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六三七章 晚清蓋罐掐絲燈

正文第三六三七章晚清蓋罐掐絲燈作者:北域神燈  更新:2017060413:40

  字數:2623

  過了一會兒,紐蓋特就讓家人一起搬來了好幾箱子東西。

  東西多了,贗品也就多了。

  張天元雖然有些失望,但其實這種事兒,早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位紐蓋特對于古董雖然不能一點不懂,但絕對算不上精通,所以買回來贗品,那是太正常了。

  好在他仔細鑒別一番之后,從其中找出了幾件還算是相當不錯的東西。

  這第一件,是晚清螃蟹紋粉彩蓋罐。

  中國人食用螃蟹的歷史由來已久。

  東漢鄭玄注《周禮·天官·庖人》:“薦羞之物謂四時所膳食,若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

  許慎《解字》曰:“胥,蟹醢也(醢,肉醬)。”

  可見周代就已然有過吃螃蟹醬的記載。

  在古代的陶瓷作品中,也多見螃蟹的身影。

  張天元得到的這件晚清螃蟹紋粉彩蓋罐,制作精良,寓意深長,是一件不錯的古玩佳器。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

  追溯中國瓷器史,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無論在造型、怡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并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陶雅》中稱贊“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艷奪目”。

  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

  到了晚清,粉彩瓷又得到了一定的新發展,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見有各種色地開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藝結合,其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盤、碗、燈籠尊、蓋碗等。

  這件晚清螃蟹紋粉彩蓋罐,高1厘米,寬11厘米。

  器型渾圓可愛,胎體極薄,釉面光亮如新,底足修飾工整,瓶底留有攀紅圖形款。

  蓋罐一半繪以螃蟹蘆草紋,另一半留白只繪兩只飛蟲,繪畫大膽自然,流暢不做作,極具時代感。

  螃蟹蘆草圖案,有著深長的寓意。

  古代科舉中有“一甲一名”之謂,暗喻及第登科,狀元之才。

  蟹,有厚殼護身,猶如壯士披甲,故蟹被視為一甲的象征。

  蘆草中“蘆”與“臚”同音。

  因此圖案含有“一甲摘桂,二甲傳臚”,科舉中第之意,為瑞兆。

  粉彩是一種釉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

  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姊妹藝術中的營養,采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

  這件晚清螃蟹紋粉彩蓋罐的畫法以寫意為主,但又不失工筆的細膩,畫面上的螃蟹高舉雙螯,顯得可愛,而又虎虎有生氣。

  “晚清的粉彩雖是真東西,但真值不了幾個錢,不是我要亂出價,您看兩千美金能帶走嗎?”

  張天元跟紐蓋特已經有了幾筆交易,所以這會兒談起來,也變得更加從容不迫了。

  因為他已經了解了紐蓋特的為人以及其本身的特點。

  這個紐蓋特,就屬于那種對古董一知半解的人。

  雖然并非完全不懂,可是卻也懂不了太多。

  其實反而這樣的人,越容易談價。

  之前張天元給價還比較高,也讓紐蓋特吃到了甜頭,不過接下來他給價,就比較謹慎了。

  “張先生多少,那就多少。”

  紐蓋特竟然十分配合,這反倒把張天元搞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尋思了一下,張天元并未給加價。

  在他看來,紐蓋特之所以會如此配合他,無非是因為他之前給紐蓋特破了風水上的難題。

  如果覺得心里頭有些虧欠的話,那大不了待會兒離開的時候,幫著紐蓋特多解決點風水上的難題也就是了。

  想到這里,他也算打定了主意,不再胡思亂想,而是看向了相中的第二件東西。

  這第二件東西,跟之前收的那件掐絲琺瑯銅胎獅子的材質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樣式不同,它應該算是一件實用器——掐絲琺瑯胡人捧瓶座落地燈。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賈府元宵夜宴上使用了一種“荷葉燈”:“每一席前豎一柄漆干倒垂荷葉,葉上有燭信,插著彩燭。這荷葉乃是鏨琺瑯的活信,可以扭轉。如今皆將荷葉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

  今日的讀者初次讀到這一情節時,大約都會驚訝:“咦,原來古時也有如此接近現代設計的東東!”

  殊不知通過活動燈擋控制光照方向,早在漢代便已不算新鮮事。

  張天元手中的這件無疑是傳統“帶板燈”的實物精品。

  此燈高11厘米,以胡人擎瓶為燈座,瓶中升起插燭盤,盤一側立有一片蓮瓣造型的弧形擋光板——清人稱之為“燈擋”。

  不可忽略的是,將燈擋設計成可調節的形式,這一傳統也在部分燈具上始終得以沿襲。

  例如雍正便曾傳旨“仿自鳴鐘內輪做法,照朕指示做轉盤遮燈幾件”,搬用鐘表內部齒輪聯動的方法,讓燈擋可以通過手控沿著燭盤邊緣轉動,由此而調節燭光的射向。

  另外,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乾隆“旅行具箱”,在一個的箱子里巧妙地收藏進各種具,其中配有書燈一件,是由z可以分拆開的燭臺與燈擋兩部分組成。

  燭臺以染綠象牙為獨腳座,上托銅鍍金燭盤;燈擋呈弧形,飾有彩繪嬰戲圖,下裝有一“l”形金屬撐,撐腳的端頭配有金屬環,能夠隨時套在燭盤里的燭插短柱上。

  因此,燈擋與燭臺可以分開裝入箱中,使用的時候,把撐架上的圓環套在燭插上,燈擋就形成了一個豎向的擋光板,讓蠟燭的光更集中地投向夜色中讀書人的眼前。

  看著眼前這盞燈,張天元忽然覺得《紅樓夢》第五十三回賈府元宵夜宴使用“荷葉燈”,其實并無可驚奇之處:

  每一席前豎一柄漆干倒垂荷葉,葉上有燭信,插著彩燭。

  這荷葉乃是鏨琺瑯的活信,可以扭轉。

  如今皆將荷葉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

  從“將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的語意來看,“荷葉”正是擋光板——燈擋,呈現為垂直豎向而立的狀態,而從其葉面上橫伸出一個短梁,上承燭釬(“燭信”),用來安插蠟燭。

破防盜章節,請用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云/來\閣,各種任你觀看  熱門推薦:

  網站版權所有:

飛翔鳥中文    鑒寶秘術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