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四章 打草驚蛇

  楊浩可不是閑著沒事亂跑到天津的。

  名義上,是與宋云生一起送來第一批貨物,同時接收其通過電報委托平遙商家給買了天津東門外、大獅子胡同的四合院宅子,作為北方據點之一。

  真正的目的,卻是要在乙位面建立第一個正式的時空錨點。

  在本世界,他已經通過購買肯尼亞的私人莊園,構建了炎黃鼎授予權限下,那一端的錨點,可以通過橫跨兩個時空的老宅為跳板,直接從乙位面穿過去,而不必慢騰騰的坐飛機捯飭。

  相對的,他可以在乙位面建立另外一個時空錨點,那么就能從本世界直接穿越到此地,而不需要更為繁瑣的舟車勞頓。

  如此兩個錨點,便是楊浩作為炎黃鼎認可的,雙鼎印持有者才能做到的事情,其他五名家人,只能老老實實的通過老宅來往,靈便程度完全不成比例。

  不過要設立時空錨點,前提條件要求所在房產必須為楊浩私人合法持有。這意味著,在土地國有化的國內,他是別指望弄到第二個可供隨時穿越的地盤。就算買下來的房產,也只能方便跨越位面投送物資等等一切無生命的東西。就算有活性的糧食種子之類,投放之后也會被滅活,所以,別指望能用本世界的良種之類去那邊直接一步到位了。

  之所以選擇天津為當前唯一性的時空錨點所在,是因為在短促的資料匯總分析中,發現天津及其租界,在未來數十年間,在整個的遠東風云變幻、各種大事件里,都充當了極其重要的策源地。

  無論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清廷、北洋、列強各國在靠近中樞帝都的地方,進行的一系列軍事、政治建設行動;還是作為北中國、內外蒙、俄國乃至遠達歐洲在內,漫長而龐大的跨國貿易路線的起點,匯聚了當代中國僅次于上海的進出口產品、資金和力量。

  更在甲午爆發之后,列強展開的一系列瓜分、掠奪、操縱分裂等種種激蕩變遷的謀劃、執行,以及義和團運動、清末民初的政治博弈、各種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巨量的資金,無數的陰謀策劃,都與這片坐落在海河下游的古老城市,有著絕大的干系。

  可以說,天津是清末民初五十余年里,發生在中國乃至遠東一系列大事件的操盤手所在地,動員力量的匯聚地,其重要性,遠甚于以后幾十年里快速成長為世界幾大都市之一的上海。

  在如此重要的地方,離著京城那么近,楊氏要謀劃的所有動作,沒有比這里更方便的了。再者,整個計劃還有一石數鳥的效果。

  而楊浩剛剛去參觀過的那間松昌洋行,便是來天津第一個要收拾的目標---日本間諜機構。不論是從本世界的了解,還是乙位面擺在眼前的緊要威脅,日本都是必須放在第一個要對付的位置上,并且要毫不留情的一舉掃光。

  近十幾年來,日本在清國的間諜活動越來越猖獗,各種探子偽裝成國人深入各地偵察刺探,其中作為瘋狂的一個組織,便是以漢口“樂善堂”為核心據點的勢力。

  這群以玄洋社首領平岡浩太郎和中野二郎為后臺支持,派出山崎羔三郎、奈良崎八郎、平岡常次郎、豐村文平等一批青年間諜,作為骨干,以發起人岸田吟香親自坐鎮中樞,宗方小太郎一手策劃,召集二十余名果敢勇猛之日本精英,以開設“樂善堂分店”的名義,組建各地支部,并展開聲勢浩大的名為“四百余州探險”的上山下鄉運動。

  樂善堂的“外員”們紛紛進入兩湖、四川,直指陜、甘、滇、貴,以至新疆、西藏,舉凡地形氣候、風土人情、產業交通、關卡兵營、軍事要塞等,均在他們的偵察范圍。

  這些年輕的日本間諜們,不畏艱苦,先是肩挑背扛,扮成貨郎,四處販賣貨物。貨賣光后,就假扮郎中、風水先生甚至乞丐四處周游。遇到關卡盤查,漢語說不標準,就謊稱自己是福建人或廣東人蒙騙過關。各地間諜幾乎都遭遇了各種各樣的險情,這成為甲午戰爭中諜報工作的一場“實兵預演”,這些年輕人也因為扎實的調查研究,而成為深知中國國情的專家。

  各種各樣的情報都匯總到了漢口,1889年4月,荒尾精將樂善堂創立三年來獲得的大量情報資料,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提煉成了數萬字的《復命書》,提交給日本陸軍參謀本部。

  在這份諜報總結中,荒尾精明確提出,中國已經全面腐-敗,日本必須先發制人,才能利用中國對抗西方。他提出了應以商戰養諜戰,以商戰擴充軍備,在上海建立日清貿易商會,在漢口、鎮江、天津、廣州等地建立支部,邊經商邊搜集情報,這是“對清國第一要著,今日萬急之務也”。這一建議,在諜戰甲午65日本間諜潛伏記第一部分日本朝野得到巨大的共鳴。

