,當然不肯跳進那大坑!
不用多提醒,在場的漢臣們多半反應過來,當即順著李鴻藻的話紛紛表示抗議:“英國人狼子野心,其分明要一口一口的蠶食我國土。此例萬不可開,絕不能答應令他們陰謀得逞!”
群情洶洶,眾口一詞。
慈禧多精明啊,哪能看不出來這幫人是什么用心?透過簾子發出一聲冷淡的輕哼,忠實走狗孫家鼐面帶難色,咳嗽一聲發言:“諸位是否多慮了?那英人也未見得一定要取我國土,其意欲聯手抗楊,這總是好的。可以先與他們談談嘛。”
不料性急的剛毅跳出來大叫道:“有什么好談的?都到了這等時候,想那么多有什么用處哇!英國人要那破地,給他又何妨!”(未完待續…)R1292
你正在閱讀,如有!
,如你喜歡本書請收藏!
[:]下頁[:→]
別人正在看什么?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