  在這份提綱式的報告基礎上,后來主持樂善堂的根津一,將所有情報進行了更為詳盡的整理和編纂,形成了一套《清國通商總覽》的煌煌巨著。全書分二編三冊,2000多頁,內容全面,涉及中國社會、政治、經濟、金融、商貿、產業、教育、交通運輸、地理、氣候、風俗習慣等各方面,儼然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后受到日本各界熱捧,成為日本侵華的指南。

  《清國通商總覽》也震撼了日本商界,大阪一位名叫岡崎榮次郎的富商,在感動之余欣然解囊,同意為剛在上海成立的間諜學校“日清貿易研究所”,贊助設立一個實習基地,對內叫“日清商品陳列所”,對外則叫瀛華廣懋館,令年輕的間諜學子們有一個實踐商戰的平臺。這個實習基地經營得法,生意興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日清貿易研究所的經費困難。

  上山下鄉,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樂善堂的年輕間諜們在中國行萬里路,“寫”萬卷書,扎實地進行著調查研究,并比大清朝野更深刻地認識著這個國家的一切。這些,似乎也注定了隨后到來的甲午戰爭及其之后中日兩國的命運…。

  (以上1000字來自網上,因為寫的實在好,就扒過來了,免費章節不騙錢。另,一幫日本鬼子在19世紀就大膽預言“主宰中國的必為湖南人”,這個真心牛叉大發了。)

  天津作為重點地區,自然也有“樂善堂”眾精英存在。不過現在他們沒有租界,所以分堂沒開過來,卻先以一間紫竹林大街的“松昌洋行”為活動據點。能說熟練中文的日本間諜當老板,資深“外員”充伙計。

  比如此次楊浩的目標石川伍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石川便是“上山下鄉”行動中的杰出人才,曾經成功經營過四川分堂。去年北上擴展業務,曾陪同日本駐華武官海軍參謀部特派海軍少佐井上敏夫,乘坐租來的中國帆船,由煙臺出發,游歷長山島、廟島、小平島等,并查看了旅順炮臺,回程又途經大沽山,以及朝鮮的大同江、平壤和仁川口等處,經由威海衛返回煙臺。他們所經過的海面和海口,都做了相應的測量,形成了報告。為以后日本海軍與中國艦隊的海戰做準備。

  同年8月,石川伍一又跟隨井上敏夫及陸軍少佐神尾光臣等人,乘坐日艦“筑紫號”,進入旅順、大連灣、大和尚島、威海衛等處,窺探各要塞形勢,掌握了大量重要的軍事情報。之后,石川伍一回到天津,偽裝成英租界松昌洋行職員,繼續搜集軍事情報。

  在今年的2月,他通過來此開洋葷的清兵汪開甲,聯絡天津軍械局的書辦劉棻,通過其弄到天津各軍營槍械彈藥的數目清冊,以及軍械所各局每日槍械彈藥的生產量和存量等重要的軍事情報。

  楊浩要在天津搞風搞雨,必然瞞不過日本人,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先把他們拔除。再者,楊家本來的行動目標,第一個就是破壞日本的甲午陰謀,所以,拿天津的間諜機構開刀祭旗,再合適不過了。

  帶著四名跟班把紫竹林大街逛了一遍,跟所有來開眼界的游客一樣,他們在松昌洋行對面不遠處,尋了一家魯菜館子,上了二樓包間,透過窗口,可以看到目標的門臉。

  夜色降臨,大街上的煤氣路燈紛紛點燃,這在沒有電力的租界來說,同樣是異常稀有的光亮,因此游客們依舊興致不減。

  楊浩隨意點了一些肉菜,上齊之后,招呼兩名保鏢兩名跟班放開肚皮,吃飽喝足,讓他們盯著門口,吩咐伙計不要打擾。自己到了窗口,推開玻璃窗,打開劉大富一路提著的皮箱,從里面拿出一架四軸航拍器。

  在其掛架下方掛了一個拳頭大的筒子,通過遙控器操作,發出輕微的嗡鳴聲慢慢升起,在燈光照不到的黑暗中,搖搖擺擺的飄向松昌洋行的后院。

  透過攝像頭返回的畫面,楊浩準確操控航拍器靠近其中一間房子關閉的窗戶,懸停之后,按下開關,筒子的頭部“噗”的噴出一根細管,堅硬的合金頭部撞碎玻璃落入,嗤嗤快速噴出大量汽油。

  航拍器隨即松脫掛鉤,升上半空,攝像頭旁邊的的大功率激光筆射出的光線聚焦在罐子上,極薄的罐體迅速被貫穿,里面殘存的油氣給點著,轟的爆燃,一團耀眼的火光炸碎了窗戶,里面頓時冒起熊熊大火!

  “著火啦!”大街上,驚呼聲此起彼伏,松昌洋行的前院后院,立馬沖出七八個人,提著水桶臉盆,沖了過去。

  楊浩嘿嘿笑道:“好戲開場了!”

飛翔鳥中文    立鼎1894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